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肖辉海  王文龙  郝小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10-18112,18135
[目的]明确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制种时GA3的用量。[方法]以长选3S及其亲本培矮64S为材料,在制种田对长选3S和培矮64S进行GA3不同用量的对比试验。[结果]长选3S在制种中喷施GA3以抽穗10%时为最佳时期,用量为90 g/hm2,分2次喷。在喷施90 g/hm2的条件下,长选3S的穗颈伸出度达到+1.78 cm,柱头外露率达到96.87%,比培矮64S高21.46个百分点;异交结实率达到36.44%,比培矮64S高16.33个百分点;长选3S/9311制种的理论产量达到2 931.90 kg/hm2,比培矮64S/9311增产1 259.40kg/hm2。[结论]长选3S比培矮64S对GA3更为敏感,可大大减少制种中GA3的用量。  相似文献   

2.
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制种时GA3的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长选3S是由培矮64S通过辐射诱变选育出的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为了明确长选3S制种时GA3的用量。[方法]以长选3S及其亲本培矮64S为材料,在制种田对长选3S和培矮64S进行GA3不同用量的对比试验。[结果]长选3S在制种中喷施GA3以抽穗10%时为最佳时期,用量为90g/hm^2,分2次喷。在喷施90g/hm^2的条件下,长选3S的穗颈伸出度达到+1.78cm,柱头外露率达到96.87%,比培矮64S高21.46%;异交结实率达到36.44%,比培矮64S高16.33%;"长选3S/9311"的制种理论产量达到2931.90kg/hm^2,比"培矮64S/9311"增产1259.40kg/hm^2。[结论]长选3S比培矮64S对GA更为敏感,可大大减少制种中GA的用量。  相似文献   

3.
灰关联熵分析在选配杂交水稻新组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灰关联熵分析方法,对品种比较试验中11个以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的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的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灰关联熵进行分析,得出该组合的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熵关联度,其熵关联序为:结实率>实粒数>成穗率>总粒数>有效穗>株高>穗长>千粒重>全生育期,并以此确定了以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的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配及以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的粳型恢复系的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4.
李梅  吴献强  奉志高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69-7171
[目的]了解几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特征特性和开花习性。[方法]在南宁自然栽培条件下,观察、分析香125S、安湘S、培矮64S、贺S共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特征特性和开花习性。[结果]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生育期由短到长依次为:香125S、安湘S、培矮64S、贺S;农艺性状各不相同且各有优势;育性表现均较好,不育花粉以典败为主,不育性稳定,花粉不育率高;开花时间较长,花时高峰明显,基本集中在10:00~11:00,午前开花百分率高;除香125S外,其他光温敏核不育系柱头外露率均达80.0%以上;张颖时间长,颖尖距离大,张颖角度较大;柱头生命力除香125S保持5d外,其他3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均能保持6d。[结论]该研究为香12S等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在南宁的生产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异交结实期籽粒形成的生理特性,以籼型常规水稻9311作父本,分别与长穗颈温能核不育水稻长选3S(母本)和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母本)杂交,比较研究异交结实期长选3S与对照培矮64S籽粒淀粉、蛋白质含量和ADPG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分支酶(SBE)、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及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变化。结果发现,在籽粒灌浆过程中,长选3S籽粒淀粉、蛋白质含量和ADPG-PPase、SSS、SBE、GS及GOGAT活性变化趋势与对照培矮64S的基本一致,就整个灌浆期而言,长选3S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及GS、GOGAT活性均与培矮64S、CS差异不显著,而SBE酶活性则显著高。说明,长选3S改良了培矮64S的包颈,但籽粒充实生理保持了培矮64S原有特性。  相似文献   

