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基于椰糠配比基质对香蕉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巴西品种香蕉组培苗为材料,选用椰糠、玄武岩砖红壤土(简称泥土)、有机肥、河沙为基质,研究了16种不同配比基质对香蕉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椰糠的加入有利于香蕉组培苗的生长,且利于香蕉组培苗提前出圃,最佳基质为处理8,即椰糠∶泥土∶有机肥∶河沙为2∶4∶0.05∶0(体积比),出圃时其假茎粗度、高度、新增叶叶长、新增叶叶宽、干物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7.4%、22.9%、42.7%、27.4%、30.9%,而且提高了幼苗的SPAD值.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混合基质对神秘果种子的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以处理3(土:椰糠=2:1)综合效果最好。发芽率达90%以上,虽然其地上部分的生长稍次于其它处理,但其地下部分的生长明显优于其它处理。对种子根系的萌发与生长有较好的作用,特别是干物质的积累远远大于其它处理。土壤中加入适当椰糠,对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福建山樱花种子发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主要探讨了不同浸种方式、不同基质、不同贮藏方式处理对福建山樱花种子萌发率及发芽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福建山樱花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为在超低温贮藏后,采用1 000mg/kg GA3在20~30℃的恒温水浴中浸泡24h,置于河沙∶椰糠(1∶1)基质中培养,种子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基质对香蕉幼苗根系生长分析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椰糠、混合基质(体积比珍珠岩∶泥炭=4∶1)、复合生物菌剂、红壤土为基质,对‘红研一号’香蕉组培苗进行营养杯栽培试验。通过测定和分析幼苗的生长状况及根系形成的动态影响,筛选出最适合的栽培基质。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基质栽培的香蕉幼苗在叶片数、叶片宽、叶面积、假茎粗、假茎高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对比其他栽培基质处理可缩短7 d左右的育苗时间。第35 d后,香蕉组培苗的生长状况均表现为混合基质椰糠红壤土复合生物菌剂;在根系形成影响的过程中,第7 d后,混合基质和椰糠在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方面一直优于对照;但在21 d后,复合生物菌剂培养的香蕉幼苗的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等出现快速增长,由此表明,复合生物菌剂对根系的促进生长作用十分明显;35 d后,香蕉幼苗的根系形态总体表现为复合生物菌剂混合基质椰糠红壤土。综合幼苗生长状况及根系形成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基质更适合培育优质、健壮的无菌香蕉种苗,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椰糠配比对巴西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巴西蕉二级组培苗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实验,对不同椰糠配比条件下巴西蕉组培苗的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红壤土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椰糠能够明显改善培养基质的理化性质,提高组培苗的生长效率;椰糠比例较高的基质配比,其组培苗叶片光合效率、株高、根长、根表面积、根系投影面积、根体积、总根尖数、分枝和交叉数更优。综合比较4种培养基质对巴西蕉组培苗的生长效果,当椰糠与红壤土体积比为1∶1时,组培苗的农艺性状和光合效率最优,是巴西蕉组培苗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比。  相似文献   

6.
日本小青瓜温室无土栽培基质筛选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获得适宜日本小青瓜温室生产的经济、高效无土栽培基质,以椰糠、木糠、食用菌菇渣、粗河沙、消毒鸡粪为材料,配成6种不同比例的混合基质进行温室无土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用椰糠∶食用菌菇渣∶粗河沙按体积比2∶1∶1加上鸡粪4 kg/m3的无土基质栽培时,小青瓜营养生长最佳,叶片数最多,生殖生长发育最快,产量最高;其次为椰糠∶食用菌菇渣∶粗河沙为1∶2∶1加鸡粪4kg/m3的无土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索适合菇娘育苗的基质配方,为菇娘培育壮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1体积的椰糠和河沙作为对照,研究不同育苗基质对菇娘生长、干物质积累、壮苗指数及育苗时间的影响。[结果]源农泥炭及1∶1体积的源农泥炭和椰糠混合的基质物理性能优良,容重小,总孔隙度及通气空隙度较大,透气保水性能较佳。1∶1体积的源农泥炭和椰糠混合处理的菇娘株高、真叶数、根长、真叶宽、真叶长等生长指标,叶干鲜重、根干鲜重等物质积累指标及壮苗指数均最高,显著大于对照处理,成苗时间最短。[结论]因此,1∶1体积的源农泥炭和椰糠混合是菇娘育苗的理想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猪粪和椰糠作为原料配置育苗基质的可行性,以红珍珠番茄品种为试材,通过选择猪粪、椰糠、蚯蚓粪和蛭石4种材料复配成育苗基质,研究不同配比下基质的理化特性及番茄苗期的生理指标,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对不同配比基质处理下的幼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T4处理(猪粪∶椰糠∶蚯蚓粪∶蛭石=4∶3∶1∶1)下的番茄幼苗在播种50 d后,其株高和茎粗表现最佳,T4处理下的番茄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根系活力均显著优于其他基质。