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农牧结合生态工程是个复杂的农业生态、经济和技术系统工程,它由植物(种植业)、动物(养殖业)和微生物(连接种养业)3个子系统组成,其关键是建设以“四三二一”畜牧业生产模式为主要内容的高效节粮型畜牧业生态工程。农牧结合种植结构主要模式有“一粮一饲”、“一粮一经”、“两饲一粮”和“一粮一经一饲”等多种模式。农牧结合型种植模式的核心是因地制宜建立以粮食生产为基础,饲料生产为重点,经济作物生产为动力,并有机配合和协调发展粮-经-饲三元种植新模式,3种作物种植参考比例为5∶2∶3。  相似文献   

2.
丘陵农区非竞争性耕地合理利用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非竞争性土地种植优良作物或牧草收获的绿色营养体喂养畜禽鱼换取肉蛋奶是解决我国21世纪16亿人品食物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研究证明,用绿色植物营养体比用粮食及其副产品喂畜可获取更多的畜产品,农牧结合型营养体农业生产主要推广了闲置田地粮-草-畜模式、荒坡地林-草-畜模式、荒山和果园果-草-畜模式、湖州和水库塘(或消落区)鱼-草-畜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22年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长期施用氮磷和有机肥(NPM)对不同种植体系土壤有效硫在剖面上分布与累积状况。结果表明,在60–80 cm土层各处理出现第一个累积峰,累积峰值为:粮饲轮作31.3、玉米连作29.2、小麦连作27.9、粮豆轮作25.6、苜蓿连作24.0 mg/kg;在140–180 cm 土层各处理又出现有效硫的第二个累积峰,累积峰值为:粮饲轮作44.7、粮豆轮作43.1、小麦连作41.0、玉米连作39.7、苜蓿连作36.5 mg/kg。第二累积峰值均大于第一累积峰值。0–200 cm土层有效硫总累积量粮饲轮作高达746.3 kg/hm2,其次为玉米连作640.6、粮豆轮作为638.3、小麦连作为622.4、苜蓿连作最小为557.3 kg/hm2。长期施用磷肥和有机肥是有效硫在土壤中累积的主要因素,有效硫在土壤剖面上有向深层迁移的趋势。不同作物对硫的吸收利用差异和不同种植方式对有效硫的累积与分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准确测算耕地“非粮化”率,掌握耕地“非粮化”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科学管控耕地“非粮化”、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积极意义。研究以江西省信丰县为例,从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2个方面测算耕地“非粮化”率,综合运用空间关联分析研究山区县耕地“非粮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影响耕地“非粮化”生产的关联因素。研究表明:1)信丰县耕地总体“非粮化”率为30.28%,其中种植结构“非粮化”和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面积分别为6 601.94 hm2和7 679.98 hm2,“非粮化”率分别为13.84%和16.44%。但不同地形区“非粮化”空间分布异质性明显,高山丘陵区主要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而低丘岗地区域主要表现耕地种植结构型“非粮化”。2)信丰县耕地“非粮化”呈集聚型空间格局,种植结构“非粮化”在中部低丘岗地区域呈高值集聚,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在高山丘陵区域呈高值集聚。3)严格的耕地管护政策对于“非粮化”生产具有抑制作用。4)“非粮化”生产存在空间扩散效应。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对山区县不同类型的耕地“非粮化...  相似文献   

5.
以非竞争性土地种植优良作物或牧草收获的绿色营养体喂养畜禽鱼换取肉蛋奶是解决我国21世纪16亿人口食物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研究证明,用绿色植物营养体比用粮食及其副产品喂畜可获取更多的畜产品.农牧结合型营养体农业生产主要推广了闲置田地粮-草-畜模式、荒坡地林-草-畜模式、荒山和果园果-草-畜模式、湖州和水库塘(或消落区)鱼-草-畜模式.  相似文献   

6.
粮食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同步发展,巢源地区的实践证明,有四条途径;(一)优化生产技术要素,以高产求效益;(二)调整种植模式,以优化结构求效益;;(三)发展优质米生产,以优质求效益;(四)推行“产、加、销”,提高粮食生产附加值。  相似文献   

7.
饲粮高剂量铜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选用6周龄肉用三黄鸡公120只,随机分为4个小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饲粮处理为:1组为对照组,喂实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2,3和4组饲粮分别为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硫酸铜形成的铜62.5,125和250mg/kg。试验期42d。结果表明:试验最初2同效果显著,与对照组比较,2,3和4组鸡体增重分别提高3.58%(p〉0.05),11.7%(p〈0.05)和16.16%(p〈0.01),  相似文献   

