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甘薯栽培历史悠久,种植普遍。但由于甘薯病毒病的广泛存在,导致许多优良品种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种性退化。植物病毒病仍无特效药剂防治,通过茎尖组织培养脱毒种苗成为解决这个难题的有效方法。本文就台湾甘薯脱毒种苗的培育作一简要介绍。一、甘薯病毒病的病毒种...  相似文献   

2.
脱毒夏甘薯高产低耗栽培技术周文富目前,生产上种植的夏甘薯品种,普遍发生病毒病,造成品种退化,品质变劣、产量低,而采取茎尖分生组织试管培养出来的脱毒薯,是当今世界防治甘薯病毒病、脱除病毒、恢复品种优良种性唯一有效的方法。据江苏省甘薯脱毒技术协作组199...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甘薯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编者按甘薯病毒病是导致甘薯种性退化、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的重要原因,每年给我省造成近20亿元的经济损失。利用生物技术培育的脱毒甘薯不仅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薯块商品率和出干率也明显提高。我省普及种植脱毒甘薯,每年可增加鲜薯50亿kg,增加产值2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4.
红薯又叫白薯、甘薯、地瓜、山芋等。红薯病毒病是造成红薯品种退化减产,品质变劣的主要原因,采用脱毒技术是防治红薯病毒病、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方法。了解其栽培技术是脱毒红薯高产稳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摆脱贫困。涪陵区在精准脱贫中还面临着产业扶贫薄弱、扶贫思想认识不到位、脱贫农户返贫率高和扶贫措施不够精准等问题,这是涪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解决的"拦路虎",需要我们从政策"低保兜底"、产业、项目、文化、大数据等方面精准施策,才能真正做好实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6.
脱毒甘薯主要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甘薯感染病毒后种性严重退化、品质变劣、产量下降,一般减产20%以上.重者减产50%采用甘薯脱毒技术是防冶病毒病,恢复品种种性,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泉州市1998年开始从龙岩市农科所和福建农林大学引进脱毒甘薯种薯(苗)进行试种,增产幅度在10%-30%。近几年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我市脱毒甘薯种植面积203万亩,占全市甘薯种植面积的25.4%,平均亩产鲜薯2047公斤,  相似文献   

