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化研究——以宝鸡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可定量反映城市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为城市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该文以宝鸡市为例,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了宝鸡市2001~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研究了其城市化发展中的生态环境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域景观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城市化水平对人均生态足迹具有强烈的影响作用,而人口城市化和生活方式城市化对生态足迹具有反作用。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宝鸡市的城市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城市居民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城市居民住房消费生态足迹测试技术体系(ZXST),对重庆市城市居民住房消费生态足迹进行分类研究,以揭示该市各类城市居民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变化特征及变化机理,研究发现:最低收入户(包括困难户)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加深,政府应当重视廉租房建设,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低收入户和中等偏下收入户住房消费生态足迹较深,政府应当重视公租房建设,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中等收入户、中等偏上收入户、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基本适应房地产市场发展,属于商品房消费群体.  相似文献   

3.
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柳园  李洪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20-9123,9133
在回顾生态足迹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2方面把握生态足迹发展的总体脉络。结合当前生态足迹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后续应在研究尺度更微观、改进计算方法和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4.
应用生态足迹法和农业生态区域法分别计算贵阳市1996-2005年的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农业生态区域法计算的土地人口承载力呈上升趋势,而生态足迹法计算的土地人口承载力却呈下降趋势.10年平均的土地人口承载力中,生态足迹承载力只有热量承载力的19.25%、蛋白质承载力的33.46%、脂肪承载力的30.18%;期间贵阳市平均能源足迹占平均总足迹的68.69%,化石能源过度消费严重影响了土地生态足迹承载力.与贵阳市实际人口相比,热量承载力处于临界状态;蛋白质承载力、脂肪承载力及生态足迹承载力不足以承载贵阳市当前人口,土地处于超载状态.对两种方法的理论背景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以农业生态区域法进行预测,制定上限指标,以生态足迹法在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多目标土地利用方式下对其进行监测、修正的区域土地人口承载力战略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5.
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廷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735-13738
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方法,利用1978~2010年的历史数据计算结果,分析了黔东南生态文明实验区的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与结构状况。结果显示:在研究时段内,黔东南的人均生态足迹呈递增趋势,但是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多年平均生态消耗主要集中在耕地生态足迹、草地类生态足迹、化石燃料用地生态足迹和建筑用地生态足迹。根据灰色系统预测,生态足迹将进一步增大。为此,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生态足迹分析是一种简单而直观的研究方法,它旨在运用生态足迹指标去衡量人类生产消费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性影响。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静态的非货币化计量模型,它经历了一个由横截面数据、固定参数标准、单一情景模拟的综合影响分析向时间序列数据、多种参数标准、多情景模拟的历史演变过程。针对传统模型的不足之处,总结并归纳出各类生态足迹修正模型,并与传统模型做比较分析。改进后的各种足迹模型分别从不同角度增强了原模型的预测功能,避免了其结构性弱的缺陷,解决了计量参数不一的问题,并且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人类具体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研究在我国诸多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该研究对生态足迹理论、方法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综述,从指标选取与研究范围上对国内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进行了评述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足迹和灰色关联度的湖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湖南省1998-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湖南省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南省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都出现了增长,但生态足迹增长的速度高于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足迹供需发生了由盈余到出现赤字且逐年恶化的变化.草地、水域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最大,第一产业对生态赤字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对生态赤字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
果洛州2002年生态足迹与发展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介绍生态足迹概念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江河源区果洛州6县2002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 据,对果洛州2002年的生产性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发展能力和GDP生态足迹进行了计 算。结果表明,果洛州2002年的生态足迹为465 405.112 hm2,实际可供的生态承载力为545 353.338 hm2,人均生 态足迹盈余为0.591 hm2,其中果洛州的甘德县和玛多县为生态足迹赤字,班玛县、久治县、玛沁县和达日县为生态 足迹盈余,说明在当前生产技术水平下,果洛州处于较弱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果洛州2002年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 和发展能力低,而GDP生态足迹较高,反映该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单一,稳定性差,资源利用效率低。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陕西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载力的定量评价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为此提供了一套简明而又综合的工具。本文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概念、计算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陕西省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陕西省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9310 hm2,人均生态生产面积为0.8018 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1.1292 hm2,化石能源地在生态足迹和赤字中占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1.
从生产角度对大连市能值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Zhao等提出得“能值足迹”方法和顾晓薇等提出的“本国足迹”理论为基础,从生产角度计算分析了辽宁省大连市2002年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并对比本地能值生态足迹、能值足迹和传统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包括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生态足迹强度指数和生态超载指数。各方法均得到同样结论:大连市存在生态赤字,分别为2.24,5.13和18.71。本地生产导致的生态超载指数最大,为62.91。  相似文献   

