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茶园中补缺是植茶业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到现在为止生产上所介绍和规订的各种茶园补缺方法有: (1)在不同年令茶园缺行中用播种茶籽的方法补植;(2)在专门的苗圃中培育2—3年的苗木来补植;(3)用大茶树移栽补植。在生产实践上虽然有如此多种方法补植茶园,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3月3日,笔者从贵州省黎平县茶叶产业协会获悉,2016年2月20日,该县苗冲(地名)茶园的乌牛早茶树品种开采;3月1日,地坪乡高岩茶场茶园的龙井43号茶树品种开采;3月2日,高屯天益茶园、地青的板鸡亚(地名)、洪州包寨茶园的龙井43号茶树品种和岑冲茶园的福云6号茶树品种等茶园开采,黎平县迎来了2016年春茶开采的浪潮。据悉,黎平县是贵州省产茶大县,茶叶产业是黎平县重点特色产业。目前,全县茶园达19 000hm~2,  相似文献   

3.
周文发 《茶业通报》2001,23(2):33-33
沿江丘陵茶园所产茶叶品质低下 ,产量徘徊不前 ,主要原因是土壤粘重 ,通气不良 ,有机质含量低 ,同时植被少 ,温湿条件差 ,不利茶树生长。茶树和泡桐间作后 ,由于受泡桐生物特性等有利因素影响 ,改善了低山丘陵茶园生态小环境 ,使茶园温湿度得到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的调节 ,同时泡桐 (叶、花 )凋落物改善了茶园的营养状况 ,使各季节 (特别是夏、秋 )茶树代谢旺盛 ,茶叶干物质积累和有利茶叶品质物质大幅度提高 ,对沿江丘陵茶园茶叶品质和产量形成十分有利。1 调节茶园夏秋季光照泡桐盛叶期在 5月 1 5日左右 ,此时春茶已近尾声 ,不影响春茶对…  相似文献   

4.
茶树喷施叶面营养液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大善 《茶业通报》1995,17(4):11-12
茶树喷施叶面营养液比较试验方大善(广东省英红华侨茶场)叶面营养液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为选择适宜于茶树使用的叶面营养液,笔者对几种营养剂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如下:一、材料及方法试验于1991年的夏、秋茶期间在英红华侨茶场仙桥分场十五队进行。供试茶园为7...  相似文献   

5.
在茶叶季刊第二期登载了刘祖香同志的“为茶树所需要营养问题进一言”一文后,颇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和争论。刘同志根据李森科的“植物阶段发育”的理论和他在农业社茶园施肥的结果,提出茶树在小的年发育周期可分为初期(早春)中期(夏季)和后期(秋季)三个阶段,依照这三个阶段进行施肥供给茶树的营养可以得到丰产质优的茶  相似文献   

6.
选取川、渝两地典型、具有代表性的砂岩黄壤、灰岩黄壤、酸性紫色土为供试土壤,进行了连续5年的试验.研究了钾肥(硫酸钾)对茶园土壤钾库及钾素平衡的影响,旨在为茶树合理施肥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钾肥显著提高土壤钾库中的各类钾素,且土壤中各类钾素的变化因土壤类型而异,在3种土壤中,土壤钾库的增量均为灰岩黄壤>砂岩黄壤>酸性紫色土.在不施钾肥(CK)的情况下,茶树每年从土壤取走0.08g/kg土钾素,3种土壤的钾素流失量分别为0.18g/kg·土年(灰岩黄壤)、0.09 g/kg·土年(砂岩黄壤)、0.07 g/kg·土·年(酸性紫色土).推测幼龄茶园土壤的钾素流失量与之类似,施用K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水肥耦合条件与茶树生长关系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年生茶树‘乌牛早’为试验材料,利用盆栽的方法,采用“311-B”D饱和最优设计,建立三元二次多项式方程,探讨茶树生长关系组成与氮肥、磷肥及灌水用量间的关系,研究水肥耦合对茶树生长的影响,找到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为指导茶园的田间管理提供参考。因素分析结果表明,N、P、水3个因素对茶树生物产量的耦合效应显著,各单因素的作用效应顺序为:N(x1)>水(x3)>P(x2);各因素交互作用效应顺序为:N水>P水>NP。本试验条件下以施氮肥0.485 g/盆,磷肥0.274 g/盆,每4~5天一次灌水,可以使茶苗达到最高生物产量值。  相似文献   

