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报道了对野生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la Temminck et Schlegel)在池塘、微流水池、网箱中人工驯化试验情况。均重9.0g/尾的尖头塘鳢7 707尾,按规格大小分为3级(≤10g/尾、10~15g/尾、≥15g/尾),放在三种不同驯养环境共7组(池塘1组、玻璃钢微流水池3组、网箱3组),经3个月的驯养,共收获6 742尾,总成活率87.74%,均重29.4g/尾;其中,池塘组驯养成活率为86.51%,平均增重率为227.8%;微流水组驯养平均成活率为92.45%,平均增重率为232.1%;网箱组驯养成平均活率为90.26%,平均增重率为212.5%。不同规格尖头塘鳢驯养结果也存在差异,其中,规格≤10g/尾驯养成活率为86.72%,平均增重率为226.9%;规格10~15g/尾驯养成活率为93.11%,平均增重率为222.0%;规格≥15g/尾驯养成活率为94.74%,平均增重率为218.5%。驯养试验对尖头塘鳢具有较大的研究保护及推广养殖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杂交鳢的养殖产量和效益。在杂交鳢养殖塘中混养了规格50g的鲫鱼6 000尾/hm~2和规格70g的鳙鱼600尾/hm~2,水面种植少量水葫芦,经过8个多月的养殖,4口鱼塘杂交鳢成活率均在76%以上,平均单产61 140kg/hm~2最高64 695kg/hm~2。结果表明,杂交鳢池塘生态混养技术可以获得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用颗粒饲料驯化养殖瓦氏黄颡鱼鱼种,夏花鱼种的放养密度为10450尾/667m2,其中瓦氏黄颡鱼、鲢、鳙和鲫的鱼种分别放养10000、200、200和50尾。经132d饲养,平均单产为691.9kg/667m2,其中瓦氏黄颡鱼589.1kg,平均规格60.3g,成活率97.7%;鲢39.3kg,平均规格213.1g,成活率92.3%;鳙49.3kg,平均规格257.5g,成活率95.8%;鲫14.2kg,平均规格316.5g,成活率90.0%。平均每667m2池塘投喂颗粒饲料1400kg,平均饲料系数2.32(其中瓦氏黄颡鱼饲料系数为2.38)。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m~2的小试验池和0.267hm~2的池塘开展台湾泥鳅夏花培育及成鳅养殖试验。小试验池夏花泥鳅苗成活率约为35%;成鳅总产量1872.5kg,平均规格50.4g/尾,成活率70.1%。0.267hm~2的池塘成鳅总产量510.6kg,平均规格85g/尾,成活率约76.2%。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2龄刀鱼的养殖成活率,通过在池塘中栽植水草、投放青虾等方法,进行了刀鱼和河蟹生态混养试验。结果显示,经过5个月的饲养,2龄刀鱼平均成活率达到72.4%,最高成活率达81.7%,平均规格为30.8 g/尾。生态混养试验中还收获自繁的刀鱼苗种28 888尾,平均规格为7.62 g/尾,同时收获河蟹1 085.2 kg、青虾165 kg,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适合刀鲚的池塘养殖新模式,分别在淡水和半咸水环境下开展了1+龄刀鲚与暗纹东方鲀的混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刀鲚与暗纹东方鲀在半咸水环境下混养,在产量、成活率、平均出塘规格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当刀鲚放养密度为3 000尾/hm2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可达116.70 kg/hm2,该塘刀鲚成活率为68.16%,平均出塘规格可达57.11 g,体质量在50 g以上的比例为61.66%。  相似文献   

7.
网箱规格3 m×3 m×2.5 m,实行二级放养,投放规格为10~12 g/尾的鱼种1.2万尾。经152 d养殖,平均规格3.0 kg/尾,大的个体达到5.0 kg/尾以上,小的个体也在1.0 kg/尾。共生产商品鱼19 798kg,平均单产37.6 kg/m2,平均成活率55%,平均饵料系数3;投入产出比1∶1.41。  相似文献   

8.
在家鱼池塘中分别进行了套养丁(鱼岁)鱼鱼种和商品鱼的试验.①鱼种混养:在三个塘中分别进行丁(鱼岁)鱼的鱼种单养、与白鲢鱼种混养和与草鱼鱼种混养,每个塘中平均每667m2放养的总鱼数为3万尾.到年底时,三个塘中的收获结果如下:成活率次序是草鱼塘>白鲢塘>单养塘(90.55%>88.1%>83.95%);规格大小依次为草鱼塘>白鲢塘>单养塘(41.8g>38.15g>32.0g).②成鱼混养:在白鲢主养塘和草鱼主养塘两种类型的池塘中平均每667m2放养52g左右的丁(鱼岁)鱼400尾,经12个月的饲养,在上述两种类型的池塘中混养丁(鱼岁)鱼的产量的高低次序依次是草鱼塘>白鲢塘(222>198.3kg/亩);成活率次序为草鱼塘>白鲢塘(97.9%>95%),平均规格大小的次序依次是草鱼塘>白鲢塘(0.62kg>0.599kg).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台湾泥鳅在江西省赣中山区池塘中的养殖特性,开展了山区池塘台湾泥鳅养殖技术研究及效益分析。结果显示:放养规格为4~5 cm苗种,密度为80000尾/667m~2,经117 d的人工养殖,平均规格为12.16±2.17 g,产量为1072 kg/667m~2,成活率为82.6%,利润为7730元/667m~2;放养规格为3~4 cm苗种,密度为120000尾/667m~2,经127d的养殖,平均规格为11.78±2.43 g,产量为1193.5 kg/667m~2,成活率为76.7%,利润为7253元/667m~2;放养规格为3~4cm,密度为150000尾/667m~2,经115d的养殖,平均规格为10.25±1.95 g,产量为1202.7 kg/667m~2,成活率为78.7%,利润为7043元/667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池塘主养异育银鲫“中科3号”成鱼高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南昌综合站新干示范基地2010年从湖北黄石市引进异育银鲫"中科3号"乌仔30×104尾,当年养成规格50g/尾的鱼种。2011年对鱼种进行池塘成鱼高产养殖试验,经过300d的养殖,取得667m^2产765kg,出塘规格420g/尾,成活率85%以上,667m^2均利润2276元,投入产出比为1:1.3的养殖效益,达到高产高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