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皖南山地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选取皖南四座山地土壤垂直带中 1 9个土壤剖面 ,研究了土壤成土环境和形成特点。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修订方案 )》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理论·方法·实践》 ,鉴定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确定供试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自山下到山上依次为湿润淋溶土 (伴有湿润雏形土 )———常湿淋溶土 (伴有常湿雏形土 )———正常新成土亚纲。与不同分类系统中土壤类别归属作了参比 ,同时也与福建、江西山地土壤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渝东南岩溶区典型土壤的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  慈恩  连茂山  翁昊璐  谢德体 《土壤》2019,51(1):178-184
为明确渝东南岩溶区典型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以该区域石灰岩发育的典型土壤个体为研究对象,挖掘8个典型剖面,通过野外观测、分层取样与分析,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进行分类检索,并与发生分类进行参比。结果表明,8个供试剖面分别被划归为3个土纲(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5个亚纲、7个土类和7个亚类等系统分类高级单元;在系统分类基层单元归属上,8个剖面分别被划归为8个土族和8个土系。黄棕壤参比到简育常湿雏形土和酸性常湿雏形土,黄壤参比到简育湿润淋溶土,石灰(岩)土参比到钙质常湿(湿润)淋溶土、钙质湿润雏形土和湿润正常新成土。结合成土环境分析可知,在渝东南岩溶区海拔1 000 m的地区,海拔越高,其水分状况越好,越容易形成黏化层;若海拔大致相同,坡度是影响土壤形成黏化层的首要因素;地形和海拔也与渝东南岩溶区的土壤水分状况、雏形层的形成等密切相关,是影响渝东南土壤系统分类归属划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衡山土壤之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甫成  方小敏 《土壤学报》2001,38(3):256-265
在阐述衡山土壤形成条件的基础上,重点阐明了衡山各类土壤的性质特征和土壤垂直分布规律、并根据诊断土层和诊断特性,对其进行系统分类。衡山土壤分布自下至上依次为湿润富铁土、黄色湿润富铁土、常湿富铁土和常湿淋溶土。在各山峰顶部和陡坡处,分布有酸性常湿雏形土。  相似文献   

4.
对宣郎广岗丘地区40个土壤剖面,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进行鉴别、检索、分类定名。阐述土壤发生分类体系的11个亚类级土壤类型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归为5个土纲,即人为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5个亚纲,即水耕人为土、湿润富铁土、湿润淋溶土、湿润雏形土和正常新成土;15个土类和23个亚类。参比关系复杂,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提出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该区土壤分类系统;并讨论了该区土壤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之间具体土壤类型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对土壤类型的正确参比、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应用与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井冈山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推广应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了解井冈山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位置,对位于湘赣边境的井冈山的山地土壤进行系统分类研究。调查采集的典型土壤剖面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井冈山土壤的主要发生特性随海拔高度呈规律性的变化,依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该区土壤垂直带谱结构为:湿润富铁土(<500 m),湿润淋溶土(500-1 000 m),常湿淋溶土(1 000-1 500 m),正常新成土(1 500 -1 900 m)。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沿淮地区几种主要土壤诊断特性和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恩  高明  于群英 《土壤通报》2005,36(1):19-22
本文对安徽省沿淮地区的黄棕壤、黄褐土、水稻土、砂姜黑土、潮土和石灰土等六种主要土壤的典型剖面进行系统研究,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确定了各土壤剖面具有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进行了分类检索,得出了这六种典型土壤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所属的分类单元,并与现有发生学分类进行了参比。典型剖面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土壤分别被划归铁质湿润淋溶土土类、粘磐湿润淋溶土土类、简育水耕人为土土类、淡色潮湿雏形土土类、简育潮湿变性土土类、钙质湿润淋溶土土类。  相似文献   

7.
发生分类淋溶土与系统分类参比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最新建立的中国 1∶10 0万土壤数据库 ,研究了我国发生分类淋溶土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参比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下的空间分布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 ,我国发生分类淋溶土总面积为10 5 975 7.8km2 ,分布规律明显 ;与系统分类参比 ,发生分类淋溶土分属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4个土纲 ,即淋溶土、雏形土、新成土和灰土 ,它们分别占发生分类淋溶土总面积的 72 .8%、2 6 .1%、1.0 %、0 .1% ,其中包含系统分类的 2 5个土类和 4 7个亚类 ,参比关系复杂 ,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分析发生分类某一类型土壤分属于系统分类不同类型的面积比例及其标准偏差 ,结果表明土壤参比的单元级别越低 ,越易于参比和把握。为了使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更实用、更易于普及 ,深入开展土壤基层分类研究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必要的 ,也是十分迫切的。研究结果对于土壤类型的正确参比、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应用与发展 ,具有很好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豫南白浆化黄褐土分类参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玲  吕巧灵  路婕  吴克宁 《土壤通报》2006,37(4):625-629
根据土壤理化性质,分别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第三版)》中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发生分类原则对河南省南部地区具有漂白层的4个代表性土壤剖面进行分类归属,确定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属于淋溶土纲,湿润淋溶土亚纲、漂白湿润淋溶土土类及相应的亚类、土族、土系;在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属于湿暖淋溶土亚纲,黄褐土土类,白浆化黄褐土亚类及相应的土属、土种。  相似文献   

