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为今后研究肉鸽免疫功能提供其免疫器官的形态学、组织学观察依据。[方法]选取40日龄的肉鸽,摘除法氏囊、脾脏和胸腺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制作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照相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40日龄肉鸽法氏囊黏膜上皮完整,黏膜固有层腔上囊小结数量减少,体积变小,中间出现空泡,淋巴细胞减少;法氏囊小结中皮质和髓质界限不明显,小结周围有大量的结缔组织增生,导致法氏囊免疫功能降低。脾脏各组织结构发育趋于完善,细胞排列紧密。胸腺髓质中淋巴细胞较少,可见胸腺小体;皮质中淋巴细胞较多。[结论]40日龄的肉鸽法氏囊开始萎缩,免疫功能降低,而脾脏和胸腺免疫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2.
半胱胺对鸡免疫器官组织结构及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半胱胺对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应用100羽1日龄草杂鸡,随机分成2组,每组50羽,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0和1.0g/kg半胱胺的基础日粮.试验期30d.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抽取20只鸡,颈静脉放血致死,取胸腺、法氏囊和脾脏,应用Bouin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Olympus显微镜观察、拍照.结果表明,试验组鸡较对照组鸡胸腺小叶皮质增厚,皮质内淋巴细胞密集,胸腺小体减少;试验组较对照组鸡法氏囊淋巴小结增多,淋巴细胞处于发育状态,皮质较厚,皮质、髓质内淋巴细胞增多,皮质、髓质分界明显.对照组法氏囊出现萎缩退化现象;试验组鸡较对照组鸡脾脏的结构清晰,白髓内的脾小结数量增多,研究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半胱胺能够促进鸡的淋巴器官的发育,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技术,显微镜下观察丝羽乌骨鸡免疫器官组织学结构特点,探讨丝羽乌骨鸡免疫器官组织结构的发育规律,为丝羽乌骨鸡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提供可靠理论依据。结果显示:①经HE染色,皮质着色较深,呈蓝紫色,髓质染色较浅,呈浅粉红色。7日龄,胸腺皮质、髓质分界不明显。14日龄后,皮质、髓质分界明显,胸腺小体在各个日龄丝羽乌骨鸡胸腺中均存在;②丝羽乌骨鸡法氏囊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组成。49日龄,黏膜层有大量的杯状细胞存在。7、14日龄时,皮质、髓质分界不明显,21日龄后分界较为明显。49和63日龄时,髓质分叶明显。不同日龄,胸腺髓质面积与淋巴小结面积的比值存在一定差异;③经HE染色,脾脏边缘区和红髓呈浅粉红色,白髓呈蓝紫色。脾索内有大量的血细胞,脾索内含有毛细血管的区域有椭球体的存在。脾窦存在于脾索之间,形状不规则,窦壁细胞排列不紧密,窦壁细胞呈长杆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日龄,丝羽乌骨鸡免疫器官在组织学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由黄芪、枸杞、金银花等药材组成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将1日龄健康AA肉鸡1 000羽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和1.5%的复方中草药制剂,试验期42d。结果显示,在21日龄时,试验Ⅱ组肉鸡法氏囊指数、血清IgG和IgM含量以及NDV抗体和IL-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脾质量和器官指数以及血清IL-2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肉鸡血清IgG含量和NDV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42日龄时,试验Ⅱ组肉鸡胸腺和法氏囊质量与器官指数、血清IgG和IgM含量以及NDV抗体和IL-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肉鸡脾质量与器官指数、血清IgG和IgM含量以及IL-2、IL-4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肉鸡血清IgG和IgM含量以及NDV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显微观察可见,在21日龄时,试验Ⅱ组肉鸡法氏囊组织结构清晰,法氏囊小结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小结内淋巴细胞数量较多,排列紧密。在42日龄时,试验Ⅱ组肉鸡胸腺皮质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法氏囊小结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肉鸡胸腺皮质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脾小结和脾动脉周围淋巴鞘小结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脾小结数量也明显较多;试验Ⅰ组肉鸡脾小结面积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黄芪、枸杞、金银花等复方中草药制剂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和免疫功能可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添加1.0%复方中草药制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肌肽是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维生素E后又一被发现的天然非酶促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抗衰老及增强免疫力等生理功能。