6.
以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6311S为母本和轮回亲本,与保持系新协黄B杂交,采用回交-测交的方法,排除恢复基因和温敏核不育基因,首次育成了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近等基因系培矮64A和6311A.并配组了一套4个不育系×6个恢复系的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研究了温敏核不育系和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近等基因系培矮64S和培矮64A及6311S和6311A的育性、形态特征和一般配合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遗传背景相同的前提下,不育期的温敏核不育系与其相应的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除花粉特征、柱头大小和异交结实率有一定差异外,其他农艺经济性状均表现一致.近等基因系培矮64S和培矮64A与6311S和6311A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培矮64S和培矮64A、6311S和6311A的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水稻杂种优势的高低与两系三系法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Cell Research》在线报道了华南农业大学庄楚雄研究员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Photoperiod-and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ity in rice are caused by apoint mutation in a novel noncoding RNA that produces a smallRNA",研究者成功克隆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培矮64S是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罗孝和研究员以粳稻光敏不育系农垦58S为供体、以培矮64为受体、以回交选育成的籼型温敏核不育系。由于其广亲和性及良好的农艺性状,培矮64S已成为了推广面积最大的两系杂交稻不育系亲本。培矮64和多个籼型不育系虽然由农垦58S转育而来,但它们主要表现出温敏不育特性而非光敏不育特性。这种温敏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 ,对培矮 64S、890 2S、H6S、H7S 4个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开花习性、农艺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培矮 64S、H6S、H7S在不育期内的育性稳定 ,可育期内不育系具有较高的结实率 ,而 890 2S有波动 ;柱头外露率以培矮 64S最高 ,其次分别为H6S、H7S、890 2S ;4个不育系花时也较为集中 ,多在 1 2∶0 0左右 ,且农艺性状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低温耐受度的影响因素,为选育不育性稳定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籼S、N28S、安农S、培矮64S、N9S、N2S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对处于育性敏感期的各不育系分别进行持续3、7、10 d的21和23℃低温处理,通过调查花粉育性来研究各不育系对短期低温的耐受度差异.[结果]各不育系对低温耐受程度的强弱次序为:籼S、N28S>安农S>培矮64S> N9S、N2S.其中无花粉型不育系籼S、N28S、安农S低温处理3d时花粉均为不育;持续7d时,除安农S出现可育花粉外,籼S、N28S花粉育性均为0;持续10 d时,安农S的花粉可育率高于持续7d的处理,并且籼S和N28S转为可育;典败型不育系培矮64S、N9S、N2S经过持续3、7、10 d的低温处理,除培矮64S经23℃低温处理3d的花粉不育外,其他均出现可育花粉,且花粉的可育程度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和低温强度的加大而增强.[结论]光温敏核不育系对短期低温的耐受度除与不育临界温度有关外,还可能与花粉败育方式有关,低不育临界温度的无花粉型不育系的不育性较稳定.在实用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选育过程中,可多关注低不育临界温度的无花粉型不育系选育.  相似文献   

10.
以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基因源及其衍生的光敏核不育系7001S、温敏核不育系W6154S、培矮64S;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基因源及其衍生的温敏核不育系810S、安湘S、香125S和株1S基因源为材料进行相互杂交,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观察F1的育性表现,并以此来确定核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结果表明:7001S、W6154S、培矮64S的核不育基因与其供体农垦58S都等位。但温敏核不育系W6154S与培矮64S之间则不具等位的温敏核不育基因,说明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至少存在两对可独立遗传的温敏核不育基因,其不育性在夏季高温条件下能得到充分表达。安农S—1与其衍生系之间以及其衍生系相互之间都具有等位的温敏核不育基因。农垦58S及其衍生的核不育系与安农S—1及其衍生的核不育系之间没有等位的核不育基因。株1S与安农S—1及其衍生后代,株1S与农垦58S及其衍生后代W6154S之间具有等位的核不育基因。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隐性长穗颈温敏不育水稻eui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杂交稻不育系抽穗不畅问题,以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为材料,采用田间调查和人工温度处理方法研究了温度对隐性长穗颈基因(eui)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长选3S穗颈伸出剑叶叶鞘的长度与始花前9~20 d自然条件下的日均温度呈负相关,其中以始花前12~17 d(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减数分裂期)日均温度负相关性最显著。在eui基因表达对温度最敏感的时期进行4种人工温度处理,22℃、24℃、26℃和28℃。28℃条件下eui基因表达受阻;22~26℃条件下eui基因表达,且穗颈伸出剑叶叶鞘的长度随温度降低而增长。  相似文献   

