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指出了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交通运输行业能耗巨大,通过对港口能耗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分别构建了港口能耗影响因素体系,并在对港口用能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港口节能减排及绿色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住宅的保温节能迫在眉睫.住宅超过60%的采暖能耗是由围护结构热传导消耗的,所以提高围护结构保温性对于降低建筑能耗有着重要意义.依据甘谷地区既有的建筑特色,对外墙体、屋顶等围护结构采用不同的保温方案,用DeST-h耗能软件对不同方案下的围护结构进行保温性能的研究,分析了建筑能耗情况,提出适合...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在现代建筑中,空调系统的能耗常占到全楼总能耗的50%左右,空调系统节能改造对建筑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一座高层宾馆及公寓建筑的中央空调的运行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节能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我国建筑能耗在全国总能耗中占比较大,因而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建筑节能减排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ECOTECT能耗分析软件对公共建筑进行了热环境模拟,并对其能耗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探索了建筑能耗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互联网+”BIM技术建筑运维管理模式的理念,这为降低建筑能耗,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业信息化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住宅建筑的暖通空调能耗占建筑能耗的比重大,较燃煤取暖而言,热泵技术的节能效果显著。从原理特点、适用性、限制条件、土建和设备建设难度和周期、后期管理维护等方面分析了空气、地表(下)水、土壤、太阳能和污水等热泵热源,探讨了住宅建筑热泵热源选择的总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彭丽  胡林龙 《绿色大世界》2011,(12):211-214
指出了住宅建筑的暖通空调能耗占建筑能耗的比重大,较燃煤取暖而言,热泵技术的节能效果显著。从原理特点、适用性、限制条件、土建和设备建设难度和周期、后期管理维护等方面分析了空气、地表(下)水、土壤、太阳能和污水等热泵热源,探讨了住宅建筑热泵热源选择的总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交通运输行业能耗巨大,通过对现有国内外水运行业节能减排推广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节能推广的政策,以期推动新型节能技术产品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曾娟 《绿色科技》2014,(9):240-241
从芷江县工业企业能源利用入手,对芷江县工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能源消耗的规律及其行业特征,指出了芷江县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节能减排,在对工业企业能耗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节能减排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曾凯 《绿色科技》2021,(6):199-201
指出了钢铁企业对于能耗的消耗量非常高,是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作为钢铁企业循环水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对循环水泵进行节能改造,能够有效降低能耗。对循环水泵的作用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循环水泵的节能改造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为了降低夏热冬暖南区的建筑能耗,研究了夏热冬暖南区公共建筑的低能耗节能规律,以南宁市某三产综合楼项目为例进行了研究,采用软件模拟计算和数据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建筑朝向、日照时长、中庭位置、遮阳板设计、绿植设计等设计手法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优化建筑内部功能布局和外表皮设计,引入绿植以提高环境与建筑的亲近,提高活动空间的舒适感,最终实现低能耗设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基于山西省太原市45个居住区绿地植物多样性调查,运用植物多样性指数及PCA主成分分析,分析居住区绿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社会经济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太原市居住区绿地中维管束植物146种,隶属于39科、73属,其中乔木101种,灌木45种。53%的居住区绿地中的乔木物种数为11~20种,而51%的居住区绿地中的灌木物种数为5种及以下,乔木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均明显高于灌木物种。PCA排序结果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及房龄是影响植物多样性水平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常规木材干燥生产中节能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沭野 《木材工业》1999,13(1):30-32
木材干燥生产中的节能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当前木材干燥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在节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解决这些节能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纸浆材需求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纸和纸制品的消费量也日渐增多起来。由于人为的不断破坏和乱砍滥伐使得全球森林资源逐年在下降,作为制浆造纸工业的主要原料的木材也在逐年减少,解决纸浆材供应与利用问题,是当今世界林业及造纸工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从对我国森林资源进行分析,简要说明现今我国对纸浆材的需求现状,并举例说明了林纸一体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世界果品产业发展现状及我国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品产量主要受国土面积、人口两因素的控制,中国是世界果品生产大国,其果品总产量已达世界的9.6%;水果进出口贸易量主要受本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控制,并受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果品总产量的影响,我国水果进出口贸易量占水果产量的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干果贸易量则明显好于水果;人均果品消费量主要依赖于人均果品产量的大小,并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中国的人均产量为31.8kg/人·年,消费量为31.7kg/人·年,既低于世界平均水平(70.5kg/人·年),也低于亚洲平均水平(43.5kg/人·年)。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中国果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调整结构、统筹规划、统一安排,促进果品产业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5.
