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平县松脂生产现状 新平县是滇中玉溪市的一个林业大县,境内有丰富的天然林采脂资源,采脂松林主要是云南松和思茅松,全县12个乡(镇)均有分布,但以扬武镇、平甸乡、新化乡、平掌乡分布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2.
采用40%、50%、60%割面负荷率和天天割、隔天割的采脂方法,对不同密度的12、17和22年生马尾松林分进行采脂试验,结果表明,采割间隔期越短,割沟越长,越有利于松脂分泌;天天割的单位面积产脂量是隔天割的1.28倍,60%割面负荷率的平均单株单刀产脂量是40%、50%割面负荷率的1.19和1.07倍;中龄林采取40%割面负荷率和隔天割,近成熟林采取50%割面负荷率和隔天割的采脂方法,不但可获得较好经营效益,而且可延长采脂经营年限。  相似文献   

3.
湿地松林分产脂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3株采割松脂的湿地松为材料,每株用105个单刀的产脂量,共2万余个数据为基础,经分析计算得出胸径和冠幅是影响湿地松产脂量的主导因子。并以胸径和冠幅、胸径为解释变量,分别求出湿地松林分产脂量的预测模型。编制出湿地松一元、二元产脂量表。经检验平均误差均小于±3.5%。  相似文献   

4.
高产脂湿地松选择和相关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总结了江西吉安16a生湿地松子代试验林(含113家系,共1130单株)的产脂研究。于2005年5~10月期间每日采脂,按月称量单株松脂产量,分析了湿地松试验林家系间、家系内单株间松脂产量的变化动态,筛选出了优良家系16个,平均产脂量都在5kg以上,比群体平均值高出28.5%,高产脂单株40株,产脂量达到5.98~7.20kg,增产50%以上;进行了湿地松群体产脂量的遗传学分析,揭示出产脂力是受基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湿地松家系产脂遗传力高,h2=0.90,湿地松松脂产量在采脂期内呈抛物线状变化;讨论了气象因子对松脂产量的影响,9月份产量最高,适宜的气温和降水量是松脂高产的保证;分析了产脂与树木生长及形态特征的关系,并讨论了采脂技术,为江西省湿地松产脂量的遗传改良及基地林建设奠定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高山优质黄花菜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花菜适应性强,我国南北各省均有栽植,适宜栽植期长,除冬季和采花期外,其他季节均可栽植。桐庐县在二十世纪70年代面积较大但到二十世纪90年代末期全县可投产黄花菜面积仅13.33hm^2左右。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黄花菜又重新回到餐桌上,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到2004年全县面积已达到1066.67hm^2。  相似文献   

6.
秦安县地处陇中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海拔1120—2020m,年均降水量485mm,年蒸发量1457.60mm,属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县境内人多地少,山多川少,全县总耕地面积7.06万hm^2,其中95.40%为山旱地,全县果园面积达2.67万hm^2,苹果园面积2万hm^2,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西国有博白林场14年生湿加松进行采脂密度试验,分析林分密度及立地条件对湿加松生长和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加松不同密度之间生长和产脂量存在较大差异,立地条件对生长及产脂量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在不同的保留密度试验中,胸径和枝下高的密度效应最明显,树高次之;林分平均胸径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减小,枝下高与树高则是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升高,保留密度为1 125株/hm2林分蓄积最大;5种不同林分密度下产脂量的差异显著,单株产脂量随胸径增加而增加,林分产脂量随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以900株/hm2密度产脂量最大;综合单位面积蓄积量与松脂产量,林分密度900~1 125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8.
三明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明市地处中亚热带,是福建省的重点林区,被称为闽西北“绿色明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87.53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1.7%;森林面积161.53万hm^2,森林覆盖率达76.8%;活立木蓄积量1.15亿m^2,毛竹储量3.8亿株;年产木材200万m^2,松香4万t、商品竹4000多万支、笋干3万多t。木竹及其他林产品产量占全省的1/3左右,林业产值约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近四分之一。森林资源主要为杉木林、马尾松林、竹林和阔叶树林。  相似文献   

9.
武山县是我国西北较半干旱的农业县,其浅山半干旱区耕地面积为28678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41267hm^2的69.5%。该区冬小麦播种面积13334hm^2左右,占全县小麦播种面积的74%,占该区粮田面积22856hm^2的58.34%。该区小麦严量的高低,直接左右着全县粮食生产形势,而干旱是限制小麦产量提高的障碍因素。冬小麦膜侧沟播栽培技术正是适应于年降水量300-450M.海拔1600~1900m、土层浓厚、肥力较好、  相似文献   

10.
麦黑潜叶蝇Agromyza albipennis Meiger属双翅目,潜叶蝇科Agromyzidae。据《宁夏农业昆虫图志》介绍该虫分布在日本及宁夏,其它省市未见资料报道。2002年麦黑蝇在静海县麦田首次发现即造成大发生,全县小麦播种面积10466.71hm^2,发生94001hm^2,占播种面积的89.8%,小麦被害株率在70%左右;2003年麦黑潜叶蝇在静海县发生更为严重,全县小麦播种面积为3333.3hm^2,发生面积为3333.3hm^2,占播种面积的100%,一般麦田被害株率为40%~60%,严重的达70%~100%。  相似文献   

