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抛秧技术适用于早、中稻和单、双季晚稻,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一项重要变革。它不仅改变传统的栽插方式,避免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三弯腰”中主要“一弯”的繁重劳动,而且所抛植的秧苗具有伤苗轻,返青活棵快,发棵早,叶片大而浓绿,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抗倒性强,生长青秀协调,成稳多穗子大等特点,一般至少可增产900kg/hm2,对于稳定和扩大水稻面积有着特殊的意义。但是水稻抛秧技术,除了育足育好软盘秧苗,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外,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搞好抛秧。我认为抛秧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大田准备。抛秧移植对大田…  相似文献   

2.
以超级稻Ⅱ优航2号为材料,在12.0 kg/667m2的氮肥供应水平下,研究了中稻不同叶龄移栽和不同种植密度条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叶龄和不同密度处理下Ⅱ优航2号生育期幅度在122.0~125.3 d,以5月上、中旬适时早播早插,5~6.5叶龄移栽,密植规格23.3 cm×23.3 cm,能较好兼顾群体与个体,较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正> 北京南郊农场在麦茬及中茬水稻试验成功的机播旱育抛秧种稻法,89年有12亩中稻平均亩产515.4公斤,比对照增产118.1公斤,有40亩抛秧中稻平均亩产515.4公斤,比对照增产79.1公斤。90年6月6日北京市抛秧种稻协作组主持在南郊农场召开了全市抛秧示范现场会,来自  相似文献   

4.
水稻旱育无盘抛栽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旱育秧与软盘抛秧两项技术 ,是 90年代水稻栽培技术的两大突破 ,都有秧苗素质高、分蘖节位低、穗大粒多、省工省本、增产增收的特点。旱育秧秧龄弹性大 ,但拔秧、插秧劳动强度大 ;软盘抛秧劳动强度小 ,但秧龄弹性小 ,长秧龄抛栽 ,秧苗素质反而变差 ,抛后易减产 ,同时购秧盘一次性投资大 ,因而制约抛秧 ,特别是中晚稻抛秧的推广。理论上水稻旱育无盘带土抛栽 ,可结合旱育秧和软盘育秧的优点 ,克服彼此的弱点。但其可行性如何 ?为此 1 998年我们进行了试验示范。早、晚稻在培丰镇长流村示范 1 .34 hm2和 2 hm2 ,中稻在坎市镇文馆村、培丰镇振…  相似文献   

5.
对水稻抛秧栽培几个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抛秧是水稻栽种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属于轻型栽培技术。全国SO年代初开始试验研究,SO年代中期以后逐步进入大面积示范;90年代初局部地区投入生产应用。1987~1990年全国年平均抛栽面积达3.43万公顷;1991~1994年平均达18.33万公顷。从1995年起,加快了发展速度,达到了686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O6倍;1996年扩大到154万公顷,又比上年增长1.2倍,其中,早稻抛秧35.93万公顷,占抛栽总面积23.3%,中稻抛秧85万公顷,占55.2%,双季晚稻抛秧33.07万公顷,占21.5%。水稻抛秧东北起步早,至1996年东北三省面积达34.87万公顷,…  相似文献   

6.
杂交中稻免耕抛栽高桩再生集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杂交中稻免耕抛栽高桩再生栽培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为期2a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集成技术的关键在于:选用优良的再生稻组合;抛栽后撒施1次30%抛秧一次净进行田间除草;适宜的抛栽密度为21万丛/hm^2;在中稻收割前12d施用尿素150kg/hm^2,收割后再立即施用尿素150kg/hm^2;留桩高度以40cm(留倒2节)为宜。运用该集成技术种植,中稻加再生稻产量可达12~13t/hm^2,与双季稻全年产量水平相当,但再生稻米质更优,且省工省成本,可提高经济效益2876,4元/hm^2。  相似文献   

7.
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抛秧田病虫发生总体重于插秧田。其中稻纹枯病发生从重到轻次序是:常规抛秧→免耕抛秧→常规插秧;稻飞虱的发生从重到轻次序是:常规抛秧→常规插秧→免耕抛秧;稻纵卷叶螟以常规抛秧发生最重,常规插秧和免耕抛秧相当。对3种栽培方式病虫发生的特点及其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氮量对免耕抛秧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为了探讨水稻免耕抛秧配套技术,在广西针对不同栽培因素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磷钾肥施用量相同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有利于免耕抛秧稻早生快发,早够苗,增加粒数和有效穗以及总颖花量,提高产量。一般氮肥施用量比常耕抛秧增加10%-20%有利于免耕抛秧稻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
水稻抛秧技术应用于早、中稻取得了显著的省工、省力、增产、增收效果;而晚稻抛秧由于受安全齐穗期和适宜短秧龄的制约,选用品种受到较大限制,宜选用早、中熟品种。对于光温资源丰富,晚季适宜选用迟熟品种的低海拔地区势必浪费光温资源和不利增产。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迟熟晚稻抛秧分期播种及不同秧龄试验,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98年6~11月在永定县坎市镇新罗村进行,海拔260m,土壤肥力中等偏上。供试品种汕优多系一号,采用分期播种同期抛栽方法,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6月24日播种、6月29日播种、7…  相似文献   

