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明过氧化氢引发对水稻陈种子活力的影响,以贮藏2年的水稻种子为材料,分析不同浓度的H_2O_2(0.01、0.10、0.50、1.00、2.00、5.00 mmol/L)进行浸种处理对水稻陈种子萌发情况、电解质外渗率、根系活力、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1~2.00 mmol/L H_2O_2引发处理可促进水稻陈种子萌发,提高水稻陈种子活力,表现为提高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促进根和芽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和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强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而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幼苗丙二醛(MDA)含量降低。5.0 mmol/L的H_2O_2浸种后,种子活力、幼苗生长、根系活力、幼苗叶绿素含量、SOD、CAT、POD的活性下降,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和MDA含量增加。可见适宜浓度的H_2O_2处理可以提高老化水稻种子的活力,促进种子的生长发育,其中,以0.5 mmol/L H_2O_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不同老化程度玉米种子的发芽指标、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玉米种子的生理生化、生命活力因人工老化而发生的变化,为玉米种子老化机制及种子活力修复研究奠定基础。以桂单0810和桂单162 等2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温高湿(48℃、相对湿度95%)的人工老化方法,研究人工老化对玉米种子发芽指标、幼苗形态指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证实了逐步增加老化时长,除2个品种种子的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同步上升之外,其余生理指标如过氧化物酶活性、发芽指数、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等均同步下降,老化10 d时,桂单0810和桂单162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60.32%和62.54%、55.44%和62.68%、49.52%和54.33%、65.63%和70.00%,而MDA含量大幅升高90.91%和93.20%,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降低60.16%和83.04%。相关性分析表明,MDA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人工老化方式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能够显著抑制其活力,影响幼苗的生长。相对电导率...  相似文献   

3.
将油菜(Brassica napus L).种子置于温度45℃、相对湿度100%的条件下进行人工加速老化,通过测定其活力、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质膜的完整性(测定种子滤出液的电导率)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以阐明油菜种子活力衰退的机制。结果表明,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发芽率、发芽速率、质膜的完整性及POD、SOD和CAT的活性随老化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而MDA含量随老化时间增加显著增加。说明人工加速老化期间油菜种子活力的衰退与各种过氧化物清除酶活性的降低、脂质过氧化和质膜结构的破坏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
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活力及生理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的生活力及生理变化规律,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的耐贮性做出客观评价,为玉米种子耐贮性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目前主栽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农大108、先玉335、正大619、京科968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供试材料的初始含水量、活力水平及相关生理指标。将供试材料的种子含水量回湿至14%,在种子含水量14%和贮藏温度35℃(14% & 35℃)的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贮藏一年时间,每月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电导率、MDA浓度、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脱氢酶活性。采用砂培法进行发芽试验,用DDS-ⅡA型电导率仪测定种子电导率,利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溶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利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利用蒽酮比色法,脱氢酶活性的测定采用氮蓝四唑(TTC)染色法。比较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的活力及生理指标变化。【结果】在同一贮藏条件下,基因型是影响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决定性因素。参试玉米种子的初始含水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为7.39%-8.71%。在初始状态下,各基因型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率均在90%以上,具有较强的萌发能力。贮藏一年后,京科968发芽率、发芽势为50%-60%,发芽指数为25%,种子活力指数为0.3;农大108、先玉335、正大619发芽率、发芽势为15%-25%,发芽指数8%-25%,活力指数0-0.08;郑单958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在贮藏1年后均下降为0。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脱氢酶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种子活力的变化关系密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基本一致,但变幅差异较大,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因发芽速率不同发芽指数差异较大,而种子活力指数的降低总是先于种子发芽率的下降,可以真实体现种子的老化及劣变程度。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膜透性变差,种子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其变化趋势及种子生活力变化呈负相关关系(R2=0.752),各基因型间细胞膜系统功能存在差异。在本试验中,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活力与丙二醛含量无显著相关性(R2=-0.171--0.094),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脱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2=0.284-0.517),但各基因型间玉米种子生理变化机制复杂,差距较大。【结论】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对临界胁迫贮藏条件表现均较敏感,但基因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郑单958的活力下降最快,京科968活力及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相对稳定,表现出较强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5.