9.
张俊民 《土壤》1999,31(6):295-298
本文对中国淋溶土系统分类作参比研究。简要阐明中国淋溶土系统分类概况,并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联合国土壤图图例单元(FAO/unesco)以及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进行参比,着重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所拟定的土壤分类系统进行参比,最后讨论淋溶土系统分类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湘东地区花岗岩红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湖南省东部花岗岩红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选取湘东地区8个由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典型土壤剖面,在对其成土环境、剖面形态特征及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检索出了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据此确定了其在中国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土壤剖面包含了淡薄表层、暗瘠表层、低活性富铁层、黏化层等9个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其在中国系统分类体系中的位置分别为:淋溶土、富铁土和雏形土3个土纲;湿润淋溶土、湿润富铁土和湿润雏形土3个亚纲;简育湿润富铁土、铝质湿润淋溶土、酸性湿润淋溶土和铝质湿润雏形土4个土类;普通铝质湿润雏形土、普通简育湿润富铁土、普通铝质湿润淋溶土、普通酸性湿润淋溶土4个亚类;按照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建立了黏壤质硅质混合型酸性热性-普通铝质湿润雏形土等6个土族和脱甲系(43-CS18)等8个土系。实践表明,目前的土族土系划分标准适用于供试土壤基层分类单元划分。与土壤发生学分类结果相比,土壤系统分类结果更能定量反映出湘东花岗岩母质发育土壤性状的差异,进而客观反映出土壤发育阶段和土壤类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北亚热带湿润淋溶土的土属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北亚热带湿润淋溶土为对象,研究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土属的划分依据和指标,它们是颗粒大小级别,矿物学类型,土壤温度级别,土属命名以主要鉴别属性加亚类名称连续命名。  相似文献   

12.
罗浮山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玉清  贾重建  卢瑛  唐贤  王超  邱竞驰 《土壤通报》2021,52(5):1009-1019
为了解我国南亚热带山地土壤的发生特性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以罗浮山不同海拔高度的10个代表性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发生特性,确定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对土壤进行系统分类,并在高级分类单元级别上进行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和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之间的参比研究。研究表明:土壤干态色调主要为10YR,质地属壤土大类,粉黏比为0.42 ~ 2.62,多数剖面土壤粉黏比小于1.0;土壤酸性强(水浸提pH 3.69 ~ 4.94),CEC为4.43 ~ 25.68 cmol (+) kg?1,盐基饱和度(2.27% ~ 16.25%)低,交换性酸(1.35 ~ 6.41 cmol (+) kg?1)以交换性Al3+为主,多数土层铝饱和度超过了80%;土壤矿质元素以Si、Al、Fe为主,黏粒硅铝率(Sa)、黏粒硅铁铝率(Saf)均小于2.0,各剖面B层Al、Fe、P、Ti在黏粒中富集明显,Fe富集率稍大于Al;在土壤垂直带谱上,湿润富铁土一般分布于800 m以下,常湿富铁土介于800 ~ 1200 m,常湿雏形土在1200 m以上。罗浮山土壤具有明显的脱硅富铁铝化特性,具有有机碳累积明显、酸性强、盐基饱和度低、铝饱和度高等特点;归属为2个土纲、3个亚纲、4个土类和6个亚类。  相似文献   

13.
秦岭北坡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常庆瑞  雷梅  冯立孝  闫湘 《土壤学报》2002,39(2):227-235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和典型土壤剖面理化性质 ,包括室内化验数据综合分析表明 :秦岭北坡土壤的主要发生特性随海拔高度呈有规律的变化 ,依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修订方案 )》检索 ,土壤垂直带谱结构为 :土垫旱耕人为土—简育干润淋溶土—简育湿润淋溶土—酸性湿润雏形土—暗沃寒冻雏形土—暗瘠寒冻雏形土  相似文献   

14.
基于类型土壤的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香港地区7个亚纲的土壤剖面为例,利用欧共体参比司(BCR)制定的三步连续提取法研究了类型土壤中重金属Cd、Cu、Pb和Zn的化学形态及其潜在环境风险。结果表明,Pb、Cd和Zn元素除残留态外,HOAc溶解态的比例也相对较高,但不同类型的土壤有所差别,而Cu元素则以残留态和可氧化态为主。在这7种类型土壤中,正常潜育土和湿润淋溶土中的重金属潜在环境风险相对较高,而在这4种重金属元素中,又以Pb元素的潜在环境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15.
南亚热带丘陵湿润铁铝土结构退化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南亚热带丘陵湿润铁铝土结构退化过程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与地带性自然植下丘陵湿润铁铝土比较,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下丘陵湿润铁铝土结构退化现象明显。表现在表土砂化,即砂粒含量相对增加,粘粒含量相对减少;土壤结构稳定性下降,主要全现在较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减少;土壤孔隙性变差,主要体现容重增另和较大孔径的孔隙减少。对湿润铁铝土而言,蛔、较大孔隙减少为明显;对耕型湿润铁铝土而言,土壤结构稳定性下  相似文献   

16.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soil properties, limiting site deficiencie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degradation risks of some major soil groups of Bulgaria. Vertisols, Planosols, Chernozems and Luvisols were characterised based on soil analyses. Temporal waterlogging in combination with water erosion, soil compaction and chemical degradation limit the fertility of Vertisols and Planosols. Chernozems and Luvisols are partly compacted. To ensure soil productivity for coining generations and to protect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the evident soil degradation must be halted. Long‐term field studies of soil rehabilitation variants were conducted. Soil parameters and crop yield were the main indicators used to estimate soil quality. Pipe drainage in combination with subsoil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gypsum and limestone, respectively, are effective measures for site rehabilitation of degraded Vertisols and Planosols. Degraded Luvisols and Chernozems characterised by distinct and persistent subsoil compaction can be regenerated by subsoil loosening and following site‐adapted soil management pract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