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基质培对草莓糖酸和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基质培对丰香和枥乙女草莓糖酸和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培草莓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均略有下降,但不影响固酸比。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三者的比例发生了变化,其中葡萄糖稍有增加,果糖和蔗糖略有减少。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在果实刚着色时变化不大,糖积累也较少;进入着色期后,AI和NI活性明显升高,糖积累亦较多。ABA含量在果实着色初期几乎为0,果实2/3着色后直线上升,这时果实正处于糖迅速积累阶段,基质培的ABA含量始终略高于土培;IAA含量在果实成熟过程中一直呈下降趋势,A鄄BA含量的迅速增加发生在IAA含量快速下降之后,基质培的IAA含量始终低于土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铜川、天水和乐都3个生态区内5个甜樱桃品种的品质,比较果实品质存在的差异。【方法】利用果实品质评价的外观指标和功能营养成分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甜樱桃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品种的甜樱桃在不同生态区种植时,外观品质、功能营养成分含量、果形指数和单果质量均存在差异。其中,天水生态区甜樱桃果实硬度要大于其他生态区。乐都生态区樱桃总糖含量最高。铜川生态区除美早外,其他品种可滴定酸含量均高于铜川、天水生态区。不同生态区不同品种维生素C、总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均存在差异。【结论】铜川生态区的萨米脱、红灯和雷尼和天水生态区的萨米脱的主要特点为:果型较小,总糖、原花青素和总黄酮含量低,维生素C和总酚含量高。天水生态区的美早、红灯和雷尼,乐都生态区的萨米脱和铜川生态区的美早的主要特点为:单果质量小,硬度大,可滴定酸含量低,糖酸比小。铜川生态区的布鲁克斯,乐都生态区的布鲁克斯、红灯、雷尼、美早和天水生态区的布鲁克斯的主要特点为:果型较大、单果质量大、糖酸比大,总糖、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高,可滴定酸和总酚含量低。  相似文献   

3.
以20个枣品种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枣果实中的主要糖和有机酸组分进行了测定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并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枣果实中主要的可溶性糖为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其次是果糖和葡萄糖,属蔗糖积累型;总糖及各组分糖的含量在不同品种果实间存在显著差异,所测品种中‘新郑灰枣’总糖含量最高;随着果实的发育,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不断积累,在果实发育前期主要是果糖、葡萄糖的积累,白熟期之后以蔗糖积累为主。枣果实中的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奎宁酸和琥珀酸,其中苹果酸含量最高,属苹果酸优势型;总酸及各组分酸的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彬县晋枣’总酸含量最高;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总酸及苹果酸、奎宁酸和酒石酸含量不断增长,柠檬酸含量在不同发育时期间无显著差异,琥珀酸含量在白熟期低,且与脆熟期和完熟期差异极显著,而脆熟期和完熟期之间无显著差异。糖、酸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酸与苹果酸和奎宁酸,总糖与蔗糖,果糖与葡萄糖,苹果酸与总糖和蔗糖之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柠檬酸与果糖和葡萄糖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总酸与果糖、酒石酸与熊果酸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樱桃番茄果实风味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 8个适期成熟的樱桃番茄果实还原糖、蔗糖、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还原糖是樱桃番茄可溶性糖的主要组成部分 ,蔗糖含量很低 ;秋季果实可滴定酸含量远高于春季 ;土壤栽培果实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无土栽培 ;樱桃番茄果实风味主要取决于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的绝对含量 ,与糖酸比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苹果品种果实糖,酸含量的分级标准与风味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对渤海湾地区129个苹果品种果实可溶性糖、可满足酸含量连续2年测定结果,提出了苹果品种果实糖、酸含量可以分为极高、高、中、低、极低5级及其分级标准。这一分级标准的确定,为苹果果实风味的评价和不同地区果实风味的比较提供了参考依据。根据对苹果果实糖、酸含量的测定和对果实口尝品评的结果,对糖、酸含量与果实风味的关系做了探讨。风味优良的品种,其糖酸比多在20-60的范围,偏高者风味趋甜,偏低者风味偏酸。而糖酸比值小于10的风味均不佳。优质的品种,其果实含酸量多为中等(0.40—0.69%),合酸量极高者风味最差。果实含可溶性糖的变化幅度不大,而含可滴定酸的变幅较大。因此,风味的优劣受含酸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梨园残次果循环再利用的效果。