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正> 在大棚养蚕系列技术中,养蚕密度的控制是获得优质高产蚕茧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大棚养蚕,由于棚内温度变化及其它气象因子与蚕室养蚕环境有一定差异。蚕在大棚内的食桑、生长速度、昼夜活动等情况与蚕室内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王明霞 《江苏蚕业》2006,28(1):58-58
<正>近年来,随着蚕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养蚕技术要求是逐渐趋向省力化方向发展,由条桑育、砖池育到现在的大棚养蚕,既节省蚕室蚕具投资、又减少劳动力投入,操作方便,关于大棚养蚕的技术关键已有报导。本试验就大棚养蚕的抗病性进行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实现省力规模化养蚕的关键措施,是实行壮蚕地面条桑少回育,但随之带来的是需要解决扩大蚕室面积和蚕室如何充分利用的问题。为此,近年替代蚕室的多用塑料养蚕大棚便应运而生。养蚕大棚的构建技术尚处在初级阶段,缺乏科学规范的建造技术标准。为此,我们于1996年开始对多用塑料养蚕大棚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室外塑料大棚养蚕具有投资少、用工省、保湿好、通风畅等优点。大棚采用地面少回育,可节省蚕匾等蚕具和养蚕用工各50%以上,解决了农户蚕室、蚕具不足和劳力紧张的问题,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现将室外塑料大棚养蚕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家蚕追寄蝇寄生规律与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在调查吴江蚕区家蚕追寄蝇为害状况的同时,对其空间活动分布等寄生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在未安装防蝇装置的蚕室,如采用蚕台育的话,则中层蚕台上的寄生率比上层、下层蚕台的高;(2)大棚养蚕的家蚕追寄蝇为害率高于普通蚕室养蚕;(3)在未使用过"灭蚕蝇"的蚕室,家蚕追寄蝇为害较使用过"灭蚕蝇"的要严重些。(4)在蚕室的同一平面上,靠近蚕室门窗的光线明亮处的蚕易被寄生。文章最后就家蚕追寄蝇防治方法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大棚养蚕的抗病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霞 《蚕桑通报》2005,36(4):33-33
近年来,随着蚕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养蚕技术的要求是逐渐趋向省力化方向发展,由条桑育、砖池育到现在的大棚养蚕,既节省蚕室蚕具投资、又减少劳动力投入,操作方便,关于大棚养蚕的技术关键已有报导.本试验就大棚养蚕的抗病性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报告了2019年夏季采用配合饲料在大棚内饲养大蚕的试验情况,大棚平台饲料养蚕,在上车率、粒茧丝长、洁净和鲜毛茧出丝率等方面均好于对照普通平台育,解舒丝长相近,茧丝纤度相仿.结果表明,在大棚中采用配合饲料饲养4~5龄蚕是完全可行的,和普通桑叶育一样,大蚕期蚕室温度在适当范围有一定波动,对蚕体发育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大棚养蚕比例的不断提高,小蚕饲养工作更应高度重视。“养好小蚕七成收”,抓好小蚕期饲养管理工作是蚕茧高产、稳产的基础。所以,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设立专用蚕室饲育小蚕要积极推广小蚕共育,若条件受限,则一定要搞好小蚕联户育的组织与管理。大棚养蚕一定要设置小蚕专用室且要远离养蚕大棚,切忌在大棚内饲养小蚕。2加强蚕种领发、装袋及补催青阶段管理蚕种保护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蚕种领发过程一定防震、防湿、防闷、防有毒气体,并尽快装袋。装袋时要使用好消毒沙,防蚕种重叠、粘纸。黑暗保护要按时进行,严格温湿…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农村养蚕大户劳动力紧张、蚕室紧缺、投入成本高,比较效益低的情况,在中秋与晚秋蚕期进行了家蚕大棚全龄地面两回育研究,其生产成绩与蚕区一日三回育成绩一致,表明大棚全龄地面两回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养蚕规模的不断扩大,蚕室、蚕具紧张的矛盾日渐突出,重点蚕区纷纷在探索大棚养蚕技术.泾县于1998年就曾进行了大棚养蚕试验,但未获得较为成熟的技术,一时不为蚕农所接受.笔者有兴趣作进一步研究,于年初带领养蚕大户赴江苏如东考察学习,回来后,结合本县实际,选择在琴溪镇进行大棚养蚕新式的进一步探讨,取得了比较理想效果,现将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养蚕期前的消毒 在养蚕生产过程中,由病蚕尸体、蚕粪、旧蔟具三大污染源等而来的病原体对蚕室、蚕具及养蚕周围环境的污染是严重的。因此,在蚕期前必须对蚕室、蚕具和周围环境进行认真消毒,以消灭病原。 1.消毒的步骤和要求 (1)步骤:为提高消毒效果,蚕期前消毒必须按:扫——洗——刮——刷——消的步骤进行。具体做法是:蚕具搬出,把蚕室内外  相似文献   