8.
对西南丘陵旱地新三熟技术设计了3种套作种植模式,即远郊浅丘粮食生产模式“麦-玉米-豆”,城郊粮经生产模式“菜用蚕豆(豌豆)-糯玉米-豆”,山区深丘粮食生产模式“麦-玉米-秋洋芋”。对套作作物品种的选择,播种期和移栽期的合理安排;套作群体对光照、土壤温度、湿度等理化性状的影响;共生系统施肥法;套作作物间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新套作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或示范。  相似文献   

9.
耕地非粮化对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潜在威胁,精准监测不同的耕地非粮化类型对制定针对性的农业管理政策至关重要。该研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为研究区,首先采用最大类间方差算法(OTSU)提取果园和耕地范围,然后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构建了基于Sentinel-2遥感数据的特征集,包括光谱特征、物候特征和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时序特征。结合面向对象分割和随机森林(radom forest, RF)、时间加权的动态时间规整(time-weighted dynamic time warping, TW-DTW)算法,构建了4种不同的分类模式用于提取粮食作物和露天蔬菜、大棚种植等非粮食作物。通过选择最优模式,提取了研究区2019-2022年间不同非粮化类型的空间分布信息,并探讨了不同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结果表明:1) 采用面向对象的机器学习模式进行耕地内作物分类的精度最佳,两个生长季内总体精度分别达到93.23%和90.10%,Kappa系数分别达到0.91和0.88;2) 基于时间序列匹配的模式在区分粮食作物和其他地类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冬小麦、玉米和大豆的用户精度分别高于95.60%、74.70%、82.70%,制图精度分别高于97.70%、86.40%、93.10%;3) 利用面向对象的机器学习模式进行耕地非粮化信息提取,在两个作物生长季的总体精度为87.00%和81.00%。分析耕地非粮化结果发现,藁城区2019-2022年的年际性非粮化面积为2753.09 hm2,其中果园占比最高;而季节性非粮化结果显示,秋粮非粮化面积(3174.86 hm2)明显高于夏粮非粮化面积(1060.27 hm2)。该研究利用Sentinel-2时序遥感数据,为一年两熟区耕地非粮化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可以为制定差异化农业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次注射3H-Leu测定肉仔鸡内源氨基酸排泄量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给强饲无氮饲粮(NFD),NFD+3.20%酶解酪蛋白(EHC),以豆粕为唯一氮源粗蛋白(CP)为5%及20%半合成饲粮的肉仔鸡,静脉注射30μCi/kg体重^3H-Leu注射后5min,4h,24h,36h及48h测定血浆游离Leu比放射性强度(SRp)及48h内排泄物比放射性强度(SR)。结果表明,不同饲粮排泄物内源Leu比放射性强度(SRe)与SRp定积分值与之比恒等,证明我们提出的一次注射  相似文献   

