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揭示广东 1992—2020 年蔬菜生产时空变化特征,为广东蔬菜生产空间布局优化与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 1992—2020 年广东蔬菜生产数据为基础,利用时序统计、生产规模指数、生产集中度指数、变化检测等方法,分别从省、市和县域尺度分析广东蔬菜生产的时序变化、空间差异、分布格局与时空变化。【结果】省域尺度上,1992—2020 年广东蔬菜播种面积、产量与单产呈波动上升趋势,播种面积共计增加 73.23 万 hm2,产量共计增加 2 503.31 万 t,单产由 19.07 t/hm2 增至 27.19 t/hm2。市域尺度上,蔬菜种植与产量强市为广州、湛江和茂名;汕头、揭阳和潮州的蔬菜单产相对更高。县域尺度上,蔬菜播种面积≥ 2万 hm2、产量≥ 50 万 t 的县域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分布格局从零星分散向聚集连片发展;蔬菜单产≥ 30 t/hm2的县域分布格局由粤东地区零星分布向全省多地聚集连片发展。【结论】1992—2020 年,广东各地市蔬菜生产存在显著的时空分异特征,建议广东蔬菜生产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确保蔬菜稳产保供基础上,促进各地市及县域蔬菜生产的高效化、优质化与专业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蔬菜产业的基本情况,为广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并针对广西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广西蔬菜种植品种较多,14个市均有种植,但不同市区种植的面积及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南宁市和桂林市蔬菜种植面积及产量在广西名列前茅,防城港市、北海市、崇左市、来宾市的蔬菜种植面积及产量最低。制约广西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是生产基地建设滞后、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建议】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加快农业五化进程;应用现代技术,提高科技水平;强化基地建设,提高蔬菜商品率;紧抓蔬菜质量安全,提高蔬菜流通效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蔬菜生产空间集聚演变、机制、效应及政策应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近年来,中国“大市场、大流通”的蔬菜供需格局基本形成,蔬菜产业空间布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本研究以31个省市为研究单元,系统探讨了1995-2012年中国蔬菜生产的空间集聚演变特征、效应与机制,并提出了应对政策建议,为优化生产布局、有效保障供给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集中度指数计算蔬菜产量最大的n个省(市/区)占全国蔬菜总产量的份额,基于基尼系数模型测度中国蔬菜生产省级层面的空间集中水平,揭示1995-2012年间中国蔬菜产业空间集聚的变动特征;应用修正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评估模型,分析蔬菜产业集聚水平、蔬菜价格、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单位面积资本投入等对蔬菜产值影响的显著性,揭示蔬菜生产聚集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研究初期中国蔬菜生产东南聚集、东多西少的空间特征在研究期内发生了显著变化。1995-2012年,西部省份产量比重提高了6个多百分点,东、西部地区产量差距梯度明显减弱;南北方向上,北方省份占全国比重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蔬菜生产向北方转移明显。研究期内,CR4CR8两个集中度指标均是前期波动并略有提高,后期基本保持稳定并略降, 大致在 0.4和0.6之间徘徊,两者的最高点分别发生在2001年与2004年,最低是1995年与1997年;基尼系数同样呈先升后降的变化,2004年的0.5045为研究期内最高点,之后逐步下降。蔬菜生产空间集聚的变化是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要素共同参与导致空间重构的结果,也是蔬菜产业本身优化提升的过程。初期分布格局更加依赖光、温、水、土等自然条件,在演变过程中,科技创新使得自然因素作用降低,经济、政策等层面因素的作用逐渐突出。修正后的效应评估方程通过了F检验,并且具有较高的解释水平,基尼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它每提高1个百分点,蔬菜单位面积产值将增加2.48个百分点。【结论】1995-2012年,中国蔬菜生产东、西部产量差距梯度明显减弱,生产重心向北方发生转移,空间分布特征变化明显,尤其在前期更具波动性;蔬菜生产空间聚集对蔬菜产值影响显著,集聚的加强可有效促进蔬菜产值的增加;基于优化蔬菜生产空间格局角度,未来应从加强主产区建设、推进规模化与专业化生产、注重产业各环节间协同入手,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粤港澳大湾区人口众多,蔬菜需求旺盛。