10.
李经勇 《再生稻》1997,(2):36-42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旱育抛秧头季稻叶龄、抛植密度、施肥水平对杂交中稻、再生稻单产的影响,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在电子计算机上优选了各种生育类型品种的头季稻、再生稻及两季总产的不同产量水平的栽培措施组合方案,解析了各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单独效应和交互作用。为制定杂交中稻、再生稻的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15年在江西省水稻原种场进行了早直播、晚抛秧高产示范,平均每667m~2产量达1 159.1 kg。根据示范结果,总结了早直播晚抛秧高产群体结构、最佳施肥量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1985年,笔者对杂交稻早熟新组合威优35、威优64、威优49及汕优125进行双季早稻、一季中稻、一季晚稻、双季晚稻及中稻收后蓄再生稻五种种植方式试验,对生育期较长的威优6号则采用了一季中稻、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三种种植方式。双季早稻于3月28日播种,一季中稻于5月14日播种,一季晚稻(迟播中稻)于6月5日播种,双季晚稻于 7月 5日播种。 5月 14日播的中稻收割后蓄再生稻。试验设在本所的同一丘稻田,成土母质为四纪红壤,pH值5.9(水浸),有机质含量3.55%,全量N、P_2O_5、K_2O的含量分别为0.20%、0.14%、1.80%。小区面积2厘,一次重复。各期均进…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在湖南娄底进行了准两优527播种期试验,探讨了5个播期对准两优527的生育期、株高、茎蘖动态、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准两优527作中稻栽培以4月中旬播种较为适宜,作一季晚稻栽培以5月中旬播种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江西棉花》2003,25(3):39-39
一、一代发生情况田间性诱剂下于 5月 1日始见越冬代蛾 ,比去年早 3天 ,为1995年以来最早。共诱蛾 8头 ,明显多于去年 ,少于其它年份 ,集中在 5月中旬 ,以 12日~ 15日为最多。卵密度较低 ,棉田外番茄上及棉花苗床上调查 ,均未查到。二、二代趋势预报1、发生期与发生面积 :预计产卵盛期为 6月 14日~ 2 2日 ,高峰期为 6月 17日~ 19日。比去年早 2~ 3天 ,接近常年。发生面积可达 2 0 %左右。2、发生量与发生程度 :预计百株卵量一般为 10~ 2 0粒左右 ,高的可达 40~ 60粒。发生程度为 2级 (偏轻发生 )。三、预报的主要依据1、棉花生育进程 …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 ,水稻抛秧移栽新技术在我县已全面推广 ,但对这一新的移栽方式如何确定最佳的施肥时期 ,还没有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和依据 ,致使有的农户在施肥时间上偏早或偏晚。偏早施肥 ,水稻过早脱肥 ,偏晚施肥 ,水稻贪青迟熟 ,因而导致单位面积产量不理想。为此于 2 0 0 0年对水稻抛秧移栽田不同施肥时期对产量性状及熟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材料及方法1 1 试验材料尿素施用量为 4 50kg/hm2 ,其中 :2 0 %做基肥 ,抛秧前施入 ;6 5%做蘖肥 ,分三次施入 (第一次 2 0 % ,第二次 30 % ,第三次 15% ) ;15%做穗粒肥 (穗肥 10 …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 ,水稻抛秧移栽技术在大洼县已全面推广 ,但对这一技术 ,如何确定最佳施肥期 ,还没有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和依据。对此 ,我们于 1 999年进行了水稻抛秧移栽田蘖肥不同施用时期对产量性状及熟期影响的试验结果如下 :  收稿日期 :2 0 0 0— 0 2— 2 81 试验内容与方法  试验在大洼县新立农科站试验田进行 ,供试品种为辽粳 45 4。 5月 2 6日抛栽。蘖肥施用日期设早、中、晚 3个处理 ,每个处理共施肥 3次 ,随机排列 ,三次重复。各小区试验面积均为 0 0 667hm2 ,试验设计见表 1 :各供试小区抛秧前施基肥均为 1 1kg(尿素 6kg、二…  相似文献   

17.
我县棉田面积30万亩,1981年力争总产皮棉突破50万担,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在植棉技术上要有一套相应的措施,一般应当在4月中旬抢晴播种,力争一播全苗。5月初开始查苗补缺,确保全苗密植,5月中开展麦林“五早”,早管促早发。6月份狠抓薄弱环节,搞好平衡增产。7月份开展“三  相似文献   

18.
张贵景 《中国马铃薯》2004,18(2):122-123
德化县的水稻生产,一般是西半片在4月中下旬播种,东半片在4月底或5月初播种,在10月上旬收获。10月上中旬播种的秋马铃薯霜冻前无法安全成熟,为减少秋马铃薯成熟前的霜冻危害,秋马铃薯种植可采用早中稻收割后种植或容器育苗移栽技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朱三军 《作物研究》2004,18(1):36-36
红莲优6号是武汉大学用T-07A作母本,YD-05作父本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三系杂交中稻新组合,2002年2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2003年引进岳阳市试种,在君山区七星湖村作抛秧种植示范,面积10.1 hm2,平均产量10.5 t/hm2.  相似文献   

20.
甬优9号是由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与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不育系甬粳2号A与恢复系K306093配组育成的籼粳交杂交水稻新品种,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介绍了甬优9号在福清市镜洋镇示范种植表现及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