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钾肥用量对棉花干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棉花鄂棉20在大田条件下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初步确定了最适的钾肥水平。结果表明,棉花干物质积累量前期积累少且慢,中期增多且加快,后期增加缓慢,呈现"S"形趋势。施钾水平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干物质的积累;随生育期变化,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呈现不同变化趋势;生育前期积累中心是营养器官,从花期到吐絮成熟期积累中心逐渐转移至生殖器官;施钾提高RVR值(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干物质比值),增加干物质积累的平均速率。综合分析认为,T2(240 kg/hm2)是最适的钾肥水平。  相似文献   

2.
蔓生和矮生长豇豆器官生长相关与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曼生和矮生长豇豆,研究其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地上器官与地下器官、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及生殖器官与同化器官的生长相关等。结果表明,两类长豇豆生育过程中植株和各器官干物质不断增加,均呈S型趋势变化。蔓生长豇豆比矮生长豇豆的干物质积累量高,蔓生长豇豆中白荚品种比青荚品种高。生育过程中根系分配的干物质越来越少,地下器官与地下器官的比例逐渐升高;随着干物质分配的中心由茎叶逐渐转移至花荚,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的比  相似文献   

3.
高强力优质棉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质棉的干物质积累和普通棉一样按logjstic曲线变化,呈现出慢-快-慢的增长规律,在快增期较短的时间内积累了约60%的干物质,但最大积累量和最大积累强度优质棉低于普通棉.干物质在向叶片和主茎的分配上,前期叶片超过主茎,后期主茎超过叶片,但优质棉主茎超过叶片的时间早于普通棉.花后期,向营养器官分配的干物质普通棉超过优质棉,向生殖器官的分配则是优质棉超过普通棉.  相似文献   

4.
水稻不产量水平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设计7500kg/hm^2和9500kg/hm^2两种产量试验田,研究水稻干物质积累、分配与子粒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间总干物质物的明显的差异,子粒产量与干物质积累呈正相关;水稻生长过程中,光合产物主要分配给当时的生长中心,即生育前期分配给营养器官,中期向生殖器官转移,直至后期分配给生殖器官;不同产量的含N率明显差异,产量越高,器官含N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调控技术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陆早13号为材料,研究了调控技术对新疆棉花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肥及化控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运用调控技术增加了各生育期棉株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养分吸收量和分配率,在营养生长时期提高了干物质和养分在营养器官中的分配,在生殖生长时期提高了干物质和养分在生殖器官中的分配;调控技术还进一步提高了棉株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水稻高产群体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设计和旋转设计的复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群体的干物质积累呈 S 曲线,其中有关参数及穗干重占总干物重的比例、成粒干重占穗干重的比例与处理因子间都可用二次方程表示。水稻生育前期的干物质分配中心是营养器官,中期分配中心向生殖器官转移,后期分配中心是生殖器官。总干物重与产量之间一般呈正相关,而穗干重占总干物重的比例与产量之间则呈二次曲线。因此,高产栽培时应该在保证适宜穗重比例的前提下增加总干物重。  相似文献   

