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本实验旨在比较余干乌骨鸡、丝羽乌骨鸡和竹丝鸡的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差异,为进一步加快培育适合市场需求的乌骨鸡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利用Logistic、Von Bertalanffy、Gompeflz 3种曲线模型拟合比较研究3种乌骨鸡早期生长发育规律,确定其生长拐点与拐点体重,同时测定分析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竹丝鸡公、母鸡1~12周龄体重和绝对生长速度显著高于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余干乌骨鸡、丝羽乌骨鸡公鸡的拐点周龄迟于竹丝鸡。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肌内脂肪含量和肌苷酸含量较高,竹丝鸡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等含量较高,但含有较少的醇类和醛类挥发性有机物。竹丝鸡胸肌的L*、a*、b*值、剪切力显著低于2个地方乌骨鸡种。由此可知,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早期生长速度较慢,鸡肉中含有更多的肌苷酸和鲜味、香味物质。竹丝鸡产肉性能相对较好,乌色度较高,鸡肉较嫩。在今后育种中,建议适当提高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早期生长速度,以选育出生长速度更快的乌骨鸡新品系。  相似文献   

2.
乌骨鸡肌肉肌苷酸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乌骨鸡(泰和鸡)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白耳鸡、罗曼蛋鸡、石歧杂、康达尔黄鸡、爱拔益加为对照,测定了其肌肉肌苷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测定的鸡种中,乌骨鸡肌肉肌苷酸含量最高,爱拔益加最低;随着品种体重的增大,肌肉肌苷酸的含量有下降的趋势;各品种鸡体重与肌肉肌苷酸有一负相关的迹象.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设计PCR-RFLP方法,检测了农大隐性白C系、白来航、北京油鸡、三黄鸡、丝羽乌骨鸡、寿光鸡、菊花鸡、茶花鸡8个品种的BCDO2基因多态性,其中农大C系、白来航、北京油鸡均为GG纯合型,茶花鸡表现为AA纯合型;而丝羽乌骨鸡、寿光鸡和菊花鸡等品种的BCDO2基因的杂合度分别为0.5、0.4、0.13;本试验所用的三黄鸡品系为培育品系,也存在一定的杂合度,研究结果说明黄皮肤基因在我国多个地方品种还没有进行过选择。本研究还检测了BCDO2基因在三黄鸡和农大隐性白C系鸡种背部皮肤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三黄鸡的BCDO2基因表达量高于农大C系,推测BCDO2基因的表达对背部皮肤的颜色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并认为鸡躯干部皮肤与胫部皮肤色素的不对称分布主要由不同部位皮肤的组织特点和类胡萝卜素的化学性质决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A-FABP基因在北京油鸡、矮脚鸡、泰和乌骨鸡、崇仁麻鸡、鹿苑鸡、霞烟鸡等6个地方品种鸡和AA肉鸡中的多态性,发现的3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测序分析表明:多态位点的产生分别是由碱基C→T、G→A以及C→T的变异引起的。在北京油鸡、矮脚鸡群体中对各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体重、肌内脂肪、腹脂率等脂肪相关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间在部分肉品质相关性状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乌骨鸡(泰和鸡)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白耳鸡、罗曼蛋鸡、石歧杂、康达尔黄鸡、爱拔益加为对照,测定了其肌肉肌苷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测定的鸡种中,乌骨鸡肌肉肌苷酸含量最高,爱拔益加最低;随着品种体重的增大,肌肉肌苷酸的含量有下降的趋势;各品种鸡体重与肌肉肌苷酸有一负相关的迹象。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鸡Lpin1基因编码区进行扫描,选取该基因3个引起错义突变的变异位点进行分析,其中c.391GA位点引起编码氨基酸Asp131→Asn131突变,c.1727CT位点引起编码氨基酸Ala576→Val576突变,c.2287AC位点引起编码氨基酸Met763→Leu763突变。应用引入限制性酶切位点PCR(Amplifi-cation-Created Restriction Site PCR,ACRS-PCR)的方法进行引物设计扩增3个突变位点,并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检测PCR产物,以藏鸡、隐性白羽鸡、藏隐(藏鸡♂×隐性白羽♀)和藏藏隐[藏鸡♂×(藏鸡♂×隐性白羽♀)♀]群体为材料对3个变异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并与胴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同时在5个中国地方鸡种(固始鸡、萧山鸡、北京油鸡、泰和丝羽乌骨鸡和茶花鸡)中进行变异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鸡Lpin1基因c.1727CT在不同品种中具丰富的多态性;而另2个位点在所检测的群体中无多态性存在,c.391GA位点以GG基因型为主,c.2287AC位点全部为AA基因型;(2)对c.1727CT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该位点C等位基因占优势地位,且固始鸡和北京油鸡群体基因型分布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P0.01),在萧山鸡、泰和丝羽乌骨鸡和茶花鸡三品种中基因型分布均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3)性状关联分析显示c.1727CT位点与皮下脂肪厚呈显著关联(P0.05),与腹脂质量呈极显著关联(P0.01);其中CC基因型个体的皮下脂肪厚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P0.05),极显著高于TC基因型个体(P0.01)。TT基因型个体的腹脂质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基因型个体(P0.05)。  相似文献   

