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赤峰地区敖汉苜蓿冻害及其防御技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敖汉苜蓿在赤峰地区受冻害程度有4种类型;全株未受冻;根颈上端受冻受黑,下端仍能再生新芽;全部根颈和根的部分受冻变黑,已不能再生新芽;全株受冻死亡。引起冻害的主要原因是播种期偏晚,在播种当年生长期短,根颈入土浅。结果表明,越冬前苜蓿必须具有2个以上分枝,根颈入土深>5cm以上,根颈膨大,直径>0.3cm以上者方能减轻或避免受冻。适时早播,施种肥,延长生长期促进幼苗生长,在封冻前对平作进行浅耕覆土或深开沟磨平等措施,均能增加根颈保温层,有效提高苜蓿越冬率。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北方强冷空气袭击,自去年12月下旬以来,浙江省气温骤降,冻害频繁,尤其是去年12月21~23日和今年的1月25日的两次冻害,浙江省衢县和开化最低气温降至-6.6℃,地处沿海的黄岩、临海、宁海等地,最低气温也降至-7℃。据各地调查,目前浙江全省有 9.33万 hm2 (14万亩)桔园已遭受严重冻害,受冻面积占桔园总面积的70%左右。据衢州市调查,在受冻桔园中,有60%以上的柑桔树叶片已大部分枯死,有15%的柑桔树不但叶片枯死,连1~2年生的枝条也出现枯死或爆裂。据初步分析,由于这两次冻害,将使…  相似文献   

3.
提高干旱区紫花苜蓿安全越冬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增强紫花苜蓿防御冻害能力,提高其越冬返青率,确保草地建植一次成功,推进紫花苜蓿产业健康发展,采用了随机取样调查与田间对比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表明,苜蓿品种耐寒性低及冬前植株生长不良是苜蓿越冬死亡的内在因素;根茎覆土浅、播期过晚、刈割迟、留茬高度低、冬季管理不善,是苜蓿越冬死亡的人为栽培管理因素;冬春季干旱、土壤水分差、寒潮大风降温使温差悬殊、冷热交替变化剧烈,是苜蓿越冬死亡的生境因素,据此提出了提高干旱地区紫花苜蓿越冬返青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紫花苜蓿越冬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通过典型案例的调查分析,阐述了与苜蓿Medicago sativa越冬性有关,但又不太被人重视的5个问题:苜蓿品种、播种期、生境、田间冬春季管理、刈割制度.同时也讨论了苜蓿根茎受冻后的4种表现:根茎未受冻,能正常返青、根茎上端受冻,推迟返青、根茎全部受冻,不能返青、根茎和根受冻,不能返青.  相似文献   

5.
在鄂尔多斯地区,通过不同时间的覆盖和灌溉处理,比较准格尔苜蓿两年间越冬率、田间土壤温度、土壤容积含水量的差异,对准格尔苜蓿越冬性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年间,封冻前灌水的准格尔苜蓿越冬率最高。封冻期,封冻前至解冻前覆盖的苜蓿田土壤温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返青期,解冻前至返青覆盖的苜蓿田土壤温度最高。封冻前,封冻前灌水的苜蓿田土壤容积含水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解冻后,解冻后灌水的苜蓿田土壤容积含水量最高。解冻后苜蓿田土壤容积含水量与准格尔苜蓿越冬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并且对苜蓿越冬能力起了最主要和最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越冬期间硅肥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越冬生理指标的关系以及不同冬灌处理对紫花苜蓿的越冬率的影响,为保障苜蓿越冬提供新的思路。本试验通过对比越冬期间田间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及植株根颈部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差异,分析了冬灌和硅肥对紫花苜蓿抗寒性、越冬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率最高的是最大冬灌水量处理的小区,且该处理越冬期间土壤温度和土壤体积含水量均高于其他处理,春季土壤解冻后深层土壤的含水量也高于其他处理;硅肥可提高紫花苜蓿根颈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并降低丙二醛含量,可提高紫花苜蓿的抗寒性。本试验结果初步证明冬灌可提高苜蓿越冬率。  相似文献   

7.
海拉尔地区苜蓿栽培草地土壤呼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便携式土壤呼吸测定仪(Li-6400)测定不同苜蓿品种栽培草地的土壤呼吸,并同步测定植株根系形态指标、土壤层温度、大气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龙牧801(M.sativacv.Longmu801)和肇东苜蓿(M.sativacv.Zhaodong)草地土壤呼吸的日最高值均出现在6:00,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4:00、8:00和12:00,杂花苜蓿(M.varia)草地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出现在8:00,最低值出现在14:00;4个苜蓿品种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值总体变化趋势是肇东苜蓿黄花苜蓿、杂花苜蓿龙牧801;土壤呼吸与植株根系、土壤温度呈线性正相关,与大气温度呈一元二次函数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豆科牧草。亩产干草467~1 670 kg,草质佳,蛋白质含量16%~20%,被誉为"牧草之王"。土地准备苜蓿忌酸、强碱、重盐、黏重和积水的土壤。苜蓿种子小,对整地要求比较严格。宜深耕、细耙、耱平和压实,翻深为30~35 cm。水肥管理1.灌溉(1)灌水定额。即全年灌溉量,苜蓿的最大灌水定额通常为40立方米/亩~60立方米/亩。(2)灌水时期。北方春旱普遍,第1茬为重点灌溉期。寒冷地区土壤水分对苜蓿越冬十分重要,结冻之前须进行冬  相似文献   

