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受生产成本升高、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影响,山东植棉面积大幅下滑。为保障山东棉花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经多年科研攻关,创建了棉花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体系,通过降低物化成本和人工投入提高植棉效益;因地制宜发展出蒜(麦)后直播短季棉以及花椒间作蒜后直播短季棉的“三元”种植等高效种植模式;改革优化棉作制度,发展出黄河三角洲无膜短季棉、棉花花生宽幅间作定向轮作、饲草棉花两熟等新的棉作模式。同时,还帮建和扶持了一批涉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其不仅成为当地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成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农业技术服务的桥头堡。以上技术进展和举措为山东棉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随着粮(油)棉配套新品种的育成,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短季棉生产将会得到新的发展,尤其在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短季棉在我国农业生产系统中将显示出新的活力。短季棉育种首要目标是早熟性,只有在达到一定早熟性指标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改进丰产性。纤维品质和抗病虫性。因此,短季棉育种除适用棉花育种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外。还需要有能满足短季棉自身要求的特殊原理和方法。1发芽种子的低温筛选前华东农科所经作系(1959)研究指出,早、中、晚熟不同品种类型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其发芽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差…  相似文献   

3.
短季棉、大麦、玉米等间套复种何瑞婵,丁子福,王三才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武汉430064棉田多熟制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新熟制,较两熟套种栽培复杂、费工,因此,本试验棉花品种选用短季棉进行探讨,期望达到简化栽培低成本、高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高质量的短季棉种子是发展短季棉生产的基础。在分析棉花种子质量形成规律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短季棉种子优质高产绿色生产技术,为短季棉种子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短季棉栽培种植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短季棉发展很快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 ,本文就笔者在天津地区对短季棉的研究与推广经验 ,特对短季棉的含义和栽培技术进行分析。1 短季棉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短季棉俗称夏播棉 (夏棉 )或早熟棉 (早棉 ) ,但笔者认为这三者有区别。夏播棉的基本特点是播种期 ,是夏季播种的棉花 ,是短季棉的一种播种方式 ;早熟棉的基本点是生育期 ,是棉花生育期早中晚的一种类型 ,没有体现短季棉各种生态类型的区别 ;只有短季棉的提法较确切 ,更有概括性。所谓短季棉 ,顾名思义 ,是其生长发育期相对较短的棉花种植类型 ,是集品…  相似文献   

6.
2014―2015年按照《安徽省短季棉品种比较试验方案》,在安徽省沿江、江淮丘陵和淮北的8个试点设置短季棉品种比较试验。25个参试短季棉品种的性状总体表现:平均皮棉单产为1 026.0 kg·hm-2,与春棉相比产量偏低;平均生育期为113 d,苗期生育进程快,现蕾提早22 d;总体抗病性较差,平均枯萎病病指为15.2,黄萎病病指为37.6,属耐枯萎病、感黄萎病级别;平均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6 mm,断裂比强度28.7 cN·tex-1,马克隆值4.8,未达到纤维长度、比强度“双30”的标准。分析了晋级区域试验的短季棉品种综合性状,对短季棉育种目标和审定标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热量与短季棉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热量与短季棉熟性分析刘士信,郑广生,刘 宇郑州市农技中心450045刘晓峰,贺桂仁河南省棉办450003河南省的短季棉,随着新品种育成和栽培技术的进步,发展较快,1991年种植面积26.67万公顷,占植棉面积的26.5%。目前,束缚短季棉健康发...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山东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结合鲁西南发展种植短季棉的区域优势,总结了短季棉中棉425在单县的种植管理技术及其示范表现。表明种植短季棉可增加棉农收入,提高社会效益,改善生态效益,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鲁西南棉区蒜后短季棉直播的可行性及不同播期对直播短季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短季棉新品种鲁棉532和鲁棉551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棉花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出苗时间缩短,开花期到吐絮期生育时间变长,株高增加,第一果枝节位、单株结铃数和铃重降低;随着播期推迟,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降低,霜前花率降低,衣分降低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稳棉增粮,提高农田种植效益。于2016年~2017年在江汉植棉区设计和示范了早春玉米、夏播短季棉和短季冬蔬菜的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结果表明,早春玉米、短季棉、短季蔬菜三季合计可获纯收入53124.0元/hm~2,比单一种植某一作物收入大大增加,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达到了稳棉增粮,提高农田种植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短季棉豫棉14选育方法浅析①强学杰余行简杨新民河南南阳市农科所473083张恒均河南南阳市种子公司李众桥河南内乡县棉办豫棉14(原名宛早654)系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复式杂交方法,在变异后代中连续选择培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短季棉新品种。该品...  相似文献   

