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腐蹄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奶牛腐蹄病是一种以蹄角质腐败,趾间皮肤和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成母牛发病率高达5%~10%。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消炎粉和补蹄膏合用,结合在病灶上方人字形注射普鲁卡因和抗菌素治疗,收到明显效果。1临床症状病初奶牛蹄间裂,从后部腐烂,趾间皮肤潮红肿胀,运动时呈支跛。多蹄发病时,因站立和行走困难而卧地不起,长时间可引起褥疮。患蹄从蹄冠、蹄球至整个蹄底部腐烂分解,引起蹄冠蜂窝组织炎,病变进一步可侵害至系部、球部、腱、腱鞘、韧带、骨和关节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化脓性炎症。重者可引起蹄匣角质分…  相似文献   

2.
正奶牛腐蹄病是常发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有报道显示其发病率约为20%,有的牛场其发病率可能更高。该病又称为趾间腐烂、蹄间蜂窝织炎,是由坏死梭杆菌或其他致病菌混合感染受损蹄部,引起动物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坏死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奶牛蹄部受损组织的化脓坏死性分解、腐败恶臭和角质受到破坏为主的外科疾病特征,是引起奶牛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后蹄发生比例高于前蹄,而且天  相似文献   

3.
奶牛腐蹄病是世界范围内奶牛三大疾病之一肢蹄病中的高发病,主要是由坏死杆菌感染蹄部趾间皮肤和深层软组织,引起的以蹄部组织化脓、坏死、腐败和角质层破坏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奶牛常见病。患病奶牛通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泌乳量下降和生殖能力降低等症状,导致部分高产奶牛过早被淘汰,从而严重地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和产奶质量,在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同时,还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为此本文简单地分析了引起奶牛腐蹄病的原因,希望通过病因探讨为奶牛腐蹄病的治疗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奶牛腐蹄病是蹄间皮肤和软组织具有腐败、恶臭、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疼痛,跛行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腐蹄病也被称为蹄间腐烂、指(趾)间腐烂、传染性真皮炎、蹄间蜂窝织炎或坏死性蹄间真皮炎。1发病原因1.1在奶牛腐蹄病的病原学方面,意见尚不十分统一,大多数学者认为坏死厌气丝杆菌是该病的主要病因,但脓性棒状杆菌和其他化脓性细菌、结节状拟杆菌等也可以在感染组织涂片中发现,此外还有梭菌、牛足腐蚀螺旋体和病毒等。1.2环境因素1.2.1蹄球损伤、蹄间溃疡、皮炎、角质延长等均能引发该病,促使化脓性棒状杆菌及其他化脓菌的二重感染。1.2.…  相似文献   

5.
腐蹄病又名烂蹄病,也称为蹄间腐烂。牛腐蹄病是因坏死杆菌感染牛蹄部趾间皮肤和深层软组织引起蹄组织化脓坏死、腐败和角质层破坏的一种疾病,在我国很多地方的牛都易发生,特别是海拔1500m以上地区,多阴雨潮湿季节更易发生,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正奶牛腐蹄病是蹄间皮肤和软组织具有腐败、恶臭、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疼痛,跛行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腐蹄病也被称为蹄间腐烂、指(趾)间腐烂、传染性真皮炎、蹄间蜂窝织炎或坏死性蹄间真皮炎,以后蹄多发,成牛发病最多,雨季最流行。1发病原因坏死厌气丝杆菌是该病的主要病因,但脓性棒状杆菌和其他化脓性细菌、结节状拟杆菌等也可以在感染组织涂片中发现,此外还有梭菌、牛足腐蚀螺旋体和病毒等。  相似文献   

7.
奶牛腐蹄病是以蹄部真皮或角质层腐败、蹄间皮肤及其深层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1临床症状病初病牛一肢或多肢跛行,喜卧;强行站立时频频提举病肢,患蹄刨地或踢腹;患蹄系部和球节屈曲,免负体重,后蹄患病时蹄尖轻轻着地,前蹄患病时患蹄前伸,趾(指)间皮肤和蹄冠呈红色或暗紫色、发热、肿胀、敏感,皮肤裂开,有恶臭味,蹄底不平整,角质呈黑色。  相似文献   

8.
坏死杆菌病是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共患传染病。绵羊患病后常侵害四肢关节及蹄部,因而俗称“腐蹄病”。腐蹄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问腐烂,夏秋季节易发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有炎症,具有腐败、恶臭、剧烈疼痛等症状。2009年10月,  相似文献   