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为T4评价最高。猪粪和椰糠可以作为原料配置育苗基质,且猪粪∶椰糠∶蚯蚓粪∶蛭石=4∶3∶1∶1为最佳配方,本研究进一步扩宽了蔬菜育苗基质配方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适宜海南省文心兰组培苗移栽成活和生长的栽培基质,为文心兰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文心兰切花品种南茜(Oncidium Gower ramsey)组培苗为试材,探讨椰纤、椰糠、树皮、河沙、泥炭、珍珠岩、椰糠∶泥炭∶河沙(2∶2∶1)及水苔对文心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最适合文心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的基质.[结果]文心兰组培苗在椰糠∶泥炭∶河沙(2∶2∶1)、泥炭、水苔及椰纤中移栽成活率较高,分别为93.0%、93.0%、92.0%和90.9%,四者的移栽成活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文心兰组培苗在椰糠∶泥炭∶河沙(2∶2∶1)及椰纤基质中生长发育最好,其叶长、叶宽、叶片SPAD及假球茎的长、高、厚、平均假球茎数等综合生长指标最优.[结论]椰纤栽培基质来源方便,使用前处理省时,成本低,移栽人工效率高,易于苗期管理和大田移栽缓苗,适合在海南省文心兰产业化育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培基质对海巴戟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比较适合海巴戟幼苗生长的基质配方。[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生土为对照,设6个处理:①园土+草炭土+农家肥、②椰糠+草炭土+农家肥、③椰糠+园土+农家肥、④椰糠+珍珠岩+草炭土+农家肥、⑤椰糠+珍珠岩+园土+草炭土+农家肥、⑥园土,研究6种不同栽培基质对海巴戟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处理④的植株生长最好,与处理⑥和对照差异极显著。处理③、④的平均株高分别为22.90和21.64 cm;处理④、⑤的平均茎基分别为0.69和0.66 cm;处理③、④的平均叶片数分别为24.53和24.13;处理④的单株地上、地下部分鲜重分别达86.3和25.9 g。[结论]椰糠+珍珠岩+草炭土+农家肥(1∶1∶1∶1)为海巴戟幼苗生长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1.
Hg^2+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及其POD·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Hg^2+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郑州9023为供试材料,采用室内水培方法,研究不同浓度(0.025、0.050、0.100、0.200、0.300、0.400、0.500mmol/L)Hg^2+溶液浸种处理后,对小麦发芽率及幼苗苗高、根长、苗鲜重及叶片、根和萌发种胚中过氧化物酶(POD)、淀粉酶活性等影响。[结果]低浓度Hg^2+(≤0.100mmol/L)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苗高、根长和苗鲜重的影响较小。在Hg^2+浓度〉0.100mmol/L时,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的正常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低浓度Hg^2+(≥0.025mmol/L)可诱导小麦幼苗叶片、根和萌发种胚中POD酶活性明显升高,而抑制淀粉酶活性使之明显的下降,并且这种影响随着Hg^2+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结论]Hg^2+胁迫可以改变小麦幼苗叶片、根和萌发种胚中POD和淀粉酶活性,从而影响其膜脂氧化正常代谢及生长所需的能量和底物的供应不足,最终抑制了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引发对甜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液体引发、水引发对甜玉米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将甜玉米种子进行水引发、KNO3引发、KNO3与KH2PO3混合溶液引发,引发时间分别为6,12,24h,然后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芽鞘长及幼苗单株鲜重并计算种子简易活力指数。结果表明,3种引发方式对种子的发芽率影响不大,均能促进芽鞘和单株幼苗的生长及种子活力的提高,对芽鞘和幼苗单株鲜重的影响依次为:KNO3与KH2PO3混合溶液引发〉KNO3引发〉水引发;对种子活力的影响依次为:KNO3与KH2PO3混合溶液引发〉水引发〉KNO3引发。引发的最佳组合为:KNO3与KH2PO3混合溶液浓度0.5%-1.0%,引发12h可促进芽鞘长度、幼苗单株鲜重、种子活力达最高,分别为4.76cm,0.85g,46.59,增幅达最大分别为73.72%,31.09%,17.49%。为甜玉米种子引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川续断种子的萌发特性,为川续断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川续断种子为材料,测定不同的光照、温度、pH值、赤霉素、覆土厚度、贮藏时间、贮藏温度等条件处理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川续断种子最适宜的萌发温度是20~25℃,发芽率可达76.50%;(2)在适宜的温度下,全光照比无光照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高;(3)对pH值的适宜范围较宽,在pH值为2~10范围内均可萌发;(4)300mg/L的赤霉素对川续断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作用,其发芽率和发芽势都达到最高,分别为70.45%和35.83%;(5)川续断种子最适覆土厚度为1.0cm;(6)川续断种子不适宜长期贮藏,最适的贮藏温度为0℃。