为了探讨肌肽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本文应用不同浓度(20、40和60mg/L)的肌肽通过饮水研究了不同日龄(7、14、21、28、35和42日龄)肉鸡免疫器官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实验组肉鸡法氏囊小结数量增多,淋巴细胞排列由疏松至紧密,黏膜皱襞体积增大,尤其是应用40mg/L剂量组上述变化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在21日龄时应用60mg/L肌肽组胸腺小体的数量最多,淋巴细胞排列最为紧密;应用20mg/L肌肽试验组在21日龄时脾小结的数量增多,脾动脉淋巴鞘周围壁变厚,尤其是应用60mg/L计量组上述变化更为明显。表明肌肽能够促进肉鸡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和脾)的早期发育和免疫应答能力,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通过对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的观察和检测来进行研究蛋氨酸缺乏对雏鸡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具体如下:对法氏囊的检测研究:通过组织学进行观察,雏鸡从21日龄开始法氏囊淋巴滤泡内的淋巴细胞发生变化,出现减少现象,并且雏鸡皮质变薄,髓质变宽现象也逐渐凸显出来。对胸腺检测研究:通过组织学观察研究,试验组胸腺小叶淋巴细胞较之于对照组显著减少,并且胸腺小叶结构变得模糊;对脾脏检测研究:试验组雏鸡脾脏的红髓和白髓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较少现象并且其组织学结构发生紊乱。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鸡Toll样受体4(chTLR4)在雏鸡免疫器官(法氏囊、胸腺、脾脏)中的表达与定位,将50只健康海兰白蛋鸡随机分成10组,每组5只,分别于1、7、14、21、28、31、35、42、45、49日龄时随机扑杀一组,取法氏囊、胸腺及脾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雏鸡免疫器官中chTLR4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各日龄雏鸡法氏囊、胸腺及脾脏内均检测到chTLR4转录及chTLR4蛋白的表达。2法氏囊淋巴滤泡的皮质和髓质内均可见免疫阳性细胞,尤其是在髓质部免疫阳性反应较强;胸腺小叶的皮质、髓质及脾脏的红髓和白髓细胞内均可观察到免疫阳性反应区。3法氏囊中chTLR4蛋白表达在1~42日龄均处于较高水平并存在小幅波动,42~49日龄表达量逐渐下降;各日龄雏鸡胸腺、脾脏中chTLR4蛋白表达趋势相似,1~14日龄表达量逐渐升高,14~35日龄呈波动变化,35~42日龄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在各日龄雏鸡免疫器官中均有chTLR4表达,且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chTLR4与雏鸡免疫功能相关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岁龄犬淋巴器官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只1岁龄犬的胸腺、淋巴结和脾进行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并以酸性α-醋酸萘酯酶法显示T淋巴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1岁龄犬胸腺发达;ANAE阳性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胸腺小叶的皮质部;髓质内淋巴细胞数量较少,但分布有胸腺小体。淋巴结内分布有生发中心的次级淋巴小结,ANAE阳性反应的淋巴细胞分布在淋巴小结周围的套层及淋巴结的副皮质区。脾脏被膜和小梁发达,白髓以典型的脾小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的形式散布在红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白花蛇舌草多糖(OPS)对AA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OPS 0.4g/kg、08g/kg、1.2g/kg,以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4g/kg黄芪多糖(APS)为阳性对照,饲喂7日龄AA鸡一周。分别在14日龄、28日龄与42日龄时采取胸腺、脾脏和法氏囊,制作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组鸡脾脏淋巴小结增多,动脉周围淋巴组织鞘增宽;胸腺皮质增厚和法氏囊淋巴滤泡皮质增厚,淋巴细胞增多。随着OPS添加剂量增大,对AA鸡脾脏和法氏囊发育的促进作用增强。可见,白花蛇舌草多糖能促进AA鸡的脾脏、胸腺和法氏囊发育。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免疫组化超敏SP法对鸡不同生长阶段免疫器官中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胸腺中VIP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被膜及髓质,而皮质内反应较弱;随日龄增加,VIP在被膜和髓质内一直维持较强的表达;实质中VIP强阳性淋巴细胞数量随日龄逐渐增多,至42 d开始减少.脾脏中VIP阳性反应主要出现于被膜及红髓,并在整个生长阶段维持较强的表达,红髓的脾索和脾窦间还有较多的巨噬细胞呈VIP强阳性反应;白髓中仅见动脉周围淋巴鞘中央动脉有VIP的表达,并随日龄的增加逐渐减弱.法氏囊中VIP的表达范围广泛,涉及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尤以黏膜上皮细胞和法氏囊小结髓质的表达为典型;随着日龄增加,黏膜上皮细胞VIP表达逐渐减弱,囊小结髓质一直保持较强的VIP阳性着色,囊小结皮髓质交界处上皮细胞层内VIP强阳性细胞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鸡免疫器官中VIP阳性反应物质的广泛分布,提示这3种器官是神经系统以外产生VIP的重要部位,法氏囊中的VIP可参与鸡免疫器官的功能调节,它可作为一种信号分子介导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球虫病是集约化养鸡场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一种原虫病,它以消瘦、贫血、血性下痢、发病率及死亡率高为特征。