12.
多功能蚕具的研制和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建蚕室(或养蚕大棚)和购置蚕具投资较大以及现有蚕具省力化程度不高,是制约我国桑蚕业高效发展的瓶颈之一。为保证桑蚕业的高效益,尽量减少建蚕室置蚕具的投资,改进现有蚕具,提高蚕业生产的省力化程度,本文介绍了一种集蚕蔟、蚕匾、蚕网、蚕架功能于一体,并能自动除沙、自动上蔟、快速取茧、实现省力化、高密度、立体养蚕的多功能蚕具的制造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多功能蚕具的研制和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安 《中国蚕业》2007,28(4):10-12
建蚕室(或养蚕大棚)和置蚕具投资较大以及现有蚕具省力化程度不高,是制约我国养蚕业高效发展的瓶颈。为了既要养蚕业的高效益,又要尽量减少建蚕室置蚕具投资,克服现有蚕具的缺点,提高养蚕业的省力化程度,研制了一种集蚕蔟、蚕匾、蚕网、蚕架功能于一体,并能自动除沙、自动上蔟、快速取茧、实现省力化高密度立体养蚕的多功能蚕具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印桂庆 《四川蚕业》2006,34(1):32-33
近几年,室外大棚省力化养蚕在我地形成规模的蚕区推广速度很快,对缓解蚕室蚕具和大蚕饲养劳力紧张的矛盾,促进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室外蚕蛆蝇多,防蝇条件又难以得到保证,故大棚养蚕蝇蛆病的发生危害已日趋严重。据2005年春蚕笔者在蚕桑重镇射阳县  相似文献   

15.
三种不同类型大棚家蚕室外育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蚕业生产是湖州农业的主导产业.在传统蚕业生产中,桑园零星分散、小规模经营是影响蚕业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已成为制约蚕业现代化的一个瓶颈,因而必须推进桑地流转,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从而提高蚕业的比较效益,进一步确立蚕桑生产的优势地位.而专业化、规模化养蚕必须首先解决适应规模养蚕的场所.为此,本所2001年开始了室外大棚养蚕试验,并对塑料大棚、稻草大棚和活动蚕室3种不同类型大棚的适应性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6.
蚕室、蚕具、劳力三者不足的矛盾在蚕桑生产形成规模的地区十分尖锐。针对当前农村建蚕房不但宅基地紧张且投资大、蚕匾蚕具购置成本高、养蚕劳动力紧缺的实际,我们提出推广应用篷布大棚聚乙烯网蚕台的室外配套养蚕技术,可缓解这三者不足的严重困境。  相似文献   

17.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6,43(4):66-67
一年养蚕结束后,消毒工作做得及时和彻底,可使来年养蚕成功率高,确保蚕茧丰收。1打扫蚕室、蚕具蚕上蔟后,将蚕室内所有用具打扫干净,对地面进行全面清扫,把扫除的蚕粪集中沤肥。  相似文献   

18.
大蚕电器化控制叠式蚕台养蚕,可缓解蚕室、蚕具、劳力的不足,对抗御不良气象环境、增加蚕室的有效容量、节省蚕室蚕具投资、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养蚕成绩效果均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9.
大棚养蚕省工省力,产量高质量好,冬春空闲时段还可以进行综合利用,是目前大力发展“两高一优”蚕业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大棚养蚕的增产潜力,进一步提高大棚蚕的产量和质量,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县自1995年开始,在团林镇南泉子二村试行建起了五个高标准的养蚕大棚,当时由县公司、茧站和村共同进行规划和设计,在水通、路通和电通的同时,还配备了消毒池和贮桑室。当年,这五个大棚共饲育蚕种73.2张,产茧3103.7kg,全年平均张产达到42.4kg,比蚕室养蚕高8.2kg,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第二年,我县公司在各乡镇开始进行推广,并出台了每平方米给予2元补贴的优惠扶持政策,到目前为止,我县共发展养蚕大棚1436个,2000年共承担饲育蚕种10321张,总产茧376716kg,平均张产达到36.5kg。特别是团林镇的南泉子二村,14.3公顷新老桑园共建有养蚕大棚86个,全年共承担放养蚕种681张,几乎全部是大棚养蚕,总产茧达29419.2kg,平均张产达43.2kg,比蚕室养蚕张产高出6.9kg。由此推算大棚养蚕每张种比蚕室养蚕可增加100元的经济收入,667m2产值可提高300元左右,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但也有的大棚户养蚕产量和质量却不怎么明显,甚至个别户比蚕室养蚕效益还要低。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为适应规模化经营和蚕桑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引进和推广了大棚养蚕技术.经过研究和改进,先后在生产实践中推广了庭院简易大棚、标准活动简易大棚和塑料大棚等三种不同形式的大蚕饲育形式.这项技术的推广,解决了广大养蚕农户蚕室紧张的问题,实现了人蚕分离,养蚕消毒防病更加简便,有利于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由于采用地蚕条桑育的方式,提高了蚕农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推广几年来得到了广大蚕农的普遍认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这几种不同形式的养蚕大棚作一比较,以便今后更好的运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