研究蔬菜生产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为大湾区蔬菜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 2010—2020 年粤港澳大湾区县域蔬菜统计数据和当年行政区划图,计算每年蔬菜产量的全局自相关指数,判断蔬菜生产的区域相互关联关系;借助局部自相关指数探索分析县域蔬菜生产的聚集区域及其空间格局演变过程;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分析蔬菜生产在空间相关作用下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结果】2012—2020 年全局自相关指数通过检验且数值大于 0,表明县域蔬菜生产形成空间正向相关格局,蔬菜生产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聚集现象,并随年际变化不断增强。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和分析,发现龙门、博罗、惠城等蔬菜生产区域呈现“高 - 高”聚集格局,并逐渐在大湾区东北部形成聚集格局。而蔬菜生产“高 - 低”“低 - 高”空间格局逐渐受相邻区域的正向相关作用影响,最终与周边区域形成相同格局。通过空间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蔬菜生产的主要因素,发现 2012 年主要因素为土地、经济水平、劳动力和农业技术投入;2016 年后主要因素为土地,而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不显著,说明蔬菜种植规模的扩大是产量增加的第一因素。【结论】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生产存在正向空间关联,并逐渐形成产业核心区。今后需在博罗、龙门、惠城、从化等蔬菜生产核心区域,加强农业科技投入,进一步提升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不断带动周边区域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绥江县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参照《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以及《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标准》,对耕地土壤的重金属元素铅、汞、镉、铬、砷含量以及p H值进行测定分析。【方法】选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常用的Nemero综合污染指数法2种方法,对研究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分析结果表明,绥江县的土壤p H值在4.8~7.92,均值为6.48,土壤偏酸;绥江县土壤样品的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铅30.65 mg/kg,镉0.15 mg/kg,汞0.17 mg/kg,砷3.01 mg/kg,铬100.87 mg/kg,均低于《无公害食品蔬菜》(NY-5010-2001)中的标准限值。重金属平均变异程度顺序为砷汞铬铅镉。【结论】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单项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本研究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尚未监测到重金属污染,达到无公害蔬菜产地和A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的质量要求,但不能满足有机农业产地的生产标准。  相似文献   

6.
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演进趋势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认识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演进趋势和集聚效应。【方法】综合利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地区平均集聚率、空间相关系数等指标测算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水平,并用引入地理集聚度的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中国种植业产业的集聚效应。【结果】种植业总体上具有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但不同行业的地理集聚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呈现不断增强趋势,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种植业呈现出专业化、连片化的地理集聚特征;种植业产业地理集聚对产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结论】着力提高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区域性的管理和服务,为产业集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根据比较优势推进具有地区特色的专业化产业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当地油菜生产能力,优化油菜生产布局,科学制定油菜生产政策。[方法]采用生产集中度指数、生产规模指数、产地集中度系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分析玉溪市县域油菜生产空间布局的变化及其成因。[结果]油菜种植从坝区向山区转移是发展方向,然而山地油菜的种植受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所限,必然要采用避灾高效种植技术来解决制约山地油菜发展的瓶颈问题;2011—2017年玉溪市油菜种植已呈现出区域化布局的特征。玉溪市油菜生产中心与边缘的差距显著,最集中的是红塔区,其7年平均生产集中度指数为28.48,平均生产规模指数为24.89,2个指数均为全市最高,而澄江县的平均生产集中度指数和平均生产规模指数仅为红塔区的3.65%和3.94%。[结论]玉溪市油菜生产的地域特点表现为以红塔区、江川区、峨山县为中心,向东面、北面及西南面作扩散发展;虽然澄江县油菜生产占有很强的优势,但因其较好的市场区位优势而被比较效益较高的夏秋蔬菜等所取代,而华宁县虽没有优势,但因蔬菜等离市场较远而给油菜种植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中国蔬菜生产的时空变迁与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丽艳  穆月英 《新疆农业科学》2019,56(10):1948-1958
