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抗生素药物的滥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耐药性微生物的产生,如当前"超级细菌"的出现,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1])。长期应用抗生素一方面会造成动物机体内微生态菌群失调,削弱动物的免疫力,导致潜伏在体内或外源性的有害微生物趁机侵入机体并繁殖,引起动物的继发感染;另一方面,抗生素在畜禽类产品中的残留等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已产生了严重影响,欧盟已禁止抗生素在动物饲料中的使用,其他各国也在限制抗生素的使用,寻找新型的  相似文献   

2.
《养猪》2021,(5)
正养猪生产中长期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用于促进动物生长和药物预防保健,治疗动物疾病时又大量滥用抗生素已造成严重后果,不仅导致许多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增强,诱发"超级细菌"的出现,而且造成严重的药物残留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威胁着动物生产安全、动物性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人类健康,应引起大家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饮水的微生物污染严重威胁着畜禽健康,同时饲料抗生素滥用造成的"超级细菌"和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饮水酸化剂是提升饮水质量、改善动物健康的有效手段,可从根本上降低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万遂如 《养猪》2011,(2):68-72
2010年8月11日,英国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称发现一种"超级细菌",即携带有NDM-1基因、能够编码1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对绝大多数抗生素不再敏感的细菌。"超级细菌"的出现,我们应反思什么?不要滥用抗生素!目前我国养猪生产中从饲料、饲养到疾病防治大量滥用抗生素,威胁着动物性食品与公共卫生的安全,已造成严重后果,应引起大家高度关注。如何解决当前养猪生产中滥用抗生素的问题,预防"超级细菌"的出现?谈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韦骏 《当代畜牧》2013,(18):4-5
<正>当前,抗生素在国内畜禽养殖生产中被滥用,预防性添加抗生素已成为规模化养殖的惯例,造成了畜禽产品抗生素残留问题普遍存在。更为严重的是,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破坏了动物体内微生物菌群间的平衡状态,一些以有害细菌为主的"耐药菌"大量繁殖。这些"耐药菌"通过畜体和环境的传播,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对畜体和人体造成严重伤害和威胁。因此,  相似文献   

6.
超级细菌是一类对大部分抗生素都有强大耐药性的细菌,对人类的健康已造成极大的危害。超级细菌的耐药性是细菌长期进化的结果。是部分细菌为获取生存优势的手段。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使细菌产生获得性耐药性。因此,随着更强效新型抗生素的不断滥用,更强力的超级细菌不断产生。目前,滥用抗生素源于人类疾病治疗和动物饲料添加2个方面。值得关注的是,具有耐药性的人畜共患病病原细菌,由食源性动物感染之后,会经过食物链或皮肤接触传染给人,长期食用含耐药性细菌或抗生素残留的肉类会给人们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带来风险。当前,食源性动物的超级细菌防控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协调一致、共同努力,在防控现有超级细菌的同时,减少因滥用抗生素而产生新的超级细菌的可能。本文通过介绍超级细菌的基本情况、耐药机制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论述食源性动物的抗生素使用与超级细菌的联系以及各国的应对措施,从而对我国食源性动物的超级细菌防控工作提出加强兽用抗生素管理、强化食源性动物超级细菌监测、严格执法和加强国际合作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长期滥用药物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如长期使用抗生素易造成畜禽机体免疫力下降,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还可引起畜禽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使得以往较少发生的细菌病(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转变成为家禽的主要传染病。此外,耐药菌株的增加,使有效控制细菌疫病变得越来越困难。  相似文献   

8.
王志亮 《中国家禽》2006,28(13):54-54
50年前发达国家在生产动物配合饲料的时候,就开始添加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主要是用于预防某些疾病并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然而随着科学对细菌耐药性的深入研究和抗生素在人类临床治疗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人们开始反思滥用抗生素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
自规定硫酸粘杆菌素可作为生产促进剂应用于饲料中以来,因其明确的作用机理、显著的使用效果和易与其他抗生素配合使用的特性,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抗生素滥用造成的细菌耐药性和动物产品药物残留的问题日渐严重,我国农业部于2016年11月1日起禁止使用硫酸粘杆菌素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如何替代硫酸粘杆菌素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安全、高效是现代畜牧业两大主题,但我们在实际生产中片面追求高效,忽视了安全。抗生素、抗病毒药等化学药物不仅给动物肝肾、免疫系统造成严重损伤,而且在体内的残留给畜产品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甚至,病毒、细菌会在大量抗病毒药、抗生素的压力下变异,出现耐药的"超级细菌"和新的病毒类型。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国家出台了《食品安全法》禁止在动物饲料中使用抗生素,禁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目前,抗生素滥用易导致动物产品药物残留超标,出现耐药菌株,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并且抗生素会对动物机体带来损害影响动物机体生产性能,降低养殖场户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2.
据报道,在我国的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养殖业发展迅速,饲料用量大,抗生素应用频繁,畜禽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抗药性尤为明显,过去不太严重或很少发生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细菌病,现已上升为当地畜禽的主要传染病,这与长期滥用抗生素而引起耐药菌株增多有直接关系。近年又出现30多种新病原体,这些都要求新的抗生素和抗菌药不断出现,以适应需要。尽管现在有高科技的辅助和快速有效的筛选药物方法,新药的开发速度不如原来快,而耐药细菌种数的增加速率比原来快许多,世界卫生组织(wH0)要求各国制订出法律条例限制药物的滥用和使用,规定休药期、限定药物残留量等措施。专家强调指出,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畜禽肌体的免疫力下降。饲用抗生素对动物肌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均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抗生素还会导致抗原质量下降,影响肌体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等免疫过程,对疫苗的接种带来不良影响。抗生素长期被动物摄入肌体后,通过血液循环被输送到各个内脏和骨骼等组织器官中,连续摄入就会使动物肌体的免疫力逐渐被削弱,使动物的慢性病增多,人类也会通过食用动物产品而造成健康危害。滥用抗生素会引起动物体内菌群失调和内源性感染,会使养殖成本增加。大量使用抗生素,在抑制致病微生物的同时也会影响动物体内有益菌群间相互制约的格局,特别是长期大量滥用抗生素,会造成动物肌体内菌群失调,微生物平衡破坏,使潜伏在动物体内的有害菌趁机大量繁殖,从而引起内源感染。由于长期滥用抗生素,适宜的剂量难以达到所追求的预期效果,只有超量使用方能达到目的。因此,超量使用抗生素既增加了饲料的不安全性,又加大了养殖业的成本,降低了养殖业的比  相似文献   

