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苜蓿皂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苜蓿皂甙是苜蓿在正常代谢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本文综述了苜蓿皂甙的研究进展,包括苜蓿皂甙的提取与分离;苜蓿皂甙的分布与结构;苜蓿皂甙的生物活性、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苜蓿皂甙的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苜蓿Medicago sativa作为高产、廉价、优质的蛋白质饲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苜蓿中含有皂甙、叶蛋白、黄酮类、多糖、天然色素、膳食纤维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苜蓿皂甙是苜蓿生物活性的物质之一,具有降低胆固醇、调节脂质代谢、增强机体免疫、抗氧化等功能,对畜禽的生长性能有促进作用。对苜蓿皂甙的结构、理化特性、生物学功能以及苜蓿皂甙提取工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论述了近几年来苜蓿皂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最后探讨分析了苜蓿皂甙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苜蓿皂甙不仅具有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增强机体免疫和抗氧化的功能,还可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说明苜蓿皂甙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动物生产.综述了苜蓿皂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4.
苜蓿皂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苜蓿(Medicago sativa)皂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用72头体重7.5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进行研究。试验随机分为4组:基础日粮组(C)、基础日粮添加0.5%苜蓿皂甙组(T1)、基础日粮添加1%苜蓿皂甙组(T2)和基础日粮添加2%苜蓿皂甙组(T3),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3头)。结果表明:苜蓿皂甙可以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日增重(P<0.05),降低料重比,以T2组(1%苜蓿皂甙)效果最好;苜蓿皂甙可以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清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P<0.05),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而且随着苜蓿皂甙水平的增加,仔猪血清和组织中GSH-PX,SOD的活性呈升高趋势,MDA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因此,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苜蓿皂甙可以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5.
为了优化紫花苜蓿中苜蓿皂甙的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以苜蓿总皂甙提取量为评价指标,优选苜蓿皂甙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甲醇浓度、甲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苜蓿皂甙的提取量都有极显著影响,最佳提取工艺为50%的甲醇,苜蓿草粉15倍量,超声波提取2次,每次30min。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苜蓿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苜蓿皂甙的生物活性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抗动脉粥样硬化、驱除原虫和抗菌,在动物养殖业中可作为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本文对苜蓿皂甙生物活性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苜蓿皂甙是苜蓿在正常代谢过程中生成的次生代谢产物,它是由糖中羟基或非糖类化合物的羟基以缩醛链(甙链)脱水缩合而成的环状缩醛物,其结构属于五环三萜烯类化合物。苜蓿皂甙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机体免疫力、抗氧化功能,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胴体品质和胃肠道内环境等。目前,苜蓿皂甙作为一种潜在的饲料添加剂新品种已被广泛应用在蛋鸡、肉鸡、仔猪、肥育猪、绵羊、山羊、肉牛、奶牛等动物的生产实践中。文章对苜蓿皂甙的生物学功能及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法提取苜蓿皂甙最适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优化紫花苜蓿中苜蓿皂甙的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以苜蓿总皂甙提取量为评价指标,优选苜蓿皂甙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甲醇浓度、甲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苜蓿皂甙的提取量都有极显著影响,最佳提取工艺为50%的甲醇,苜蓿草粉15倍量,超声波提取2次,每次30min。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体外培养法研究了在以3∶7为精粗比的日粮条件下添加苜蓿皂甙对滩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苜蓿皂甙的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0.5%(试验Ⅰ组)、1.0%(试验Ⅱ组)、2.0%(试验Ⅲ组)、3.0%(试验IV组)。结果表明:添加1.0%的苜蓿皂甙,瘤胃培养液的丙酸浓度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P>0.05);添加量为3.0%时,其丙酸浓度分别在3、12和18 h时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添加1.0%、3.0%的苜蓿皂甙,瘤胃培养液的乙酸浓度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各添加水平下瘤胃培养液总的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在一定时间内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P>0.05),但其乙酸/丙酸值却呈现下降趋势(P>0.05)。综观各添加水平苜蓿皂甙对滩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结果,添加3.0%的苜蓿皂甙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探讨苜蓿皂甙对高脂血症大鼠胆固醇代谢及肝脏胆固醇酰基转移酶2(ACAT-2),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r)基因表达的影响。取雄性健康Sprague Dawley大鼠(SD)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A、高脂模型组B、苜蓿皂甙预防组C和苜蓿皂甙治疗组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饲喂高脂饲料,其中预防组从第1周开始灌胃苜蓿皂甙,治疗组从第5周开始灌胃苜蓿皂甙,试验期8周。观察试验大鼠体重、肝脏系数、血脂水平和肝脏病理变化情况,并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Real-time PCR技术分别检测大鼠肝脏HMG-CoAr和ACAT-2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结果表明,1)苜蓿皂甙可以显著降低高脂模型大鼠体重、肝脏系数、血清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及改善肝脏脂化程度(P<0.05)。2)苜蓿皂甙预防组和治疗组ACAT-2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极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HMG-CoAr 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则差异不显著。苜蓿皂甙通过降低肝脏ACAT-2的表达,抑制机体对外源胆固醇的吸收,发挥对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选择健康1日龄商品代AA肉鸡96只,随机分成试验组Ⅰ、Ⅱ和对照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试验期49 d。1~21日龄阶段,试验组Ⅰ、Ⅱ均饲喂基础日粮+0.1%苜蓿总甙;22~35日龄和36~49日龄阶段,试验组Ⅰ饲喂基础日粮+0.1%苜蓿总甙,试验组Ⅱ饲喂基础日粮+0.2%苜蓿总甙。试验结果如下:①添加苜蓿总甙除22~35日龄试验组Ⅰ肉仔鸡采食量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各试验组各阶段生长性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添加苜蓿总甙对不同日龄仔鸡血清和肝脏GSH-Px、SOD和MDA水平有不同程度地影响。  相似文献   

12.