7.
2019年在山东省德州市黄河涯试验基地进行黄淮海夏大豆新品种圣豆18播期试验,旨在通过研究分析其植株干物质积累、分配特点及产量的田间表现,以充分发掘其增产潜力。结果表明,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6月15日播种的大豆单株干物质积累总量及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最高;4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器官分别为叶片、茎、豆荚和豆荚,生育后期积累的干物质由叶片、茎等营养器官逐渐分配至生殖器官豆荚;6月15日播期大豆产量比6月5日及6月25日播期处理分别增产13.92%和22.63%。因此,黄淮海及相似生态区6月中旬播种该品种,有利于调动植株生长因素,促进干物质积累及分配,更大发挥其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8.
施氮量对南疆膜下滴灌陆地棉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氮肥对南疆膜下滴灌陆地棉干物质的积累动态与分配规律的影响,为南疆陆地棉膜下滴灌高产棉田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棉所49号为材料,在田间通过不同施纯氮量(0、150、300、450、600和750 kg/hm2)试验,对不同生育时期公顷干物质的积累及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并建立施纯氮量与籽棉产量的回归方程.[结果]全生育期根、茎枝、叶片的干物质积累与施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蕾花铃在结铃期呈极显著负相关.茎枝的分配比例与施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蕾花铃呈负相关;叶片的分配比例在开花期之前与施氮量呈负相关,开花期之后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施纯氮300~450 kg/hm2,可提高干物质积累速率,延长其快速积累持续期,调节棉花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增加生殖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比例,提高棉花产量.施纯氮量与籽棉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4 171.870+12.881 X-0.015X2,当施纯氮量X=427.832 kg/hm2,得到籽棉理论最高产量为Y=6 937.17 kg/hm2.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乙烯利和劲丰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以淮麦31为材料,研究了乙烯利和劲丰对小麦各营养器官花后干物质积累动态、花前和花后干物质再转运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和劲丰处理能增强小麦灌浆中后期上部功能叶片和节间的干物质积累,并促进其灌浆后期干物质转运。与对照相比,乙烯利降低了花前花后暂贮干物质的总输出量,增加了成熟期干物质在各营养器官中的分配量和比例,减少了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降低了籽粒产量、总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劲丰则能促进花前和花后两个时期暂贮干物质的输出,降低成熟期干物质在各营养器官中的分配量和比例,促进干物质向籽粒分配,提高了籽粒产量、总生物量和收获指数。此外,乙烯利处理降低了花前和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较对照降低1.7%和6.4%;劲丰则分别增加0.8%和1.0%。乙烯利处理降低了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降低6.75%和1.52%,减产11.74%;劲丰则分别增加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3.25%和6.85%,增产3.47%。因此,提高小麦花前和花后贮存干物质转运量,增强作物花后光合同化能力,改善穗部库容,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试验探讨了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华杂棉H318)在大田条件下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初步确定了最适的钾肥水平。Logistic模拟显示,钾素可以提高单株干物质积累最大值,提前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的时间,增大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适宜的钾肥水平延长棉株旺盛生长的时期,增大GT(棉花在快速生长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是最大积累量的65.8%时的数值),提高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干物质比值,增加干物质积累的平均速率。综合分析认为,T2(225 kg/hm2)是最适的钾肥水平。  相似文献   

11.
氮磷配施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究氮磷配施对小麦干物质向籽粒分配的调控效应,以高产小麦品种‘鲁原502'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氮磷处理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及构成因素等性状差异。结果表明,适量增加施氮量和施磷量可促进小麦起身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以及开花期、成熟期干物质向营养器官的分配,对越冬前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影响。增加施氮量可提高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以及对籽粒贡献率,同时降低花前营养器官总转运量对籽粒贡献率;增加施磷量则可提高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总转运量以及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增加施氮量和施磷量均可提高小麦穗数、穗粒数,进而增加产量。研究结果表明,240kg·hm~(-2) N、100kg·hm~(-2) P_2O_5(N_2P_2)处理可作为黄淮麦区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获得高产的施肥参考。  相似文献   

