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匡崇义  奎嘉祥 《四川草原》1998,(2):10-12,21
小哨示范牧场的草场是1983年和1984年在澳大利亚专家的指导下建植的,共有改良草场367hm^2,现已发展到567hm^2。本文总结了该草场建植和管理的成功经验,以利于相似地区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中澳技术合作“云南省牲畜和草场改良”项目执行的八年间,在植物营养方面,详细研究了云南不同土壤类型的草场建植、维持的施肥技术。其中在云南十三种土壤中的九种主要类型上,共计开展了34项有关人工草场建植的定植与维持肥料的地间施用研究和38项温室盆栽试验。根据结果,提出了草场建植中P、K、S肥及微量元素如B、Cu、Zn、Mo的施用量和施用比例,以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向南方草场要肉要奶是弥补资源不足 ,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需要的迫切要求。为了开发利用我国南方的 6666 7万hm2 草场 ,农业部 1 998年把位于湖南西北部武陵山区的南滩草场列入南方草山草坡综合开发国家级种草养畜示范工程 ,作为开发南方草场的示范样板 ,探索利用南方草场的经验方法和教训。南滩草场经过 2年的努力 ,在 1 2万hm2 草地上 ,人工种草 666 7hm2 ,改良草场 3333 3hm2 ,新修牧道 2 1 5km ,建立围栏 30km ,建成标准栏舍 380 0m2 ,建设人畜饮水池 2 0个 ,建青贮窖 64个 ,引进种牛 2 0 0头 ,种羊 2 0 5 0只 ,养牛 42…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改良山区草场,筛选适宜鲁中山区自然条件的牧草品种,测定牧草的适应性,抗逆性,物候期,产草量,产籽量,再策略,选择草场改良的最佳草食畜禽生长的物质基础,为促进山区畜牧业发展,自1990年开始进行引种良种牧草,改良荒山,草坡,草场的试验研究,通过六年多的试验,了解和掌握了多种牧草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生长表现,抗逆性能,产草量,改良草场的效果及其影响,选择出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质牧草,为搞好人工种草  相似文献   

5.
在新疆天山北坡低山带天然草场进行的连续2a的监测表明,季节草场的牧草产量、粗蛋白质含量和牧草体外干物质消化率,以及转场放牧的新疆细毛羊的体重和羊毛生长均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秋季、冬季和春季草场的牧草干物质产量分别为1446.972、679和663kg/hm^2,牧草干物质中粗蛋白 含量分别为11.45%、6.1%、7.8%和11.1%,牧草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57% ̄43%、50%和5  相似文献   

6.
浅谈民和县草场资源基本特点及利用、改良意见郭宏山(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兽医站810800)民和县草场资源丰富,全县共有草场面积11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9.12万hm2,占草场总面积的82.8%。由于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地带,自然条件特殊...  相似文献   

7.
罗富成  张春勇  任健  黄琦 《草业科学》2000,17(2):57-58,64
用正交试验方法,通过除杂、施肥,补播等综合措施,对因杂草侵入,缺水缺肥,利用过度而导致建植草种过早丧失生产性能的“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进行复壮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是较有效的复壮措施,牧草产量提高65.4%;100%除杂,施用尿素150kg/hm^2,普钙105kg/hm,硫酸钾30kg/hm^2,松土撒播多年生黑麦草种子13.5kg,白三叶草籽4.5kg为最佳技术组合,2年平均其牧草产量  相似文献   

8.
不同处理方式混播优良牧草对草地改良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建植人工牧草饲料基地,改良天然草场。结果表明:混播优良牧草产量高.草场品质好.牧草覆盖率大。杂草少。在生产特性方面.人工草场比改良草场产草量高.但投入成本较高。黑麦草耐旱性能差于紫花苜蓿,夏季易休眠甚至死亡。在本试验中。混播人工草场年产鲜草量可达3715.19kg/667m^2.豆科和禾本科混播比例为1:3。  相似文献   

9.
松叶猪毛菜砾石荒漠草场灌溉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欣  英陶 《草业科学》1996,13(3):16-19
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的方法,研究了松叶猪毛菜砾石荒漠草场灌溉与产量的关系,通过测定灌溉试验的各项参数,建立了不同灌溉量和牧草生育期灌溉次数对牧草产量影响的函数模型,同时确定了松叶猪毛菜砾石荒漠草场最佳灌溉量为950.7 ̄1710.9m^3/hm^2,生育期最佳灌水次数为2(5、7月) ̄3(5、6、7月)次。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市地处闽北山区,草场资源较为丰富,有发展草食牲畜的良好资源条件。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草场这一优良资源未予高度认识,缺乏对草场资源的改良和合理利用,以致草场资源逐步退化,牧草品种单一,草质粗劣,造成草场载畜量不高,从而影响我市草食牲畜的发展。引进优良豆科牧草—百脉根,改良草场资源,提高牧草的适口性和营养性,是提高我市草食性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1百脉根的优良特性1.1耐旱百脉根属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不但具有豆科牧草主根深长、侧根多而发达、根瘤密布等特性,还具有类似禾本科牧草的须根群。分布在0-25cm土层中,为一…  相似文献   