7.
鸡AMPD1基因PCR-SSCP分析与相关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磷酸腺苷脱氨酶1(AMPD1)是嘌呤代谢中的一种重要酶类,它的功能是催化AMP(一磷酸腺苷)脱氨,生成肌苷酸(IMP),从而影响肉质风味。试验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以隐性白羽肉鸡、白来航蛋鸡和两个地方品种(北京油鸡、三黄胡须鸡)纯系鸡为试验材料,对AMPD1基因进行SNPs检测和基因类型判别。卡方检验结果表明: 除三黄胡须鸡和隐性白羽肉鸡、北京油鸡和白来航鸡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各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AMPD1基因多态性与北京油鸡生产和屠体性状(活重、胸肌率、肌苷酸含量等)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肌苷酸含量在三种基因型间差异显著(P<0.05)。初步推断AMPD1可能为影响鸡肉中肌苷酸生成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相连锁。  相似文献   

8.
一.保种的意义和目标我国畜牧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在地理、生态、气候等自然条件上差别很大,众多的民族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经过广大劳动者的长期以来的驯养和精心选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家养动物品种资源。根据农业部的最新统计,我国共有鸡地方品种81个,鸭地方品种27个,鹅地方品种27个。其中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品种的有:鸡(11个):九斤黄鸡、大骨鸡、中国斗鸡、白耳黄鸡、仙居鸡、北京油鸡、丝羽乌骨鸡、茶花鸡、狼山鸡、清远麻鸡、藏鸡;鸭(8个):北京鸭、攸县麻鸭、连城白鸭、建…  相似文献   

9.
鸡lmbr1基因外显子16的SNP检测和单倍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显子16是鸡lmbr1基因最大的外显子,本研究进行了该外显子在丝羽乌骨鸡和白洛克肉鸡间的SNP检测和单倍型分析。研究表明,鸡lmbr1外显子16的PCR-SSCP基因型在两个品种间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测序从24个个体中检测到4个变异位点,其中T32C变异在两个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丝羽乌骨鸡均含有32T(纯合的TT或杂合的TC),白洛克肉鸡在T32C位点都为纯合的CC;单倍型分析从24个个体中检测到5种单倍型,丝羽乌骨鸡和白洛克肉鸡的单倍型存在明显的差异,hap1和hap2是丝羽乌骨鸡的特异性单倍型,hap5是白洛克肉鸡的特异性单倍型,hap3和hap4主要存在于白洛克肉鸡中,在丝羽乌骨鸡中的比例极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方鸡种保种群分子遗传多样性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苏一军  李慧芳  张学余 《中国家禽》2005,27(18):16-18,20
对国家家禽品种资源基因库中保存的10个地方鸡品种保种群进行了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样性检测,计算各群体遗传参数,并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0个微卫星标记在10个地方鸡品种保种群的平均杂合度在0.6189-0.6953之间,其中藏鸡最高,为0.6953;北京油鸡最低,为0.618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均大于0.5,表现为高度多态性;10个鸡品种聚为4类:萧山鸡、茶花鸡、仙居鸡、白耳鸡聚为一类,丝毛乌骨鸡、北京油鸡、大骨鸡、固始鸡聚为一类,狼山鸡和藏鸡分别单独聚为一类。通过对我国地方鸡品种保种群的分子遗传多样性的检测,可以达到监测保种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从山羊瘤胃中分离、筛选和鉴定单宁降解菌。从隆林山羊瘤胃采集内容物,采用单宁浓度耐受培养基进行初筛,再采用单宁酶活力鉴定培养基分离、筛选单宁降解菌,筛选出的细菌通过16S r DNA基因序列测定初步鉴定,将菌株在单宁浓度为0.5%、1%、1.5%的单宁酶诱导培养基中培养,测定酶活力。结果表明:共分离、筛选到4株降解单宁的细菌,根据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分别为产碱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alcalifaciens)、克斯特菌(Kerstersia)、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vermicola)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经单宁酶诱导培养基培养后,Kerstersia的胞内单宁酶活力高于其他3株菌,而其他3株菌的酶活力较为接近;Kerstersia、Providencia vermicola和Pseudomonas aeruginosa经1%单宁浓度诱导的单宁酶活力均高于经0.5%和1.5%单宁浓度诱导(P0.05)。本试验成功从山羊瘤胃中筛选、分离、鉴定出4株单宁降解菌,且它们均表现出较高的单宁酶活力。  相似文献   

