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巴西橡胶树树根组织培养外植体消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泽海  周权男  李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127-10129
[目的]寻找一条降低橡胶树树根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污染的有效途径。[方法]对巴西橡胶树树根进行组织培养,取林段断根处理30d后的新根为外植体,采用1g/L多茵灵、0.1%HgCl2和不同浓度益培隆对其进行了消毒试验。[结果]在常规消毒前先采用1g/L多茵灵对外植体处理2.5h,再用75%乙醇消毒308及0.1%HgCl:消毒6min,然后接种到添加0.1%益培隆的固体愈伤诱导培养基上,培养30d后外植体污染率下降至44.59%,存活率达25.60%。[结论]为降低橡胶树树根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马铃薯开放式组织培养中的最佳抑菌剂及其浓度。[方法]利用平板生长抑制法对多锰锌、甲基托布津2种抑菌剂的抗性进行筛选,将筛选出的最佳抑菌剂作为马铃薯开放式组织培养抑菌剂,研究其污染控制效果及其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多锰锌及甲基托布津对真菌的抑制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显著,多锰锌抑菌效果优于甲基托布津。[结论]培养基添加0.10 g/L多锰锌(多菌灵含量16%,代森锰锌含量34%,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好且苗的生长状况最佳,可作为马铃薯开放式组织培养中的抑菌剂。  相似文献   

3.
4种抑菌剂在烟草开放式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烟草开放式组织培养的适用抑菌剂配方,在烟草组培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头孢霉素、多菌灵和次氯酸钠4种抑菌剂,研究其抑菌效果和烟草组织培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培养基添加50 mg/L头孢霉素为抑制细菌最佳浓度;添加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为抑制真菌最佳浓度;仅添加0.1%次氯酸钠溶液既能同时抑制真菌和细菌,且外植体分化状况最佳.卡那霉素不适合做烟草开放式组培抑菌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防止无花果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的最佳方法。[方法]以无花果幼树顶芽为试材,研究了2种外植体类型、4种消毒方法、同一种消毒剂的不同消毒时间、5种激素组合和3种防褐化剂对无花果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结果]与刚长出幼叶的项芽相比,未发芽的顶芽适宜作防褐化外植体;先将外植体用1000mg/L维生素C溶液浸泡30min,再用浓度0.1%升汞消毒为最佳消毒方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外植体用浓度10%次氯酸钠消毒时间越长防褐化效果越好;防褐化的最佳激素搭配为6-BA和NAA;3种防褐化荆中以1500mg/L维生素C的抗褐化效果最明显。[结论]选用未分化的顶芽为外植体,浓度0.1%的升汞为消毒剂,MS为基本培养基并附加6-BA1.0mg/L和NAA0.1mg/L进行组织培养。防止外植体褐化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菊花脑叶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菊花脑叶片组织培养再生技术。[方法]以菊花脑叶片作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激素设计10种培养基,研究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激素组合对菊花脑不定芽和根诱导率的影响,筛选愈伤组织诱导、芽诱导及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结果]将无菌苗的叶片外植体接种于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2.0mg/L6-BA+0.2mg/L NAA,培养15d可获98.0%的诱导率;之后将带有少量外植体的愈伤组织切下,接种到最佳芽诱导培养基MS+1.0mg/L6-BA+0.5mg/L NA量上培养,可获94.0%的出芽率;然后再将1cm以上的再生芽转接至最佳生根培养基MS+IBA 0.05mg/L上生根,生根率这100%;生根25d以上的幼苗经炼苗和移栽后,成活率在95%以上。[结论]建立了菊花脑叶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技术程序.  相似文献   

6.
当归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书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53-17454
[目的]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当归组织培养的影响。[方法]以当归根茎为供试材料,消毒后,置于5种不同浓度NAA的培养基(A、B、C、D和E)中培养,每个处理重复5次,测定不同处理归外植体的诱导成活率。[结果]当归在不同诱导培养基中诱导成活率差异很大。其中以培养基C的诱导成活率最高为80%。[结论]当归诱导分化适宜的培养基为MS+NAA0.7mg/L+6-BA1.5mg/L+琼脂8g/L+蔗糖30g/L。  相似文献   

