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目的]依据近年对新兽药——氢溴酸槟榔碱的研究结果,结合文献资料对其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从而指导临床科学合理使用该药。[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进行安全性评价;靶动物安全用药范围,耐受情况,毒副反应,"三致"作用及生殖毒性,采用文献综述、试验结果结合临床用药效果进行综合评述。[结果]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氢溴酸槟榔碱对小白鼠的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为691.83 mg/kg·BW,其95%可信区间为642.92-744.47 mg/kg·BW,对SD大鼠的口服半数致死量为2 054 mg/kg·BW,其95%可信区间为1 908-2 210 mg/kg·BW。该药的临床推荐用量为1-5 mg/kg·BW,临床应用非常安全。靶动物安全用药范围,耐受情况及毒副反应研究结果显示,氢溴酸槟榔碱按2-3 mg/kg·BW临床用量,对犬的裂头绦虫、孟氏叠宫绦虫、复孔绦虫、中线绦虫和细颈囊尾蚴成虫均能100%驱除。按1-2 mg/kg·BW剂量口服,对鸡的赖利绦虫,鸭和鹅的剑带绦虫均有100%的驱除率。该药对畜禽有毒蕈碱样作用,即引发呕吐和腹泻等临床症状,从而达到将麻痹虫体迅速从畜禽体内排出的目的。氢溴酸槟榔碱在长期、持续、大量给药的试验条件下具有一定的"三致"毒性及生殖毒性,但将该药作为驱虫药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时,由于给药次数和剂量非常少,并未发现有"三致"和生殖毒性。[结论]氢溴酸槟榔碱为低毒物质,大剂量应用有一定的"三致"及生殖毒性,但按临床推荐剂量(1-5 mg/kg·BW)使用时,对畜禽绦虫具有良好的驱除效果且无"三致"及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2.
犬绦虫病是由多种绦虫寄生于犬的小肠所引起,其中许多绦虫卵可感染家畜和人,危害极为严重.以往报导的驱绦虫药多为口服剂型,用药后绦虫多呈链体排出,容易污染环境,而且存在给药不方便、易造成犬呕吐等弊病.我室经过多年努力,研制出驱绦灵注射液治疗犬绦虫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试验选用20只感染绦虫的病犬,其中14只感染犬复孔绦虫,6只感染泡状绦虫.分别以0.2mL·kg~(-1)体重的剂量皮下注射驱绦灵注射液,并检查用药前后粪便中有无绦虫节片及虫卵。同时对一例复孔绦虫病犬和一例泡状绦  相似文献   

3.
牛囊尾蚴又叫牛肉囊虫。人吃了不熟的带有牛囊尾蚴的牛肉而感染牛肉绦虫病。龙井市自从1974年开展驱绦灭囊工作以来,猪肉绦虫病人显著减少,相反牛肉绦虫病人有所增加。1988年全市驱下绦虫94条,其中,牛肉绦虫84条,占绦虫总数的89。36%,可  相似文献   

4.
氢溴酸槟榔碱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正确指导临床科学合理使用氢溴酸槟榔碱,对该药的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依据近年来对该药毒理、药理及药效的试验结果,结合文献资料,从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对靶动物安全用药范围、耐受情况及毒副反应和"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及生殖毒性3个方面进行综合评述;氢溴酸槟榔碱长期、大量给药具有一定的"三致"毒性及生殖毒性,作为驱虫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由于给药次数和剂量更少,虽有呕吐、腹泻等副作用,但未发现有"三致"毒性及生殖毒性,且按临床推荐剂量(1~5mg/kg)对鸡、鸭、犬等畜禽绦虫驱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我省是猪囊虫病高发地区。许昌、开封、南阳,周口等地区结合驱绦灭囊工作,采用吡喹酮治疗猪囊虫病,使猪囊虫病发病率由5%下降至2%。现将其试验报导如下: 材料与方法试验猪62头,系  相似文献   

6.
南涧县猪囊虫病分布情况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囊虫病又名猪囊尾蚴病(俗称米星肉),是由有钩绦虫的幼虫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人、猪危害极大,被列为国家二类动物疫病,是公共卫生上的重大问题之一,所以囊虫病是我国肉品检验的重点之一。本病在少数地方近年呈上升趋势,直接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养猪业的发展。为了解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猪囊虫病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7.
1恰当选择驱虫药物 对于患有严重蛔虫的猪,可选用敌百虫、驱蛔灵等毒性小且效果好的驱虫药物;如果发现猪患有囊虫,可选用灭绦灵、石榴皮、南瓜籽、槟榔等药物进行驱虫。  相似文献   