11.
对云南省华山松丛枝病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云南省5个地、州2686.7hm^2的华山松林中,有丛枝病发生的面积为1593.3hm^2,占调查总面积的59.3%.华山松丛枝病严重影响华山松的种实产量,结果量和产粒量分别下降44%和27%.  相似文献   

12.
淳安县是浙江省的产茶重点县,全县有茶园面积9666.7hm^2,其中采摘茶园面积8000hm^2,2004年全县茶叶产值实现2.6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15.8%,全县农民人均年茶叶收入达到690元。茶叶也是淳安县农村经济的传统骨干产业,产茶历史悠久,鸠坑茶唐代既为贡品,淳安不仅是国家“十大茶种”之一“鸠坑种”的原产地,而且淳安所产茶叶品质优异,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良好声誉,是国家无害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某地具.  相似文献   

13.
1生产现状 甘谷县蔬菜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全县蔬菜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生产效益不断提高。2008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10万hm^2,其中渭河川区四镇0.87万hm^2,占种植总规模的79.54%,其余0.27万hm^2,分布于南北两山11个乡(镇)。甘谷县园艺站组织人员对全县农业高效模式生产规模和效益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筛选出适于当地自然条件的5000元、10000元以上高效田栽培模式有八大类。  相似文献   

14.
两当县位于甘肃东南部,属南秦岭褶皱的西延部分。县域境内地形错综复杂,地势南北高、中部低,海拔1000~2000m的山地、浅山约占总面积的40%以上。全县年平均气温11.1℃,最高气温39.9℃,最低气温-11.0℃,无霜期185-193d,年降水量600-800mm,年平均日照时数3371h,适宜核桃树的生长。截止2004年全县栽植核桃树面积9.71万hm^2,约7.7万株,绝大多数己进入结果期,  相似文献   

15.
1、小蠹虫的发生及危害情况 小蠹虫在我国分布很广,对林木危害极为严重。据报导,1951年在长白山孤子了一带小蠹虫发生面积达28666hm^2,被害落叶松1309万株;1987年云南发生松纵坑切梢小蠹面积达6666hm^2;1999年山西发生强大小蠹面积达128666hm^2,造成林木枯死351.6万株。近年来,在我省落叶松八齿小蠹、云杉八齿小蠹、松纵坑切梢小蠹、多毛切梢小蠹等危害十分严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防治甘薯黑腐病的药剂筛选与使用方法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甘薯细菌性黑腐病是一种发生早、流行快、死株率高、损失惨重的新病害。1997年首次在我县部分乡镇发生流行,到2002年全县发生面积达200hm^2,其中100hm^2病株率超过20%,1.23hm^2因病害严重而改种。病原菌经福建农林大学植保学院方树民教授鉴定为Erwinia carotovora sp.。为遏制病害流行,开展了防治技术和药剂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7.
《福建农业科技》2010,(2):46-46
2009年清流县被列入国家级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县。全县实施国家级土壤有机质提升示范推广紫云英面积2333hm^2,其他绿肥作物333hm^2。选择在国道省道公路沿线、实施标准农田片区和旅游风景区周边建立县级中心示范片3片,示范面积160hm^2。全县13个乡镇选择山垅田、山排田、河边溪边的沙质田,建立13片6.7~20.0hm。示范点,示范面积193.3hm^2。  相似文献   

18.
陇西县自1994年引进温室蔬菜栽培技术以来,主要用于黄瓜及茄果类蔬菜的冬季栽培,近年来,在文峰园推广目光温室冬春茬黄瓜和越夏番茄一年两茬栽培技术效益显著,折合产黄瓜9.3万kg/hm^2,产番茄7.95万kg/hm^2,产值合计24万元/hm^2左右,全县目光温室栽培面积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高台县种植制干辣椒自然条件优越,所产制干辣椒红色素、辣椒素含量较高,品质优异,经济效益好。近几年随着加工企业的发展,高台县制干辣椒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7年全县种植面积达192hm^2,鲜椒总产量553万kg,平均产量2.88万kg/hm^2,平均产值4.65万元/hm^2,总收入892.80万元,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辣椒特色产业,我们结合生产实际总结出了制干辣椒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平安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是土地面积相对较小的农业县,总耕地面积1.47万hm^2,其中无灌溉条件的旱地面积1.17万hm^2,海拔高度在2500~2800m的浅山二阴地区的农作物生产占居全县农业的主导地位。油菜是一种适应性强、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的作物,作为全县第二大经济作物,年播种面积达0.35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30%,探讨该地区油菜丰产栽培技术措施,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产品品质,促进旱区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适宜青海省平安县浅山二阴地区的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