2010年6月10日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一家养鸡场饲养的白羽肉鸡发生此病。我校教学兽医院接诊后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及涂片镜检等确诊为球虫病。根据情况立即采取了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使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黄羽肉鸡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Hydropericardium hepatitis syndrome,HHS),是鸡新发一种的危害较大的传染病,近年来在北方一些省份流行。2016年6月,某市一鸡场发生疑似病例,死亡率40%,经病毒分离、PCR诊断及序列测定等方法确认为该病。本次黄羽肉鸡的发病特点为发病急、死亡快,但心胞积液不明显,剖检病变极易与禽流感、新城疫等相混淆,需引起关注,根据发病特点提出鉴别诊断方法,以提高基层对本病的发现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甜菜碱对黄羽肉鸡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400只1日龄雌性黄羽肉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25、250、500、1 000 mg/kg甜菜碱。试验期74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甜菜碱可显著降低皮下脂肪厚度和肌间脂肪宽度(线性,P<0.05),对屠宰率、全净膛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添加甜菜碱可显著降低胸肌24和48 h滴水损失(线性与二次,P<0.05),且各试验组的胸肌24和48 h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添加甜菜碱可显著提高胸肌中不易流动水的峰面积比(线性,P<0.05),显著降低胸肌中不易流动水的出峰时间、自由水的出峰时间、结合水的峰面积和结合水的峰面积比(线性,P <0.05),且500、1 000 mg/kg甜菜碱添加组胸肌中自由水的出峰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饲粮中添加甜菜碱可显著提高胸肌粗脂肪含量(线性,P<0.05),且1 000 mg/kg甜菜碱添加组胸肌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试验旨在研究甘草酸(GA)对黄羽肉仔鸡免疫性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300只体重接近的1日龄健康黄羽肉仔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处理组(LPS组)、黄芪多糖组(APS组)、高剂量甘草酸组(GAH组)、中剂量甘草酸组(GAM组)和低剂量甘草酸组(GAL组)。空白对照组于14、16、18、20日龄早上腹腔注射0.9%无菌生理盐水2 mL,其余各组同时间注射等量的LPS溶液(1.5 mg/kg BW)建立体内免疫应激模型。空白对照组和LPS组饲喂基础饲粮,APS组、GAH、GAM和GAL组于应激模型建立阶段及前后3 d (即11~23 d)分别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400 mg/kg黄芪多糖(APS)和120、100、80 mg/kg的GA;试验期49 d。在21、28、35、42、49日龄每个重复随机选取2只鸡采集翅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中CD4、CD8分子含量及免疫活性物质IgA、IgG、IgM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1~49日龄时,其余5组肉仔鸡血清CD4分子含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而血清CD8分子、IgA、IgG、IgM (除GAH组和APS组外)含量均有所升高。与LPS组相比,APS组和3个GA组肉仔鸡血清CD4分子含量均有所升高,而血清CD8分子含量均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血清IgA、IgG、IgM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此外,在3个GA组间,肉仔鸡血清CD4分子含量均随GA添加量增加而升高,其中GAH组的升高幅度与APS组最接近,尤其是在42日龄时,GAH组与APS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且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LPS组(P<0.01;P<0.05);而肉仔鸡血清CD8分子、IgA、IgG、IgM含量随GA添加量增加呈降低趋势,其中GAH组的降低幅度与APS组最接近,在CD8分子含量方面,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在35和49日龄时,GAH组肉仔鸡CD8分子含量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IgA含量方面,除35日龄外,其他日龄时GAH组与APS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21和49日龄时,GAH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IgG含量方面,除28日龄外,其他日龄时GAH组与APS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35日龄时,GAH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IgM含量方面,除42日龄外,其他日龄时GAH组与APS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21日龄时,GAH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GA能有效缓解黄羽肉仔鸡对LPS刺激引起的免疫应激反应,增强免疫调节能力,且与保护效果之间有剂量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GAH>GAM>GAL。  相似文献   

15.