油菜种子老化处理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菜品种‘镇油6号′种子为材料,研究油菜种子在高温(50℃)高湿(相对湿度100%)老化处理后的萌发特性、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油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其活力指数均显著降低。同时,随着老化天数的延长,浸出液电导率显著性增大,浸出液可溶性糖含量则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出下降趋势;种子MDA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逐渐下降的趋势。此外,在油菜种子老化进程中,SOD、POD、CAT活性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其活性均随老化天数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研究发现,在油菜种子老化处理中,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与种子老化及劣变程度显著性相关;膜脂过氧化作用也可能是引起或加剧种子老化劣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以国内仅分布于新疆的实葶葱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贮藏年份的种子经过老化处理后种子发芽力、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种子发芽力逐渐降低,实葶葱种子贮藏2~3年的活力最佳。随着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的加深电导率呈上升趋势,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不同老化程度种子内无明显差异。实葶葱种子老化过程中种子活力降低可能是由于细胞膜系统受损和有毒物质积累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玉米种子老化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自交系Mo17和478种子为试材,通过(58±1)℃人工热水老化处理,进行玉米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专一性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变化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玉米种子老化过程中SOD活性随老化时间的延长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CAT,POD和APX活性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而下降;2个玉米种子的SOD和POD活性数值相近,但478种子的CAT活性高于Mo17,而APX活性却低于Mo17;玉米种子老化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工老化对向日葵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SunM 20’、‘民乐深紫葵’、‘大山葵花4’和‘吉葵24’4份向日葵种质为材料,研究了高温高湿人工老化(100%RH,45℃)处理不同时间(0、2、4、6、8、10d)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向日葵种子老化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POD和SOD活性逐渐下降,MDA含量逐渐增加;不同种质的抗老化能力存在差异,其中‘SunM 20’比其他3份种质的抗老化能力强,在相同条件下,其种子活力和保护酶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并且在老化过程中,其种子活力变化及保护酶活性变化最慢。[结论]老化过程中保护酶POD、SOD活性的显著降低可能是导致种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少量MDA的逐渐积累促进了种子的老化。  相似文献   

9.
人工老化对向日葵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生人工老化对向日葵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Sunm20’、‘民乐深紫葵’、‘大山葵花4’和‘吉葵24’4份向日葵种质为材料,研究了高温高湿人工老化(100%RH,45℃)处理不同时间(0、2、4、6、8、10d)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向日葵种子老化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POD和SOD活性逐渐下降,MDA含量逐渐增加;不同种质的抗老化能力存在差异,其中‘Sunm20’比其他3份种质的抗老化能力强,在相同条件下,其种子活力和保护酶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并且在老化过程中,其种子活力变化及保护酶活性变化最慢。[结论]老化过程中保护酶POD、SOD活性的显著降低可能是导致种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少量MDA的逐渐积累促进了种子的老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工老化处理对甜玉米Zea mays L.saccharata Sturt.种子活力、生理特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为甜玉米种子贮藏及大田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甜玉米品种‘农甜88’和‘农甜99’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老化的方法处理玉米种子,沙床发芽法检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测定了种子的脱氢酶(Dehydrogenase,DHA)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相对电导率(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REC)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采用SRAP标记检测不同处理时间种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种子生理指标和遗传多样性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结果】随老化时间的增加,2个品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DHA活性和POD活性逐渐降低,而REC和MDA含量则逐渐升高。老化处理6 d后,‘农甜88’和‘农甜99’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DHA活性、POD活性分别比对照下降18.32%和43.15%、10.73%和15.38%、19.43%和23.60%、41.85%和45.70%、69.78%和71.74%、52.02%和71.60%;浸泡24 h的REC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3.68%和27.68%,MDA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1.50%和47.08%。老化处理使种子的遗传多样性下降,老化处理6 d后,‘农甜88’和‘农甜99’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多样性分别比对照下降29.35%和23.58%、25.00%和20.00%、96.99%和83.35%。相关性分析发现,2个品种老化种子浸出液的REC和MDA含量均与种子活力各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DHA和POD活性均与种子活力各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随老化时间的增加,2个甜玉米品种种子的活力以及DHA、POD活性逐渐降低、REC和MDA含量逐渐升高;种子老化处理降低了种子遗传物质的多样性;‘农甜88’种子耐老化能力强于‘农甜99’。  相似文献   

11.