11.
生态农业农户发展模式是以户为单位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包括耕地合理种植、作物、显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实现农民增收。根据城西滩灌区农户家庭人口、劳动力人口、水浇土地种植面积及经济基础条件等,分原住户和吊庄移民户两种类型建立以种(植)为主“种、养”结合型、以养为主“种、养”结合型和“种、养、副”结合型三种模式。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实现生态、生产条件的根本改善和经济的总增长,显著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2.
针对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土地种与养矛盾突出,粮、经、饲种植结构比例不当等问题,以提高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为目标,选择农田种植紫花芷蓿以养为主及粮-豆种养结合种植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作紫花芷蓿综合效益最高,豌豆-水稻、蚕豆-玉米分列第2、3位,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作为改良土壤提高效益的措施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三种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技术,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DGGE图谱条带的数量及亮度有较大区别,且有几条特征性条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0—15 cm土层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菜稻菜模式”(RVCs) “休闲轮作模式”(FRCs) “蔬菜连作模式”(VCCs);15—30 cm土层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FRCs RVCs VCCs。UPGMC聚类分析表明,RVCs 处理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较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对各主成分起分异作用的主要是 RVCs和FRCs;与主成分因子1 正相关程度较高的种植模式为:RVCs和VCCs,与主成分因子2 正相关程度较高的是 FRCs。可见,水稻土细菌群落多样性与种植模式密切相关,这些变化对土壤细菌群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宋羽  刘伟平  谢臻 《农业工程学报》2023,39(17):227-235
为评估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与政策的传导路径,利用2005—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s-in-differences model,DID)和两阶段估计模型,检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策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种植结构“趋粮化”有正向促进作用,平均提高7.5%的粮食作物种植比例;2)政策的动态影响分析表明,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范围和规模扩大,政策效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强;3)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政策实施通过扩大农地流转规模、新增农机总动力和提高粮食种植专业化水平3条路径,推动种植结构“趋粮化”。因此,地方政府应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稳健发展农地流转市场,提升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鼓励粮食种植专业化,以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藏粮于地”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5.
土杂猪对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60头体重20kg左右的长自大围子杂交生长猪,以真可消化氨基酸量为基础设计玉米豆粕型日粮。司消化能水平维持15.06MJ/kg不变,真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72%、0.82%、0.92%、1.02%和1.12%。饲养结果表明:对于20~38kg生长猪.随着饲粮中真可消化赖氨酸水平由0.720/升至0.92%时.平均日增重(averaged aily gain,ADG)和生长强度(growth intensity,GI)均显著提高,料肉比显著下降。但当饲粮真可消化赖氨酸水平继续升高至1.12%时,ADG和GI显著下降,料肉比有升高的趋势。经回归分析.拐点为真可消化赖氨酸水平0.95%,此数据即为推荐的需要量。对于38~70kg生长猪,虽然生长性能指标与饲粮真可消化赖氨酸水平没有线性变化关系.但以饲粮中真可消化赖氨酸水平0.92%时,生产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6.
黄国勤  张桃林  赵其国 《土壤》1998,30(2):70-75
南方冬季农业是种植业的起点和基础,合理开发南方冬季农业,有利于促进整个农业的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南方冬季农业开发模式主要有:(1)间混复合型;(2)结构优化型;(3)农牧结合型;(4)高产高效型。本文对上述各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次注射[~3H]Leu检测家禽内源氨基酸损失量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绝食法 (FAS)、强饲无氮饲粮法 (NFD)、NFD + 3 2 0 %酶解酪蛋白 (EHC)、以豆粕为唯一氮源的饲粮粗蛋白 (CP)水平为 5 %和 2 0 % ,以及棉粕为氮源的CP2 0 %半合成饲粮 ,证明给家禽皮下一次引入 30 μCi[3 H]Leu kg体重 (BW)后 ,48h内排泄物内源Leu放射性比活度(SRe)与相应血浆Leu放射性比活度 (SRP)之比为一恒值 ,根据此定律并依据NFD时内源氨基酸组成模式可测定采食实际饲粮时的内源氨基酸损失量 (EAAL)。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推进临洮县玉米生产向粮改饲方向调整。以先玉335为对照,对12个玉米品种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陇单703、5291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较高,干物质产量分别为20.04、17.70 t/hm2,鲜草产量分别为60.16、59.64 t/hm2,籽粒产量分别为16.08、17.74 t/hm2;青贮营养品质也较优,粗蛋白含量分别为99.4、85.9 g/kg,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408.3、430.5 g/kg,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238.8、247.0 g/kg,淀粉含量分别为353.0、359.1 g/kg,均达到国际一级品种要求。以上2个品种可作为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在临洮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选用120只5周龄雌性良凤花肉鸡,随机分成对照组(不加α-亚麻酸)和试验组(添加0.125%的α-亚麻酸),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以研究α-亚麻酸对广西地方肉鸡生产性能及肉质品质的影响。经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屠宰测定及肉品尝试验等,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α-亚麻酸,鸡的增重、屠宰成绩及饲粮养分利用率等有所提高,但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胸、腿肌含脂率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鸡肉香味、口感等都优于对照组。从本次试验看.日粮中添加0.125%α-亚麻酸,能很好地改善鸡肉品质。  相似文献   

20.
抚州市丘陵山区生态农业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抚州市具有良好的生态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根据生物链原理建立适应抚州丘陵山区以种植和养殖为中心的生态农业模式,如玉米-羊(粪)-鱼、羊(粪)-沼-玉米和山(水)观光-牧羊(垂钓)等生态农业模式,并研究生态农业模式中的主要生产技术,包括农大高油115玉米的种植及利用、南江黄羊养殖、羊粪养鱼、羊粪和老玉米秸生产沼气技术。该模式不仅适用于抚州丘陵山区发展生态农业,也广泛适用于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