采用行为学方法研究大棚饲养条件下风扇降温和水帘降温以及舍饲、35日龄开放运动场、70日龄开放运动场对黄羽肉鸡采食、饮水、修饰、站立、运动、觅食、攻击、休息、沙浴,栖架10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帘降温组鸡群采食和修饰行为的百分比极显著高于风扇降温组(P〈0.01);而饮水、站立和觅食行为的百分比则极显著低于风扇降温组(P〈0.01);沙浴行为百分比也显著低于风扇降温组(P〈0.05),其他的行为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2)放养措施可以极显著增加鸡群的采食、饮水、修饰、运动、觅食、休息以及沙浴等7种行为的百分比(P〈0.01),极显著降低鸡群的栖架行为及站立行为的百分比(P〈0.01);其他的行为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不同降温措施和不同时间放养措施显著影响肉鸡采食、饮水、站立、修饰、觅食和沙浴行为百分比,上述6种行为指标可作为评价黄羽肉鸡福利养殖水平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白羽肉鸡生产过程中肉鸡正常生长和生产与鸡舍内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论文综述了白羽肉鸡生产过程中对各项环境条件的要求,探讨了各种不适环境因素对肉鸡生长发育、健康等生产性能指标的影响,为白羽肉鸡生产的环境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饮水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岭南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270只21日龄健康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基础饲粮+300 g/t 15%金霉素和40 g/t 50%维吉尼亚霉素,益生菌组饲喂基础饲粮+复合益生菌(饮水),其中,复合益生菌制剂为1:1:1配伍的罗伊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各菌种添加量为1.0×106 CFU/mL,试验期5周,全程自由采食和饮水。[结果] ①22~42日龄,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和抗生素组的料重比(F/G)均显著降低(P<0.05);22~56日龄,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和抗生素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提高(P<0.05),且益生菌组死淘率最低,均一性优于对照组与抗生素组。②42日龄时,抗生素组回肠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指数和Ace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益生菌组(P<0.05),盲肠Observed Species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益生菌组(P<0.05);③益生菌组在厚壁菌门、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上占有优势,而其他各菌门、各菌属中抗生素组都呈现出较高的相对丰度,益生菌组与对照组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结论] 饮水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可以显著改善22~56日龄岭南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有效降低死淘率,整体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接近抗生素组,有部分高效替抗功能;在肠道微生物方面,益生菌组整体上表现出与对照组更大的相似性,说明饮水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硒和枣粉对白羽肉鸡肌原纤维蛋白构象、功能及消化特性的影响.选用1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白羽肉鸡18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6个组分别为CK组(基础饲粮)、J组(基础饲粮+8%枣粉替换8%玉米)、0.3S组(基础饲粮+0.3 mg/kg酵母硒)、0.6S组(基础饲粮+0.6 m...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在散养条件下黄羽肉鸡CAPN1、H-FABP基因与其生长发育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关系,试验以130羽3周龄体重接近,健康商品代黄羽肉鸡母鸡为试验材料,随机分为笼养组(对照组)和散养组(试验组),采集在不同周龄(3、4、6、8、10、13 w)的胸肌、腿肌和腹脂组织样品共36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不同生长阶段组织中CAPN1和H-FABP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胸肌和腿肌的IMF含量。结果表明:黄羽肉鸡的CAPN1、H-FABP基因在胸肌、腿肌和腹脂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随着周龄的增加,散养肉鸡CAPN1基因表达的整体变化趋势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且3~6 w其在胸肌和腹脂中的表达量均表现为笼养显著高于散养(P<0.05)。H-FABP基因的整体表达趋势随着周龄的增加而降低,在胸肌和腿肌中变化趋势相同,且均表现为散养显著高于笼养(P<0.05),在腹脂中表现为笼养高于散养(P>0.05)。与散养鸡相比,笼养鸡生长速度较快,腹脂率、IMF含量较高。本试验结果可为散养黄羽肉鸡CAPN1和H-FABP基因分子选育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Feather loss in psittacine birds is an extremely common and extremely frustrating clinical presentation. Causes include medical and non-medical causes of feather loss both with and without overt feather destructive behavior. Underlying causes are myriad and include inappropriate husbandry and housing; parasitic, viral and bacterial infections; metabolic and allergic diseases;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Prior to a diagnosis of a behavioral disorder, medical causes of feather loss must be excluded through a complete medical work-up including a comprehensive history, physical exam, and diagnostic testing as indicated by the history, signalment and clinical sign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some of the more common medical and non-medical causes of feather loss and feather destructive behavior as well as approaches to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