12.
磷钾对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玉/豆"套作模式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磷、钾营养对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完熟期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总量及根、茎、叶、荚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随施磷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都以P2K3(P2O517kg爛hm-2,K2O 112畅5kg爛hm-2)处理最高;茎秆、叶片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时期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随施钾、施磷量增加的变化与干物质积累总量表现一致(苗期除外);完熟期干物质向荚果的分配比例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随施磷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向茎秆和叶片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增施磷、钾肥能够提高营养器官干物质向荚果的转移量、转移率及其对荚果的贡献率和产量,以P2K3产量最高,为2832畅04kg爛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裸地栽培下棉花最优打顶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试验以新陆中82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化学打顶(3种配方,分别记为C1、C2、C3)、人工打顶(A)和不打顶(N)处理对棉花株型及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处理能降低棉花株高和单株果枝数,显著提高单株铃数、单铃重和产量,但对茎粗影响较小。打顶后35 d,株高和单株果枝数表现为C3>C2>C1>A,均显著低于N处理;单株铃数、单铃重、产量则表现为C1与A处理相当,均高于C2和C3处理。不同打顶方式下棉花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均较好地符合Logistic曲线,R2值分别达0.97和0.82;生殖器官的最大干物质积累量为48.76~73.33 g/株,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均表现为A>C1>C2>C3>N;营养器官的最大干物质积累量为44.04~51.33 g/株,打顶处理的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均低于不打顶处理。化学打顶处理中,C1处理的单株果枝数、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快速积...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及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氮营养配施烯效唑对马铃薯原种生产干物质积累、养分分配的影响,探讨提高马铃薯群体控制方法和氮利用效率的措施。结果表明:①与不施氮肥相比,施氮肥干物质积累总量有较大的增长,增长了28.44%,叶片喷施烯效唑也增加了马铃薯干物质积累总量,增加了9.01%,小于施氮处理的增量。从各器官的分配来讲,施氮降低了干物质向块茎和根系的积累,而增加了向叶片、叶柄、主茎等营养器官的分配,而喷施烯效唑后,增加了干物质向块茎的积累,而降低了向叶片、叶柄、主茎和根系的分配。②氮、磷、钾三要素中,以钾的分配最多,氮的分配其次,磷的分配最少。施氮降低了块茎和叶片对磷的吸收,增加了对氮和钾的吸收。对主茎和根的影响中,施氮对氮、磷、钾吸收均有增加作用。叶面喷施烯效唑降低了根系中磷的含量和主茎中钾的含量,但是块茎、叶片中氮、磷、钾含量以及根系中的氮、钾含量,主茎中的氮、磷含量均出现增加。随着烯效唑喷施浓度的增加,块茎氮、磷、钾含量,根系氮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而叶片氮、磷、钾含量,主茎氮、磷含量以及根系的氮、钾含量均呈现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开始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养分供应及养分增效剂(机械活化磷MRP、长效复合肥增效剂NAM、聚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PAA)调控对夏玉米干物质及养分累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施氮素(-N)或磷素(-P)显著影响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累积量,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氮磷在各生育时期向生长发育中心器官的分配。与不施增效剂的对照相比,MRP处理使收获时叶片中磷累积量增加34.8%~47.8%,分配比例增加22.1%~29.4%。NAM处理能改善拔节期玉米植株的氮素营养,促进灌浆后氮素向穗中的转移分配,使籽粒中氮素和干物质累积量分别增加9.4%和7.9%,分配比例分别增加6.5%和2.7%。PAA对玉米灌浆后营养器官中干物质及氮磷钾累积分配均有促进作用,但对籽粒影响不显著。综上说明,氮磷养分胁迫主要通过影响氮磷钾养分在玉米各器官中的累积量,影响其干物质的累积和产量形成,因此平衡施肥是保证高产的前提;施用MRP通过促进生育后期叶片中磷素累积分配提高磷肥利用率;施用NAM通过改善玉米生育前期氮素营养,最终提高籽粒中氮素及干物质累积量,获得较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施用PAA能提高玉米灌浆后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的累积分配,进而获得较高的干物质和养分累积总量。  相似文献   