12.
吴万刚  邹冬生  刘纯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94-20596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从"丹霞"地貌综合体的角度,构建旅游生态承载力、交通、水资源、废弃物、餐饮、观光、娱乐等7个旅游生态足迹计算子模型。以湖南省"丹霞"为例,计算并分析了其旅游生态足迹,通过研究生态盈亏、不可转移生态足迹等来判断生态旅游发展的规模是否处于合理状态。结果表明:生态赤字达294.76 hm2,生态赤字主要体现在水域承载力过大,为不可持续发展;可转移生态足迹为669.05 hm2,不可转移生态足迹较大,为1 357.88 hm2。最后提出实现"丹霞"地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为该区域旅游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关劲峤  江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838-9839
介绍生态足迹分析法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利用此方法计算江西省2004年的生态足迹,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薛若晗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318-7320,7322
简要介绍以"国家公顷"为计量单位计算生态足迹的模型,并用"国家公顷"和"全球公顷"2种方法分别对福建省2011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福建省2011年生态足迹采用"国家公顷"方法计算的结果为1.152 383 nhm2,"全球公顷"方法计算结果为2.083 948 g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前者为0.350 978 nhm2,后者为0.555 885 ghm2;人均生态赤字前者为0.801 405 nhm2,后者为1.528 063ghm2。对2种计算方法的结论差异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计算和研究"国家公顷"生态足迹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兰州市生态可持续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兰州市2005~2009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容量,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兰州市生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状况,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为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引入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并以5年时间序列克服生态足迹动态性不足的缺点.改进后的模型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确立了指标,改进了相应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兰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5年的2.022 3hm2上升到2009年的2.107 2hm2,增长了4.15%,人均生态容量由2005年的0.562 7hm2下降到2009年的0.524 0hm2,下降了6.88%,5a平均生态足迹约为生态容量的3.8倍,人均生态赤字达1.541 7hm2.表明兰州市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超过承载力3.8倍,差距仍在逐年增加,其中化石能源地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的贡献率最大;草地的退化是导致生态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根据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了转变能源结构与经济结构,改造生态环境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鲁东丘陵区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山东省2007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山东省鲁东丘陵及其近海海域2006年的生态足迹指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域2006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4.779163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4527 hm2,生态赤字为4.233893 hm2,反映出在当前技术水平条件下,研究区域的资源消费超过了其生态阈值,处于生态不可持续发展状态。针对这种计算结果,提出了能够促进鲁东丘陵区和近海海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深入分析三门峡市统计年鉴等资料的基础上,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计算出三门峡市1995、2000和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0.93、2.23和3.33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0.98、0.87和0.86 hm2,表明生态赤字持续增加,三门峡市的生态系统已经严重超载,可持续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分析了万...  相似文献   

18.
基于长株潭地区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背景,针对生态足迹方法的产量因子参数进行改进,利用区域产量因子代替全球产量因子,对长株潭地区1986-2005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着重采用两种预测方法对该地区2007-2015年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进行预测.两种预测方法分别是二项式曲线预测模型和灰色GM(1,1)模型,对长株潭地区1986-2005年20a的人均生态足迹与时间关系进行了拟合,得出二项式曲线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用两种预测模型预测了长株潭地区的人均生态容量,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选取精度最高的模型分别预测研究区未来10a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未来10a人均生态容量增长平缓(年平均增长率1.8%),人均生态足迹增长快(年平均增长率达16%),相应的人均生态赤字增长快.  相似文献   

19.
袁欢  郑钦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06-15808,15811
在生态足迹模型基础上,运用“能值一生态足迹”模型计算重庆市2004~2008年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并引入生态压力指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以及生态协调系数,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动态分析与评价。计算结果表明重庆市2004~2008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持续出现生态赤字,生态压力指数呈快速增长,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存在小幅波动,现有的生态安全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不相协调。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2003年生态足迹区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关劲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36-12637
简要介绍了生态足迹分析法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利用此方法进行计算了江西省及其所属的各设区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表明,该省2003年人均生态赤字为0.0974,人均生态足迹已超过其生态承栽力。而江西省各设区市中,人均生态足迹除赣州、吉安和抚州为生态盈余外其余均为生态赤字,而生态赤字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域面积大小有关。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