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聚壳聚糖激发子对杨树抗病性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壳聚糖(脱乙酰几丁质)为原料,采用H2O2氧化法降解壳聚糖制备低聚壳聚糖激发子,通过诱导处理杨树愈伤组织,研究了低聚壳聚糖激发子对杨树抗病性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低聚壳聚糖激发子对PAL、几丁质酶、β-N-乙酰葡萄糖苷酶、SOD活性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酶在达到各自的峰值时其活性是无菌水(对照)的2.83、3.35、2.78、4.8倍。酶活性的增高表明低聚壳聚糖激发子能够诱导杨树的抗病反应,提高抗病性。病原菌接种试验进一步证实了经激发子诱导处理后杨树愈伤组织抗病性增强,明显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降低感病指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激发子的诱导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浓度为10μg.mL-1时诱导效果达到最大,再增加浓度诱导,诱导作用不再增强。  相似文献   

2.
以杨树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杨树溃疡病菌细胞壁裂解物——低聚糖对杨树细胞有关抗病指标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 ,该低聚糖具有明显的激发子活性 ,能够诱导杨树细胞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几丁质酶、β- 1,3-葡聚糖酶活性显著增高 (分别为对照的 2 .80 ,1.99,2 .84倍 )和木质素、HRGP的积累 (分别为对照的2 .35 ,2 .6 1倍 )。因此可以认为 ,低聚糖激发子主要是通过快速启动和增强防卫基因表达的速度和强度 ,使植物体内同抗病性有关的物质代谢增强 ,导致抗病物质快速形成和积累 ,从而诱导或增强了植物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3.
对黄瓜子叶进行机械损伤后,对黄瓜幼苗体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几丁质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机械损伤后的黄瓜幼苗体内PAL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几丁质酶活性低干对照.从而说明机械损伤可以诱导PAL,的活性升高,却无法诱导几丁质酶的活性增强,从而达到提高黄瓜抗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植物几丁质酶及其防卫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几丁质酶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主要分布于植物的茎、叶、种子及愈伤组织中,但在植物体内迄今尚未发现几丁质酶的作用底物。由于几丁质酶在植物体内的诱导与积累对增强植物防卫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特性和防卫功能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一些植物几丁质酶基因已应用于植物抗病虫基因工程。一、植物几丁质酶的特性植物几丁质酶是一种糖苷酶,酶分子以,,单体形式存在,具有酸性或碱性等电点,其主要作用是水解几丁质多聚体中β-14糖苷键,产生N-乙酰氨基葡萄糖寡聚体。植物中的几丁质酶是可诱导的,通常它可受到其激发子、乙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聚合度低聚壳聚糖对毛白杨愈伤组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H2O2氧化法分别降解壳聚糖2,4,5,6h,用乙酰丙酮法测定这几种产物的平均聚合度,通过检测不同质量浓度各种低聚糖处理后毛白杨愈伤组织PAL及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确定各低聚壳聚糖处理的最佳质量浓度,比较最佳质量浓度下4种低聚壳聚糖处理对毛白杨愈伤组织PAL及几丁质酶活性的诱导效果。【结果】低聚糖的平均聚合度随降解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减小,降解2,4,5,6h时平均聚合度分别为24.94,17.68,14.66和10.02,这4种低聚壳聚糖均能使毛白杨愈伤组织中的PAL及几丁质酶活性显著升高,且以质量浓度为75mg/L、平均聚合度为10.02的低聚壳聚糖的诱导效果最佳,由其诱导的毛白杨愈伤组织中的PAL活性及几丁质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的4.31和3.11倍。【结论】在设定的平均聚合度和质量浓度范围内,平均聚合度越低的低聚壳聚糖对毛白杨愈伤组织PAL和几丁质酶活性的诱导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以研究获得的东方百合品种‘卡萨布兰卡’(‘Casa Blanca’)的抗病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为实验材料,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了两个品系经尖孢镰刀菌及其毒素诱导后体内POD (peroxidase)(过氧化物酶)、PPO (polyphenol oxidase)(多酚氧化酶)、PAL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苯丙氨酸解氨酶)、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尖孢镰刀菌及其毒素诱导后,东方百合抗病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体内的POD、PPO、PAL及几丁质酶的活性都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则表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抗病无性系的POD、PPO、PAL、几丁质酶活性均比感病无性系有所提高;抗病无性系的POD、PPO、PAL活性均在处理48 h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7.
以研究获得的东方百合品种‘卡萨布兰卡’(‘Casa Blanca’)的抗病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为实验材料,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了两个品系经尖孢镰刀菌及其毒素诱导后体内POD (peroxidase)(过氧化物酶)、PPO (polyphenol oxidase)(多酚氧化酶)、PAL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苯丙氨酸解氨酶)、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尖孢镰刀菌及其毒素诱导后,东方百合抗病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体内的POD、PPO、PAL及几丁质酶的活性都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则表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抗病无性系的POD、PPO、PAL、几丁质酶活性均比感病无性系有所提高;抗病无性系的POD、PPO、PAL活性均在处理48 h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苯并噻二唑(BTH)诱导苹果抗斑点落叶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诱导抗病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PAL)、几丁质酶活性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关系。用整叶组织透明染色法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用比色法测定PAL、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的变化。结果表明:BTH能诱导苹果提高对斑点落叶病的抗性,接种前6d处理时可引起苹果斑点落叶病病情指数由对照的21.3下降到9.3。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BTH诱导抑制病菌侵染钉的形成,限制病菌向细胞内扩展;酶活测定发现,BTH诱导能提高苹果叶片PAL、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处理的果苗比对照果苗防卫反应启动的要早。  相似文献   

9.
采用叶盘法对供试寄主杨树进行落叶松-杨栅锈菌夏孢子人工接种处理,研究了杨树对落叶松-杨栅锈菌抗病性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接种病原菌后1~8 d,6种杨树的PAL、PPO、几丁质酶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升高,且酶活性的变化与树种的抗性表现了较好的正相关。抗病较强的美黑01和中绥12号接种病原菌后,PAL、PPO、几丁质酶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不仅升高幅度大,而且这些酶活性绝对值也明显高于抗病性较弱(或感病)树种中林美荷、69杨等。同时抗病较强的树种中这些酶高活维持的时间也较长。这些变化促进了抗病物质的形成和积累,从而表现出抗病性。从几种酶活性测定的总体结果来看, PAL和几丁质酶在受侵各杨树种(品种)体内的活性增幅较其他酶类明显较高,故这几种酶可作为杨树抗叶锈病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0.
苹果感染炭疽病菌后6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侵染,苹果果实体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果胶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活性的较大幅度提高时期与病症出现的时期一致.在炭疽菌感染苹果过程中,从感染部位到未感染区域的边缘,PAL活性有一个明显的下降梯度.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时程与几丁质酶活性变化时程一致.病原菌侵染果实后,果胶甲酯酶(PE)的活性升高,同时果胶分解、果实组织的衰老也能促进PE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