【目的】分析中国蔬菜生产的区域变迁与其比较优势的一致性,从调整比较优势角度促进全国蔬菜生产合理布局。【方法】基于2000年到2016年中国蔬菜生产数据,系统分析中国蔬菜生产的区域变迁,利用综合比较优势分析法和资源禀赋系数分析法,测度中国蔬菜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利用面板回归,分析比较优势对蔬菜生产布局的影响。【结果】中国蔬菜产量前10位的省份蔬菜产量占全国蔬菜总产量的70%,东部地区10个省市蔬菜产量占全国蔬菜总产量的40%以上。东部地区整体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和资源禀赋系数大于1,中部地区小于或等于1,东北地区小于1;西部地区基本等于1。各地区综合比较优势每变化1%,会引起其蔬菜播种面积占全国比重同方向变化0.8%。【结论】中国蔬菜生产集中度较高;东部地区是中国蔬菜主产区,在蔬菜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其主产区地位在不断下降;东北地区蔬菜生产在中国的地位明显下降,其比较优势也呈现同步明显下降;西部地区蔬菜生产在全国地位明显上升,其比较优势同步上升。比较优势是中国蔬菜生产布局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广东荔枝生产特点主要有a.产区相对集中,茂名市是广东省荔枝主产区,占全省栽培面积46.03%、产量38.29%;b.主栽品种产能大,荔枝主产区茂名市白腊和黑叶两个主栽荔枝品种栽培面积占全市的80%,产量占全市的83.0%;c.荔枝产品上市周期短,黑叶荔枝从湛江市到荔枝北缘产区只有约2个月的上市期;d.荔枝生产单位户多规模小,如广东茂名根子镇荔枝栽培面积为0.41万hm2,荔枝生产单位有135户,每户荔枝栽培面积大都为几公顷,6.7 hm2以上属荔枝生产大户等.这些特点的存在会加剧行业竞争,在荔枝标准化栽培和生态型商品基地建设、荔枝采后工业化处理、荔枝生产经营制度创新等方面促使荔枝产业的升级,使荔枝产品朝向个性化产品和共性化产品两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加快发展融水县高山蔬菜产业,保障蔬菜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对融水县高山蔬菜生产地域,品种、种植面积、产量、生产过程及销售情况进行调查。【内容】阐述融水县高山蔬菜发展现状,分析融水县发展高山蔬菜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建议】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和合作社为主体、加大扶持、建立生产基地、规模经营、强化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1.
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与有机蔬菜(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超  王天文  李锦康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5):1145-1147,1157
该文首先详细阐述了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过程,然后对其认证方法与生产标准、发展方向与定位等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对蔬菜生产与消费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丰顺县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围绕实施野一园两特带动一精冶战略,抓住机遇,把农业和休闲、观光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旅游休闲农业精品,促进精致高效农业发展。概述了丰顺县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实践的成效,分析了发展精致高效农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加快精致高效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方式处理救心菜,测定救心菜粉色泽与维生素C(VC)、总酚、叶绿素、蛋白质、总黄酮及齐墩果酸含量,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救心菜粉营养及功能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制得的救心菜粉色泽,Vc、总酚、叶绿素、蛋白质、总黄酮、齐墩果酸含量均显著(P<0.05)优于其他干燥方式。热风干燥制得的救心菜粉蛋白质、齐墩果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真空干燥。综合考虑救心菜粉的营养品质及功能价值,真空冷冻干燥方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兰州市近年蔬菜产销发展问题做了系列专题调查研究后认为,兰州市蔬菜生产的重点应实现“四个转变”:即品种由少变多;供应由淡变旺;质量由低变高;规模由小变大。