8.
对小琴丝竹种子成分和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小琴丝竹种子成分含量分别为可溶性蛋白40.694 mg/g、可溶性糖14.670 mmol/g、游离脯氨酸0.292 mg/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64.522 U、过氧化物酶(POD)51.389 U/(g.min)、过氧化氢酶(CAT)19.947 mg/g、丙二醛(MDA)0.064μmol/g;(2)小琴丝竹的果实为颖果。带稃片种子细狭长圆形,长1.5~2.2 cm,直径2.0~3.0 mm,紫灰色;去稃片种子为细长椭圆形,长0.9~1.3 cm,直径1.6~2.8 mm,棕褐色;(3)小琴丝竹种子的净度为90.07%、千粒重46.000 g、含水量达16.7%;(4)种子发芽率试验表明:随着播种时间的推移或NaCl溶液处理浓度的提高,种子发芽率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淡紫拟青霉PL-HN-16促进植物生长的活性因子。采用Salkowski比色法、胚芽鞘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培养物中生长素(IAA);离子柱层析和生物活性跟踪法,明确其促植物生长活性因子。Salkowski比色、小麦胚芽鞘试验和HPLC试验结果表明:PL-HN-16不产生IAA;柱层析和活性跟踪结果表明,其促生长活性因子为分子量约14 k Da的蛋白,当蛋白浓度低于0.10μg/m L时,促生长作用呈明显剂量相关性,对菜心生长促进率达13.15%,高于0.10μg/m L抑制菜心生长。PL-HN-16促植物生长因子为分子量约14 k Da的蛋白,有关植物外源激素样功能蛋白研究鲜有报道,开展其研究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茶园排水系统除主排水沟外,还必需有与主沟配套的田间排水沟,才能使茶园的地下水位在大雨后一日内降到70厘米以下,保证茶树生长良好和达到较高的产量水平。为此作者分别在茶园地下水给排平衡(日地下水补给速率与排出速率均为20毫米)和给排不平衡(日排水速率为20毫米)两种条件下,试验测定了使两条田间排水沟之间中点位置的地下水位,在一日内分别由60厘米降到70厘米(标准一),75厘米降到85厘米(标准二)和90  相似文献   

11.
天缘液肥是引进国外高科技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高效生化有机液肥,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16种营养元素、18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无毒、无害、无污染。据有关资料介绍,它对作物有补充营养和调节生长的作用,有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和增加作物抗性的良好效果,但在茶树上的应用却鲜有报道。为了探讨该产品在茶树上的施用效果,笔者进行了以下的试验,旨在研究其对茶树营养生长的影响和增产效应。1试验基本情况1.1试验材料试验在黄山市屯溪区黎阳镇黎阳村一农户的茶园中进行。供试材料为25a生茶园。茶园为单条种植,行距1.5m,覆盖度85%,品种为祁门槠…  相似文献   

12.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由组蛋白乙酰化酶(histoneacetyltransferases,HATs)和脱乙酰化酶(histonedeacetylase,HDACs)共同催化完成,是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方式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响应和激素响应的调控过程中均具有重要意义,但对茶树(Camellia sinensis)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从‘福鼎大白茶’茶树中克隆获得了2个HATs家族的MCC (MEIOTIC CONTROL OF CROSSOVERS)基因:CsMCC1和CsMCC2,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RT-PCR)和亚细胞定位试验对其功能进行解析。结果显示, CsMCC1和CsMCC2基因分别位于茶树1号和7号染色体,分别编码257 aa和269 aa,均属于碱性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与拟南芥AtMCC1具有高度相似的基因结构和蛋白空间结构。系统进化树和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CsMCC蛋白与葡萄、番茄的同源蛋白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MCC蛋白序列高度保守,均含有GNAT保守结构,属于HAT蛋...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不同氮水平下茶树/大豆间作对茶叶品质成分及其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了4个氮水平(N0:0 g/kg,N1:0.25 g/kg,N2:0.50 g/kg,N3:1.00 g/kg)和茶树/大豆间作、茶树单作2种种植模式,8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茶树/大豆间作显著提高茶叶氨基酸、咖啡碱及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了茶多酚的含量,改善了茶叶的营养品质以及产量;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以及有机质的含量,改善了土壤的肥力状况.此外,在茶树/大豆间作系统中,与常规施氮水平(N2)下的单作相比,氮肥减施1/2(N1)并未显著降低茶叶产量和品质成分含量,还有效改善了土壤的肥力.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叶品质成分与土壤各营养成分的丰缺显著相关,以有效磷的影响最大.本试验条件下,茶树/大豆间作系统具有在减施氮肥而维持茶叶产量、品质和改良土壤养分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茶园捕食性天敌昆虫及其对害虫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汉鹄 《茶业通报》1989,11(4):19-23
茶树属多年生常绿木本栽培植物,茶园灌丛郁闭,生态环境比较稳定,尤其是山林地区茶园,植被繁杂,茶园害虫天敌资源相当丰富,成为茶园害虫重要的自然控制因素。近年来,作者在安徽茶区调查,共采获各类天敌492种,其中捕食性天敌昆虫所占比例最大,初步统计达215种之多,其中已鉴定136种,分别属于10目28科;(详见后附天敌名录);有些种类对害虫具有比较明显的自然控制效应。现将考查情况报告研讨如后。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试验,全面分析了一种酵素菌生物有机肥在茶园施用的效果,结果表明该肥能有效补充茶树所需要的各种养分,促使茶树发芽整齐,芽头粗壮,新梢数量多,鲜叶产量提高18%,肥效显著优于商品复合肥和尿素。  相似文献   

