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苜蓿饲料应用于奶牛生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是广泛应用于奶牛饲料的一种产量高、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牧草,它具有提高奶产量和泌乳的持久性、改善奶产品的品质、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的优点。本文就对苜蓿干草和苜蓿青贮饲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推广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属优质高产牧草,不但蛋白质含量高,而且含钙、磷丰富,是高产奶牛极佳的饲草。平湖市黄姑三兴乳业有限公司2002年建设了奶牛场,目前已发展到250头。为提高奶产量,从2004年起每年从山东等地采购苜蓿干草30多吨,但运输费用提高,苜蓿草价格较高。为解决奶牛场所需的牧草,奶牛场所在地的相关领导  相似文献   

3.
《广东奶业》2006,(4):2-2
为提高我省奶牛产奶水平、繁殖性能和牛群体况并进一步加深中美奶业的合作与交流,二月份广东奶协与美国农业贸易处(广州)签订了“苜蓿干草华南奶牛饲养试验项目协议书”,于三月份开始在珠江、奶牛研究所、天泉湖三个奶牛场分别开展了苜蓿干草饲喂试验。试验从3月3日开始到7月30日止,历时近5个月,省奶协承担了试验的组织、实施和总结等工作,试验总规模产奶牛达500头以上,收集各项数据近十万,完成试验报告4篇。  相似文献   

4.
为了切实帮助广大奶农提升科学饲养水平,进一步提高奶农的养殖效益。自2010年8月4日至2010年9月3日对该场14头泌乳奶牛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苜蓿饲喂加饲。1基本情况百利奶牛场存栏奶牛361头,其中进口澳牛  相似文献   

5.
探讨黑龙江垦区奶牛实现单产7吨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黑龙江垦区奶牛养殖现状的分析,提出完善育种体系、提高奶农户科学知识储备、开展生产性能测定、种苜蓿养牛、TMR饲喂和搞好奶牛福利等实现奶牛年单产7t奶的主要措施,及培育高产奶牛群和优质乳肉兼用牛地方类群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经过十年的整顿和振兴,我国奶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在奶牛养殖环节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陆续实施了奶牛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和粮改饲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使奶业发展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从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转变,奶业生产水平和奶源质量不断提高。本文仅从基层实践的视角,就规模奶牛场及奶站的监督与管理作一粗浅探讨。一、奶牛养殖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推行"奶牛场技术管理规范",中国奶协受农业部农垦局的委托于1999年6月至12月,在北京奶牛中心连续举办了6期奶牛场场长高级研讨班.研讨班围绕农业部农垦局1998年颁布的<农垦系统奶牛场技术管理规范(草案)>和"规范化奶牛场验收标准"的内容聘请有关专家进行了讲解,并组织学员进行了研讨.研讨班期间,中国奶协秘书长方有生给学员做了题为"我国奶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报告,北京奶牛中心主任周瑞君向学员介绍了北京市奶业改革和发展情况.为了丰富研讨班内容,还邀请东北农业大学郑昌乐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齐长铭教授、中加奶牛育种项目长期驻中国专家比尔·斯拉克分别就学员关心的奶牛常见病和生产性能测定问题进行了专题讲座.英国联合糖蜜有限公司、加拿大脱水工作者协会、中国农科院畜牧所还分别介绍了甘庶糖蜜、浓缩苜蓿饲料和安特青贮酶等新产品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技术.研讨班受到各省奶协的重视,前后有31个省、市、区的200多名奶牛场场长和主抓生产的管理干部参加了研讨.学员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均获得了结业证书.研讨班在北京奶牛中心的大力配合下,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场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干奶期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关键时期,干奶期奶牛饲养管理及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下一个泌乳期的牛奶品质、产量及奶牛场的经济效益。本文综合阐述了选择性干奶治疗在欧洲、美国等全球奶业发达国家及地区奶牛场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了影响选择性干奶期治疗的管理因素,针对干奶前、干奶期和干奶后期分析了不同阶段的管理操作要点,以期为指导奶牛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发展"苜蓿型奶牛业"在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饲料种植业和奶牛饲养业结合发展,符合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政策。本文从推广种植苜蓿具有节省耕地、节省水资源、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论述了发展苜蓿产业有利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从我国国民膳食营养状况和牛奶的营养地位和作用论述了发展奶牛业有利于改善国民膳食结构,提高国民膳食质量,增强国民身体素质;从苜蓿单位面积粗蛋白产量高和奶牛粗蛋白转化率高的角度论述了种苜蓿、养奶牛是解决我国饲养粗蛋白不足最快捷、最经济的途径;从发展奶牛业能为我国苜蓿产业化提供广阔市场及推广饲喂苜蓿是提高奶牛产奶量和原料奶质量有效措施的论述,说明苜蓿产业与奶牛业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对推动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5年9月,内蒙古包头市某奶牛场,妊娠母牛群中,未见任何前躯症状而突然死亡2头奶牛。经频死症状、病理剖解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急性肠毒血症,该病是由魏氏梭菌在奶牛的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奶牛的一种急性毒血症。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奶牛场,存栏奶牛307头,其中犊牛24头,妊娠母牛85头,泌乳母牛110头,干奶母牛46头。采用散放式的饲养模式,精饲料由饲料生产厂家直接供应,粗饲料为优质压块苜蓿及玉米青贮,按奶牛不同生理阶段供应日粮,偶尔割些青嫩苜蓿饲喂。2005年9月28日下午,在妊娠母牛群中突然死亡2头,死前奶牛呼吸…  相似文献   