贵州苜蓿产业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国内外广泛种植的优质豆科牧草。在调查贵州各地近年来推广种植紫花苜蓿的基础上,根据贵州耕地资源不足、石漠化危害严重、种植业发展局限性明显的现状,结合全省中长期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客观要求,阐述了发展苜蓿产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了贵州生态气候条件下苜蓿种植的主要限制因素,并提出贵州苜蓿产业科技工作重点,即加快苜蓿种质资源适应性鉴定、新品种选育研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草产品加工技术研究等,以期为贵州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苜蓿与放牧家畜臌胀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戎郁萍  王堃 《草业科学》2004,21(12):103-107
饲喂新鲜苜蓿Medicago sativa时,家畜患臌胀病的风险很大,因此苜蓿传统上主要用作调制干草,放牧利用较少.就家畜臌胀病的概念、引发的原因及放牧管理中的相应预防方法和紫花苜蓿引起的臌胀病做一简要综述,旨在阐明已知的臌胀病可能起因及防治方法,为容易引起家畜臌胀病的苜蓿及其他相关豆科牧草的合理放牧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优质豆科牧草,而病害、虫害、草害是限制苜蓿生长及品质的主要原因.本文收集了我国近40年来的有关资料,对苜蓿病虫害的种类进行科学分类,制作出了苜蓿病害和苜蓿部分虫害的种类名录,对主要病虫害的分布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收集近20年我国各地区调查的苜蓿地杂草的相关...  相似文献   

15.
苜蓿(Medicago sariva)放牧草地以其成本相对低、营养价值高、家畜生产性能优异而得到生产者的青睐.但用于干草的苜蓿不耐践踏,不适合放牧,而且家畜鼓胀病也限制其利用,因而使之成为苜蓿科研的新方向.有关放牧型苜蓿品种的选育以及家畜鼓胀病的管理研究,笔者将分别在其他文章中阐述.本文主要就苜蓿放牧地的管理(放牧方式、时间和强度)、合理利用及其对不同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目前育成的放牧型苜蓿品种进行综述,以期为苜蓿放牧的管理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在内蒙古草地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利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振伟 《草业科学》2007,24(12):79-81
阐述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内蒙古草地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紫花苜蓿利用方式,旨在有效地解决内蒙古自治区草地畜牧业发展及紫花苜蓿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内蒙古畜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种植苜蓿与饲养奶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草食畜生产是优化生存环境、建设生态农业、振兴农村经济的关键措施。具有“牧草之王”之美称的紫花苜蓿是种草养畜的首选草种。本文通过苜蓿与奶牛营养、苜蓿草相对饲用价值的评估与计算、不同类群奶牛对苜蓿草日粮质量的要求以及优质苜蓿草的收获、加工调制与保存等方面阐述了种植苜蓿与饲养奶牛的相关技术。系统的介绍了优质苜蓿草的高效生产与科学利用以及在奶牛生产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膳食结构中动物性蛋白摄食量的增加,畜牧业尤其是奶牛产业形成快速发展之势,全国奶牛数量不断增加,对高品质植物性蛋白饲料尤其是苜蓿产品的需求旺盛,每年缺口约为1 500万t。从市场需求来看,酒泉市苜蓿草产业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机遇。酒泉充分发挥酒泉地域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通过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牧草良种补贴及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牧草产业快速发展,酒泉苜蓿产业化格局已经初步显现。针对目前苜蓿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做介绍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Strained ruminal fluid was collected from cattle fed five diets at two locations to determine in vitro rates of cyanogenesis from the glycosides amygdalin, prunasin and linamarin. Rates of dissociation for the corresponding aglycones, benzaldehyde cyanohydrin and acetone cyanohydrin, also were determined. Hydrogen cyanide (HCN) in ruminal fluid was determined with a modified method of HCN analysis that independently measured the overall rate of cyanogenesis and the nonenzymatic dissociation of cyanohydrins, the intermediate products in the degradation of cyanogenic glycosides to HCN. Rate of dissociation of cyanohydrins in ruminal fluid was pH-dependent, with high rates of dissociation (as expressed by the rate constant or half-life of the reaction) occurring at pH greater than 6 and slower rates at pH 5 to 6. Cyanohydrin dissociation was most rapid when cattle were fasted for 24 to 48 h and ruminal pH was high; rate of dissociation was much slower during feeding and digestion. When the glycosides were examined, highest rates of cyanogenesis (mg HCN.liter-1.s-1) were observed after a 24-h postprandial period. Hence, cattle are most susceptible to poisoning by cyanogenic plants when the pH of ruminal fluid is elevated (for rapid dissociation) and also when the activity of microbial beta-glucosidase is adequate for rapid hydrolysis of glycosidic bonds. Rates of cyanogenesis were higher when ruminal inocula were from cattle fed fresh alfalfa or cubed alfalfa hay rather than grain or long hay. Rates of HCN production were slowest using inocula from cattle fed grain; rates for the three glycosides were negligible at the 3 and 6 h postprandial sampling times.(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20.
苜蓿皂甙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结果证明,苜蓿皂甙主要生物活性是:影响胆固醇的代谢,驱原虫。在动物养殖业中可作为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作者对苜蓿皂甙生物活性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