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养猪生育中,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出生后7日内为最多,死亡的主要原因:白痢、发育不良、压死和冻死.所以,加强初生仔猪7天内的保温、防压护理,这是第一关键时期.从生后10~25天,由于母猪泌乳一般在21天左右达高峰后就逐渐下降,而仔猪生长发育却迅速上升,需乳量不断增加,如不及时喂料,以补充母乳之不足,容易造成仔猪瘦弱得病而死亡,这是第二关键时期.仔猪一个月后,死亡较少,食量增加,是仔猪由吃乳为主过渡到吃料独立生活的重要准备期,这是第三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
在养猪生产中,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出生后7日内最多,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白痢、发育不良、压死和冻死。管理分三个关键时期,第一个关键时期是:加强出生仔猪7天内的保温,防压护理。第二个关键时期是:从生后10~25天,一般母猪泌乳在21天左右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而仔猪生长发育却迅速上升,需乳量不断增加,如不及时喂料,以补充母乳之不足,容易造成仔猪瘦弱而得病死亡。  相似文献   

3.
在养猪生产中,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出生后7日内为最多,死亡的主要原因:白痢、发育不良、压死和冻死。所以,加强初生仔猪7天内的保温、防压护理,这是第一个关键时期。从出生后10天~25天,由于母猪泌乳一般在21天左右达高峰后就逐渐下降,而仔猪生长发育却迅速上升,需乳量不断增加,如不及时喂料。  相似文献   

4.
仔猪黄痢,是初生仔猪常发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多在仔猪出生后几小时到3天以内发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是危害哺乳仔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临床表现为病仔猪排出黄色稀粪、急性死亡为特征。当一窝中有一头乳仔猪发病时,就会迅速地传染给全窝。据对153窝乳仔猪的统计,有138窝乳仔猪、在初生后3天以内发生了黄痢,占总窝数的90.2%。仔猪发病后,如不及时积极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全窝仔猪死亡,损失很大。这种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5.
陈红章 《云南农业》2004,(11):18-18
我国猪种素以产仔力高著称,产仔数往往超过母猪的乳头数。而养猪实践中,由于仔猪具有固定乳头吸乳的习性,常常造成多产仔猪夭折或人为抛弃;有时还会遇到仔猪出生后,母猪患病或死亡造成缺乳或无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除国有、集体养猪场外,一批批规模化养猪场和养殖大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多产或无乳仔猪的寄养是比较经济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仔猪出生后的损失和死亡,大部分发生在30天以内,尤其是第1周死亡常常占到整个死亡数的60%以上.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初生仔猪被母猪压死,或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差发生仔猪黄痢、感冒等病而引起死亡.因此,抓好仔猪出生后1周的饲养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仔猪黄痢,是初生仔猪常发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多在仔猪出生后几小时到3天以内发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是危害哺乳仔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临床表现为病仔猪排出黄色稀粪、急性死亡为特征。当一窝中有一头乳仔猪发病时,就会迅速地传染给全窝。据对153窝乳仔猪的统计,有138窝乳仔猪、在初生后3天以内发生仔猪黄痢。占总窝数的90.2%。仔猪发病后,如不及时积极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全窝仔猪死亡,损失很大,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8.
冬季气候寒冷,仔猪出生后如管理不当,极易造成死亡,应抓好以下几点:一、早吃初乳,固定奶头早吃初乳可以及早地获得免疫力,获得丰富营养,尽快产生体热,增加抗寒抗病能力。为使仔猪发育整齐,将弱小的仔猪固定在前中部乳头,弥补先天不足,将拱揉乳房有力的大一点的仔猪固定后部。二、防寒保温由于仔猪皮薄毛稀,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刚生下来的仔猪皮肤湿,散热较多,最好在产圈内设置红外线保温箱或保温小室,地面均铺干暖柔软的垫草,经常更换。三、早补精料仔猪出生6~7天开始诱导补料,10天就应该逐渐补充全价混合料,要…  相似文献   

9.
1.早吃初乳猪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其浓度会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仔猪在出生后36小时内能以原型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而3日龄后,仔猪将丧失这一能力。因此,尽早让每一头仔猪都吃到初乳,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仔猪存活率的关键措施。因此,产后0.5—1小时内让仔猪吃上初乳,哺乳前要做好母猪乳房的清洗和消毒工作。为使仔猪发育整齐,可将弱小的仔猪固定在母猪前部乳头吃乳,让强壮的仔  相似文献   

10.
一、抓好初生关,喂好仔猪乳食 1.及时尽早让仔猪吃上初乳.母猪临产时,要专人值班接产,仔猪出生后2小时内应吃上初乳,最好是初生仔猪擦干被毛、断脐带后立即哺乳,仔猪出生1头,接产1头,哺乳1头.  相似文献   