11.
提高奶牛舒适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萍 《中国乳业》2010,(3):52-53
在过去,大多数奶牛场经营者都把增加奶牛头数作为提高原料奶总产量的措施。现在,由于各种自然资源的限制及人力成本的提高,更多奶牛场经营者把注意力集中到提高奶牛单产上。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降低规模化奶牛场乳腺炎发病率,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在干奶期对规模化奶牛场奶牛日粮添加盐酸左旋咪唑7.5mg/kg体重和亚硒酸钠维生  相似文献   

13.
奶牛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是当前国内外标准化、规模化奶牛场普遍采用的一种饲喂技术,该技术具有增加奶牛采食量,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奶牛疾病,提高产奶量和奶品质,节约劳动力和增加经济效益等作用。本文详细介绍当前我市奶牛养殖场使用TMR全混合日粮的优点,并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系统阐述了奶牛TMR饲养技术具体措施,最后提出在规模化奶牛场推广应用TMR技术,有利于实现奶牛业智能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奶牛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奶牛场的经营管理形态,八十年代以前是以大型国有奶牛场为主体,八十年代初为解决奶源紧张问题,发展了个体奶农饲养户(即奶农),奶牛的饲养头数,总产奶量有子明显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村个体饲养奶牛,社会服务体系不配套,奶农的奶品质是意识较差,鲜奶的可利用性在下降,以大型奶牛场为主体的鲜奶生产基地,仍是鲜奶供应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饲养管理是影响奶牛泌乳性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特别是日粮组成对奶牛的产量和牛奶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昆明地区原料奶质量和奶牛生产性能现状的调查,对比雪兰公司奶牛场与雪兰公司奶牛合作社鲜奶质量和产量差异,从奶牛日粮组成角度分析导致差距的因素,为提高昆明地区原料奶质量和奶牛生产性能,完善奶牛场饲养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提高了牛奶的质量和产量,降低了饲养成本,使奶牛场牛群由以往偏重整群管理水平向注重个体精细化管理水平转变,牛场也由以往的偏重提高奶产量向提高牛奶质量转变,因此运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对有针对性的在短期内提高该区奶牛规模养殖水平和提高全区奶产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资料报道只是关于奶产量、乳成分、体细胞数等部分指标之间的关系,而且样本量不大。本研究以宁夏地区5个规模奶牛场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了22 360头次奶牛的DHI测定数据,利用EXCEL软件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比较了奶产量与产犊间隔、体细胞数及乳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奶产量的增加,产犊间隔没有显著变化(P0.05);体细胞数逐渐增加;乳脂率、乳糖率逐渐下降;乳蛋白率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且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研究结果,使奶牛场从业人员更为准确地了解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因素,为奶牛场的生产及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对规模奶牛场实施"测奶养牛",精准化饲养管理,提高奶牛群体生产性能、生鲜乳品质具有较好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河南省黄河滩区根据荷斯坦奶牛的营养特点,在日粮中分别添加5%的高硒型、高硒钴型、高硒钴锌型和普通型苜蓿青干草,通过单因子对比饲喂试验来研究这4种苜蓿青干草添加后对奶牛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和普通型苜蓿草干草相比,高硒苜蓿草干草不但能够增加奶牛的体长、胸围和奶牛体重,而且能够提高奶牛日产奶量8.6%,降低料奶比12.17%,提高饲料的转化和利用;高硒钴苜蓿青干草能显著地提高牛奶中乳脂含量的22.15%,高硒钴锌苜蓿青干草能显著地提高牛奶中乳蛋白、乳糖以及非脂固形物含量的9.28%、3.26%和4.69%。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宁夏银川地区奶产业发展迅速,饲养规模上百头、千头的养殖专业户和规模奶牛场越来越多,奶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奶牛防疫及疾病的预防工作越来越重视,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有部分奶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笔者就发展奶牛业问题,深入养殖奶牛的奶农、专业户和部分奶牛场(小区)调研,发现奶牛养殖过程中存在认识误区,这些误区有可能制约奶牛业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奶牛场(小区)建设方面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