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索不同紫甘薯品种对不同土壤条件下外源硒肥的吸收利用特点,为广西富硒甘薯产业良种良法配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桂经薯8号、桂经薯9号和越南紫薯3个紫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选取南宁、北海等地的不同土壤类型(黏壤土、砂壤土)、不同土壤硒含量地块(中硒土壤、富硒土壤),采用小区比对方法,黏壤土设0(CK)、3000和6000 g/ha 3个硒肥用量处理,砂壤土设0(CK)、6000和12000 g/ha 3个硒肥用量处理,分别在甘薯栽植后30和60 d进行叶面硒肥喷施,收获后测定鲜薯产量和块根硒含量.[结果]在富硒黏壤土条件下,3个甘薯品种的鲜薯产量在不同硒肥用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其鲜薯硒含量均随硒肥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在硒肥用量为6000 g/ha时,各品种均达广西富硒农产品标准DB 45/T 1061—2014《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类要求》的薯类富硒标准(0.02~0.20 mg/kg);随硒肥用量增加,3个紫甘薯品种块根的硒富集系数(BCF)和硒吸收利用率均呈上升趋势.在砂壤土条件下,不同地点不同紫甘薯品种2个施硒处理的鲜薯产量均高于CK,但当硒肥用量从6000 g/ha增加到12000 g/ha时,合浦冲口的桂经薯8号、合浦禁山的越南紫薯及合浦白沙3个品种的鲜薯产量均出现降低趋势;随硒肥用量增加,甘薯块根BCF呈上升趋势,且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硒肥用量增加可提高多数试验点甘薯块根的硒吸收利用率,少数试验点甘薯块根的硒肥利用率出现降低趋势;在所有参试点中,在硒肥用量为6000 g/ha时,3个参试紫甘薯品种的块根硒含量均达富硒标准;在合浦禁山点富硒土壤中,桂经薯8号在不施硒肥条件下,其块根硒含量可达0.038 mg/kg,即天然富硒能力较强.[结论]桂经薯8号富硒能力较强,在富硒砂壤土地区可作为天然富硒甘薯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桂经薯9号和越南紫薯也可在土壤硒含量中等以上的地区,辅助以叶面喷施6000 g/ha的外源硒肥作为富硒甘薯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种薯肉色甘薯对亚硒酸盐的吸收累积效应,为探索安全高效的富硒甘薯生产技术和促进广西富硒甘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橘黄色薯肉的桂薯10号和紫色薯肉的桂紫薯1号为试验材料,测定盆栽土壤中不同浓度(0、0.20、0.40和0.80 mg/kg)亚硒酸盐处理[分别设为Se 0(对照)、Se 0.2、Se 0.4和Se 0.8处理]甘薯植株的农艺性状、薯块产量和品质,分析亚硒酸盐在不同薯肉色甘薯品种各器官中的累积和分配规律。【结果】施用0.20和0.40 mg/kg亚硒酸盐均可显著提高甘薯的单株鲜薯产量(P0.05,下同);施用不同浓度亚硒酸盐对同种薯肉色甘薯植株的蔓长、分枝数和单株结薯数及薯块的可溶性糖、蛋白和胡萝卜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Se 0.2、Se 0.4和Se 0.8处理桂紫薯1号的原花青素含量均低于对照,其中Se 0.8处理显著低于对照23.08%;根、茎、薯块和叶片的硒含量在植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均高于对照;2种薯肉色甘薯各器官的硒累积量和分配率排序均为薯块根叶茎;薯块中的硒形态均为有机硒,未检测到四价硒和六价硒,其中,硒代胱氨酸含量占有机态硒含量的比例明显高于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含量,桂薯10号薯块的硒代胱氨酸含量占有机硒含量的比例随着外源亚硒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而桂紫薯1号薯块的硒代胱氨酸含量占有机硒含量的比例随着外源亚硒酸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桂薯10号和桂紫薯1号中的硒均为有机态的硒代胱氨酸和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其中硒代胱氨酸含量明显高于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含量;在土壤中施用0.20和0.40 mg/kg亚硒酸盐甘薯薯块的产量较高,施用0.80 mg/kg亚硒酸盐桂薯10号薯块的硒代胱氨酸含量占有机态硒含量的比例高于桂紫薯1号,生产实践中可根据甘薯品种特性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硒。  相似文献   