蒋宏国  蒋雅 《绿色科技》2013,(10):194-196
指出了居住小区项目相对于工业项目而言,其本身的环境影响较轻,因此,无论是环评技术人员还是审批环评报告的行政主管部门容易忽视一些重要问题。居住小区居住的是人群,是需要特殊保护的群体,居住小区建设不当,就会成为当地的不稳定因素。根据多年的环评经历,论述了居住小区环评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并对如何有效地开展居住小区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如何减少不利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县域森林转型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森林转型的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为推动区域社会经济与森林生态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福建省32个典型样本县2000—2016年遥感影像,获取森林面积数据,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不同森林资源条件下社会经济和制度等因素对森林转型的影响。【结果】1)林农人均收入水平对森林面积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森林资源适中的地区,人均收入提高对森林转型的促进效应较大,而在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或相对匮乏的地区,人均收入提高对森林转型的促进效应较小;2)人均粮食产量对森林转型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在森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人均粮食产量提高对森林面积增长的促进效应更显著;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森林转型具有负向影响。【结论】林农收入增长和人均粮食产量提高是促进福建省县域森林转型的重要因素,提高林区人均收入水平、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有助于森林面积恢复和增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森林转型具有负向作用,应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形成促进林农投资林业的长效激励。  相似文献   

17.
供暖系统节能在建筑节能中占的比例很大。本文就供暖系统节能中的几个重要的环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林木生物质高效精细粉碎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粉碎加工是生物质能转化利用的重要预处理工序.粉碎粒度影响后期加工利用效果,粉碎效率和功耗是影响大规模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的关键因素.本文论述了林木生物质高效超细粉碎研究的意义,概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并展望了生物质粉碎设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借助双对数模型,使用SPSS20软件得出了对韩国游客旅华需求影响的主要因素有韩国与中国相对CPI、韩国人均GDP以及非典事件,而韩元兑人民币汇率、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对需求的影响不显著,其中对需求的作用为正相关的因素有韩国与中国相对CPI、韩国人均GDP以及韩元兑人民币汇率,其余因素表现为负相关作用。分析过程中提出了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前提下不应将没有通过t检验的因素从模型中剔除的看法,同时对数据的选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Biomass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energy supply of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It is the major energy source for the rural population of Nepal, where 70 % of the total energy is derived from woody plant biomass in the form of fuelwood. The main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scribe the fuelwood consumption pattern and the role of community forests and trees on private farmland in biomass supply to rural households in Nepal. The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demography and socioeconomic attributes of households affect fuelwood consumption. A household survey was conducted, along with measurements of fuelwood mass for six community forest user groups in Dolakha district of Nepal. Average daily household fuelwood consumption was estimated to be 8.4 kg, giving a mean annual consumption of 3060 kg per household. Per capita fuelwood consumption per day was found to be 1.7 kg. Total fuelwood consumption of households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household size, ownership of cultivated irrigated terraces and number of livestock per household, and negative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ownership of cultivated rain-fed terraces. Fuelwood consumption varies significantly between seasons. Among various sources of biomass energy, fuelwood from community forests contributes 23 % and trees on private farmland contribute 12 %. The rest is provided from other biomass sources, including the remains of fodder collected from private farmland vegetation, wood previously used for fences and trellises in private farmland, crop residues, and purchased fuelwo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