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ALB,Asian longhorn beetle)属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星天牛属,是我国重要林木蛀干害虫(萧刚柔,1992)。中国东部光肩星天牛分布区位于100°—127°E、21°—43°N(阎俊杰,1985);该虫现已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的芝加哥市、纽约州的纽约市和长岛以及新泽西州,加拿大的多伦多和安大略建立低密度种群,奥地利、德国乃至法国亦有光肩星天牛  相似文献   

2.
台湾狭天牛(Stenhomalus taiwanus Matsushita)属天牛科(Cerambycidae),天牛亚科(Cerambycinae)。为我国花椒树害虫新记录,其形态及生物学特性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1982—1983年的初步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1.橙斑白条天牛Batocera davidis Deyrolle(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 形态成虫:体长47—68毫米,体宽15—21毫米,黑褐色,头具细密刻点,前额两侧各有一条横沟,额区有粗密刻点。触角柄节和鞭节黑色光滑;自第三节起以下各节为棕红色,第三节至第九节端部内侧显著膨大,第九节膨大呈刺状;各节均被灰色绒毛,内缘有许多弯曲细刺,雄虫触角超出体长三分之一,雌虫较体略长。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对橙黄色或橙红色的肾  相似文献   

4.
二斑黑绒天牛(Embrik—strandia bimaculata (white))当地称花椒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是花椒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对花椒树危害严重,1979年春在莱芜  相似文献   

5.
近几十年来,伴随我国国际贸易的日益发展,天牛截获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据统计,2003—2016年我国共截获天牛718种(属),120 551种次,其中检疫性天牛34种(属),4 679种次,严重威胁着我国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安全。通过统计全国口岸2003—2016年进境截获天牛的数据情况,重点对天牛的种类鉴定、截获方式和来源国家地区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为我国的进境天牛检疫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宁县紫云山林场2万亩杉木人工林发生双条杉天牛危害,严重影响了杉木生长及至死亡。过去,在防治上多采用化学农药和人工防治,但由于杉天牛是蛀干害虫,活动隐蔽,危害分散,给防治工作带来不少困难,而且花工花药花钱多,效果不够理想。近年来,我们引用山东济南的肿腿蜂进行防治,取得较好的效果。一、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天牛肿腿蜂(ScherodermaSp)属鞘翅目肿腿蜂总科肿腿蜂科。成虫雌蜂体长3-4毫米。雄蜂体长2-3毫米,分有翅及无翅两型,腿节部  相似文献   

7.
有些微生物、寄生性线虫、捕食性和寄生性节肢动物以及鸟类是松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天敌。许多地区的深入调查发现,微生物中的一些酵母菌、八个属的真菌和少数细菌与松天牛有关系。接种试验确定了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相似文献   

8.
天牛亚科 Cerambycinae 本文是云南天牛名录第三部份、仍为天牛亚科部份。共描述五属四十三种,其中中国新记录八种,云南新记录三种。二十三、脊虎天牛属 Xylotrechus 54巨胸虎天牛 Xyltrechus magnicollis(Fairmaire) 寄主:柿属、栎属、柞属。分布:云南,河北,陕西,四川,福  相似文献   

9.
杉斑螟属斑螟亚科(Phycitinae)Euzophera属,以幼虫啃食杉木树干皮部。1983年在江山林场广渡分场进行饲养与初步观察。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1(4.2—5.7)毫米。翅展14.0(12.5—15.1)毫米。体灰黑色,前翅中  相似文献   

10.
菊天牛(Phytoecia rufiventris Gau-tier)属鞘翅目、天牛科、小筒天牛属。又名菊虎。主要为害菊花、香蒿等菊科的植  相似文献   

11.
花椒树是我国主要经济树种之一,近年发现被二斑黑绒天牛危害十分严重,据初步调查该种天牛仅为害花椒树,其形态(成虫除外)及生物学特性国内尚无报道,现将1982—1983年的初步观察结果报道于下分布及为害二斑黑绒天牛 Embrik-Strandia bi-maculata(white)属天牛科 Cerambyci-dae、天牛亚科 Cerambycinae。分布于平顶山、舞阳、宝丰、济源、信阳、洛阳。在危害严重的平顶山西区高庄大队林场调查300株花椒树,被害株率达90%。其中半枯  相似文献   

