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生长季节杏李品种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为干旱区杏李的丰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在5~8月测定不同杏李品种的光合生理参数,分析不同生长季节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品种间的光合作用特性和规律。[结果]杏李不同季节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出现在10:00,第二个峰值出现在16:00。‘风味皇后’,‘恐龙蛋’,‘味厚’,‘味王’和‘味帝’均Pn日变化表现为7月份最大,分别为达13.75,14.76,12.96,13.3,11.9μmol/(m~2·s),8月份Pn日变化最小,分别是9.78,10.71,12.02,10.43μmol/(m~2·s)。‘恐龙蛋’的Pn总平均值最高,达12.65μmol/(m~2·s),‘味王’的Pn总平均值最低,仅有11.31μmol/(m~2·s),其他品种居中。杏李的Pn值与Gs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杏李不同季节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不对称"双峰"型,有明显地光合"午休"现象。7月份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强,8月份最弱,5、6月份居中。‘恐龙蛋’表现出较强的光合能力,‘味厚’次之,‘味王’的光合能力较弱,其他品种居中。杏李的Pn值与气孔导度(Gs)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以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hybrids)4个引进栽培品种为试材,在冬季温室条件下,运用LI-6400XT光合系统测定仪对其光合作用日变化和光响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光合作用日变化品种Captain Reno、Tahiti为双峰曲线,Garnet Glow、Florex Gold为单峰曲线;4个品种的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光饱和时光合速率及表观量子效率(AQY)各不相同;Tahiti的LCP和LSP最大为77.0μmol/(m2·s)和1 149μmol/(m2·s);Tahiti光饱和点时最大净光合速率和AQY最小,为7.21μmol/(m2·s)和0.02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生长季节杏李品种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为干旱区杏李的丰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在5~8月测定不同杏李品种的光合生理参数,分析不同生长季节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品种间的光合作用特性和规律.[结果]杏李不同季节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出现在10:00,第二个峰值出现在16:00.‘风味皇后’,‘恐龙蛋’,‘味厚’,‘味王’和‘味帝’均Pn日变化表现为7月份最大,分别为达13.75,14.76,12.96,13.3,11.9μmol/(m2·s),8月份Pn日变化最小,分别是9.78,10.71,12.02,10.43 μmol/(m2·s).‘恐龙蛋’的Pn总平均值最高,达12.65 mol/(m2·s),‘味王’的Pn总平均值最低,仅有11.31 μmol/(m2·s),其他品种居中.杏李的Pn值与Gs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杏李不同季节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不对称“双峰”型,有明显地光合“午休”现象.7月份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强,8月份最弱,5、6月份居中.‘恐龙蛋’表现出较强的光合能力,‘味厚’次之,‘味王’的光合能力较弱,其他品种居中.杏李的Pn值与气孔导度(Gs)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4.
澳州坚果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澳洲坚果为材料,研究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和净光合速率及其光合有效辐射、温度、空气湿度、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等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澳洲坚果光合速率日变化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第1个峰值出现在7∶00,净光合速率达到5.22μmol/(m2.s),第2个峰值出现在14∶00,净光合速率达到4.18μmol/(m2.s)。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环境因子为光照强度和湿度。Fv/Fm和Fv/Fo均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光合活性受到暂时抑制,光合器官并没有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5.
以小胡杨2号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其光合日变化及光响应曲线进行研究,并用模型拟合得出相关参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小胡杨2号净光合速率(P_n)日变化为单峰曲线,与其水分利用效率(WUE)同在12:00时达到峰值,分别为21.98μmol/(m~2·s)和3.86μmol/mmol;蒸腾速率(T_r)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胞间CO_2浓度(C_i)大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小胡杨2号光饱和点(LSP)为1 768.87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32.87μmol/(m~2·s),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为20.59μmol/(m~2·s),是一种抗旱性良好并对强光有很好适应性的杂交树种。  相似文献   