11.
希拉穆仁退化草场综合改良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过度放牧和旅游践踏导致了希拉穆仁草原严重退化、沙化.改良退化轻度草场,实行禁牧封育即可取得明显的效果;而对于退化较重草场的改良,则应结合补播(植)、切根等多种技术,才能取得较好效果.在总结综合技术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提出退化草地综合治理、改良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退化人工草地更新效果观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耿文诚 《草业科学》1998,15(3):55-58,63
利用草地建植方法,对175.7hm^2退化人工草地进行了更新改良,结果,当年平均干草产量达3570kg/hm^2比未更新地带提高2058kg/hm^2;播种牧草相对重量65.9%,未更新地带15.1%,优势度由重建前的27.0%上升至61.8%,恶性杂草竞争力下降,基本形成白叶+黑麦草+鸭茅+画眉草+红三叶+狗尾草+白茅+蒿类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强草原建设,提高草场生产力,1981年我们同荷兰进行了草原改良合作试验,搞了一项天然草场施肥试验。主要观察施肥对改善草场植被、提高产草量和质量的响影,便于我们从多方面摸索改良天然草原的途径。一、试验区基本情况天然草场试验区位于我省西部,白城地区牧草良种场界内的天然草场,原始植被以中旱生根茎禾草为主的羊草草甸草  相似文献   

14.
百脉根在改良草场中的前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准噶尔盆地北缘平原区土壤pH值为8.45的生境条件下通过9年豆科牧草引种试验,证明百脉根在抗热、抗病虫害、耐涝性和使用年限方面优于其它豆科牧草,并证实了百脉根自然繁衍的种性特点和具有自然更新复壮、防止草场退化的能力;由百脉根更新的草场提高产草量2倍以上,粗蛋白质、粗脂肪分别提高7倍以上和4倍;用百脉根补播改良灌溉草场简单易行,适宜牧区生产条件,在我国南北方适宜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加速草原改良步伐,探索恢复退化、草场植被的有效途径,省草原总站在有门的协助下,今年七月在海晏、同德两鼠害破坏的“黑土滩”和沙化草场,进机播种牧草的扩大试验,播种面积达四千亩,为我省探索大面积草场改良开辟路。  相似文献   

16.
<正> 前言水城特区为新兴的工业区,也是我国南方草地建设利用和发展畜牧业项目基地县之一。这里山峦起伏,气候温和,植被千变万化,牧草资源丰富,是南方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基地。为了摸清这里的草场资源,进一步发展畜牧生产,合理开发利用和改良天然草场以及为农、林、牧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水城特区的山地草场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草场生产力和载畜能力进行全面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夏季休牧对天然草场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1997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进行的定位研究表明,以冷蒿为建群种的中度退化草地围栏后夏季休牧、冬季利用,可自然恢复草群结构及初级生产力,使牧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增加,有利于草场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8.
天然草原改良采用补播牧草的形式,可有效保留原植被,在地表植被不变的情况下,辅以播种适合的牧草品种,达到保持水土、不影响当年草场利用,是成本低,见效快的一种草场改良方法。本试验利用轻重耙耙地补播和利用草地免耕松播机进行天然草场改良两种方式。1试验材料1.1试验机械采用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研制草  相似文献   

19.
1993~1997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勤草原进行的定位研究表明,以冷蒿为建群种的中度退化草地围栏后夏季休牧、冬季利用,可自然恢复草群结构及初级生产力,使牧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增加,有利于草场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0.
位于陕西省秦巴山区的第一个万亩草场建设最近被陕西省农办、农牧厅畜牧局组织的有关科研教学等单位的专家鉴定验收组,通过了鉴定验收。为了探索改良秦巴山区疏林灌丛草场和提高草场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省农办、农牧厅于一九八六年先后下达了南滩万亩草场建设项目,由宝鸡市农牧局、市牧草站和太白县共同承担,太白县农牧局实施。南滩万亩草场建没经过三年的实施,已初具成效。先后完成种草面积9625亩,围栏2500亩,据调查成苗面积8489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