作者以残次果、糖蜜及清水为原料,以质量比6∶1∶10制作梨残次果发酵液,利用高效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以1000倍残次果发酵稀释液,采取树盘浇灌方式处理梨园土壤,以清水对照,研究残次果发酵液的氨基酸组分及其对‘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残次果发酵液中氨基酸种类多,含量丰富。其中丙氨酸、甘氨酸含量分别占氨基酸总含量17.6%、14.8%,显著高于BMC液体肥和红茶菌液体肥处理的。残次果发酵液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另两种液体肥,依次达到12.58%和11.83%;可滴定酸含量差异不显著;抗坏血酸含量较对照提高34.3%。梨园残次果所含养分丰富,经发酵处理土壤可提升果实品质,使残次果得到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红、橙、绿、蓝、紫色滤光膜制作果袋(单层袋外套一层透明塑料袋),对‘砀山酥梨’果实进行套袋处理,分析不同光质对果实品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滤光膜套袋果实石细胞含量最少,比对照减少28.85%,鲜质量与干质量的比值最大,达到3.54,Ca和Zn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34倍和1.49倍;紫色滤光膜套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5.11%,果形指数最小,鲜质量与干质量的比值比对照提高9.38%,石细胞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以及果实硬度分别减少22.83%、14.29%和14.88%,Fe、Ca、K、Zn的含量是对照的1.09倍、1.26倍、1.24倍和1.4倍;红色滤光膜套袋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相比对照分别减少7.33%和31.27%,Fe和Zn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13倍和1.37倍;橙色滤光膜套袋果实石细胞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14.87%;蓝色滤光膜下果实单果质量最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比对照组分别减少10.19%和19.62%。综合分析认为,紫色滤光膜下蓝光透过率高,红光/蓝光值较小,有利于降低果实石细胞含量,相比其他处理更能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矿质元素的含量,且果实硬度、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比较理想,果实品质较高,建议在‘砀山酥梨’的套袋栽培中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8.
以"桓优一号"猕猴桃为试材,测定了营养枝与结果枝叶片及果实中的N、P、K、Ca、Mg等元素含量及生理指标,研究了叶片中矿质元素变化与果实品质的关系,以期为果实发育中营养的合理补充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种叶片中全氮含量均明显下降;全磷含量在营养枝叶片先大幅增加后大幅下降,在结果枝叶片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2种叶片全钾含量不断下降。全钙、全镁含量逐步增加;随着果实发育,维生素C含量逐渐下降,果实鲜质量与其干物质量逐步增加。总酸含量先稳步增加后持续下降,总固形物含量不断增加。全氮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全磷、全钾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全钙含量下降趋势明显,全镁含量变化不大。营养枝与结果枝叶片中全氮、全钾与果实营养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营养枝与结果枝中矿质营养元素主要用于果实的建成,在一定范围内,要保证果实发育期叶片有充足的矿质元素含量,以利于提高果实的大小和品质。在果实总固形物含量方面,不同时期叶片中N、P、K元素与果实总固形物含量的相关性不同。2种叶片中Ca含量与果实鲜质量、果实干物质量及果实总固形物含量呈正相关,说明适量提高叶片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可提高果实总固形物含量,促进果实成熟。  相似文献   

9.
不同修剪和疏果措施对番石榴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剪措施对番石榴新梢形成及产量提高效果显著,其中中梢修剪的新梢形成数量及产量最高。疏果措施即留单果、留双果对增加果实单果重、可溶性糖含量效果显著;对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无明显效果;留单果对增加维生素C含量效果显著,留双果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天津蓟州区8个蓝莓品种为试材,通过-1℃下贮藏70 d内果实8项指标的变化,研究了不同蓝莓品种的耐贮性。结果表明:各指标显著下降时的贮藏天数分别为果实硬度贮藏至第14天,维生素C和花青素含量贮藏至第35天,好果率和可溶性糖含量贮藏至第42天。说明果实硬度最先下降。可溶性固形物、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贮藏70 d后,各品种的好果率逐渐下降,但都在80%以上;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了20%~49%、7%~36%、18%~41%;维生素C、总酚、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分别下降了28%~53%、6%~40%、29%~74%、20%~54%。"布里吉塔"的各项指标均最高(除类黄酮外),"蓝金"的类黄酮最高。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显示耐贮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布里吉塔">"蓝金">"莱克西"="北陆"="蓝丰"="瑞卡">"奥尼尔">"伯克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