6.
四种锦鸡儿属植物光合指标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不同种间锦鸡儿光合特征及对荒漠绿洲过渡带适应能力,探讨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方法】用光合仪对4种锦鸡儿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并通过通径分析法分析环境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1)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刺叶锦鸡儿(Caragana acanthophylla Kom.)和红花锦鸡儿(Caragana rosea Turcz.)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 Kuang et H.C.Fu)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2)光饱和点(LSP)中间锦鸡儿最高,红花锦鸡儿LSP最低,分别为1 798.95和1 586.81μmol/(m~2·s),光补偿点(LCP)最高的是柠条锦鸡儿51.76μmol/(m~2·s),最低的是刺叶锦鸡儿36.76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AQY)刺叶锦鸡儿为0.08、柠条锦鸡儿为0.05,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刺叶锦鸡儿最大,柠条锦鸡儿最低分别为24.74、10.82μmol/(m~2·s),故光强对4种锦鸡儿综合影响顺序为:刺叶柠条中间红花.3)相对湿度是控制柠条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刺叶、中间、红花净光合速率主要由胞间CO_2浓度控制.【结论】柠条和刺叶锦鸡儿的P_n和T_r能力比红花锦鸡儿和中间锦鸡儿强,刺叶锦鸡儿适合在PAR高的地区种植,且以中间锦鸡儿对水分条件需求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白云质砂石山地区适生树种翅荚香槐的春季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进行了分析,并分析光合生理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翅荚香槐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分别在10:00和14:00达到峰值,有明显光合"午休"现象;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Pn)相反;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与Pn相同;气孔限制值(Ls)的日变化与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曲线变化趋势相反;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日均值2.91μmol/mmol。(2)翅荚香槐的光饱和点(LSP)为984μmol/m~2·s、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为18.46μmol/m~2·s、暗呼吸速率(Rd)为-1.39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α)为0.0445,光补偿点(LCP)为18.37μmol/m~2·s。(3)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简单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环境因子对翅荚香槐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大小为:GsPARTrCiRHCaTa。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自然状态下研究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的霸王与白刺的光合日变化特征.【方法】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测定光合日动态.【结果】霸王与白刺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峰值均出现在10∶00与16∶00,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且主要是由气孔因素引起的.白刺净光合速率日均值(4.91±0.74)μmol/(m2·s)大于霸王(3.24±0.76)μmol/(m2·s);2种植物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峰值出现在10∶00与16∶00,白刺蒸腾速率日均值(4.15±0.31)mmol/(m2·s)大于霸王(2.44±0.33)mmol/(m2·s);霸王与白刺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结论】相同环境条件下霸王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白刺.  相似文献   

9.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广西美登木的光合生理特性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西美登木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日最大净光合速率[6.29μmol/(m2.s]值出现在13:00左右;广西美登木的光补偿点[LCP,22.224μmol/(m2.s)]较高、光饱和点[LSP,659.785μmol/(m2.s)]较低,对光的适应范围较窄,且日平均净光合速率较低,光合能力较弱。因此,在迁地保护时需选择在有一定荫蔽度的疏林下种植。  相似文献   

10.
华北高寒区芍药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芍药在华北高寒区的生态适应性,从而为区域芍药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LCi便携式光合仪和Pocket PEA植物效率分析仪对芍药的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晴天条件下,华北高寒区芍药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峰值出现在09:00和15:00,最大净光合速率为27.7 μmol/(m2·s).芍药光响应曲线的光饱和点LSP为1 434.7 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257.0 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AQY是0.058 9.晴天芍药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由07:00时的0.77下降到13:00时的0.60,下降了22.1%.说明在晴天条件下,华北高寒区芍药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在中午发生了一定的光抑制;芍药属于典型的阳性植物,且有一定的耐阴性;华北高寒区生态环境适宜芍药的种植.  相似文献   

11.
黄芩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了黄芩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黄芩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不明显的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分别为19.33,15.45μmol/(m2.s),有轻微的光合“午休”现象,黄芩净光合速率中午降低为气孔限制;黄芩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为7.98 mmol/(m2.s);黄芩气孔导度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14:00,分别为381,301 mmol/(m2.s);黄芩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大气CO2浓度低是影响黄芩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2.
在室外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了北美引种的红花槭Acer rubrum‘Red Sunset'和‘October Glory'两个品种以及挪威槭A.platanoides‘Crimson Sentry'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红花槭的两个品种的光补偿点相似,为20~50μmol/(m~2·s),挪威槭‘Crimson Sentry'较低为0~20μmol/(m~2·s);红花槭2个品种的光饱和点相同,为1 500μmol/(m~2·s),挪威槭‘Crimson Sentry'的光饱和点为900μmol/(m~2·s);3种槭树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是不对称的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左右和16:00左右;红花槭‘Red Sunset'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和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一致;红花槭‘October Glory'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和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相近,峰值出现时间稍有不同,分别是9:00和16:00左右;挪威槭‘Crimson Sentry'气孔导度的日变化与红花槭‘October glory'的表现相似;红花槭‘Red Sunset'蒸腾速率基本呈现单峰曲线的趋势,峰值出现在12:00左右。  相似文献   