并通过建立由国有蔬菜公司或其它职能部门牵头的蔬菜产销集团公司,即“市场+公司+农户”模式,对蔬菜的生产、加工、销售等进行综合服务和管理。这是一条解决城市蔬菜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2004、2005年对丁草胺在毛豆及其土壤环境中的残留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丁草胺残留动态为:2004年施用量80g/666.7m2的按Ct=2.0046·e-0.1419t降解,DT50=4.9d、DT99=32.5d;施用量160g/666.7m2的按Ct=4.1023·e-0.1429t降解,DT50=4.9d、DT99=32.2d。2005年施用量80g/666.7m2的按Ct=2.0724·e-0.1315t降解,DT50=5.3d、DT99=35.0d;施用量160g/666.7m2的按Ct=4.4136·e-0.1352t降解,DT50=5.1d、DT99=34.0d。毛豆种植12~15d后植株中丁草胺残留量最高,其后逐渐降低,在毛豆采收时(种植后65d),除在土壤中尚能检测到痕量的丁草胺外,毛豆植株和豆荚中均未检测到丁草胺的残留量。对分析方法的适合性测定结果表明,方法的回收率土壤、毛豆植株和豆荚样品分别为82.6%~101.5%、87.6%~103.5%和85.0%~98.9%,RSD分别为1.95%~5.93%、1.67%~7.84%和3.78%~6.12%,最小检测量0.001ng,土壤和毛豆的最小检测浓度分别为0.001和0.0005mg/kg。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乌鲁木齐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大气、灌溉水、土壤等环境要素,以GB/T18407.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为标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及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蔬菜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符合规定的范围,但部分监测点的大气环境质量中的TSP单因子污染指数为1.1>1,表明已经受到污染(但TSP不是严控指标),部分土壤环境质量中镉的单因子污染指数>1,达到1.12,属于轻度污染。但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均<1,只要在生产中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该基地仍可作为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7.
从蔬菜生产者认知倾向行为的角度,探寻蔬菜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利用对山东寿光116位蔬菜生产者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找出影响蔬菜生产者认知倾向行为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显示,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要从提高蔬菜生产者的资源占有量、素质水平、能力判定方面、角色准确定位以及性格认定等方面下功夫,研究针对这些方面相应地提出了建议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硅素调理剂在镉超标菜地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用量的硅素调理剂对镉超标菜地叶菜吸收镉和土壤镉有效性的影响作用,以明确施硅对土壤镉的调控效应,为合理利用硅素调理剂来减少叶菜镉含量提供参考。【方法】2009 年在广州市郊镉超标菜地设置两个田间试验,研究硅素调理剂在4种施用水平下对土壤镉活性及叶菜吸收、累积镉的效应。【结果】硅素调理剂对镉超标菜地上菜心和生菜的增产效应不明显,但在用量为60 kg•667m-2时可显著增加两种叶菜体内硅含量,降低其镉含量;两种叶菜地上部硅含量分别比Si0处理增加了1.00和2.40倍,根系硅含量分别比Si0处理增加了0.95和2.37倍;在该用量水平下,两种叶菜地上部镉含量分别较Si0处理降低了25%和32%,根系镉含量较Si0处理降低了17%和15%。施用硅素调理剂后土壤DTPA-Cd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1菜地土壤pH较对照无明显变化, #2菜地土壤pH显著增加,但不同用量间差异不显著。【结论】适当施用硅素调理剂对降低叶菜体内镉含量效果显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抑制镉超标菜地叶菜镉吸收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9.
蔬菜病毒病是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本试验采用杀菌剂、抗生素、激素、染料、油乳剂、植物汁液等物质配成A至N共14种药剂,分别对番茄TMV、辣椒TMV、大白菜TuMV、进行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剂G对辣椒TMV防效良好;药剂K、M、L对番茄TMV防效较好,但稍有药害;药剂B、E对大白菜TuMV疗效较好,其中E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分子标记在蔬菜作物上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概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蔬菜作物遗传图谱构建、种质资源研究、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品种纯度鉴定及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