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2006年12月10日,泰安市岱岳区一奶牛饲养场发生急性传染病,泰安市岱岳区畜牧局立即组织兽医专家赶赴现场,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奶牛伪狂犬病。随之采取有效强制性预防控制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全面掌握正定县区域内奶牛疫病和普通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科学判断奶牛疫病发生风险和流行趋势,系统评估奶牛疫病流行状况和防控效果,不断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预测预警、风险防范、应急处置能力和防控水平.2012年正定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正定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员对本县奶牛养殖场进行了奶牛疫病专项流行病学调查,以便更好地为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提供科学真实的数据和决策咨询. 1 总体概况 正定县共有奶牛养殖小区42个,存栏量1.8万头,分布于6个乡镇,以新城铺镇和诸福屯镇为多,占全县奶牛存栏量的48.05%.  相似文献   

3.
夏季气温增高较快,一些养殖场内开始零星发生奶牛流行热,导致产奶量下降。为确保奶牛养殖安全和效益,奶牛养殖场(户)一定要做好奶牛流行热的防控。奶牛流行热是弹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传播很快、流行面广、发病率高,不同性别、年龄的奶牛均可感染。大部分奶牛发病后3日左右可恢复正常,故又称“三日热”,多发生于夏季或气温持续较高季节。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流行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奶牛流行热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以期为奶牛流行热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967年以来,天津某畜牧场的成龄奶牛陆续出现以蹄部疾患为主要特征的腐蹄病。经对484头奶牛的临床检查,其发病率达22.9%,十多年来对其病因未能查清。 为查证腐蹄病的病因,作者在患牛蹄冠深层病、健交界部采取病料,进行微生物学检查(镜检、分离培养)、家兔感染试验,最后分离出坏死杆菌。经对该场流行病学调查、症状观察、微生物学检查、动物接种试验等办法,确诊为由坏死杆菌所引起的奶牛腐蹄病。  相似文献   

6.
2012年3月,新疆乌鲁木齐县水西沟乡某农户饲养奶牛陆续发病,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反刍停止,虚弱,卧地不起,体重迅速下降,神经症状等。部分病牛奶尿丙酮气味明显。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奶牛妊娠毒血症。通过对怀孕后期奶牛采取合理补饲,添加含糖量高的优质饲料,并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治疗3个月后回访,未见新增病例。  相似文献   

7.
奶牛专业户陶某所饲养的42头育成奶牛突然发病,病程不久,便有2头奶牛死亡,由于未来得及抢救,又继续死亡4头。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尸体剖检和动物实验,综合判定为奶牛苍耳种子中毒,并采取了相应的急救措施,控制了病情,并再未发生新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四平市奶牛消化道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危害情况,掌握奶牛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的现状,在四平市周边5个规模化奶牛场随机抽取150头奶牛粪便,分别用直接涂片法、离心沉淀法、尼龙筛淘洗法、饱和盐水漂浮法做了虫卵检查,结果表明5个奶牛场中有38头奶牛检查到虫卵,感染率25.33%。5个奶牛场的感染率分别为40.00%、26.67%、26.67%、20.00%和13.33%。查出体内有肝片吸虫、蛔虫、捻转血矛线虫、莫尼茨绦虫4种寄生虫虫卵,其中肝片吸虫卵总感染率6.00%、蛔虫卵总感染率8.67%、捻转血矛线虫卵总感率6.00%、莫尼茨绦虫卵总感率4.67%。  相似文献   

9.
奶牛腐蹄病是影响奶牛养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在各地养殖场均有发生,病因较复杂,或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奶牛淘汰,常给奶牛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本文就奶牛腐蹄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等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牛巴贝斯虫病是牛巴贝斯虫寄生于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原虫病。2001年5月至2003年10月,洛阳地区有多头奶牛发生一种以高热、贫血、可视黏膜黄染、浓茶色尿液和体质严重衰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性试验,初步诊断为牛巴贝斯虫病。  相似文献   

11.
夏季是奶牛疾病多发季节,本文针对奶牛在夏季易发的热应激症、酒精阳性乳、红眼病、风湿病、流行热等疾病的常见症状与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奶牛疾病发生率,促进奶牛食量与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正>牛流行热又叫牛暂时热,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黄牛和奶牛(以3-5岁的壮年牛较易感染)。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以夏秋蚊、蝇多的季节发生,尤其是天气闷热的多雨季或昼夜温差较大的天气容易引起流行。今年我县有12家奶牛场发生本病,奶牛的产奶量急剧降低,直接影响了奶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3.
马岩 《农村科技》2007,(11):59-59
2005年6月,米泉市古牧地镇某村有多头奶牛发生以眼结膜黄染、浓茶色尿液和体质严重衰竭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经病史调查,临床检查,采样涂片镜检和用药治疗,初步确认为奶牛巴贝斯虫病.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密云地区奶牛焦虫病常以散发为主。由于近几年密云县奶牛行业发展很快,主要以奶牛养殖小区和奶牛场为主,引进奶牛后,不注意隔离检查就转入群体而造成感染发病。临床上以高热、贫血、黄疸为主要特征,死亡率较高。以产后发病居多,多数是由于产科疾病造成带虫免疫,奶牛抵抗力下降而继发,通过诊断,对比用药,采用贝尼尔用药和辅助治疗能有效的控制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奶牛流行热是奶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突然高热,消化道和呼吸道炎症,四肢关节运动障碍以及泌乳量骤减为典型特征。此病虽然2~3 d可治愈,但对高产奶牛产奶量影响较大,且引起致死率高,给奶牛场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多起临床诊疗实践,对奶牛流行热的发病原因、临床诊断、防治以及典型案例治疗的介绍,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目前,布病大范围流行,并逐年增长,严重影响了我国奶牛业的发展。同时,人类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对布病进行全面了解,才能避免布病的发生。本文从布鲁氏菌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治、预防措施进行介绍,以期为我国奶牛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90年代以来,在我市的合水、庆城等县的牛群中相继发生一种以单侧或双侧眼睛突然失明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开始呈零星散发,但从1 998年春季开始发病数量急剧增加,流行范围扩大到7县48个乡镇68个行政村。瞎眼奶牛的产奶量与正常奶牛的产奶量相比,虽略低一些,但影响不大。而瞎眼黄  相似文献   

18.
从加强奶牛产后护理、发情鉴定与适时配种、冻精准备、正确输精、妊娠检查及治疗屡配不孕等方面.阐述了奶牛人工授精技术,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奶牛生产瘫痪严重是一种奶牛分娩前后发生的营养代谢疾病。生产瘫痪的发生多是因饲养管理不当导致,如日粮内钙磷比例失调,摄入钙与蛋白质较高的奶牛,若甲状腺调解能力不足也会引发该疾病。而疾病一经发生,将会给养殖户带来损失,为养牛行业带来威胁。对此,文章探索了奶牛生产瘫痪发病的特点、临床症状与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奶牛养殖是满足百姓牛奶及其他奶制品消费需求的关键,要保证奶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好奶牛主要疫病的防控是必不可少的,还需要奶牛养殖人员和畜牧兽医工作者把握好奶牛主要疫病的流行状况和防控技术,从而科学地开展奶牛流行疫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降低流性疫病对奶牛养殖业的危害。因此,本文将针对奶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几种主要疫病的流行状况和防控技术要点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