7.
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召亮  何觉民  陈彪  梁钾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161-10163
[目的]研究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再生苗的条件,确定各培养阶段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绿玉树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绿玉树茎段作为外植体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萌芽率、增殖倍数、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萌芽培养最佳的诱导培养基为1/2MS+O.02mg/LNAA+1.00mg/L6-BA,分化率为89.7%;继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MS+O.02mg/LNAA+O.60mg/L6-BA+3.00mg/LAD,增殖倍数为5.70;生根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MS+0.40mg/LNAA+0.40mg/LIBA,生根率达100%,移栽成活率达80%。[结论]初步确定了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的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黔兴1号"抑菌剂在甘蔗开放组培中的影响。[方法]以"黔糖5号"甘蔗腋芽外植体为材料,将不同浓度的"黔兴1号"抑菌剂加入甘蔗培养基中,确定"黔兴1号"抑菌剂作为甘蔗开放式组织培养抑菌剂在甘蔗诱导及增殖培养阶段的最佳浓度。[结果]"黔兴1号"抑菌剂浓度在0.5%时可有效抑制培养基的污染,外植体的成活率高达80%,芽增殖系数为3.1。[结论]为简化甘蔗组培程序,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几种防褐剂对马铃薯愈伤组织培养褐化现象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晓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10-10412
[目的]在马铃薯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外植体褐化现象。外植体表面的酚类物质容易氧化而生成褐色醌类,严重影响愈伤组织的诱导过程,适当控制培养条件可抑制褐化。[方法]选取硫代硫酸钠(Na2S2O3)、活性炭、维生素c、柠檬酸、聚乙烯吡咯烷酮(PVP)5种抗褐剂进行防褐化效果的研究。每种抗褐剂都取不同的浓度进行平行试验。培养基为1/2MS+0.3%琼脂+1.5%蔗糖+1.0mg/LNAA+2.0mg/L2,4-D,于15℃下暗培养,每周转瓶1次。最后,统计褐化率,比较不同抗褐剂的作用效果。[结果]各种抗褐剂对马铃薯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抗褐效果,其中,2.0g/L的硫代硫酸钠和8.0mg/L柠檬酸的防褐效果最好,可以将褐化率降低到15%以下。[结论]对生长的外植体添加一定的防褐剂有助于抑制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褐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香花槐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香花槐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显示:外植体诱导培养基采用MS+BA1.0mg/L+NAA0.05mg/L,可获得70%的萌发率;继代培养基采用Ms+BA0.5mg/L+NAA0.04mg/L,增殖系数和生长系数都较高;生根培养基为大量元素减半的MS+NAA0.5mg/L,其中蔗糖15g/L,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1.
盆栽红掌亚丽桑娜催花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丽霞  梁关生  赖允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047-13048
[目的]探讨喷施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和6-苄基嘌呤对亚丽桑那盆栽苗的催花效果。[方法]以亚丽桑那组培穴盘苗为供试材料,喷施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和6-苄基嘌呤对亚丽桑那盆栽苗进行催花试验,测量亚丽桑那植株的花芽分化数、叶片数、花枝直径、花掌长度等生物学性状,研究不同药剂处理对亚丽桑那盆栽苗的催花效果。[结果]喷施3mg/L的磷酸二氢钾可促进亚丽桑那组培苗提早开花;3mg/L磷酸二氢钾+20mg/L6-苄基嘌呤的处理效果最好,花芽分化早、多,成花率高达90%,花枝长且粗壮;当6-苄基嘌吟浓度为40mg/L时,亚丽桑那盆栽苗生长受抑制;6-苄基嘌呤对亚丽桑那盆栽苗的叶片黄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该试验获得了提高红掌盆栽质量和开花整齐度的技术,提高了国产红掌盆花的规模化种植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L-乳酸对湿木耳保鲜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优保鲜条件。[方法]以经处理的湿木耳在37℃下贮存7 d后细菌总数为试验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保鲜剂种类、L-乳酸浓度、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对湿木耳保鲜效果的影响。以L-乳酸浓度、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选保鲜条件。[结果]双乙酸钠、山梨酸钾、L-乳酸3种保鲜剂对湿木耳均具有保鲜作用,其中以L-乳酸的保鲜效果最好,其保鲜效果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正交试验表明,影响湿木耳保鲜效果的因素依次为:L-乳酸浓度〉灭菌温度〉灭菌时间;最适保鲜条件为:L-乳酸0.40%、灭菌温度80℃、灭菌时间4 min,此时细菌总数为950 cfu/g。[结论]L-乳酸完全能够对湿木耳进行合格、安全的保鲜。  相似文献   

