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水稻生产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近年来浙江水稻生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水稻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双季连作稻占种植面积的比例从90年代初的86.0%到2004年下降到34.1%;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从80年代平均242.4万hm^2和1340.0万t,到2004年下降到102.8万hm^2和686.9万t;水稻单产增长辐度下降,单产年均增长率由60年代的5.3%,到2001年以后仅为0.3%。水稻现实单产、品种单产和良种良法配套单产的存在较大差异;生产上主导品种不突出,良种良法不配套,技术的集成度不高和互补性不强等问题制约了水稻产量提高和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提高水稻产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甬优"系列杂交粳稻直播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直播栽培具明显省工、省本、省力,高产、高效技术优势,已在浙江省水稻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成为水稻的主要栽培技术。杂交水稻由于亩用种量少(诸暨市杂交籼稻亩用种量0.5~0.75k,杂交粳稻亩用种量1.0~1.25kg),若播种技术掌握不好,易造成播种不匀,苗数不足,穗数偏少,而影响产量。所以水稻直播栽培一般只限于常规水稻上推广应用,在杂交水稻上很少应用。  相似文献   

3.
《当代农业》2009,(2):51-51
案例:李某种植20亩水稻,保水稻种植险、在收割期间.他请些工人帮忙,雇工们在工作期间不小心点着了火.导致水稻大片焚毁损失。李某据此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了解情况后,按免赔责任约定不予赔偿。  相似文献   

4.
案例:李某种植20亩水稻,保水稻种植险、在收割期间.他请些工人帮忙,雇工们在工作期间不小心点着了火.导致水稻大片焚毁损失。李某据此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了解情况后,按免赔责任约定不予赔偿。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土壤容重与水稻生长的生态适应,首先提出了土壤物理结构性肥力的概念及其对水稻产量效应的影响,其水稻产量效应在25%左右。试验表明,土壤容重具有自调性,自调点在1.25~1.35g/cm3。容重过高(≥1.5g/cm3)或过低(≤1.1g/cm3)的上体可称之为不稳定土体结构,其前期土壤供氮弱或供氮动态与水稻需氮高峰不吻合,导致前期水稻生长过旺或过弱,后期根系活性差,物质积累与转化少,产量不高。而把容重适中(1.2~1.4g/cm3)的土体称之为稳定土体结构,其前期土壤供氮好,供氮高峰与水稻需氮高峰吻合,根系发生量多,分布深,后期根活力强,功能叶叶面积大,物质积累与转化率高,穗粒结构协调,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水稻主要病虫防与不防对晚稻产量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主要病虫防治与不防治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主要病虫对产量影响很大,不打药防治,产量损失率达57.08%,打药防治晚稻病虫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总体效益为1:6.45。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黑麦草-水稻和小麦-水稻两种种植模式的水稻产量、经济效益和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种植模式中水稻的产量差异不明显;在施氮0、75kg/hm^2情况下,黑麦草-水稻的经济效益分别比小麦-水稻低23.91%、10.12%,而在施氮150、225kg/hm^2情况下,黑麦草-水稻经济效益分别比小麦-水稻高2.54%、15.28%;黑麦草-水稻种植模式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比小麦-水稻模式高,速效磷、速效钾则相反。  相似文献   

8.
通过污染区稻田采样调查和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价态锑化合物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危害和对产量的影响及被污染土壤的改良措施.结果表明,锑矿的开采和冶炼对周围土壤和农作物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锑能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不同价态锑化合物对水稻的危害程度明显不同,三价锑的毒害远重于五价锑;土壤施用石灰、钙镁磷肥作改良剂,能减轻锑对水稻的危害,并降低水稻各部位锑的残留水平.  相似文献   

9.
从水稻个体的角度,研究耕法、栽插深度对其发育的效应。结果表明,免耕水稻的早发现象,是浅栽与免耕的协同效应,其效应值达40%,深栽具有抑制免耕水稻的早发作用,抑制效应为26.7%,深栽抑制了水稻基部叶分蘖的发生和耕翻水稻的分蘖性,但深栽导致免耕水稻分蘖的稳定发展,并分配合理,成穗率提高,上层根增加。浅栽激发了耕翻田水稻的分蘖性,并使最高分蘖叶位降至第9叶,其总发生量比其它处理高7~9个,但浅栽降低了成穗率,后期的发根力明显不如深栽。深栽水稻个体产量显著高于浅栽,主要原因是深栽提高了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其中免耕分别高25.0粒和1.1g,耕翻分别高16.4粒和1.7g,产量以免耕深栽为最高。耕法对水稻个体产量的效应不显著,耕法与栽插深度对产量的互作效应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与油菜种子萌发对酸雨的胁迫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pH值为2.0、2.5、3.0、3.5、4.0、5.0的模拟酸雨处理水稻、油菜种子的试验结果表明,在pH2.0时两者均不发芽,在pH2.5时只有水稻异状发芽,pH≥3.0时,水稻和油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与pH值显著正相关,水稻异状发芽率则随pH值上升而降低.部分生理指标的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和油菜的吸水值、呼吸速率、贮藏物质运转效率也与pH值显著正相关,水稻贮藏物质消耗率与pH值显著正相关而油菜与pH值显著负相关;水稻和油菜的芽、根长抑制指数都与pH值显著负相关。酸雨胁迫下,水稻种子各项指标变幅低于油菜的事实表明,水稻抗酸雨胁迫能力强于油菜。  相似文献   

