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太云  代方银 《蚕学通讯》2012,(3):55-57,59
蚕桑专业合作社已经兴起多年,对蚕桑生产的转型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蚕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并针对重庆市合川区蚕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相关对策,旨在为重庆市蚕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探路。  相似文献   

2.
《四川蚕业》2015,(3):60-62
蚕桑专业合作社是我市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经营组织形式,在提高蚕农组织化程度、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增加农民收入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其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笔者对阆中市示范专合组织——黄龙滩蚕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深入调研,期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找出目前阆中蚕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当前广西蚕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其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分析蚕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遭遇的瓶颈问题,提出了蚕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发挥广西蚕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功能、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推动广西蚕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发展蚕桑专业合作社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民  张清 《四川蚕业》2008,36(2):53-54
目前农村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扩大农村规模经营,促进了地方优势产业壮大。蚕桑专业合作社对蚕业经营体制的创新尤显重要。从阆中市初建的蚕桑专业合作社,出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本文就蚕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浅论蚕桑专业合作社作用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蚕农组织化程度,推进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蚕桑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并从加强组织,宣传引导和完善机制等方面提出蚕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鲁泓 《北方蚕业》2012,33(2):41-43
介绍了千阳县昌盛、利民、丝宝、乾龙蚕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色,分析了千阳县蚕桑专业合作社的构建类型,总结了蚕农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经验和取得的成效,指出了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建德市蚕桑产业是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 2003年成为浙江省蚕桑西进八个县市之一,蚕桑生产不断扩大,主要分布在大同和大洋两个乡镇,其中大同镇桑园总面积600余hm2;大洋镇桑园面积606余hm2,2个乡镇占全市桑园总面积的80%左右,逐步形成蚕桑两大区域优势.大同镇位于建德西南部,交通较为便利,通信设施完备,土地资源丰富,是经济作物主产区,也是我市蚕桑重点规划发展乡镇,而且建德市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是浙江省示范性蚕桑专业合作社,其中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从2008年至今就一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示范性蚕桑专业合作社.近几年合作社规范内部管理,强化服务功能,基本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蚕桑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完善收烘设施,方便蚕农售茧.但近年来蚕桑比较效益降低,生产上存在薄弱环节制约了蚕桑产业进一步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态资源利用的重视,为了稳定当地蚕桑产业,建德市农业局和建德市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以桑园基地为产业基础,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为开发手段的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嘉兴市1983年撤地建市以来蚕茧价格的走势、近年来蚕茧价格的波动情况及2008年蚕茧价格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大研发力度开发特色产品、大力开拓国内丝绸消费市场、实行土地流转推进蚕桑规模经营、成立蚕茧生产合作社、创新市场体制等稳定嘉兴市蚕桑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蚕桑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蚕桑产业从业人员流失、养蚕用房紧张、比较效益低下、生产不安全因素增多等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临安燕村蚕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家省级规范化专业合作社,始终把服务蚕农,提高蚕桑经济效益为已任,从加强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密切产销合作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蚕茧质量,增加蚕农收入,蚕桑产业稳定发展。临安燕村蚕桑专业合作社于2004年4月经工商部门登记成立,注册资金20万元,合作社成立初认购股金社员138户,现已发展壮大为312户。由于运作规范,服务能力和带动农户致富能力较强,2009年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专业合作社,现已成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将该合作社近年来发展壮大的基本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程铁民 《蚕桑通报》2008,39(1):45-47
临安市柳溪江蚕桑合作社 (原名临安市泥骆蚕桑专业合作社)位于河桥镇境内.自2003年8月份经工商登记正式挂牌成立,四年多来,通过加强对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和正常运作,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始终以生产的发展为宗旨,以农民增收为目的,紧紧围绕服务蚕农,积极不断地探索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从而提高了蚕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辐射带动农户2000余户,有效地促进了本村乃至当地蚕桑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的增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浙江省临安市蚕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对策。蚕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蚕桑产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它的壮大和发展将是体现蚕桑产业化发展程度的窗口。  相似文献   

12.
磐安县于1996年实行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原由县农业局承担的蚕种供应、技术服务归并县供销社,由县供销社负责全县蚕桑生产、管理、收烘职能,促进了蚕桑产业化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增效,2003年全县蚕茧产量、蚕茧收入分别比建社前增长了82.4%和158%,走出了"专业合作社 农民 市场"的产业化之路.2001年,蚕桑专业合作社被全国供销总社命名为"全国供销社系统示范专业合作社",被浙江省政府确认为"浙江省示范性农村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13.
随着蚕桑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风险也愈来愈大.为了加大蚕桑业抗风险的能力,我县"支部 协会","支部 基地 专业合作社(协会)"等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但是,不少蚕桑专业合作社(协会),由于种种原因,运行艰难,有的甚至处于制度贴在墙上,牌子挂在门口,蚕农技术还处在原地踏步,蚕茧产量、蚕茧质量还停留在原来水平的基础上,蚕桑专业合作社(协会)实际上处在有名无实的状态.为了使我县蚕桑专业合作社(协会)能够正常运行,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蚕桑专业合作社(协会)在蚕桑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现提出一些构想,与同行磋商.  相似文献   

14.
金华地处浙江中部,属浙中丘陵盆地,金华蚕桑生产属浙江省零星产区,现有桑园面积3585 hm2,饲养量约3.9万张,产茧量1825 t,生产规模约列全省第5~6位。近年来,蚕桑产区主要向兰溪、武义、磐安、永康、东阳的山区和半山区转移。境内有浙江省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磐安县蚕桑专业合作社、永康市联农蚕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有4家(兰溪市梅江、东阳市方园、永康市联农、磐安县蚕桑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15.
蚕桑专业合作社作为蚕农劳动和资本联合的新形式,组织生产经营的新体制,在现代蚕桑业中必将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2004年在修水县蚕桑产业化领导小组、县委农工部、蚕桑局、工商局、民政局等部门的关怀支持下,漫江乡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蚕桑专业合作社成为推进高效蚕业规模化,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6.
兰溪市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兰溪市蚕桑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稳定发展蚕桑基地、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强蚕茧收购市场管理、引导蚕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作、推广普及蚕业综合利用技术、政府出台扶持蚕桑产业政策等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0月,省农业厅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10个部门发布《关于四川省第七批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的公告》,全省300家农民合作社被命名为四川省第七批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其中蚕桑专业合作社3家,分别是盐边县红桑果蚕桑专业合作社、古蔺县青龙蚕桑专业合作社和冕宁县明星蚕业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18.
对建德市徐韩村蚕桑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历程进行了调查,对其蚕桑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蚕桑今后的发展,特别是蚕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技信息     
嘉兴市蚕桑学会拍摄蚕桑科普幻灯片《多功能蚕具——方框》和《桑天牛综合防治技术》曾获浙江省农业厅和嘉兴市科技成果奖.为了积极推广这新技术,嘉兴市蚕桑学会编辑、拍摄这两套彩色幻灯片.幻灯片配有文字说明和录音盒带,适用于135幻灯机,是开展科普宣传,技术培训的直观教具.幻灯片预计今年十月发行,可向  相似文献   

20.
张生安  刘新民  冯兵 《四川蚕业》2012,40(2):56-56,58
本文阐述了蚕桑专业合作社出现管理不善的5个原因和问题。从6个方面加以论证,采取切实措施,把蚕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