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型香猪是由我国南部山区少数民族居地经过数百年的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一个微型猪种,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强、体格短小、皮薄肉嫩、肉质鲜美等特点,有着特殊的利用价值和良好的开发前景.1 外貌特征香猪体格短小,被毛黑色,毛细有光泽,头长、额平、额部绉纹纵横,眼睛周围无毛区明显,吻端粉红色,耳薄向两侧平伸,背腰微凹,腹大而圆,下垂,四脚短细,尾巴细长,尾端白色,奶头5-6对.  相似文献   

2.
香猪     
香猪是一个具有稳定的遗传基因、品质优良、珍贵稀有的地方小型猪种。1 外貌特征其主要特征为小、矮、短、圆、肥。成年体重仅50~60千克,体高约48厘米,体长约93厘米,胸围96厘米;头轻小,嘴细长。多数猪的额平而无皱纹。有的个体眼角上缘有2条平行浅纹,耳小而薄,颈短粗,背稍凹,胸宽圆,腹下垂,多触地。头至颈部前1/2或1/3处及臀部为黑色,脸正中有白斑或白线伸至鼻端;部分猪只在背腰间有大小不等的黑斑,黑白交界处有2~5厘米宽的黑底白毛灰色带。被毛纤细柔软。尾长,过飞节。乳房不显露,乳头10~14个,排列匀称。2 生产性能香猪性早熟,发情日龄为…  相似文献   

3.
1995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第二次香猪品种资源调查时。在贵州的从江、榕江、剑河、雷山、台江、丹寨等县发现了一个黑白花色类型香猪品种,该类型香猪主要分布在剑河县西南部、台江县东南部和榕江县北部地区的部分乡镇。花色类型香猪与黑色类型香猪相比,除了体尺、体重稍大,毛色具有“两头乌”或“六白”特征外,其余特点相同。一种具有“两头乌”特征,即毛色为头部(耳根以前)和尾根周围黑色,其余部位纯白;另一种具有“六白”特征,即毛色为额心(旋毛)、四肢末端、尾尖白色,其余部位黑色,也有少数猪的颈部和腹部白色。毛粗…  相似文献   

4.
《湖南畜牧兽医》2002,(6):32-32
小香猪具有胴体瘦肉厚、纤维细、脂肪颗粒小、香味浓郁、早熟易肥,且最大不超过30千克等特点,全世界唯中国独有,其肉是宴席上的名菜。小香猪容易饲养,饲料报酬高,销路好,经济效益高,是广大农民致富的好项目。小香猪是特定自然条件和农牧业水平较低的环境中,经过长期近亲交配繁殖选育形成的,外观特点呈黑、短、圆、肥。纯种小香猪体型小,皮毛呈黑色,毛密且有光泽,头长额平,额部皱纹纵横,耳朵较小,耳根硬耳朵薄且向两侧平伸,眼睛周围有明显的无毛区域,吻端呈粉红色或黑色,背腰微凹,腹大而圆,四肢细短,尾巴细长似鼠尾,…  相似文献   

5.
<正>1消除新引进种猪的应激选购种猪时,在体型外貌上必须符合巴马香猪的特征。重点突出体躯短、胸宽、背腰平或略凹、腹线平直、屁股圆,尾根高、尾巴细,乳头圆匀不很显露、排列有序,被毛细、软、短而光亮,主要呈两头黑中间白,腹围较大。如挑选的种猪不健康,在运输过程中应激反应就较大,造成引种失败。  相似文献   

6.
1消除新引进种猪的应激 选购种猪时,在体型外貌上必须符合巴马香猪的特征。重点突出体躯短、胸宽、背腰平或略凹、腹线平直、屁股圆,尾根高、尾巴细,乳头圆匀不很显露、排列有序,被毛细、软、短而光亮,主要呈两头黑中间白.腹围较大。如挑选的种猪不健康,在运输过程中应激反应就较大,造成引种失败。  相似文献   