3.
【目的】拟解决由于土壤有效硒含量不均导致的广西区内富硒水稻生产中出现的硒肥施用量难以把控的问题。【方法】通过大田试验,以百香139水稻品种为试材,在不同土壤有效硒条件下叶面喷施硒肥,研究不同土壤有效硒水平下的水稻外源硒生物强化适用量。【结果】叶面喷施适量外源硒可以增加水稻籽粒中硒含量,同时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且土壤有效硒含量越低,增产越显著;若不考虑土壤其他相关条件的影响,水稻籽粒中硒含量与土壤总硒含量相关性为0.573*,与土壤有效硒含量的相关性为0.691**;富硒大米硒含量为0.15~0.50mg/kg(DB45/T1061-2014)范围又基本能达到增产效果,土壤有效硒含量20.00μg/kg、20.00~30.00μg/kg、30.00~40.00μg/kg、40.00~50.00μg/kg、50.00μg/kg的5个不同土壤有效硒水平区外源硒用量分别为0.54~2.83g/667m~2、0.60~2.50g/667m~2、0.25~1.61g/667m~2、0.23~1.16g/667m~2、0.29~0.78g/667m~2。【结论】叶面喷施适量硒肥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提出不同土壤有效硒水平下富硒水稻外源硒叶面强化的适用量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不同花生品种硒富集能力的差异,为富硒花生品种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于2016年秋季、2017年春秋季和2018年春季在贺州市仁义镇进行大田试验,对桂花26号、桂花1026号、桂花黑1号、贺油12号、贺油14号和贺油15号共6个花生品种喷施浓度为14mg/L的微量元素硒肥2次,对比分析不同花生品种的籽粒硒含量、硒累积量和产量。【结果】增施硒肥后,6个花生品种的籽粒硒含量均超过0.05mg/kg,均达DB45/T 1061-2014《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类要求》富硒农产品硒含量标准(0.05mg/kg)的要求;其中,以桂花26号和贺油14号的籽粒硒含量与花生产量表现较好,在4个栽培季节中,桂花26号的花生籽粒硒含量、外源硒利用率分别为0.343~0.449mg/kg和1.96%~5.30%,贺油14号的分别为0.291~0.637mg/kg和3.02%~10.13%;桂花26号的籽粒产量与花生产量分别为1 720.24~2 974.85kg/hm~2和2 510.04~4 346.09kg/hm~2,贺油14号的分别为2 210.05~3 803.41kg/hm~2和3 165.79~5 736.67kg/hm~2;花生出仁率以贺油14号最高,为66.30%~70.98%。【结论】在富硒土壤上增施硒肥种植花生时,建议优先选择贺油14号和桂花26号品种,以保证获得较高的富硒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地力等级下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邗江区甘泉街道水稻适宜的氮肥用量,进一步验证水稻在不同地力等级上氮肥适宜用量,在不同等级地力的土壤上进行氮肥试验,结果表明:在高等地力等级下,最高产量的氮肥用量为23.1 kg/666.67 m2,而经济施氮量为22.5 kg/666.67 m2;在中等地力条件下,最高产量的氮肥用量为17.9 kg/666.67 m2,经济施氮量为17 kg/666.67 m2。  相似文献   