12.
杨树主要蛀干害虫天牛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蛀干害虫特别是天牛类害虫对我省的主要造林树种——杨树造成了很大威胁,尤其是星天牛属(Anoplophora spp)的某些种类,对杨树及其他树种的危害更为严重。 在我省危害杨树的天牛主要是: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ister)、光肩星天牛Anoplopora glabripennis(Motsch)、黄斑星天牛Anoplopora nobilis、桑天牛Apriona germafi(Hope)、云斑天牛Batocem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兴安岭南部山地东南坡典型的森林草原交错过渡带,具有森林、灌丛、草原、湿地等多样生态系统。经调查发现,保护区内天牛科(Cerambycidae)昆虫有4亚科17属23种,其中幽天牛亚科(Aseminae)1属1种,花天牛亚科(Lepturinae)5属7种,天牛亚科(Cerambycinae)5属6种,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6属9种;赤峰市昆虫分布新记录种13种。区系分析表明,保护区天牛科昆虫以古北界种类占绝对优势,仅分布于古北界的种类有15种;古北界和东洋界分布的共有种为7种;古北界和澳洲界分布的共有种有1种。以幼虫危害乔木树种的17种天牛中,仅危害针叶树的5种,仅危害阔叶乔木11种,既危害针叶树、又危害阔叶树的1种。  相似文献   

14.
黄斑星天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言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沟胫天牛族(Lamiini),星天牛属(Anoplo-phora)。原名为 Melanauste nobilis Ganglbauer,异名为 Melanauster tuteonotatus Pic。从1972年以来,我们对该虫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和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室内饲养和室外定位观察,研究了它的生活史、习性、发生和环境的关系,根据它的活动规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防治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广翅天牛属Plaxomicrus. 1.广翅眼天牛P.ellipticus Thomson 分布:云南(景洪、西畴、永平、漾濞),江苏,湖北,四川,陕西;越南。 2.兰基广翅天牛P.violaceomacula-tus Pic 分布:云南(腾冲、临沧)。二、重突天牛属Astathes 3.黄荆重突天牛A.episcopalis Che-vrolat 分布:云南(广南、金平、双柏),陕西,贵州,四川,浙江,江苏,江西,福  相似文献   

16.
天牛亚科 cerambycidae 本文是云南天牛名录第二部分——天牛亚科部分,共描述廾属五十三种,其中中国新记录四种,云南新记录六种,现分述如下: 一、闪光天牛属 Aeolesthes 1.绉胸天牛 Aeolesthes holosericea(Fabricius) 寄主:肉豆寇、桑、白柳、桉、松、李、  相似文献   

17.
松墨天牛辐射不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沟胫天牛亚科墨天牛属。松墨天牛在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韩国、越南、老挝等国家;国内分布于河北、陕西、山东、河南、安徽、贵州、江苏、上海、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及四川等省、市、区(柴希民等,2003)。该天牛也是松材线虫(Brusaphelenchus xylophilus)在日本和我国广为传播的主要媒介昆虫;当前,松材线虫病在我国沿海一带仍呈扩大蔓延趋势,对我国重要针叶造林树种如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黑松(P.thunbergii)、赤松(P.de…  相似文献   

18.
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Linnaeus)别名杨枝天牛,青杨楔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是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尤某对苗木和幼树的危害更为严重。五、六十年代曾被列为国家检疫对象,由于内地省(区)早年就很重视防治工作,不少省(区)已得到控制。但青杨天牛在我区仍不断扩大蔓延,少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吉林省贮木场害虫调查中,于舒兰县上营森林经营局见到目前我国最大的天牛。经鉴定,隶天牛科(Cerambycidas),锯天牛亚科(Prioninae),坚天牛属的大山坚天牛Callipogon relictus(A.Semenov)。国内  相似文献   

20.
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属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星天牛属,俗称铁轱牛,蛀心虫,也称柑桔星天牛和银星天牛。见报道,近两年来,我们对其为害情况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布及危害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缅甸和北美。国内分布广,已记载的有17个省,寄主可多达35种之多,因而食料丰富,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