13.
广大兽医工作者一直习惯采用抗生素治疗畜禽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肠炎等畜禽肠道疾病,但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滥用抗生素及饲养环境条件的变化,往往会造成畜禽肠道微生态失衡、肠道菌群失调、耐药细菌集生,其结果是越用抗生素腹泻现象越严重,而且,还造成肠黏膜严重脱落,吸收营养溃乏等不良后果。最终影响了畜禽的生产性能,降低经济效益。因此,人们一直在研究开发可替代抗生素的产品.其中肠道酸化剂的出现对这方面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畜牧业生产中限制抗生素的使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在食用动物生产方面抗生素使用量约占全球抗生素使用量的30%。2013年使用的16.2万吨抗生素中,动物使用52%、人使用48%。由于在畜牧业生产中长期大量的滥用抗生素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加速了大量耐药菌株的产生,导致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诱发各种疫病的发生与流行;抗生素防治作用大大减弱,甚至无疗效;造成抗生素在畜禽产品中严重残留,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环  相似文献   

15.
正抗生素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但反复使用和滥用微生物产品会破坏人体微生物群,影响身体健康。过度使用抗生素已导致一些微生物产生了耐药性,并产生了"超级细菌"来压制抗生素。植物是否也会产生耐药性和"超级细菌",最终我们的食品中也会产生"超级细菌"呢?研究人员安娜·沃利斯博士及其同事对该问题展开了研究,具体研究了链霉素对苹果叶片内生细菌群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在养殖中滥用抗生素的问题屡见不鲜。这使得细菌耐药性增强,很难找到有效的药物治疗畜禽疾病,用药时不得不加大剂量,造成恶性循环;药物在畜禽体内残留、蓄积,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对生态环境也造成极大危害。中药具有不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小、无残留等特点,而且我国中药资源丰富,已被广泛应用于畜牧生产中。研究已经证明,中药能够提高机体免疫机能,提高动物抗应激、抗病的能力,改善动物生产性能。本文主要对中药在家禽养殖中的应用及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长期以来,我国在养猪生产中从饲料与饮水中添加抗生素,用于促生长与药物保健,在疾病防治中又大量地滥用抗生素,已经产生了严重后果。不仅导致许多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增高,诱发"超级细菌"的出现;而且造成严重的药物残留以及对生态环境污染,威胁着动物性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人类的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当前除了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外,还要大力加强生物兽药的研发力度,提倡在畜牧业生产中使用生物兽药,限制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1950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首次批准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以来,世界各国相继进行抗生素的饲喂试验,并广泛用于畜牧生产。不可否认,抗生素的应用曾给畜牧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抗生素的应用在带给人们极大利益的时候,它的负面效应也给人类带来越来越大的麻烦。表现为:1、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2、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畜禽机体免疫力下降;3、长期使用可引起畜禽内源性感染;4.长期使用会在畜产品和环境中造成残留。这些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形成潜在的威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颁布了禁止和限制使用抗生素添加剂在饲料中的应用。联合国卫生组织于1997年10月的专题会议上发出了警告,包括沙门氏菌在内的4种细菌的抗性菌系已从动物传给了人类,人类正面临着受到不会对抗生素治病产生反应的感染危险,并呼吁对畜禽慎用抗生素。南京农业大学薛恒平教授曾著文[1],饲料添加剂中不使用医用抗生素等抗菌物,无论从近期还是长远利益来看,均是势在必行,任重道远,盼我国有关决策部门,早日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抗生素在养殖业生产中的滥用已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畜产品中抗生素的残留给人体带来不可忽视的危害.已有大量资料表明抗生素滥用易产生耐药性,杀伤机体有益菌群,丢失了对致病菌的制衡,导致内源感染消化功能减失、激发各种消化道疾病,同时对动物机体免疫力和器官造成损伤,尤其重要的是其可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如何减少抗生素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益生菌是指对人畜无害而有益的活体微生物,其通过改善机体微生物和酶的平衡,刺激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对人和动物机体有医疗和保健效果的微生物.动物用益生菌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技术产品,具有无毒、无副作用,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替代饲用抗生素之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已有足够的数据表明,益生菌制品具有"五效"作用,即医疗效果、保健效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近年来益生菌已逐渐作为饲用抗生素替代品在一些饲料中出现.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抗生素类添加剂的滥用现象越来越严重,养殖户为了扩大畜禽养殖的经济利益不计后果地胡乱使用各种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随之带来的安全隐患逐渐显现出来并影响人类的健康,人们也逐渐意识到抗生素的使用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有研究表明,抗生素长期在动物生产中过量频繁应用,会破坏动物胃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性,造成动物机体药物残留以及产生耐药性菌株等一系列隐性危害;因此,大力开发绿色、健康、无残留的替代品成为当前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益生菌作为一种绿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