6.
以桂经薯8号甘薯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计喷施氨基酸螯合硒营养液用量0、4 500、9 000和13 500 mL/hm~2(硒:0、11.7、23.4、35.1 g/hm~2,) 4个浓度水平,3个重复,共12个小区,研究外源硒素强化对甘薯吸收累积硒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硒对甘薯块根产量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提高块根、叶片和茎的总硒含量,其中,块根和叶片的总硒含量随着外源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以喷施13 500 mL/hm~2处理的块根总硒含量最高,达222.61μg/kg;施硒提高了块根的花青素含量,以喷施13 500 mL/hm~2含量最高,达到9.65 mg/kg;施硒提高了块根的可溶性糖含量,以喷施9 000 mL/hm~2含量最高,达到6.18%;淀粉含量有所下降,各处理较对照下降2.20%~5.85%;甘薯块根和叶片硒含量与外源硒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花青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块根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淀粉含量与块根硒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喷施外源硒对甘薯吸收累积硒及品质有提高作用,以喷施9 000 mL/hm~2外源氨基酸螯合硒肥为佳,可显著提高块根总硒含量、花青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甘薯品质。  相似文献   

7.
以紫甘薯品种济紫薯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栽插期、不同氮素水平丘陵壤土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济紫薯1号在5月上中旬栽插薯干产量均超过9 000.0 kg/hm~2,5月中旬栽插花青素含量达到最高为906 mg/kg鲜薯;土壤中、低氮肥力水平(速效氮38~86 mg/kg)下济紫薯1号T/R值适宜,薯干产量超过9 000.0 kg/hm~2,花青素含量大于800 mg/kg鲜薯。因此,济紫薯1号适宜在5月中旬、速效氮含量38~86 mg/kg的丘陵壤土上种植。  相似文献   

8.
甘薯自然富硒能力测定及施硒方式对甘薯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富硒栽培技术,筛选富硒能力强的甘薯品种,使甘薯硒含量达到地方标准要求,为改善广西甘薯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主栽的10个甘薯品种为材料,在大田土壤含硒量0.38 mg/kg自然条件下,研究不同甘薯品种自然富硒能力的差异;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于薯块膨大期采用土施、喷施、土施+喷施3种方式对甘薯植株进行施硒处理,分析3种施用方式和不同施用量对甘薯成熟期薯块硒含量及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甘薯品种成熟期薯块硒含量变幅为0.0031~0.0137 mg/kg,不同甘薯品种茎叶硒含量均高于薯块硒含量;施硒处理后,甘薯薯块中的硒含量增幅为39.13%~192.75%,产量增幅为0.15%~27.68%。【结论】10个甘薯品种中,桂紫薇薯1号富硒能力最强;不同施硒方式可显著提高甘薯薯块硒含量,甘薯富硒效果为:土施+喷施喷施土施,施硒后对鲜薯产量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甘薯新品种桂经薯9号是以广薯87为母本,采用放任授粉方法,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14—2015年广西甘薯区域试验中,桂经薯9号平均鲜薯产量为25545. 0kg/hm~2,较对照品种桂薯2号增产8. 3%;平均薯干产量为7437. 0kg/hm~2,比对照品种桂薯2号增产29. 6%;平均干物质含量29. 1%。该品种属食用型品种,薯皮紫色,薯肉浅紫色,富含花青素和硒元素,薯形纺锤型,熟食味甜、香、粉,适宜在广西区内各地种植。  相似文献   

10.
以小麦品种扬麦13号为试材,在兴化市水稻土主要土种沙夹缠土上研究弱筋小麦钾指标体系,结果表明:钾的临界值176 mg/kg。土壤有效钾<120 mg/kg,施钾肥15 kg/666.67 m2;土壤有效钾120150 mg/kg,施钾肥10150 mg/kg,施钾肥1015 kg/666.67 m2;土壤有效钾15015 kg/666.67 m2;土壤有效钾150170 mg/kg,施钾肥8170 mg/kg,施钾肥810 kg/666.67 m2;土壤有效钾17010 kg/666.67 m2;土壤有效钾170180 mg/kg,施钾肥5180 mg/kg,施钾肥58 kg/666.67 m2;土壤有效钾>180 mg/kg,施钾肥5 kg/666.67 m2。  相似文献   