9.
<正> 苜蓿的高产品种和杂种,在一般情况下其越冬性低。这是阻碍苜蓿在非黑土带推广的主要原因。提高苜蓿越冬性的方法之一,是给植株施加化学作用,即给苜蓿施用生长素。但是,很少研究施用抑创剂来提高苜蓿抗寒力的情况。本文想探索给苜蓿施用抑制剂的种类、数量和对苜蓿抗寒力影响等问题。目前所采用的测定植物对零下低温抗寒力的方法不仅占很大的面积(在冷冻室  相似文献   

10.
1合理修剪 柑桔受冻后,往往有部分叶片枯萎、枝条干枯,应及时采取合理的修剪技术措施,做到适时、适度、适量修剪。1.1适时修剪在3月底至4月初,气温稳定通过12℃时开始进行修剪;或在桔树萌芽后,芽长至1cm时进行,不宜在新梢发芽前过早的修剪。1.2适度修剪冻害后受冻柑桔树的修剪,应掌握“小伤摘叶、中伤剪枝、大伤锯干”的原则进行合理的处理树冠。对冻后枝梢尚好,叶片干枯不落的,应及早摘除;对部分枝梢冻死的中度冻害,应剪除枯死的枝梢;对受冻比较严重的4级冻害,整个树冠冻死后,锯断主干,培养2-3个生长健…  相似文献   

11.
牧草的越冬     
在蒙尼托巴,两年生和多年生饲料作物越冬是最令人关心的问题。冻害往往是由环境和植株自身条件两方面原因产生的。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特别是在秋季,可以阻止冻害。成功的管理需要妥善安排植物越冬,并了解气候和土壤条件怎样影响这些越冬植物。一、管理贮备二年生和多年生饲料作物在每次收割后,要贮备碳水化合物用于再生。这种贮备也用于抗热、抗寒、维持休眠期间的生命和其它生长需要。所有饲料作物需要贮养是相似的,但不同的品种、气候和植物结构其贮养有所不同,特别是贮养部位不同。例如:苜蓿、红三叶、草木栖和鸟足三叶草贮养在…  相似文献   

12.
在寒冷地区,越冬率是衡量苜蓿生产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苜蓿安全越冬的因素有许多,如温度、土壤水分、刈割制度、品种耐寒性及越冬前植株状态等。  相似文献   

13.
冻害与霜害的不同点冻害一般是指作物体的一部分或全部因摄氏零下数度13—20多度的低温,受冻枯死的灾害,从广义讲,还包含霜害。至于桑的所谓冻害,从来是指新萌芽或叶被晚霜危害为主的。但是,从初冬到早春期间所发生的冻害与晚霜的危害,不仅其发生期有不同,且在被害机制或防治对策上也大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覆膜种植对高寒区土壤水热、养分和苜蓿越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覆膜种植对青藏高原高寒区苜蓿(Medicago)越冬的影响,试验以‘甘农1号’杂花苜蓿为材料,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高寒地区进行了3种覆盖模式的苜蓿种植试验,以垄沟(Ridge and furrow,RF)为对照,以垄沟覆膜(Film mulching on ridge and furrow,FMRF)和平作地膜(Film mulching parallel to the ground,MPG)为处理组,研究分析苜蓿生长当年的土壤水热及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和RF相比,FMRF和MPG处理下苜蓿越冬率提高了25.76%和23.79%,覆膜下苜蓿越冬率达88%以上;覆膜可提高高寒区苜蓿地土壤温度和水分,和RF相比,MPG增温2.3℃,增温效果最佳,FMRF增加土壤水分6.93%,保墒效果最佳;土壤氮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在土壤水热改善的基础上也得到增加,土壤氮含量和酶活性在0~30 cm各土层均表现为:FMRF>MPG>RF。在天祝高寒区及类似区域采用覆膜处理可以提升土壤温度和水分,促进微生物活动,使土壤酶活性增加,进而促进土壤氮素循环,使苜蓿种植当年的生物量和越冬率得到提高,且FMRF处理效果优于MPG。  相似文献   