16.
减施氮肥对北疆滴灌棉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减氮栽培条件下,北疆滴灌棉花干物质分配动态及产量形成的规律,寻求最佳施氮量。【方法】 供试棉花品种为鲁棉研24,设置4个不同施氮水平,分别为506(N1),402.5(N2),299(N3)和195.5 kg/hm2(N4),分析减施氮肥对北疆滴灌棉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在N3处理下,干物质快速积累期时间持续最长,为42 d,分别比N1、N2和 N4处理多15、19和15 d。N3处理下,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Vm最小,分别比N1、N2和N4处理低13.3%、24.2%和10.74%;N3处理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Vm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速率Vm均达到最大,其中N3处理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最大积累速率Vm分别比N1、N2和N4处理高35.92%、3.48%和0.67%。N3处理生殖器官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Vm分别比N1、N2和N4高52%、22%和19%。N2处理下籽棉产量最高,达到5 938.34 kg/hm2,显著高于N1和N4处理,但与N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高氮促使干物质向营养器官分配,适量减氮则有利于干物质向生殖器官分配;高氮(N1)会造成棉花中后期营养生长旺盛,适量降低氮肥(N3)使用量不会显著降低棉花产量。北疆棉区滴灌棉花最适施纯氮量299~402.5 kg/hm2。  相似文献   

17.
氮素对黄秋葵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黄秋葵五龙一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不同浓度氮素对黄秋葵整个生育期营养器官和果实部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秋葵整株干物质积累量与施氮量成显著正相关,提高氮素浓度能明显增加黄秋葵营养器官和果实部分干物质积累量。但不同的施氮浓度对黄秋葵各个生育阶段有着不同的影响。在黄秋葵未坐果期施氮浓度越高,植株干物质积累越多,表现为N_(180)>N_(120)>N_(60)>N_0。在黄秋葵整个生育期,植株营养器官随氮素浓度变化时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现象均体现出这一规律。在黄秋葵坐果期,不同浓度的氮素对植株干物质的分配影响明显。施氮浓度在120 kg/hm~2时,果实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出现了最大值,为118.44 g/株,果实部分与整株的干重比(G/Z)为0.382。当施氮浓度超过120 kg/hm~2时,再增加施氮浓度的处理则果实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在氮素浓度为180 kg/hm~2时,营养部分与果实部分的比值(G/Z)为0.315,随着氮素浓度的提高G/Z呈现减小的规律。因此,在施氮浓度为120 kg/hm~2时,黄秋葵植株的营养部分和果实部分才能协调生长,植株产量可能最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明了掖单4号春玉米,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移规律。结果表明,干物质积累与生育进程间的关系表现为S形曲线变化,根据干物质增长曲线可将春玉米植株生长过程划分为指数增长期、直线增长期和缓慢增长期,干物质增长速度表现为单峰曲线。春玉米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是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的:小喇叭口以前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片中,之后转为茎、叶,散粉后生长中心向果穗转移,果穗成为光合产物分配中心,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变化是自身的生理变化所决定的,外界环境因素能影响其数量的大小。散粉后,各器官干物质开始向籽粒转移,在栽培上,应使各器官向籽粒转移的干物质总量控制在20%以下。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分析育苗方式(水浮育苗、营养钵育苗、穴盘育苗)与耕作方式(翻耕、旋耕、免耕)对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湖南气候条件与栽培技术体系下,影响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的主导因子是育苗方式。水浮育苗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和较低的丙二醛含量,果枝叶片光合速率高、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多、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比值趋于合理,营养钵次之,穴盘育苗最差,翻耕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和较低的丙二醛含量,果枝叶片光合速率高、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多、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比值趋于合理,旋耕次之,免耕最差,水浮育苗和翻耕组合有利于增强棉株生理机能,延缓棉株衰老。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高原大蒜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以青海乐都紫皮大蒜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萌芽期至成熟期大蒜植株鳞茎、假茎、叶片、蒜薹等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特性。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大蒜植株可食用部位的总干物质积累及鳞茎部位的干物质积累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至成熟采收期干物质积累量达最大;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则在植株生长旺盛期积累量达最大,后期降低。干物质的分配比例随着植株生长中心发生转移,鳞茎是干物质分配的主要器官。在生长前期鳞茎干物质分配比例呈下降趋势,生长后期分配比例上升;而茎叶干物质分配比例在蒜薹伸长期达最大,之后开始下降。大蒜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分配是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主要发生在茎叶部位,蒜薹采收后干物质主要分配并转移至鳞茎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