11.
高温富硒平菇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菇的耐硒和富硒能力较强。在含硒80~160 mg/kg的固体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当硒含量超过240 mg/kg时,菌丝生长受抑制。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硒含量超过3μg/ml时,菌丝产量降低。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富硒平菇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以棉籽壳为主料,并添加如下辅料:硒〈30 mg/kg含水培养料,玉米粉30 g/kg棉籽壳,麦麸50 g/kg棉籽壳,磷酸二铵2 g/kg棉籽壳。  相似文献   

12.
在如皋市进行钾肥施用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增加,当施钾量达到10~15 kg/666.67 m2,产量最高,随后再增加施钾量,水稻产量不再增加。水稻施用钾肥的土壤速效钾临界值在95.2~154.0 mg/kg,平均为115 mg/kg,钾系数在0.496~0.791kg/666.67 m2,平均为0.687 5 kg/666.67 m2。  相似文献   

13.
为富含胡萝卜素的保健型红肉甘薯新品种的生产应用提供种质来源,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从"波嘎×三合薯"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富含胡萝卜素的优质桔红肉甘薯新品种南薯012。该品种在2009—2010年的四川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24 600kg/hm~2,平均干物率29.0%,平均薯干产量7 152.0kg/hm~2;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28 410.0kg/hm~2,平均薯干产量8 734.5kg/hm~2;区域试验多点分析表明,鲜薯总糖含量5.28%,蛋白质含量1.43%,维生素C含量28.9mg/100g,类胡萝卜素含量5.21mg/100g。该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鲜薯产量高,熟食味甜,富含类胡萝卜素,商品性好,抗黑斑病,耐贮藏,适于食用及食品加工用,适宜在中等肥力以上田块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不同高粱品种富硒能力的差异,筛选富硒能力较强的优质高粱品种,以山西省主栽的7个高粱品种为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在高粱开花期通过叶面喷施硒肥,研究不同施硒量对高粱籽粒产量和富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叶面喷施外源硒能够显著提高各高粱品种籽粒硒含量,且随着喷施硒剂量的增大高粱籽粒硒含量增加;无论喷硒与否,各高粱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不喷硒条件下,7个高粱品种中以晋糯3号、晋杂22号籽粒硒含量较高,分别为0.160,0.142 mg/kg;在摄入硒的安全范围内,开花期亚硒酸钠喷施剂量以80 mg/kg最适宜,品种中晋糯3号富硒效果最好,籽粒硒含量达0.296 mg/kg,晋杂22号次之,籽粒硒含量达0.277 mg/kg,晋糯3号和晋杂2号籽粒硒含量约为对照的2倍,均达到谷物富硒标准。高粱开花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各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影响不大。因此,建议在山西省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选择晋糯3号和晋杂22号进行富硒高粱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为紫阳县发展富硒产业及硒资源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对紫阳县双安镇、毛坝镇的土壤和岩石中的硒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双安镇硒含量在0.803 8~16.311 1mg/kg,均超过0.4mg/kg的富硒土壤标准,平均含量2.910 7mg/kg,接近极高硒土壤标准(3.00mg/kg),极高硒土壤占17.8%;毛坝镇硒含量在0.175 7~32.839 4mg/kg,平均4.885 9mg/kg,超过极高硒土壤标准,极高硒土壤占40.91%。岩石样品中,双安镇平均硒含量达18.507 8mg/kg,极高硒岩石占95%;毛坝镇岩石平均硒含量达4.756 1mg/kg,极高硒岩石占40%。  相似文献   