9.
奶牛腐蹄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组织炎,为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患部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本病可发生于所有类型牛,发病率高,占引起跛行蹄病的40%-60%,给奶牛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奶牛瘸蹄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腐蹄病也称为指(趾)间蜂窝织炎,是由坏死杆菌和节瘤拟杆菌协同感染引起奶牛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蹄部组织的化脓坏死性分解、腐败恶臭和角质形成受到破坏为主要特征,舍饲牛群蹄病的发病率达30%~40%,是仅次于乳房炎和生殖系统疾病的第三大疾病。比其他疾病的淘汰率高4%以上。本病可引起奶牛泌乳量和繁殖力下降。腐蹄病的发生与营养、疾病、管理、遗传等因素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腐蹄病是牛的常发病,尤以奶牛的发病率为高,据报道奶牛腐蹄病发病率约为20%,其特征是趾间组织、角质部发生腐败性化脓炎症,病变可波及蹄冠皮肤、蹄真皮及蹄关节,一般后蹄发生比例高于前蹄,而且天热潮湿雨季比干燥、高温季节发病率高.莱阳市奶牛专业户陈某自1989年起饲养荷斯坦奶牛,至1998年共发生腐蹄病9例,治愈8例,治愈率88.9%.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奶牛腐蹄病的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腐蹄病是一种以蹄部角质腐败,趾间皮肤和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性、坏死性炎症。它能引起牛蹄真皮坏死、化脓,角质溶解及蹄间肉芽增生。反刍动物特别是牛、羊较常见,北方地区的春季和夏季,在某些牛群中可引起地方性流行,其发病率高,一般约为8%~20%,有的高达30%-50%。  相似文献   

13.
腐蹄病是牛的常发病,尤以奶牛的发病率为高,据报道奶牛腐蹄病发病率约为 20%。其特征是趾间组织、角质部发生腐败性化脓炎症,病变可波及蹄冠皮肤、蹄真皮及蹄关节,一般后蹄发生比例高于前蹄,而且天热潮湿雨季比天旱季节发病率高。莱阳市郊区奶牛专业户陈某自 1986年起饲养荷斯坦奶牛,至 1998年共发生腐蹄病 15例,治愈 13例,治愈率为 86. 7%。现介绍如下: 1症状   病牛站立时患蹄不敢着地,或频频换蹄,打地或踢腹,前蹄患蹄、患肢向前伸出;跛行,有痛感;检查患蹄时,蹄底角质部完整,看不见病变;叩击或按压时可出现疼痛;当…  相似文献   

14.
浅谈奶牛腐蹄病的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蹄病是牛常发的一种蹄病,尤以奶牛的发病率最高,其特征是以蹄底腐烂为主要病变,蹄部角质、趾问皮肤及组织腐败、坏死、化脓性炎症。病变可波及蹄冠皮肤、蹄真皮及蹄关节。后蹄发病要高于前蹄,而且炎热潮湿多雨季节发病率明显升高。严重病例出  相似文献   

15.
奶牛腐蹄病是因指(趾)间皮肤感染化脓菌引起的化脓坏死性炎症。主要原因是由于厩舍、运动场潮湿以及多雨季节导致趾(指)间皮肤长期受粪尿和污水浸渍,致使弹性降低,引起龟裂、发炎,或受到损伤时坏死杆菌等侵入而致病。 临床症状:病初蹄间皮肤潮红、肿胀、疼痛,呈现明显的跛行,  相似文献   

16.
刘东军 《中国奶牛》2008,(11):35-36
奶牛蹄部是重要的支撑和运动器官,奶牛蹄部健康是发挥高产等生产性能的保证。由于营养代谢障碍,肢体的姿势不正,不能定期合理修蹄,蹄角质生长异常导致蹄部变形,造成奶牛运动障碍。修蹄可以矫正变形蹄,防止蹄变形程度加重,防止出现姿势异常,可以对发生的蹄病起到治疗作用。奶牛出现腐蹄病、趾间腐烂后通过修蹄和适当的治疗,能促进蹄病痊愈。  相似文献   

17.
玛多地区藏羊腐蹄病的预防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蹄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秋季易发病,藏羊绵羊腐蹄病主要表现为羊蹄部发热、肿胀、化脓,乃至跛行。临床上以不同程度的跛行为主要特征。本病在2009年在我县境内流行发生,给我县  相似文献   

18.
每年夏秋季节,雨季来临时都会有个别羊群发生腐蹄病。腐蹄病是蹄趾间皮肤化脓坏死性炎症。病蹄负重异常,疼痛不适,引起跛行,由于病痛而引起病羊采食量下降,身体逐渐消瘦,影响羊群生产。  相似文献   

19.
奶牛腐蹄病在奶牛饲养业中是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蹄角质层或蹄趾间皮层腐烂分解,然后侵入深层组织而引起跛行的疾病。1发病原因1.1奶牛腐蹄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主要发生在7、8月份雨季,由于运动场坡度不好,凹凸不平,泥泞,粪便堆积过多,小碎石块等异物不能及时清除场外,当牛蹄底部或蹄趾间被泥泞污水和堆积的粪便泡软后,很容易被运动场内的异物刺破而被细菌感染腐蹄病。1.2修蹄时,削蹄过度和饲养管理粗放,矿物质供给不足,钙磷比例失调也能造成腐蹄病发生。2临床症状初期症状不明显,往往不易发现,但如果仔细观察,发现站立时有轻度跛行,…  相似文献   

20.
奶牛蹄病包括蹄变形、蹄叶炎、腐蹄病、趾间赘生、蹄皮炎、蹄糜烂和蹄底创伤等疾病。在上述蹄病中,以蹄变形和腐蹄病最为常见。蹄变形是蹄角质的形态发生了改变。高产奶牛发病率高。根据蹄部变形的特点,将其分为长蹄、宽蹄和翻卷蹄。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织炎,是奶牛指(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或亚急性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