7.
甘薯病毒病已成为甘薯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目前在对该病尚无有效化防药剂及高抗品种的情况下,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生产甘薯脱毒苗,则是目前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为加速脱毒薯苗的生产和推广应用,现将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甘薯种苗的几项...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下精准扶贫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指明了方向。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尤其是在精准扶贫方面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农村精准扶贫的实施现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深入探讨精准扶贫的创新路径,以期为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安徽理工大学积极践履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真切引领贫困农民认知贫困脱贫政策,以扶贫脱贫目标任务为统领,坚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为原则,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加大扶贫力度,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取得了乡村脱贫的成效,推进了乡村振兴的进程,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些许参考与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助力精准扶贫"既包括农民工自身脱贫,也包括非贫困农民工促进他人脱贫。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民工带来发展机遇,有利于农民工助力精准扶贫。对广东省某地区进行调研,发现:60.71%的农民工不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农民工的返乡意愿跟所属的群体有关,不返乡农民工能够助力精准扶贫。因此,乡村振兴下要创新农民工助力精准扶贫的机制。机制创新的举措主要包括:采用农民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帮扶返乡农民工,发挥不返乡农民工助力精准扶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赋予职业教育精准扶新的使命,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新方向。推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有利于提升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是加快精准脱贫、发展农村经济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意。文章首先分析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作为,并梳理了基于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困境,最后提出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家通过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就,贫困地区人口收入不断增加,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英霍伊拉村不断巩固脱贫成果,谋划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针对农业供给侧改革面临的一些结构性矛盾,统筹扶贫项目资金,挖掘塔里木油田公司消费市场,建设塔里木油田公司消费扶贫基地,融合发展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不断总结脱贫攻坚工作经验和成果,积极探索以国企为主导的消费扶贫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强调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农村振兴的第一步就是要攻克精准扶贫的难关。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具有脱贫攻坚的典型性。近年来,虽取得阶段性的成果,贫困问题仍在,如何对黑龙江贫困地区进行精准扶贫成为振兴龙江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黑龙江贫困地区现状及致贫原因,阐述了黑龙江农村金融机构精准扶贫过程中现存的问题并提供了扶贫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精准扶贫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就是乡村,必须补齐乡村这块短板。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实现乡村全面脱贫的有效举措。基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绿色扶贫、人才扶贫维度探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甘薯属无性繁殖作物,整个生育期均易感染病毒,甘薯病毒病已成为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一大制约因素。据调查,南阳市一般田块发病率100%,一般减产30%左右,2010~2013年共检测病害样品2 214个。结果表明,南阳市甘薯病毒的病原至少有6种,即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潜隐病毒(SPLV)、褪绿斑病毒(SPCFV)、C-6、C-8和甘薯轻驳病毒(SPMMV),其中以SPFMV的检出率最高,阳性率达72.12%,其次是SPLV达60.22%。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甘薯种苗,生产脱毒甘薯成为防治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首选方法。最后概括了脱毒种薯的生产程序,即1选用优良品种,2茎尖分生组织,3病毒检测,4优良株系评选,5脱毒试管苗快繁,6网室内生产脱毒原原种,7隔离区生产脱毒原种,8大田生产脱毒良种。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重大进展。近年来,兴国县紧紧围绕现代农业总体发展部署,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体目标,创新发展蔬菜产业,提升产业科技水平,打好脱贫攻坚战。目前,全县蔬菜产业呈现出发展快、效益好、后劲足的后发优势。截止2018年年底,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5.95万亩,总产量25.5万吨,总产值7.08亿元,2018年比2017年增加种植面积0.5万亩,产量增加1.8万吨,产值增加0.97  相似文献   

17.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精准扶贫时期的实践经验必然为其现阶段的改革工作提供参考。精准扶贫领域中的产业扶贫发展是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分析实现华丽脱贫的"三无村"——宣城市山河村的发展成效认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主要源于产业扶贫项目的带动作用、各帮扶主体的促进作用、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的细化作用及村两委队伍的引领作用;山河村的产业扶贫工作存在产业选择保守、产业结构单一、村民参与不足等问题。提出利用社会资本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深化村干部队伍的深度,提高发展眼界与视野;激发村民公共事务参与感,建立乡村文化共同体;进一步关注各类政策创新等结构性因素的动力等乡村振兴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雨蒙  肖轶 《农业与技术》2023,(15):146-151
全面脱贫背景下,农户对产业精准扶贫成效的满意度是体现农村整体脱贫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2020年底重庆市33个区县3545份产业扶贫状况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脱贫农户对产业精准扶贫成效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脱贫农户对产业精准扶贫的满意率达到了88.18%,总体满意度较高;人均纯收入越高、借过小额贷款、折股入社、获得生产资料的脱贫农户均显著对产业精准扶贫成效持有更高的满意度;经历过扶贫易地搬迁、参与合作社打工的农户则显著持有较低的满意度。因此,为进一步提升产业精准扶贫成效,当地政府应重点关照特殊农户群体,积极引导农户提高金融流转能力,促进农村产业链创新与融合发展;同时,落实统一的政策实施标准,完善产业精准扶贫制度,以期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农村扶贫工作的主旋律,在2020年实现短期脱贫的目标指引下,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而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实现我国2050年的长远目标的方略部署还处于战略起步阶段,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基础上与乡村振兴长远战略的实施有效对接,对农村工作重点的稳步转移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序推进具有关键作用。因此,总结和吸收精准扶贫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对于促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部署,贫困地区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礼县实际,围绕绿色发展路径,对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