12.
13.
稀土对鲤鱼肝胰脏和血液中部分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草地自然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中国草地的五大自然灾害,提出了综合防治的五项对策。  相似文献   

15.
In 2009, a novel swine-origin H1N1 influenza A virus (S-OIV), antigenically and genetically divergent from seasonal H1N1, caused a flu pandemic in humans. Development of an effective vaccine to limit transmission of S-OIV in animal reservoir hosts and from reservoir hosts to humans and animals is necessary.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constructed and evaluated a vectored vaccine expressing the H1 hemagglutinin of a recent S-OIV isolate using equine herpesvirus 1 (EHV-1) as the delivery vehicle. Expression of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was demonstra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and western blotting and the in vitro growth properties of the modified live vector were found to be comparable to those of the parental virus. The EHV-1-H1 vaccine induced an influenza virus-specific antibody response when inoculated into mice by both the intranasal and subcutaneous routes. Upon challenge infection, protection of vaccinated mice could be demonstrated by reduction of clinical signs and faster virus clearance. Our study shows that an EHV-1-based influenza H1N1 vaccine may be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for protection against S-OIV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6.
2009年3以来,包括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许多国家发生了甲型H1N1流感[Swine-origin Influenza A (A/H1N1)]疫情,WHO已于2009年6月20日将此次流感流行的预警级别提升至6级.现已基本明确,引起此次流感疫情的A/H1N1流感病毒是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 SIV)的一种新型变异株.此次流感疫情的发生,再次使猪流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就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病毒特征、相互关系及其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影响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鸽禽I型副粘病毒油佐剂灭活苗对肉种鸽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鸽A/PMV-1SX株(简称SX株)制成的油佐剂灭活苗与NDV油佐剂灭活苗分别免疫肉种鸽,免疫后20天抗体水平达到峰值,抗体水平在3log2以上维持30天以上。免疫后40天用鸽SX株和新城疫强毒对两种疫苗免疫鸽分别进行攻击,两种疫苗免疫组对NDV强毒攻击的保护率均为100%,鸽A/PMV-1油佐剂灭活苗免疫组对鸽SX株攻击的保护率为100%,而NDV油佐剂灭活苗免疫组对鸽SX株攻击的保护率仅为667%。鸽A/PMV-1油佐剂灭活苗田间试验抽检48份肉种鸽血清,抗体平均值为430±116log2。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2011年分离自吉林省猪群的3株流感病毒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和古典H1N1猪流感病毒在吉林省猪群中共同流行,因此加强猪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NS1蛋白的核仁定位情况,采用RT-PCR对其NS1基因进行了扩增,将其克隆至PEGX-KG载体,构建重组质粒KG-NS1,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然后采用GST柱亲和层析方法纯化NS1重组蛋白,免疫家兔来制备多抗,Western blot检测抗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对表达不同长度NS1 (NS1-219、NS1-230、NS1-237)的3种重组流感病毒进行了核仁定位的研究,3种重组毒的NS1蛋白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但都不能定位于核仁,说明NS1蛋白的截短与否并不影响其核仁定位,其生物学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