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目前中国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无论是从污染程度还是从污染范围来看都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对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污染现状、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分析方法及危害等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些防治策略,旨在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作用,就木本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耐性机制以及其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的作用和优势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进一步利用木本植物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提供依据,并指出目前木本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述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途径及其危害性,并且进一步详细介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措施,最后对土壤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旨在为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维护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土壤重金属危害及修复措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内涵及特点出发,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土壤动物、土壤酶以及通过食物链对人类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措施进行了概述,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植物修复及微生物修复等。可以预料,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将向着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的方向发展,并且多种修复方法的综合使用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矿山开采等众多原因造成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峻,土壤当中积累过多的重金属会对植物、动物乃至整个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并最终进入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威胁。因此,如何有效的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成为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EDTA可以有效活化土壤中的重金属,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因此,被广泛用于强化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提取修复。文章从EDTA活化土壤中目标重金属机理,以及EDTA诱导下,植物对目标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机理出发,综述了EDTA在重金属污染强化植物提取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使用EDTA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我国重金属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因重金属污染而荒废的农田面积众多,寻找合适且有效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技术刻不容缓。阐述了几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并总结了各自的优劣,期望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工业、农业和交通等来源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土壤环境质量形势严峻,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与治理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植物修复技术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一种有效途径。基于园林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和吸收作用,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经济、生态、环保、对环境破坏力度小、美化环境等优势,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研究热点。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近年园林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阐述,从园林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的技术、重金属富集园林植物的筛选、植物修复技术的联合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分析,同时对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改良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近年来,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巨大危害,因此,必须充分重视耕地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改良工作。主要阐述了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分析了耕地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并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重金属污染有害人类健康,影响环境质量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有效的净化污染土壤,维持可持续的对土地的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问题之一,利用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保护环境是当今的热点课题。本文就利用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原理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植物选择技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桉树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区土壤生物修复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了重金属污染的概念,指出了土壤修复的几种基本方法及其优缺点,对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阐述了桉树作为重金属污染富集植物的研究依据,认为将桉树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一方面可在避免种植食用性植物前提下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实行植物修复,另一方面可缓解当前木材资源供给压力,提高经济收益,具有明显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择工厂和居民区混杂的典型老城区上海世博会规划区,对其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下附属绿地土壤的重金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部分样点的Ni、cr、Cu、Zn、Pb和cd含量超标,Hg和As的含量均没有超标;大部分绿地土壤没有出现重金属的污染,其中清洁安全和尚清洁占了69.83%和6.94%,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分别占了12.87%、2.56%和7.81%;周边利用类型不同的附属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别很大,居民办公区的绿地土壤没有出现重金属污染,试剂溶剂类工厂局部有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造船厂、机械厂、钢铁厂等重型工厂的附属绿地;利用类型不同,绿地土壤重金属的相关性也不同,重金属的相关性基本与产生污染的土地利用类型一致;与污染源的距离以及对污染源保护不当是导致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素,注意对污染源的集中堆置或采取隔离措施,能有效减少重金属对绿地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盛芹  丁国  盛况 《绿色科技》2012,(5):198-200
分析了微山县工矿区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指出了了解其重金属污染的状况是保护当地土壤环境、改善环境生态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为预防微山县煤矿区周边土壤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污染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了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包括城市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的普遍性,重金属污染存在显著时空差异性,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对于城市大气污染水平依赖性,以及城市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特征.介绍了目前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有植物固定,植物萃取,植物挥发和根系过滤.同时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理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未来方向提出了初步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佛山汾江河河道的污染状况和周边环境对河道的影响,对汾江河底质(沉积物)重金属的总体水平进行了监测与分析,并采用瑞典科学家Lars Hakanson指数法,以当地土壤最高背景值为参比值对其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汾江河河道重金属污染基本上属于强的生态危害和接近极强的生态危害,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Cd,其次为Cu、Hg、As、Pb、Zn、Cr,其中Cd的生态危害已达到了极强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利用超富集植物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回顾了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事件,从4个方面论述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来源,从重金属离子的迁移转运、超富集重金属植物的选择和植物的预警作用等方面探讨了超富集植物修复和应用,并对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小型哺乳动物和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中重要环节,在生物指示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鼠类和是环境重金属污染研究中最常用的指示物,其肝脏和肾脏是重金属富集的重要指示器官。蚯蚓和线虫不仅用以监测环境中土壤重金属总量,而且与土壤因素相结合还可以监测重金属的生态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土壤被重金属污染的相关环境问题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为探明洋甘菊修复重金属铅和镉污染土壤的可行性,采用土培洋甘菊实验,测定出苗率、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以及脯胺酸的含量。试验结论如下:(1)轻微复合重金属污染对洋甘菊的出苗率无显著影响(P0.05),高浓度的重金属污染容易对洋甘菊植物的出苗率产生抑制作用,并随胁迫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逐渐显著(P0.05)。(2)洋甘菊幼苗中的过氧化物酶的含量、脯氨酸的含量会随复合重金属胁迫浓度的增多而增多。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与危害特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及其特点,以及重金属对环境危害和在土壤中的化学作用,概述了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及影响因素,探讨了物理、物理化学、化学和生物过程等影响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因素,重金属形态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可给性、活性的关系,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与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在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工业生产所产生的重金属对我国土地土壤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污染,不仅使土壤的土质受到破坏,甚至于威胁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因此,目前我国需要重视工业重金属的污染排放,并采取措施预防土壤土质的破坏。在土壤重金属检测中需对以往的检测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创新,让检测数据更加的科学精确,从技术层面加强对土壤土质的保护。基于此,首先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发展的实际意义,而后从5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的应用现状,最后对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增彩 《绿色科技》2013,(6):162-163
分析了赤泥与液态地膜结合使用以改善土壤重金属污染预期达到的效果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其结合使用的优点,对改良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