16.
[目的]促进绿色优质富硒小麦生产技术应用与推广.[方法]以7个优质小麦品种和2种外源硒肥为研究对象,选择河南省环境质量较好的优质小麦生产区域开展大田富硒技术应用试验.[结果]在绿色、少硒或足硒土壤地区,未喷施外源硒的小麦籽粒硒含量偏低,均值为0.025~0.054 mg/kg;在小麦始花第10~15天,叶面喷施亚硒酸钠30 g/hm21次,可获得小麦籽粒硒含量0.16~0.34 mg/kg的富硒小麦.[结论]该研究可为绿色优质富硒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硒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对于土壤缺硒的区域,通过外源补硒是否可以产出富硒农产品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盆栽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油菜为研究对象,以硒酸钠、亚硒酸钠作为2种形态的硒源,共设Se0、Se1、Se2、Se3、Se4等5个处理水平,硒添加量分别为0、0.5、1.0、2.0、4.0 mg/kg,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研究土壤外源补硒对油菜硒吸收转运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硒酸钠处理下,有利于提高油菜生物量、硒含量和转运系数等各项指标,2.0 mg/kg为硒酸钠处理的最适浓度,此时油菜硒含量为0.12 mg/kg,达到GH/T 1135—2017《富硒农产品》中规定的0.10~1.00 mg/kg(蔬菜类以干质量计).由此可见,可以通过土壤外源补硒达到培育富硒油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青浦区水稻上氮肥的适宜用量,采用相同磷钾肥用量、不同氮肥用量在水稻上进行了肥料梯度试验,考察了氮肥不同施用量条件下水稻穗粒结构及产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稻目标产量为600kg/667m2,在土壤全氮为1.1~1.3g/kg的田块上纯氮适宜施用量为19.0kg/667m2,在土壤全氮为1.4~1.6g/kg的田块上纯氮适宜施用量为18kg/667m2,在土壤全氮为1.7~1.9g/kg的田块上纯氮适宜施用量为17kg/667m2,在土壤全氮为2.0~2.3g/kg的田块上纯氮适宜施用量为16kg/667m2。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盛荚期喷施不同用量的亚硒酸钠,共5个处理(CK(清水):0 g/hm2,C1:30 g/hm2,C2: 60 g/hm2,C3: 90 g/hm2,C4: 120 g/hm2),副区为8个大豆品种。分析8个大豆品种在喷施5种用量亚硒酸钠处理中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地土壤达到富硒水平,在CK处理中,不同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未达到富硒大豆标准,需要额外喷施硒肥。随着喷施亚硒酸钠用量的增加,8个大豆品种籽粒中硒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亚硒酸钠用量与大豆籽粒硒含量呈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8个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值随亚硒酸钠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CK相比,C1~C4处理均能极显著提高8个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值,提高了571.186 %~2 489.831%。亚硒酸钠用量对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大于大豆品种对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喷施亚硒酸钠用量(X)与每种用量下8个大豆籽粒硒含量均值(Y -均)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均=0.012X+0.003,r =0.986,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根据该方程,当大豆籽粒硒含量达到富硒大豆标准(0.1~1 mg/kg),喷施亚硒酸钠用量的范围为8.08~83.08 g/hm2。分析喷施亚硒酸钠用量与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回归方程发现,郑9525的回归方程斜率最大,C4处理中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大值1.997 mg/kg,籽粒富集硒能力最强;齐黄34斜率最小,C4处理中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小值1.133 mg/kg,籽粒富集硒能力最弱。在本试验条件下,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单株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大豆品种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大于亚硒酸钠用量对单株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弘  卓丽  丁义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78-79,81
研究灌云县甘薯种植区,在土壤有机质20.1g/kg,速效氮115mg/kg,有效磷21.1mg/kg,速效钾136mg/kg,pH6.8的现状下,甘薯的精确施氮和施肥总量,以及氮磷钾配比。结果表明,在设定五氧化二磷6kg/667m2、氧化钾12kg/667m2的条件下,甘薯的7个氮肥处理水平中,适宜用量为(N2)4kg/667m2;甘薯的总施肥量为22kg/667m2;氮、磷、钾施肥比例为1.0:1.5:3.0。实收商品鲜薯产量和干物质积累最高,分别折2 152kg/667m2、610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