8.
动物疫病一直是影响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一大危害,制约着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影响着农民增加收入,阻碍着动物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猪囊尾蚴病也称囊虫病,老百姓把囊虫病叫做米散猪,是由钩绦虫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因本病对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危害极大,国家将其列为重点动物疫病之一,并大力开展预  相似文献   

9.
猪囊尾蚴病也称囊虫病,是由有钩绦虫的幼虫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因本病对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危害极大,国家将其列为重点动物疫病之一。本文对猪囊尾蚴的形态,猪囊尾蚴病的临床特征、宰前宰后的检疫及屠宰后的安全处理进行简单陈述,以期促进猪囊尾蚴病的预防、抑制和净化工作的开展,保证消费者的食肉安全。  相似文献   

10.
1.槟榔。又名玉片、榔片、大腹子。味苦、辛、涩,性温。主治:绦虫病,猪姜片虫;可驱除鸡绦虫、鹅鸭剑带虫。配合南瓜子可驱杀钩虫、蛔虫、蛲虫、血吸虫、鞭虫,以驱杀绦虫、姜片虫最有效。还可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氢溴酸槟榔碱片剂的制备工艺,通过辅料的选择,处方设计与筛选,确定最佳处方:结果表明,制备的片剂符合设计要求,本片剂制备方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溴酸槟榔碱片剂含量的方法,该法简便快捷,特异性强,可以很好的控制药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溴酸槟榔碱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建立氢溴酸槟榔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通过考察不同流速和柱温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研究槟榔碱含量测定的最佳方法。[结果]采用高效阳离子交换色谱法,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50∶50),检测波长215 nm,柱温30℃,流速1.5 ml/min,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槟榔碱的保留时间约为12.6 min,分离度良好。进样量在0.010~0.080 m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该方法在紫外检测下最低能定量检测到500 ng。[结论]阳离子交换色谱法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和准确度,可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但不适合用来测定药动学试验或药物残留试验中微量槟榔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红火蚁是高危入侵有害生物,对农林产业、公共设施、公共卫生等造成较大危害,严重时可危及人畜生命安全。2019年2月20日龙游县红木小镇景区发现的疑似红火蚁疫情,已经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检测鉴定确认。为确保在发生红火蚁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置,最大限度地减轻疫情造成的危害,保护全县农林生产、公共设施、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特制定龙游县红火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奶牛养殖业的规模扩大,奶牛流产病例呈上升趋势.目前,奶牛流产已成为奶牛生产中危害较大的问题之一.流产可影响奶牛的泌乳性能、繁殖性能、牛群健康和使用年限,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某些引起奶牛流产的病原微生物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对公众和职业人群有巨大危害.因此,有效控制奶牛流产性疾病对奶牛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都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我国食品环境安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环境安全是关系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不安全食品造成食源性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而且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影响国家整体经济实力。本文阐述了食品环境安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初步分析了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我国食品环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球持续蔓延,人员、物资、商品等流动必然会受到限制,对粮食供求产生不利影响,危及粮食安全.基于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的判断,剖析了全球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粮食生产安全、流通安全、消费安全、贸易安全等的可能冲击,从保障粮食生产要素供给、创新粮食销售业态、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畅通国内国际粮食双循环等...  相似文献   

17.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25%的疾病和死亡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全世界每年死亡的4900万人中3/4是由于环境恶化所致,其中儿童是环境恶化的最大受害者。探索社区公共卫生安全如何在户外空间设计的优化方法和理论对于提高社区规划设计质量,改进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等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社区公共卫生安全隐患与社区户外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尝试提出控制社区中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的几点景观原则。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化是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目前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一方面,气候变化正在重塑植物与微生物的互作,诱导某些共生微生物转变为病原微生物,提升植物真菌病害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另一方面,气候变化降低植物的免疫力和抗病性,导致植物更严重的真菌病害。本文将重点讨论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共生真菌与作物的互作,如何驱动植物真菌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以及采取何种调控措施从源头上预防病原真菌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槟榔花果中槟榔碱含量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药典法对槟榔不同发育时期花序材料的不同部位进行槟榔碱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成熟种果胚乳的槟榔碱含量最高,而果皮的含量最低;不同时期花序/果穗的相同部位间槟榔碱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同一时期花序/果穗的不同部位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基因技术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空间。但是,基因技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对社会安全产生冲击。因此,探讨基因技术将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有助于促进基因技术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