人工老化处理对糯玉米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糯玉米品种‘中糯1号’种子为材料,研究在高温(42℃)、高湿(相对湿度100%)条件下,人工老化处理过程中种子的活力、抗氧化酶活性、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蛋白质以及浸出液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的变化,以揭示其劣变机制。结果表明:人工老化处理糯玉米种子的芽长、根长、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人工老化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在糯玉米种子老化进程中,种子SOD、POD、CAT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随老化程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随着人工老化时间的延长,糯玉米种子的浸出液相对电导率显著上升,浸出液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表现显著下降趋势,而种子MDA质量摩尔浓度呈先升高后逐渐平稳的趋势。研究发现,在糯玉米种子人工老化进程中,种子劣变机制与膜损伤、氧化损伤和营养物质过度消耗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刘延安 《乡村科技》2023,(13):71-73
为给藜麦种子贮藏提供依据,以陇藜1号种子为试验对象,分别将藜麦种子老化0、1、2、3、4、5 d,分析人工老化处理对藜麦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产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藜麦种子发芽指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在老化处理1~2 d达到峰值,种子发芽率在老化处理2 d时最高(47.68%),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在老化处理1 d时达到峰值(分别为6.35、39.98);藜麦种子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而后下降趋势,与藜麦种子发芽指标趋势保持一致;藜麦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随着老化时间延长而升高,在老化处理5 d时达到最大值。由此得出,人工老化处理1~2 d对藜麦种子活力提升及生理特性优化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6个不同的芥菜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获得不同老化程度的种子,对其种子活力和生理变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老化时间的延长,不同品种的芥菜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都逐渐降低,直至死亡;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性也逐渐降低,并与活力指数呈正相关;而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却逐渐增加,且与发芽率及活力指数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工老化过程中桔梗种子萌发特性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揭示其劣变机理。【方法】以桔梗种子为材料,采用高温(40℃)高湿(相对湿度95%)的方法对种子进行人工老化处理,且于0~10d,隔天测定1次桔梗种子发芽指标、相对含水量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结果】随着人工老化时间的延长,桔梗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下降;种子的质膜透性明显增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则明显下降,而可溶性糖、脯氨酸和MDA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发芽指标与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在人工老化过程中,桔梗种子细胞膜受损,抗逆性物质脯氨酸含量增加,造成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保护酶系统受到破坏,致使种子活力丧失,这可能是引起桔梗种子老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大麦种子老化过程中种子活力与生理生化的变化情况,指导大麦种子的合理贮藏,通过人工老化处理(45℃,90%RH 高温高湿)大麦种子,对其种子发芽指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POD 和 CAT 活性、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随着老化进程加剧,大麦种子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可溶性蛋白、POD 和CAT 活性逐渐降低。2)在大麦种子的老化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均与种子的老化及劣变密切相关,其中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可溶性蛋白含量、POD 和 CAT 活性与种子活力下降的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人工加速老化对鲜食玉米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探究鲜食玉米种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以甜玉米、糯玉米和甜加糯玉米3个不同类型的鲜食玉米品种为试材,分别在老化温度40、50和60℃条件下,处理时间均设0、2、4、6和8 d,进行人工加速老化,研究了鲜食玉米种子发芽率以及SOD和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下,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率、SOD活性和POD活性均呈下降趋势;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SOD活性和POD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且短时间内SOD和POD活性下降速度快,之后随老化时间的延长,不同温度处理的SOD和POD活性下降速度均趋于平缓。研究结果可为鲜食玉米种子贮藏及活力保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NaCl胁迫对葡萄影响的主要指标,建立评价葡萄抗盐性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以沙培1年生‘达米娜’葡萄自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6个浓度NaCl胁迫10天后,葡萄根系和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H_2O_2含量、抗氧化酶(SOD、CAT、POD、APX)活性、植株新梢长度和总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根系和叶片相对电导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叶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H_2O_2含量增加,叶片中SOD和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APX活性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而POD活性呈下降的趋势;高浓度NaCl胁迫下,新梢长度和植株总生物量降低,叶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H_2O_2含量增加可能与较低的抗氧化酶活性有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新梢长度、叶片CAT活性、H_2O_2含量和APX活性可作为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葡萄影响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阐明外源过氧化氢(H2O2)对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毒害的缓解机制,以玉米种子“先玉335”为材料,研究了外源H2O2对36 mmol/L NaCl胁迫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用36 mmol/L NaCl处理显著阻碍了玉米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芽和根长度和鲜重都显著下降。用不同浓度(1、3、6、12和24 mmol/L)H2O2均能显著提高NaCl胁迫下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促进了幼苗芽和根的生长,增强了芽和根中CAT、SOD和APX的活性,降低MDA含量,促进了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且6 mmol/L H2O2缓解盐毒害作用最好。以上结果表明,外源过氧化氢通过激活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盐胁迫诱导的氧化伤害和膜损伤,提高渗透调节剂的含量,从而增强了玉米种子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19.
以‘郑单958’和‘农大10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锰浸种对老化玉米种子的萌发及萌发过程中种子抗氧化酶活性、脱氢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25~1.0g/L的硫酸锰处理玉米种子,提高了种子的活力指数和种子萌发时脱氢酶的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其中以1.0 g/L...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国内外研究对种子在贮藏过程中的老化与劣变机理展开生理与生化变化方面分析,并就种子老化过程中相对电导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对发芽力、活力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修复种子老化、延缓种子老化的方法,以期为今后做好种子贮藏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