12.
辐射诱变选育水稻长穗颈不育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 60 Co-γ射线直接照射 11个杂交籼稻保持系 ( B系 )干种子 ,从 10个 B系的 M2 群体中获得长穗颈eui- 1突变体 ( e B) ,5个 B系还获得长穗颈 eui- 2突变体 .将突变体同相应的不育系 ( A系 )杂交、回交 ,育成长穗颈不育系 ( e A系 ) .e A系既保留了原 A系主要农艺性状和不育性 ,又从遗传上改善了异交特性 ,包括植株较高、穗颈伸长、达到完全或基本解除包穗、颖花增长、柱头外露率和颖花长宽比提高以及对赤霉素更敏感等 .本文还就利用 e A系建立新的杂交稻种子生产技术体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水稻eui基因及其e-杂交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ui基因具有遗传解除水稻不育系包穗的功能,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曾被誉为杂交稻种子生产的第四遗传因子。随着一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已将eui基因的育种应用推向生产。eui种质具有遗传多型性,发现新的eui基因,称eui2。eui1、eui2基因具有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已分别发现一系列碱基缺失不一的eui1、eui2突变系。已用图位克隆法分离出EUI1、EUI2基因。利用辐射诱变的方法,建立了e-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育成一批遗传解除包穗的长穗颈不育系,组配出相应的e-杂交稻组合。长穗颈不育系能达到解除或基本解除包穗且对“920”的敏感,其种子生产只需少量的“920”。e-杂交稻具有与原杂交稻相似的株叶形态和产量潜力,但具有明显较强的生长优势。本文概述了eui基因及其一杂交稻研究进展,并展望了eui基因和e-杂交稻育种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Breeding Technology of eui-hybrids of Ri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duced mutants of elongated uppermost internode (eui) were directly obtained after irradiation on maintainer (B) and restorer (R) lines of hybrid rice. CMS lines(A) with eui (referred to as eA), restorer lines with eui (referred to as eR) as well as hybrid rice with eui gene (referred to as e-hybrids)were develop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ui mutation frequency averaged 0.10‰ at a range of 0.02‰ - 0.47‰,varying with applied dosage and mutated materials. Genetic diversities of eui stock, and a new eui gene, temporarily designated as eui2(t), was identified. eA lines have a significantly elongated uppermost internode causing better panicle exsertion and possessing higher outcrossing potential. e-hybrids increased plant height by 3 - 10 cm and headed 2 - 3 days earlier, as well as showed greater grain weight resulting in higher yield potential than that of corresponding original hybrids. The technology systems without GA3, a few of using GA3 in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e-hybrid rice breeding system we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5.
选取水稻协青早遗传背景的6个等基因系为试材,通过测量供试植株的节间长度、测定幼穗和剑叶中的GA1含量,探索细胞质负效应对eui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野败细胞质基因显著抑制了水稻最上节间的伸长,导致不育系XA产生严重包穗。eui1和eui2被导入不育系后,育成的XeA1和XeA2在水稻幼穗中的GA1含量分别是XA的8.7倍和2.5倍,部分补偿了不育系水稻赤霉素的亏缺,诱导了第1节间的显著伸长,从而减轻或消除了不育系的包穗。eui1不育系对GA3的响应比Eui和eui2不育系更敏感。eui基因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野败胞质基因对水稻第1节间伸长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付淑换  郭媛  刘健  徐奇  洪德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450-4453,4456
[目的]定位粳稻异交相关性状对外源赤霉素敏感性的QTL,为选育和改良高敏感性不育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秀水79与C堡及其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260个株系为研究材料,研究其4个异交相关性状对外源赤霉素处理的敏感性并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对其QTL进行定位。[结果]控制剑叶角度对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共有3个,分别位于第3、9、9染色体上,其贡献率分别为5.59%,13.00%和11.80%,增效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秀水79、C堡和C堡;控制株高对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共有2个,分别位于第1和8染色体上,其贡献率分别为8.46%和10.97%,增效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秀水79和C堡;控制第1节间长度对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只有1个,位于第3染色体上,其贡献率为0.05%,增效等位基因来自C堡;控制第2节间长度对赤霉素敏感性的QTL也只有1个,位于第1染色体上,其贡献率为7.34%,增效等位基因来自C堡。[结论]该研究结果对减少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外源赤霉素的使用量、节约制种成本、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d2的水稻植株稳定后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米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转基因水稻的生态学和安全性评价提供的依据。[方法]在田间调查了转Pi-d2基因水稻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并对转基因水稻稻米理化特性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外源基因Pi-d2的导入可引起受体植株后代农艺性状可遗传的变异。大部分转基因植株生长正常,整齐一致,与对照相比,一半左右植株株高变高或矮。分蘖数、穗长、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少部分表现增加或减少的趋势。稻米的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转抗病基因水稻改变了原亲本的总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糊化温度并未改变。[结论]转Pi-d2基因入水稻中对植株株高影响明显,但对稻米的理化特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粳稻农艺性状对外源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定位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位粳稻农艺性状对外源赤霉素敏感性的QTL,为选育和改良高敏感性不育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秀水79与C堡及其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260个株系为研究材料,研究其4个农艺性状对外源赤霉素处理的敏感性并对其QTL进行定位。敏感性用反应指数衡量,反应指数越大,敏感性越高。采用WinQTLCartographer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在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的粳稻SSR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17个连锁群上每隔2cm计算LOD值。采用排列组合1000次方法确定LOD阈值,以保证全基因组检测到的QTL犯Ⅰ类错误概率小于5%。当实际求得的LOD值大于LOD阈值时,就认为该区段存在1个QTL,其置信区间为LOD峰值向下1个LOD值单位区间。QTL命名遵循McCouch等规则。估算每个QTL的贡献率和加性效应。[结果]控制剑叶角度对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共有3个,分别位于第3、9、9染色体上,其贡献率分别为5.59%,13.00%和11.80%,增效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秀水79,C堡和C堡;控制株高对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共有2个,分别位于第1和8染色体上,其贡献率分别为8.46%和10.97%,增效等位基因分别来自C堡和秀水79;控制第1节间长度对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只有1个,位于第3染色体上,其贡献率为0.05%,增效等位基因来自C堡;控制第2节间长度对赤霉素敏感性的QTL也只有1个,位于第1染色体上,其贡献率为7.34%,增效等位基因来自C堡。[结论]该研究结果对减少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外源赤霉素的使用量、节约制种成本、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