11.
在养猪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仔猪出生后不久部分或全窝突然出现神经症状而迅速死亡的现象,特别是冬春季节出生的仔猪尤为多见,这就是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症状:本病多发于生后2~3天的仔猪。发病仔猪突然呈现不吮乳,毛色发暗,四肢绵软无力,卧地不起。有的迅速死亡;有的则呈现脑神经机能障碍,出现阵发性痉挛,  相似文献   

12.
仔猪培育的好坏,关系到养猪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高低。为此,在仔猪培育方面,应掌握以下四个要点:初乳要及时 初乳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仔猪及时吃上才能获得机体免疫力和对外界的抵抗力。据测定,初生仔猪两天吃不上初乳,不仅免疫力低下,而且会因低血糖而昏迷。由此可见,仔猪及时吃上初乳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保证仔猪生长发育均匀,整齐一致,应在出生后1~3天固定乳头(弱者在前,强者在后)。补料要赶早 仔猪出生后第7天,进行诱导补料。补料可促进胃肠发育,加快仔猪生长,防止断奶换料时仔猪下痢。补料过晚,会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 1.固定乳头,吃好初乳 仔猪出生后,应给以人工辅助固定乳头,让弱小仔猪尽早吃到初乳,增强仔猪免疫力,有助于获得均匀一致的断奶个体重。具体做法:仔猪出生后2~3天内,将弱小仔猪放在前面乳汁多的乳头上,强壮仔猪放在后面乳头上。在仔猪少而乳头多时,可让强壮仔猪吸食2个乳汁少的乳头,这样既可满足其吃乳,又不  相似文献   

14.
李正双 《吉林农业》2005,(10):27-27
培育健壮仔猪是生产育肥猪和优良种猪的基础。但仔猪弱小且生理发育不完全,对外界的环境适应性差,使仔猪容易感染疾病,给养猪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保证仔猪健康成长,必须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一、吃足初乳初乳不同于常乳,它含有免疫球白、镁盐及乳酸等特殊物质,且干物质比常乳高。这些物质对仔猪获得抗体,促进胎粪排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仔猪在出生后2小时,必须吃足初乳,否则抵抗力下降易患疾病造成死亡,严重时可使仔猪饿死。对于体质弱小的仔猪,应进行人工辅助补乳,根据母猪前高后低的泌乳规律,将弱仔固定于前面的乳头,…  相似文献   

15.
张毅 《当代农业》2009,(3):42-42
一、仔猪所面临的威胁 (1)仔猪出生后1~5天。抵抗力很弱,很容易被营养及低温等不良环境所伤害。(2)剪耳、剪尾、去势、注射各种针剂及疫苗等应激接踵而来。(3)仔猪出生后通过初乳而获得对疾病的抵抗力将随着日龄的增加而迅速减少.而自身的疾病防御系统尚未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6.
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黄白痢是仔猪黄痢、白痢的简称.一般仔猪出生后3—10天为黄痢,而出生10天以上的称为白痢,也可以通过观察粪便颜色来判定,二者都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新生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如防治不当,可造成大批发病与死亡。即使不死亡,病猪也常常沦为僵猪。  相似文献   

17.
冬季天气寒冷,仔猪出生后如管理不当,极易造成死亡。那么,冬季如何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呢?1.固定乳头、早吃初乳初乳蛋白含量高,维生素丰富,并含有免疫蛋白及矿物质,可促进仔猪胎粪的排出,促进消化道活动,是仔猪不可缺乏的。因此,猪出生后应尽快固定乳头。为使仔猪发育整齐,先将弱小的仔猪固定在前中部乳头,弥补先天不足,将拱揉乳房有力的、大一点的仔猪固定在后部乳头。早吃初乳可以及早地获得  相似文献   

18.
仔猪黄痢是初生仔猪常发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多在仔猪出生后数小时到3天以内发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是危害哺乳仔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当一窝中有一头乳仔猪发病时,就会迅速地传染给全窝。仔猪发病后,如不及时积极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全窝仔猪死亡,损失很大。一、  相似文献   

19.
仔猪出生后的损失和死亡,大部分发生在30天内,尤其是第一周死亡常占到整个死亡数的60%以上。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初生仔猪被母猪压死,或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差发生仔猪黄痢、感冒等病而引起死亡。因此,抓好仔猪出生后第一周的饲养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幸奠权 《新农村》2004,(9):16-16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近年来,国内外推行超前免疫效果较好。超前免疫又称乳前免疫,即仔猪出生后吃初乳前进行免疫接种,可以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具有可靠的免疫力,免疫保护期长;与母猪分娩同步进行,能有效预防猪瘟的发生,特别是在疫区能很快控制猪瘟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