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野牦牛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6月,我们对某山区牧场放养的5群共计5 000余头不同类别的野牦牛布鲁氏菌感染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公牦牛布鲁氏菌感染率14.1%、流产牦牛感染率39.4%、后备母牦牛(3岁)感染率4.9%,平均感染率12.1%。为何该山区野牦牛布鲁氏菌的感染率如此之高?其感染的途径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2005年6月,我们对某山区牧场放养的五群共计5000余头不同类别的野牦牛布鲁氏菌感染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公牦牛布鲁氏菌感染率达到14.1%、流产牦牛感染率达到39.4%、后备母牦牛(三岁)感染率4.9%、平均感染率12.1%,现报告如下。1牦牛的放养管理情况该山区牧场属于天山高寒地区,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目前,共放养野牦牛5000余头,由于牦牛缺乏驯养,因此,其野性较强,牦牛的兽医防疫和检疫工作困难较大。该牦牛群种源是过去五十年代兵团老军垦战士徒步三个月从青海引进,近50年来,一直放养在天山雪线以下,已完全适应了天山山区的气候和水草。…  相似文献   

3.
2005年6月,我们对某山区牧场放养的五群共计5000余头不同类别的野牦牛布鲁氏菌感染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公牦牛布鲁氏菌感染率达到14.1%、流产牦牛感染率达到39.4%、后备母牦牛(三岁)感染率4.9%、平均感染率12.1%,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天山牧场牦牛主要疫病——布鲁氏菌病、牛病毒性腹泻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感、牛冠状毒病、牛白血病的感染情况,本试验对新疆天山某牧场放养的五群共计5 000余头野生牦牛进行了血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布鲁氏菌病、牛病毒性腹泻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感、牛冠状病毒病和牛白血病的阳性率分别为12.1%、60%、80%、100%、100%和0,对牦牛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对班玛地区2003年~2005年牦牛、藏系绵羊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用血清学试验进行了调查并采取相关控制措施,结果为:20万头牦牛和4万只藏系绵羊的布鲁氏菌病感染率分别为0.15%、0.07%。  相似文献   

6.
对班玛地区2003年~2005年牦牛、藏系绵羊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用血清学试验进行了调查并采取相关控制措施,结果为:20万头牦牛和4万只藏系绵羊的布鲁氏菌病感染率分别为0.15%、0.07%.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新疆天山牧场野生牦牛冠状病毒、衣原体、蓝舌病、白血病的感染情况,对新疆天山某牧场放养的5群共计3 000余头野牦牛分群随机抽样250份进行调查,用ELISA试剂盒进行了牦牛冠状病毒病、衣原体、蓝舌病、白血病的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44%、0%和0%,说明冠状病毒病广泛在牦牛群中流行。  相似文献   

8.
牦牛流产胎儿中流产布鲁氏菌的分离与鉴定杨建梅(四川省金川县农牧局624100)流产布鲁氏菌病的特征是在怀孕的母牛中引起流产。过去一般依据流产胎儿的消化道及肺组织内可找到布菌,其他组织则无菌,认为流产布鲁氏菌病垂直感染是细菌通过吞咽羊水进入胎儿所致,可...  相似文献   