7.
张芸 《猪业科学》2005,22(7):70-71
香猪是我国稀有的微型地方猪种,国家二级保护畜种,它是贵州省东南州壮、苗、瑶等少数民族在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经过数百年的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以其体型矮小、肉质香嫩、皮薄骨细、基因纯合、纯净无污染等优良特点而著称,贵州剑河久仰香猪(毛色为黑色)就是其中之一,为了了解它与长白猪、剑白香猪(毛色为两头乌或全白毛)在繁殖性状方面的差异,为贵州剑河久仰香猪保种、开发利用等提供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8.
正巴马香猪性野、早熟、外貌清秀、体型矮小、短圆,饲养粗放,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成年最大个体重45 kg左右,皮薄肉细、胴体瘦肉多、肌肉鲜红、肌纤维细嫩、脂肪洁白、味美甘香、营养丰富,胜似山珍野味——果子狸,烹调时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气扑鼻,因此巴马香猪用途广泛,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构树随处可见,生长能力特别强,只要有构树根须的地方都会长出构树,其树皮是造纸的优质原料,根系发达,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性能。现将构树叶饲喂巴马香猪  相似文献   

9.
<正> 农大小型猪的表现外形特点与亲代种质及其始源条件有密切关系。农大Ⅰ系小型猪的一、二家系亲代来源贵州丛江地区,体躯短而矮小,被毛全黑,皮薄而细致,骨骼细小,头大小适中而较直,嘴中等长,额部有纵行皱纹,形状多样,额部较窄,耳小且适  相似文献   

10.
猪后圆线虫病是由后圆科后圆属的线虫引起的,虫体呈丝线状,寄生于猪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故又称猪肺线虫病。本病呈地方性流行,对幼猪危害很大。1病原普遍发现的有两种,即长后圆线虫(又称野猪后圆线虫);短阴后圆线虫(又称复阴后圆线虫)二者均寄生于猪的支气管。但通常多在细支管节二次分支的远端部分。  相似文献   

11.
1.中系长毛兔:成兔体重2.5~3.5公斤,年产毛350克左右,高者达500克。头宽而短,面圆鼻高,耳背生有密而细的绒毛,额颊毛丰厚,头部有一团毛,所以又称“狮子头”。其趾间有较密的绒毛,因此,又叫“老虎爪”。  相似文献   

12.
本地野猪肉质鲜嫩香醇、野味浓郁、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但过去由于人类猎杀与生存环境空间急剧减缩等因素,数量已急剧减少。融水黑香猪是中国香猪的一个独立种群,是我国稀有的微型地方猪种,全身被毛为黑色,个体小,四肢矮,体型圆,主要以红薯藤、芋头叶、芭蕉芋、蔬菜类和野生青饲料  相似文献   

13.
<正>1香猪特点1.1外貌特征1.1.1体型特征矮、小、短、圆。1.1.2被毛特征被毛稀少,短粗、有黑、白、棕、红、白黑花等色。1.2生理特征体形小,雄小雌大,成熟早,出栏快;抗逆性极强;怕冷怕热;神经敏感,嗅觉、听觉灵敏,视觉较弱,香猪胆小怕惊。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CYP7B1、CYP4B1基因在剑白香猪的黑色和白色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试验通过提取剑白香猪黑色和白色皮肤组织的RNA,分别逆转录合成相应的cDNA;以GAPDH基因作为内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CYP7B1、CYP4B1基因mRNA在黑色和白色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CYP7B1、CYP4B1基因在剑白香猪黑色皮肤中表达量较高,在白色皮肤组织中表达量很少甚至几乎不表达。结论:推测CYP7B1、CYP4B1基因可能与剑白香猪黑色皮肤的形成有关,为进一步研究CYP7B1、CYP4B1基因在香猪的黑色和白色皮肤组织中的功能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5.
微型猪,在国外被称为“迷你猪”,顾名思义是指小型猪,泛指成年体重不超过32~68公斤的小型猪,最小的成年公猪仅20多公斤,母猪仅30公斤。微型猪肉瘦肉率60%左右,且无腥味,清香可口,有“一家煮肉四邻香”、“七里香”之美誉。我国有十几个微型猪品种,原产于云、贵等省少数民族山区。这种猪留子配母,近缘交配,基因高度纯合;以青饲料为主,食露较少;性情温顺,从色彩上区分:有纯黑色,纯白色,额尾四蹄白,上黑下白等。  相似文献   