13.
以澳洲坚果为材料,研究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和净光合速率及其光合有效辐射、温度、空气湿度、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等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澳洲坚果光合速率日变化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体"现象;第1个峰值出现在7:00,净光合速率达到5.22μmol/(m2·s),第2个峰值出现在14:00,净光合速率达到4.18μmol/(m2·s).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环境因子为光照强度和湿度.Fv/Fm和Fv/Fo均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光合活性受到暂时抑制,光合器官并没有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牛膝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实现牛膝的规范化种植,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自然条件下牛膝的光合生理特性日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牛膝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分别为7.07μmol/(m2.s),6.87μmol/(m2.s),出现光合"午休"现象;牛膝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2:00,为2.9mmol/(m2.s);牛膝气孔导度日变化呈轻微的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14:00,分别为0.049mmol/(m2.s),0.045mmol/(m2.s);牛膝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之间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牛膝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是生态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以柳枝红千层为材料,研究其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和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及其与光合有效辐射、温度、空气相对湿度、蒸腾速率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晴天红千层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第1个峰值出现在9:00时,净光合速率达到4.12μmol/(m2·s),第2个峰值出现在14:00时,净光合速率达到2.84 μmol/(m2·s);而阴天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不对称的单峰曲线,波峰出现在11:00时,峰值为2.42 μmol/(m2·s).晴天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均表现出随着光强增加而逐渐降低;说明光合机构受到部分损伤,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逐渐下降.而阴天Fv/Fm和Fv/Fo均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光合活性受到暂时抑制,光合器官并没有受到损伤.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环境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和空气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杏李品种的光合能力,为丰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杏李品种为试材,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不同品种的叶片光合作用参数、光响应曲线和CO_2响应曲线。[结果]‘恐龙蛋’与‘风味皇后’、‘味王’的光合速率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恐龙蛋"的光合速率最高,达14.76μmol/(m~2·s)。当光照强度达到1 800μmol/(m~2·s)时,‘恐龙蛋’净光合速率最大值达27.27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也最大。‘恐龙蛋’具有高光饱和点和低光补偿,光饱和点达697.684μmol/(m~2·s),光补偿点仅有43.069μmol/(m~2·s)。‘味王’的CO_2补偿点最低,仅有68.264μmol/mol,羧化效率最高,达0.072μmol/(m~2·s)。[结论]‘恐龙蛋’的光能利用效率和光合潜能最高,对弱光利用能力较强。‘味王’对低CO_2浓度利用率最高,‘风味皇后’和‘恐龙蛋’次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砧木嫁接的红阳猕猴桃光合特性,为筛选更适合红阳猕猴桃嫁接的砧木提供参考。【方法】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分别测定阔叶砧木(A.latifolia)、桂林砧木(A.guilinensis)、长果砧木(A.longicarpa)和中华砧木(A.chinensis)嫁接的两年生红阳猕猴桃成熟叶片的光响应曲线和光合日变化特征,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方程拟合光响应曲线及各光合参数。【结果】4种砧木嫁接的红阳猕猴桃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在17.6853-24.8340μmol/m^2·s变化,表观量子率(AQY)为0.0465-0.0538,光饱和点(LSP)为433.60-494.79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33.19-61.79μmol/m^2·s;长果砧木嫁接的红阳猕猴桃光合性能最好,其Pmax、AQY和LSP均最高。红阳猕猴桃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光合最高峰出现在上午9:30左右,在13:00-14:00,因高温和空气湿度下降引起气孔关闭,发生光合‘午休’现象;长果砧木嫁接的红阳猕猴桃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能利用效率(LUE)和羧化效率(CE)均最高。【结论】从光合效率角度评价,选择长果砧木作为红阳猕猴桃的嫁接砧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金娃娃萱草在华北寒旱区的生态适应性,为区域萱草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量系统和pocket PEA植物效率分析仪,于07:00-19:00每隔1h测定1次金娃娃萱草叶片(新生第3、4片叶中部)的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同时测定田间温度、光强和大气CO2浓度等环境因子,研究其光合特性。【结果】在夏季晴天条件下,华北寒旱区金娃娃萱草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其中Pn峰值出现在09:00和16:00,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4.47μmol/(m2·s)。金娃娃萱草的光响应曲线显示,其理论光合饱和点(LSP)为2 425μmol/(m2·s),光合补偿点(LCP)为37.455 4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AQY)0.040 4。晴天萱草叶片的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日变化呈单谷型,初始荧光(Fo)日变化呈单峰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由07:00的0.83下降到14:00的0.73,下降了12.0%,19:00恢复至0.83。【结论】在晴天条件下,金娃娃萱草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在午间发生了一定的光抑制;金娃娃萱草属于阳性植物,且耐阴,其对华北寒旱区光环境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在北方夏季大棚条件下,对彩色马蹄莲采取3种不同程度的遮阴处理,通过测定其光合速率日变化、光饱和点、光补偿点以及蒸腾速率,探索其最适光照环境。结果表明,彩色马蹄莲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在全光照条件下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15:00,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遮阴条件下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其中,25%遮阴的峰值比全光照高23.9%,50%遮阴的峰值比全光照低18.1%。彩色马蹄莲的光饱和点(LSP)为872.34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23.68μmol/(m2·s)。3种遮阴处理的叶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其峰值大小依次为遮阴25%对照遮阴50%。综合评定,25%的遮阴最有利于彩色马蹄莲的光合作用,是最佳的光照环境。  相似文献   

20.
采用LI-6400XT型便携式光合仪,对秋季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和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的衰老叶片光合日变化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暴马丁香和紫丁香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呈负相关;紫丁香和暴马丁香叶片Pn的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紫丁香的第一个峰值出现在11:00,为6.789 1μmol/(m~2·s),第二个峰值出现在17:00,为7.041 2μmol/(m~2·s);而暴马丁香较明显的峰值出现在17:00,为10.186 8μmol/(m~2·s)。二者均没有"午休"现象。暴马丁香和紫丁香的光合特性差异明显,说明在秋季延长环境下暴马丁香和紫丁香相比,紫丁香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和较高的光能利用率,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