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Koch)的3种主要天敌小十三星瓢虫(Adonia var-iegata)、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和中华草蛉(Chrysoperia sinica)的成、幼虫对二斑叶螨不同密度的控制作用.在一定的猎物密度范围内,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分别用Holling的圆盘方程拟合,经卡方检验,其实测值和理论值均无显著差异.3种天敌各自在不同情况下对二斑叶螨的控制作用,表明其具有重要的保护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核桃黑斑蚜和核桃全斑蚜为集团外猎物,研究七星瓢虫在不同集团外猎物种类及密度下对异色瓢虫卵的集团内捕食的作用,为综合应用两种捕食性瓢虫控制核桃黑斑蚜与核桃全斑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温度(25±1)℃、相对湿度(60±10)%、光周期L∶D=14∶10的人工气候箱中,观察记录在不同密度的核桃黑斑蚜和核桃全斑蚜条件下,七星瓢虫1龄幼虫对异色瓢虫卵和不同核桃蚜虫的日平均捕食量。【结果】随着核桃黑斑蚜和核桃全斑蚜密度的增加,七星瓢虫对异色瓢虫卵的日平均捕食量显著下降,而对核桃黑斑蚜与核桃全斑蚜的日平均捕食量极显著上升。当集团外猎物为核桃全斑蚜时,与集团外猎物为核桃黑斑蚜相比较,七星瓢虫1龄幼虫对异色瓢虫卵的集团内捕食作用随着核桃全斑蚜密度增加下降更快。【结论】随着集团外猎物密度的增加,能有效降低七星瓢虫对异色瓢虫卵的集团内捕食,且不同猎物种类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回归最优设计方法探讨了食螨瓢虫(Stethorus sp.)对啤酒花害螨—土耳其斯坦叶螨 Tetranychus turkeslani 的控制作用。回归最优设计适合捕食者—猎物系统相互关系的研究,能够揭示猎物密度、捕食者密度对捕食作用的影响。食螨瓢虫成虫每日可捕食成螨28~30头或捕食幼若螨40~50头。一头食螨瓢虫成虫一生累计可捕食成螨1700多头或幼若螨2750头。田间自然控制效果表明,食螨瓢虫可有效地控制啤酒花害螨种群的增长,控制效果可达87%以上。由于食螨瓢虫的自然控制作用,使得用药时间推迟30d 左右,农药成本减少71.4%,提高了啤酒花的产量和品质,利用食螨瓢虫控制叶螨,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天敌之间的交互作用存在着多种可能,为了研究两种天敌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在捕食棉蚜时的相互作用,以及两者对棉蚜的捕食作用,以优势天敌昆虫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为对象,以棉蚜为猎物,在温室中利用盆栽棉花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单种瓢虫和两种瓢虫互作对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均属HollingⅡ型,对猎物的捕食量(Na)都是随着猎物密度(N)的增加而增加;在既定猎物密度下,异色瓢虫的捕食量显著大于龟纹瓢虫;在蚜虫低密度时,两种瓢虫共存的捕食量小于单种瓢虫捕食量相加之和,说明低猎物密度情况下两种瓢虫没有表现出协同捕食的作用;在猎物高密度时,两种瓢虫互作对蚜虫的捕食量显著大于单种瓢虫捕食量的单纯相加,呈现出协同捕食棉蚜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条件下,束管食螨瓢虫 Stethorus chengi SaSaji 对桔全爪螨 Panonychuscitri McGregor 高密度区域表现出明显的聚集反应.在猎物密度高的小区停留的时间长于在低密度小区内的时间.该捕食者的个体平均搜索能力和个体平均捕食率与其自身密度成负相关.束管食螨瓢虫对猎物的捕食率与猎物密度相关或成逆密度相关,这种现象可能是由聚集强度和干扰强度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十三星瓢虫[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Linnzeus)]成虫对枸杞蚜虫(Aphissp.)的捕食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雌虫为Na=0.688 4N/(1 0.002 6 4N),雄虫为Na=0.568 2N/(1 0.003 22N);瓢虫成虫对枸杞蚜虫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制约,捕食率随天敌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两者密度的增加,相互干扰作用愈明显。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大而降低。通过HollingⅢ新模型得出功能反应的模型:雌虫Na=102.822.exp(-53.823/Nt),雄虫Na=80.802.exp(-53.015/Nt),1头十三星瓢虫捕食枸杞蚜虫的最大捕食量雌虫为103头,雄虫81头。最佳寻找密度雌虫为53.823头,雄虫53.015头。在利用十三星瓢虫成虫防治枸杞蚜虫时,可将益害比1∶50作为参考值。  相似文献   

7.
束管食螨瓢虫对猎物的选择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束管食螨瓢虫 Stethorus chengi Sasaji 对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和桔始叶螨 Eotetranychus kankitus Ehara 各螨态以及若螨混合种群的选择捕食作用。结果表明,束管食螨瓢虫成虫喜吃两种猎物若螨;当两种若螨共存时,喜吃桔全爪螨。其喜好性与该种猎物的相对密度和总数有关。束管食螨瓢虫对两种猎物都有正转换行为,但对桔始叶螨的转换程度高于桔全爪螨。  相似文献   

8.
异色瓢虫成虫对榆紫叶甲卵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成虫对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opressum Motschulsky)卵的控制效能,开展了异色瓢虫成虫对榆紫叶甲卵的捕食功能反应与寻找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下,异色瓢虫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型方程,χ2适合性检验表明圆盘方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符;在相同温度下,异色瓢虫成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供试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异色瓢虫成虫对榆紫叶甲卵的捕食量增加;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随异色瓢虫成虫密度的增大,其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降低,捕食作用率(E)与异色瓢虫成虫密度(P)的关系为E=23.648 6P-0.220 9。  相似文献   

9.
异色瓢虫对麦蚜和红蜘蛛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异色瓢虫成虫及三、四龄幼虫对麦蚜和果树红蜘蛛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两种猎物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其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异色瓢虫的日捕食量表现为四龄幼虫>成虫>三龄幼虫;在麦蚜和红蜘蛛的混合种群中,异色瓢虫喜欢取食麦蚜。  相似文献   

10.
南方小花蝽成虫对二斑叶螨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明南方小花蝽成虫对二斑叶螨的控制效果,在实验室条件下将采自田间的南方小花蝽饲养一代,就其雌成虫对二斑叶螨雌成螨、若螨、卵3个螨态的选择性、捕食作用和干扰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成虫对二斑叶螨的选择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雌成螨、若螨、卵.南方小花蝽对二斑叶螨不同螨态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在一定猎物密度范围内,南方小花蝽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猎物密度下,随着南方小花蝽雌成虫密度的增大,其捕食作用率相应地降低,表明其捕食作用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捕食作用率E与南方小花蝽雌成虫密度P的关系为E=0.339 0P-0.362 4,经卡方检验雌成虫的捕食作用率实测值与理论值相符,该模型方程能很好地反映雌成虫自身密度的干扰程度.分摊竞争强度I与南方小花蝽成虫密度P的关系为I=0.108 0logP-0.057 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