11.
肥水不当是近年水稻产量不高不稳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市水稻单产不高不稳,尤其是2001年以来的6年,全市平均每亩理论产量为593kg,要比前5年(1996~2000年)615kg减22kg.水稻产量不高主要是成穗不足所致,2001-2006年平均亩成穗数仅20.5万,要比前5年23.6万减3.1万,减幅15%。此问题根源是基蘖肥不足,高峰苗不高;另外还有穗肥减少,穗重不高。中期施N肥偏多,磷钾投入不足,水稻素质下降;后期断水过早,粒重下降等原因。  相似文献   

12.
高功 《当代农业》2014,(9):46-47
稻田养蟹作为一项水田经营新模式,变单一经营为综合经营、变平面生产为立体生产.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是发展生态农业的良好途径。稻田中套养河蟹.充分利用稻蟹之间互利共生关系,水稻为河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觅食、活动和避暑环境.而河蟹的排泄物又是水稻上好的有机肥料,同时,河蟹频繁活动觅食大大减轻了水稻虫害的发生.使水稻可以基本不施农药.从而生产出无公害稻谷.形成稻蟹共生的水田复合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3.
水稻贪青是指水稻生育后期叶色不褪淡而依然保持叶色浓绿,叶片柔嫩。造成贪青的原因是由于中后期供氮过量,使无效分蘖增多。氮是叶绿素的重要成分,后期氮素过多,导致氮代谢旺盛.碳水化合物积累减弱,从而使空秕粒增多.千粒重下降。水稻贪青易迟熟.早稻会影响后季作物裁插,  相似文献   

14.
通过舍硫二铵在早稻上的应用,结果表明,水稻施用含硫二铵与二铵及钾配施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平均增产稻谷841.7kg/hm^2,水稻最高产量达到7400.0kg/hm^2,比当地施肥水平提高24.7%,比不施硫和钾的增产18.4%。从经济效益看,含硫二铵与二铵钾配施比当地常规施肥水平增加500.0-2175。0元/hm^2,并且使水稻抗性增加。因此,水稻上施用含硫较高的二铵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5.
研究水稻主要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及其防治效益,结果表明,不同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影响差异很大,完全不防治损失率达22.25%,打药防治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为1:4.26。  相似文献   

16.
常规水稻品种提纯复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优良水稻品种经多年种植就会现混杂、退化、变异等状况,其主要表现为生长植株高矮不整齐.穗子变小.丰产性下降,抗病性减弱,成熟不一致.甚至会现现米质变差、出米率减少、红米、容易倒伏、易落粒等,因此.生产中的常规水稻品种要不断进行提纯复壮,保持纯度和优良品种特性,才能持续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选择了由美国环境保护局认定的优先污染物的4种酚作为模拟污染物,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人工施加于盆土的酚类污染物对水稻发育的影响,及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经过一个生长期后的残留特点。结果表明,水稻土中酚浓度在600mg/kg以上时,水稻秧苗不能成活。酚浓度不超过100mg/kg,水稻发育正常。酚浓度为75mg/kg和100mg/kg时,水稻土中硝基酚和五氯酚平均残留率分别为2.2%和3.7%,水稻根  相似文献   

18.
喷施腐植酸与碧全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喷施腐植酸与碧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喷清水(对照)相比腐植酸增产6.75%,比不施肥只喷腐植酸处理增产115.96%,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比碧全增产12.96%,也达到差异显著水平。腐植酸有改善水稻品质的作用,蛋白质提高2.74%,淀粉提高99.50%。  相似文献   

19.
机插水稻无纺布全程覆盖育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江苏省金坛市的水稻机插发展迅猛,栽培技术也日趋完善.然而.近两年来,在稻作生产过程中一些地区病虫害暴发频繁,加之暖冬气候频频.冬天不冷,对上年一些水稻残余害虫的生存极为有利,越冬基数大、存活率高,对来年稻作生产构成极大威胁,尤其是由灰飞虱传毒后引发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一旦侵染发病,则终身难以根治。而机捕水稻采用无纺布全程覆盖育秧技术,可预防秧田期虫害的侵染,对培育健壮秧苗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1992-1994年在亚热带低山区(四川芦山县)进行了填闲混播冬性一年生牧草与水稻轮作的经济生态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混播冬性一年生禾草和豆草与水稻轮作,即意大利黑麦草+紫云英→水稻、意大利黑麦草+南苜蓿→水稻和意大利黑麦草+白三叶草(营养体)→水稻三种轮作方式在水稻产量高于或稍低于对照(CK→R)但差异不显著的情况下,获得了高的饲料价值(TDOM5.18-5.45t/hm^2,CP1.6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