16.
茶树嫁接是加快茶园良种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推广茶树嫁接技术,泰顺县从2001年开始,进行茶树嫁接技术的全面试验和小面积的推广示范,获得了成功。现已研究总结了一套适宜当地推广的茶树嫁接技术,具体技术要点如下:1嫁接茶园的基础条件1.1立地条件嫁接茶园要求选择地势较平坦或缓坡,且是水平带的条栽茶园,要离村庄、水源近,周围最好有供加客土的荒地。总之要便于管理。1.2土地条件酸性土壤pH值在4~5.5之间,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能力强,有机质含量丰富。1.3树龄最好在25~30a以下树龄,不宜太老,主干粗壮在1cm以上。2嫁接前的茶园、母本…  相似文献   

17.
喻恢方 《茶业通报》1991,13(4):12-14
茶园深耕时期有七金八银的农谚,但是缺乏理论依据,因此,本试验旨在通过茶园不同深耕时期的研究,探明其对茶树的生长,茶叶产量,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确定本场今后茶园深耕时期提供理论依据。供试茶园及处理方法 (一)供试茶园。本试验于1987年设在双峰茶场二队,品种系江华苦茶,1981年春用种子直播,土壤为红壤,肥力一般,pH值4.5~5.5之间,丘陵坡地,换种改植茶园。 (二)处理方法。试验茶园伏耕、秋耕两个不同时期和不耕为对照的处理,两次重  相似文献   

18.
茶树生长素外运载体基因CsPIN3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验室前期茶树冷驯化转录组测序结果中筛选拼接得到1条与其他植物PIN蛋白高度相似的EST序列,采用反转录PCR结合RACE技术从茶树中克隆到生长素外运载体基因PIN3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CsPIN3 (GenBank登录号为KP896474)。CsPIN3全长2654 bp,包含1926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64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sPIN3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70.15 kD,理论等电点为8.42,是一种非分泌性蛋白;亚细胞定位显示,CsPIN3主要分布于质膜上,在内质网中有少量分布,是典型的膜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CsPIN3编码蛋白由两端的疏水区和中间的亲水区构成。疏水区内有多个跨膜螺旋,其中N端疏水区有5个跨膜螺旋,C端有4个,与水稻的PIN蛋白结构相似。亲水区存在2个可变结构域,还存在着糖基化位点和磷酸化位点以及调控PIN蛋白内吞作用的NPNXY保守内在构型(Inner Motif, IM),如PIN蛋白特有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D/PINOID)磷酸化活性位点--TPRXS(N/S)结构域;相似性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与杨树、葡萄、柑橘、烟草、番茄、马铃薯、和芝麻等植物的PIN序列相似性在80%以上,与茄科植物的亲缘关系最近。在拟南芥PINs蛋白中,AtPIN3与茶树CsPIN3的亲缘关系较近。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表明 CsPIN3在茶树根、茎、叶、花中均有表达,在花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茎、叶中的表达量略高于根部。实时定量PCR分析显示,CsPIN3在龙井43茶树越冬芽萌发阶段的表达量高于休眠阶段(休眠初期到膨大期之间),在茶芽萌动过程中表达上调的速度明显。推测该基因可能与茶树越冬芽休眠的维持和解除相关。  相似文献   

19.
苏文航 《分子植物育种》2023,(15):5169-5175
本研究以广西柳州市三江县布央生态茶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茶园的植物资源调查和景观分析,探讨了茶园植物的多样性、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调查结果显示,布央生态茶园内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呈现出高低错落的结构和独特的景观美感。茶树作为主要植物巧妙地融入了茶园的整体景观,为茶园增添了独特的元素。研究还发现,茶园的植物布置方式和景观设计体现了地域和民族特色,既保留了茶树种植的良好状态,又突出了茶园的生态功能和中国古典设计的特点。研究结果对茶园的生态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密植免耕茶园群众追施化肥(多指尿素)大多改开沟施肥为撒施。化肥撒施即在晴天或阴天无露水、雨水的时候,将肥料均匀撒入茶蓬内,然后摇动茶树,使其落下。化肥撒施是与密植免耕茶园相适应的配套措施之一,茶园郁蔽免耕之后,必然要带来化肥的撒施,化肥撒施一般队为肥分损失大,效果可能不好,但究竟撒施如何?现将我所三年来的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