9.
调查奶牛流产情况发现,牧场平均流产率达13.0%,尤其是头胎牛集中在某个阶段的流产情况最为严重。流产奶牛多数会出现初乳少或无初乳,初乳抗体水平低下,胎衣不下,子宫内膜发炎等症状。对个别牧场流产牛进行实验室诊断,发现多数流产是由布鲁氏菌引起,少数为衣原体、黏膜病毒与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混合型感染而引起的。奶牛流产给牧场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生态环境安全造成严重的隐患,给牧场整体控制布鲁氏菌病造成巨大麻烦。针对以上问题,总结了奶牛布鲁氏菌导致流产的综合防控措施,以供生产者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调查巴州和静县家畜布鲁氏菌病的感染情况,采集全县16个乡镇场的各种家畜血样1924份(其中:牦牛160份、黄牛196份、奶牛114份、杂交牛16份、绵羊946份、山羊451份、猪41份),使用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该地区布病的流行情况,得出家畜阳性率为4.58%(88/1924),其中牦牛感染率3.75%(6/160)、黄牛8.67%(17/196)、奶牛0.88%(1/114)、羊4.86%(46/946)、山羊3.99%(18/451),猪和杂交牛均为阴性。从调查结果显示看和静县家畜布病感染普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屠宰环节布鲁氏菌病漏检对屠宰从业人员和消费环节羊肉消费者的潜在健康风险及其干预措施。[方法 ]利用屠宰环节肉品风险评估专项监测中的定量监测数据,以及文献检索数据、专家咨询和调研结果,采用@RISK软件,分析估计屠宰环节布鲁氏菌病检疫漏检情况下的感染人数和消费者因烹调不当发生布鲁氏菌感染的风险。[结果 ]构建了屠宰环节布鲁氏菌病漏检感染风险模型。假设接触漏检羊感染布鲁氏菌病的概率为20%,那么0.001%、0.08%、1.5%三种漏检概率可能导致的感染人数分别为0~4人、0~114人和7~1 829人(90%置信区间);不同接触感染概率的感染人数有较大差异:5%概率时每年有0~541人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病;60%概率时,多数情况下有155人感染布鲁氏菌病,最多可达到6 473人。应用该模型对某省居民消费漏检布鲁氏菌病羊肉后新增布鲁氏菌病感染人数的估算结果表明:按照0.1%概率计算,该省2016年度屠宰313.25万只羊可能新增布鲁氏菌病感染病例111~148例(90%置信区间)。如果因厨房生熟不分、烹调不当等因素而使感染概率提高至1%,则可能出现1 234~1 352个新增病例。[结论 ]羊屠宰环节存在布鲁氏菌病检疫漏检现象,从业人员受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较高;消费环节存在因烹调不当而导致的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应加强养殖环节羊群布鲁氏菌病的控制和宰前检疫,提升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对布鲁氏菌病危害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运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的方法,对A、B、C三个养殖区奶牛布鲁氏菌病进行检测调查,布病感染率分别达到13.6%、0.7%、10%,通过对流产症状调查,流产率分别为7.1%、1.3%、4.7%,而流产牛的布病感染率分别为47.2%、16.7%、40.0%,流产率与布病感染率在上升并成正比。奶牛流动、检疫清群、消毒等与布病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应用布鲁菌虎红平板凝集实验,对来自西藏部分地区牦牛血清进行布鲁氏菌抗体的检测,557份牦牛血清共检出阳性血清样品33份,感染率为5.9%,表明西藏牦牛群中存在布鲁氏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诊断引起内蒙古羊场怀孕母羊流产的病原因素,通过对流产母羊血清、流产胎儿和胎衣等样本进行抗体检测、病理剖检、PCR扩增、核苷酸序列比对、同源性分析和构建系统进化树等方法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布鲁氏菌检出率最高(34.28%),流产衣原体次之(28.57%),伯氏柯克氏体与布鲁氏菌的混合感染和3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检出率最低(2.86%)。说明检测羊场中均存在流产衣原体、伯氏柯克氏体和布鲁氏菌单独感染或混合感染的情况,且3种病原体保守性较高,为检测羊场及周边其他羊场疫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贵阳市2018年奶畜布鲁氏菌病的感染情况,以指导全市奶畜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对全市7个奶牛场和1个奶山羊场的1275份血清样本进行布鲁氏菌血清学检测。结果:奶牛、奶山羊布鲁氏菌病阳性率分别为0.43%(5/1155)和0.00%(0/120),总体阳性率为0.39%(5/1275)。结果表明:贵阳市奶畜存在布鲁氏菌病感染,但感染率在国家控制标准以内,今后需实行检疫和扑杀相结合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牛布鲁氏菌病通常是由流产布鲁氏生菌引起的,猪布鲁氏菌对牛呈隐性感染。流产布鲁氏菌感染牛科的所有动物,包括瘤牛、牦牛、家水牛和野牛,同时也感染其他偶蹄类动物。本病主要的传染源是流产奶牛,布鲁氏菌病常引起妊娠母牛流产,同时导致子宫炎和胎衣不下(RFM);可以引起公牛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及副性腺感染。通过实验室诊断可确诊本病。根据法规,本病不能治疗,以防控为主。1流行性分析绵羊和山羊布鲁氏菌病是由马耳他布鲁氏菌引起的,牛  相似文献   

17.
一起奶牛布鲁氏菌病疫情暴发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6月 2 5日 ,无锡市新区某奶牛场发现 1 0 5头布鲁氏菌阳性奶牛 ,其中有 2 8头奶牛出现流产症状 ,并有 2名牧场职工感染了布鲁氏菌。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验 ,认定是一起由布鲁氏菌阳性牛传播的牛型布鲁氏菌病的暴发。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情况该牧场共存栏牛 2 80头 ,其中成年奶牛为 2 37头。该批牛为自 2 0 0 0年 7月 31日起分批从北京、山西、陕西、山东和本市其他牧场引进。该牧场曾于 2 0 0 1年 7月 9日检出 1头布鲁氏菌病牛 ,予以淘汰处理。 2 0 0 2年 4月 1 7日又发现可疑布鲁氏菌病奶牛 ,于是对 65…  相似文献   

18.
布鲁氏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以流产和发热为特征的一种全世界广泛分布的人畜共患慢性细菌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和多种动物的生命健康.布鲁氏菌可感染人类、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该病的检测工作也是预防其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综述了免疫学ELISA、胶体金、PCR等布鲁氏菌的检测技术,这些技术均能准确、快速、特异性地检测出布鲁氏菌.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两个阶段的随机抽样检测,结合问卷调查,获得大连市羊群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率及感染风险因素,初步了解了当地养羊场户对布鲁氏菌病防控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行为实践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羊布鲁氏菌病场群血清流行率为8.89%(95%CI:6.14%~11.63%)。从饲养模式看,调查的6个种羊场均无布鲁氏菌病感染,而商品代饲养场和散养村羊群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率分别为13.33%(95%CI:5.64%~21.03%)和8.21%(95%CI:5.24%~11.17%),差异不显著(X~2=1.93,p=0.170.05)。从饲养品种看,不同品种羊群之间的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率差异也不显著(X~2=0.15,p=0.93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养羊场户共用种公羊""产后胎衣丢弃和喂狗""流产物喂狗""与其他养羊场户共用交通工具""近一年羊贩子进羊圈""近一年在交易市场买卖羊"等行为是羊群感染布鲁氏菌病的风险因素,而"购入前检测布鲁氏疾病"是显著的保护性因素。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近一年在交易市场买卖羊"(OR=4.91,95%CI:1.57%~15.35%)"流产物处理不当"(OR=1.87,95%CI:1.06%~3.30%)是主要的羊群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因素。"知信行"调查结果表明,大连市养羊从业者对布鲁氏菌病的认知程度较好,说明兽医部门的宣传工作有成效。但从行为实践角度来看,仍有部分养羊场户存有侥幸心理,在日常养殖和生活中不采取降低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山羊流产是威胁养羊业发展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主要疾病之一,山羊流产的病因有衣原体感染、弓形虫感染、布鲁氏菌感染及其他因素.为了摸清青海省改良绒山羊流产的主要病因,我们进行了衣原体病、弓形虫病、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