15.
春季气温低,柑桔赤裸裸地遭受“天寒地冻”之苦,特别是初龄桔树和受渍桔园,往往由于木质化程度低,植株嫩弱或根系衰退,造成抗朔性能差,在严冬寒潮季节极易遭受冻害。与此同时,为害柑桔的吉丁虫、大牛、树脂病等蛰伏越冬,待春暖后复发,扩散,加重为害。现介绍如下有效措施,既可防寒防冻,又能控制病虫为害。 一、耕翻培土在冬春夜冻日消前,对桔园进行翻耕,并对柑桔根处培土15~20厘米,既可保护根系不受冻害,又可杀灭土壤中的花蕾蛆、象甲、大实蝇等害虫的越冬幼虫和蛹。翻耕后若墒情不好,应及时灌水,使土壤下沉,防止透…  相似文献   

16.
【目的】2020年12月-2021年2月,四川盆地晚熟柑橘果实遭受冻害,造成重大损失,对晚熟柑橘果实冻害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晚熟柑橘冻害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在四川省眉山市调查9个不同品种,洼地、平地、浅丘、坡地等4种地形,套袋、生草栽培、覆盖等3种防冻措施,强树势、中树势、弱树势等3种树体状况,以及树冠顶部、中部、下部、内膛等不同结果部位的果实受冻情况。每个果园每个影响因素选择至少10株树,调查记录每株树的果实受冻情况,并计算冻害综合指数。【结果】不同品种的果实受冻程度为沃柑>春见>大雅>不知火>爱媛28号>W.默科特、明日见和塔罗科血橙>清见;洼地和坡地下部是受冻最严重的地形,坡顶受冻最轻;在一定范围内,随海拔高度增加受冻程度减轻;阳坡果园受冻程度较阴坡轻;树冠不同部位的果实受冻程度不同,所有情况下均为树冠内膛果实受冻最轻,树冠下部和上部果实的受冻程度则受地形和防寒措施的影响;【结论】晚熟柑橘果实冻害程度受到品种、地形、防冻措施和树体状况的影响,树冠不同结果部位的果实受冻情况也不同,在生产上实施生草栽培、树冠覆盖、果实套袋、适当挂果、增强树势均能有效减轻受冻程度。  相似文献   

17.
苜蓿是加拿大最有价值的豆科饲草。加拿大东部苜蓿生产的关键是冻害引起的早衰。培育阿皮卡苜蓿使其利用年限延长并高产,以满足农场主对苜蓿品种的要求。来源和育种方法阿皮卡苜蓿是在魁北克省的圣福瓦加拿大农业研究站发展起来的。这个品种的育种工作开始于严冬过后的1974年。育种工作者从魁北克8块曾种植萨兰纳斯(Saranac)苜蓿的地块中选择出原始的亲本无性繁殖系。这些地块曾遭受过严重的冻害,因此残存的植株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   

18.
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高产的多年生豆科牧草。随着我国畜牧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广大牧区对种植苜蓿的要求日益迫切。地处藏北高原的当雄县,从1963年陆续引进苜蓿试种,但由于冷季漫长,加之栽培管理不善,结果越冬植株不是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9.
对蔚县苜蓿根颈冻害后切除冻伤部分处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区的根颈苗数、地上高度、地上生物量、分蘖丛数是对照区的1.6~2倍;处理区苜蓿的各个数量指标的b值大于对照处理苜蓿b值,说明除冻害根颈后苜蓿的生长比不除冻害根颈部分的苜蓿生长更为合理。通过除去苜蓿冻害部位,防止根系继续腐烂,保护了未冻害部分,增加了苜蓿发芽的有效部位。同时,使根系与地面的距离变短或露出地面,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地温,促使未冻害苜蓿根系发芽,返青提前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20.
由于北疆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常出现极端降雪情况,使得苜蓿遭受冷害和冻害的威胁,导致苜蓿生产性能下降,对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为探究不同秋眠级的紫花苜蓿品种抗寒性、越冬率及干草产量对北疆地区冬季覆雪厚度的响应,明确不同覆雪厚度下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各抗寒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选取秋眠级为1级的紫花苜蓿品种驯鹿、3级的康赛、5级的巨能551、7级的赛迪7和9级的WL656HQ,覆雪厚度设置为0、10及15 cm,对紫花苜蓿根冠层土壤温度变化、土壤表层(1~10 cm)日温度变化、表层土壤(0~15 cm)平均含水率变化、根颈中抗寒生理指标变化及越冬率进行观测和分析。发现冬季积雪可以维持紫花苜蓿的根冠部及根颈下土壤层的温度动态平衡,使得各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冬率在覆雪条件下均显著提高(P<0.05);与不覆雪相比,覆雪后各紫花苜蓿的丙二醛含量有所降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干草产量均有所增加。通过主成分综合分析发现,覆雪15 cm处理下,秋眠级为5级的巨能551的越冬率、抗寒性指标及干草产量等综合评分表现优异,比较适宜在新疆北疆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