12.
我国短季棉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人口众多,粮棉争地矛盾突出,发展短季棉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措施。发展短季棉可以实现麦棉两熟,省工,省投资,经济效益高,并在我国大面积生产取得成功,深受广大棉农欢迎。因此,发展短季棉生产有利于改善我国原棉供应紧张状况。现对短季棉生产现状、面临问题及发展前景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缓解当前黄河三角洲和鲁西北地区植棉缩减的趋势,促进棉花产业的稳定发展。本文综合了山东省三大棉花产区(鲁西北、鲁西南和黄河三角洲)开展麦(蒜、饲)后直播短季棉轻简化栽培模式示范和推广的实践成果;分析了山东省发展直播短季棉轻简化栽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品种潜力;探讨了在长江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因地制宜推广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成效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加快赣北地区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进程,对短季棉直播技术要求的气候条件,通过赣北湖口站近60年来短季棉播种期间不利气候的存在概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是赣北地区近60个年份中在油菜收获后的1个月内,95%的年份出现了1次或以上连续5天的少雨或连续有日照天气,能够满足短季棉直播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因此,短季棉直播技术在赣北地区推广是可行的;二是候降水量≥100 mm的强降水过程,6月第2候的存在概率显著大于其他各候,且候降水量≥50 mm的存在概率总体上呈越往后越大的趋势,因此,短季棉直播在5月底前完成播种,有利于降低强降水不利影响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为搞好超早熟短季棉试验工作,探索棉-麦、棉-菜协调发展的新路子,5月19日,河北省农业厅经作处与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河北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中心联合举办了超早熟短季棉技术培训班.  相似文献   

16.
祁杰  董合忠 《中国棉花》2023,(10):39-41
目前黄河流域棉区主要采用春棉品种、一年一熟、早春播种、地膜覆盖、精细管理、人工多次收花的栽培模式在中低产田种植棉花,虽然棉花产量较高,但用工多、投入大,吐絮分散,难以集中采收,且残膜污染严重。在多年试验基础上,用无膜晚播短季棉替代早春覆膜春棉,改精细管理、分次收花为轻简管理、集中收获,建立了短季棉无膜轻简栽培技术,省工节本,纯收益高于覆膜春棉,推广应用前景好。简要总结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从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和集中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栽培技术要点,为黄河流域棉区发展短季棉无膜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自1982年以来,在商丘基点进行了短季棉与小麦连作试验。结果为:小麦亩产300~400公斤,比麦套棉亩增70~100公斤,皮棉亩产60~75公斤,高产田逾百公斤,霜前花为70%,可与麦棉套种相伯仲。现将短季棉高产技术的试验示范结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不同播期对短季棉品种德0720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短季棉新品种德0720的综合生产潜力,于 2014-2015年进行了大田播期试验。试验设5月13日、5月20日、5月27日、6月3日、6月10日5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对短季棉新品种德0720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德0720的生育进程先加快后减慢,生育期先缩短后延长。在整个生育期株高和茎粗均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随着播期的延迟而下降,断裂伸长率、断裂比强度随播期推迟而升高。产量及构成因素均随播种期的推后呈下降趋势。考虑到与前茬(大蒜、油菜、黑麦草等)衔接,德0720的最适播期是5月27日左右。  相似文献   

19.
麦后直播短季棉可行性分析王兰香,杨秀凤山东德州地区农科所253015连续3年麦后直播短季棉试验示范表明,鲁西北地区麦后直播短季棉,不仅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且投资用工少易管理。1气候条件鲁西北位于北纬38度以南。6~10月平均气温2...  相似文献   

20.
合丰号大豆主要推广品种农艺性状的改进与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泰 《大豆科学》2001,20(1):75-78
本文通过对1959--195年合丰号大豆15个主要推广品种农艺性状遗传改进的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荚数、每节荚数、主茎粒重、粒茎比随着年代的推进呈先减后增的趋势;每荚粒数随着年代的推进减增交替进行;生育期前期早、中前期晚,后期比较适中;百粒重、株高、分枝数、生育前期随着年代的推进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茎粗、生育后期呈前期和后期增加,中期减少的趋势;干茎重、秆的强度随着年代推进呈增加的趋势;分枝粒数中期以前和后期减少,中后期增加;分枝荚数、分枝粒重随着年代的推进增减交替进行;底荚高度随着年代推进呈降低趋势;节间长度前、后期短,中期长;主茎节数变化不大,后期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