16.
1 外貌特征 香猪体型较小,属小型猪种.背、腰微凹,四肢较短,骨头轻细,头比较小,吻端粉红色、耳朵呈荷叶状,比较薄,眼眼睛周围有一明显的无毛区,颜色基本黑色,目前已发现有白色的.  相似文献   

17.
4月8日,江苏省东海种猪场正式接到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国家级黄淮海黑猪(淮猪)保种选育基地”的牌子。这标志着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老淮猪在90年代遭遇外籍种猪的冲击后又正式回到了东海县的“娘家”。老淮猪,全身黑色,头部尖长,背平凹腹部下垂,额窄有菱形皱纹,与原始森林野猪近族,肉细、味香,但生长比较慢。在计划经济年代,老淮猪是东海农民家庭副业的主导产业。随着人们生活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又怀念起老淮猪的肉香了。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国家农业部及时批准了东海种猪场的申请,在这里重新建立老淮猪保种繁育基地,从此老淮猪有了新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藏猪是我国优良地方猪种,产于我国青藏高原,是典型的高原型猪种,主要分布于西藏的山南、昌都地区及拉萨市,四川的阿坝、甘孜,云南的迪庆,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及青海等地也有分布。藏猪被毛多为黑色,鬃毛长而密,被毛下密生绒毛,体小。嘴筒长直,呈锥形。额面窄,额部皱纹少。耳小,直立,转动灵活。胸较狭,体躯短,背腰平直或微弓,腹线较平,后躯较前躯高,臀部倾斜。四肢结实,蹄质坚实且直立。乳头多为5对。在产区内,公、母猪常年混群放牧、因饲养环境条件差,生长发育缓慢。6月龄公猪平均体重14千克,体长49厘米;6月龄母猪…  相似文献   

19.
贵州香猪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香猪(久仰香猪、剑白香猪、从江香猪)为试验组,长白猪为对照组,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香猪类型及长白猪淋巴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38;香猪染色体核型组成为10sm 4st 12m 12t,长白猪则为8sm 4st 14m 12t;性染色体雌性均为XX,雄性均为XY,X、Y属中着丝粒染色体,Y是中着丝粒染色体相对长度最短的一条;3,5,6,7和9号染色体的臂比值各香猪类型与长白猪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1,5,6,8,9和11号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各香猪类型与长白猪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香猪类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第二讲乌鳢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乌鳢的体形(见图)呈圆筒状,尾部略侧扁;头尖、长而平扁,上覆鳞片,颇似蛇头,口大,端位,口裂稍斜并一直延伸到眼后,下颌稍突出;上下颌、犁骨和口盖骨上密布细齿;眼中等大;鳃孔大,鳃耙粗短而稀疏,鳃腔上方有一个密布毛细血管的鳃上器,具有辅助呼吸的机能;体被圆鳞,较大;侧线较平直,但在臀鳍起点上方折断,前后两段相隔1个鳞片,侧绒鳞60~67;背鳍和臀鳍均很长,几乎与圆形的尾鳍相连,无硬刺,胸鳍圆扇形,腹鳍短小.肛门位于身体中点的腹面;鳔一室,较细长;胃呈囊状,具两个幽门垂;肠短,双曲,仅为体长的一半略多.体背部为黑色,腹部灰白色或浅黄色,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条,头侧边有两条黑纹,奇鳍有黑白相间的花纹,偶鳍浅黄色,间有不规则的斑点,胸鳍基部有一黑色斑点.(待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