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4种栽培基质以及添加基肥处理对槲蕨小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的草炭土∶素沙=1∶1基质中的小苗植株生长发育最快,叶片颜色浓绿,干质量最大;添加基肥有利于槲蕨小苗的生长发育,根系比不添加基肥的发达.草炭土∶素沙=1∶1的栽培基质添加基肥是槲蕨小苗生长发育的理想基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三褶虾脊兰(Calanthe triplieata)无菌播种快繁技术体系。【方法】以三褶虾脊兰种子为外植体,采用种子→原球茎→完整植株途径,探讨不同组合(0.5mg/L6-BA、0.1mg/LNAA和1.0g/LAC)、附加物[椰汁(CM)、土豆泥、香蕉泥]及基本培养基(花宝1号、1/2花宝1号、MS和1/2MS)对三褶虾脊兰种子萌发、原球茎诱导、增殖、分化、生根的效果,筛选适宜的培养基。【结果】成熟种子在1/2花宝1号+0.5mg/L 6-BA+0.1mg/L NAA+200ml/L CM+1.0g/L AC+20.0g/L蔗糖培养基中培养150d左右可形成原球茎,萌发率超过80%以上;诱导原球茎在1/2MS+100mL/LCM+2.0mg/L6-BA+0.1mg/LNAA+1.0g/LAC+20.0g/L蔗糖培养基上的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率为4.5;原球茎接种于花宝1号+0.1mg/L6-BA+0.1mg/LNAA+100.0g/L土豆泥+1.0g/LAC+20.0g/L蔗糖培养基上分化培养40d后,再转入花宝1号+0.1mg/LNAA+100.0g/L土豆泥+2.0g/LAC+20.0g/L蔗糖培养基上培养40d,可诱导形成完整植株。在花宝1号培养基中添加NAA和土豆泥或香蕉泥,原球茎生根率均达100.0%,但土豆泥的成本最低。【结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王褶虾脊兰无菌播种和快繁技术体系,为其种质资源保护、种苗繁育以及产业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细沙、表土、椰糠为基质,对橡胶芽接苗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接穗生长至1蓬叶,3种培养基质的长势无显著性差异,生长至2蓬叶,椰糠为培养基质与对照接穗长势无显著性差异,二者显著好于表土为培养基质的;椰糠和细沙为培养基质的根系体积和长度显著大于表土为培养基质的,细沙和表土为培养基质的二级根条数多于椰糠为培养基质的。培育橡胶芽接苗可以选择椰糠和细沙作为培养基质,生长至2蓬叶没有必要施用肥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研究草炭复配基质盐分含量对黄瓜育苗的影响.[方法]采用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3∶1∶1配制育苗基质,研究草炭复配基质盐分含量对黄瓜育苗的影响.[结果]当基质盐分含量在1.5 ~3.0 g/kg(EC 1.2 ~2.9 mS/cm)时,黄瓜种子发芽和生长较好,叶面积、全株干重、壮苗指数、活力指数均达到较高值,且当盐分含量为3.0 g/kg(EC 2.9 mS/cm)时,活力指数、壮苗指数均最高;当盐分含量小于1.5 g/kg(EC 1.2 mS/crm)时,子叶较小,叶色浅,幼苗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滞;当盐分含量大于4.5 g/kg(EC 4.0 mS/cm)时,叶色深绿、皱缩、边缘干枯,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当盐分含量大于11.5 g/kg(EC 9.1 mS/cm)时,黄瓜种子不能出苗.[结论]该研究可以为黄瓜育苗基质的盐分控制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探讨适宜浓度冠菌素(COR)浸种提高花生幼苗抗旱性的作用效果,为COR在生产上应用提供依据。在正常水分和25%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COR浸种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模拟干旱严重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0.0001~1 μmol/L 的COR浸种可不同程度补偿干旱胁迫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以0.01 μmol/L COR处理的效果最好,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均明显提高,根系生长接近对照水平,从而使根冠比提高幅度更大。COR可明显缓解干旱对花生幼苗生长的影响,0.01 μmol/L的COR浸种可作为提高花生幼苗抗旱性的技术措施。根冠比提高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黑果枸杞、沙冬青、沙蒿、霸王4种荒漠植物的种子生理特征以及沙埋深度(0、1、2、3、4、5 cm)对4种荒漠植物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积较大的沙冬青和霸王种子萌发率与其重量、含水量、形状及活性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体积较小的黑果枸杞、沙蒿萌发率与种子重量、含水量、形状之间为正相关关系,与种子活性负相关。随着沙埋深度增加,4种植物种子出苗率下降、首次出苗时间延迟,茎高、绝对株高和根长及根冠比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幼苗生长方面,黑果枸杞和沙蒿分别适宜于1~2、0~1 cm的浅层沙埋,均在沙埋深度5 cm时种子几乎不萌发;沙冬青、霸王则适宜于3~4 cm较深层沙埋,在沙埋0 cm时均不萌发。此外,在荒漠区采用这4种植物进行植被恢复时,除考虑种子自身性状外,还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沙埋、降雨等条件,以提高出苗率、增大幼苗定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