13.
苦木生物碱体外抑制大肠杆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苦木生物碱对大肠杆菌C249、WM和YL株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平板培养法制备菌液,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用杯碟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脂溶性苦木生物碱在体外对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C249、WM、YL株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9.07±0.232、0.77±0.59、23.00±0.21 mm,属高度敏感,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2、1.6和1.6 mg/ml。水溶性苦木生物碱对上述菌株几乎无抑菌作用,其抑菌圈直径均小于13 mm,属低度敏感。[结论]脂溶性苦木生物碱对大肠杆菌标准强毒株的体外抑菌效果优于硫酸黄连素,与痢菌净和氧氟沙星相当,比氟苯尼考略差,但对在广西分离到的强毒株WM和YL株的体外抑菌效果也明显优于硫酸黄连素、痢菌净和氧氟沙星,与氟苯尼考相当。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培养条件对枸杞组培苗玻璃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条件对枸杞组培苗玻璃化的影响。[方法]以"宁杞3号"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6-BA浓度、蔗糖浓度、琼脂浓度、培养温度、光照时间对枸杞组培苗玻璃化现象的影响。[结果]当6-BA浓度为0.2 mg/L、蔗糖浓度为3%、琼脂浓度为6.5 g/L、培养温度25℃、光照时间12 h/d(日光灯,光照强度2000 lx)时,枸杞组培苗繁殖系数最高,玻璃化率较低。[结论]综合调控枸杞组织培养条件,可以减少玻璃化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柯爱英  黄振华  池伟  张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71-16273,16318
[目的]实现球等鞭金藻3011在生产性培养中的浓缩收集。[方法]采用一级保种培养、二级扩种培养及三级开放式生产性培养方式,研究絮凝试剂种类、浓度及絮凝时间对球等鞭金藻3011絮凝效应。[结果]在三角锥瓶中,明矾浓度为0.5~1.1g/L时,45min后90%以上的藻液絮凝;氢氧化钙浓度为0.7~1.1g/L时,15min后藻液上清液基本澄清;硫酸锌浓度为0.9和1.1g/L时,240min后80%以上的藻液絮凝;硫酸铝浓度为0.5~1.1g/L时,120min后藻液上清液基本澄清;聚合氯化铝浓度为0.7~1.1g/L时,45min后藻液上清液基本澄清。在白桶中,240min内1.0g/L氢氧化钙的絮凝效果最显著,硫酸锌的絮凝效果不显著;0.5和1.0g/L明矾和硫酸铝和1.0g/L聚合氯化铝均有一定的絮凝效果。在开放式水池中,0.5和1.0g/L明矾和氢氧化钙的絮凝效果显著。[结论]明矾和氢氧化钙适宜应用于藻种生产性培养的浓缩收集。  相似文献   

16.
壳寡糖对秋海棠叶片离体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壳寡糖(COS)用于秋海棠叶片离体培养的可行性。[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壳寡糖和1.5 mg/L2,4-D(对照),对秋海棠叶片进行离体培养。[结果]对照处理的秋海棠叶片离体培养的效果最好。壳寡糖在秋海棠叶片培养中可起到生长激素的作用,最适合诱导愈伤组织的浓度是1.5 mg/L,继代增殖和不定芽分化效果最好的浓度是1.52、.0 mg/L,诱导生根效果最好的浓度为1.5 mg/L,浓度为0.75%~1.00%壳寡糖溶液浇灌的幼苗成活率最高,达90%以上;同时对培养基及外植体起到了防污抗病的保护作用。[结论]秋海棠叶片离体培养时,培养基中的壳寡糖浓度以1.5 mg/L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开发紫竹等竹类资源,提高竹类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为介质,分别采用水浴法、微波法和超声波法提取紫竹叶提取物,并检测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亮白微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紫竹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而相同浓度的提取物对枯草杆菌和亮白微球菌未表现出抑菌效果。水浴法、超声波法和微波法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5.63、31.25和7.82 mg/ml;对大肠杆菌的MIC均为7.82 mg/ml。[结论]微波法提取物相对于超声波法及水浴法提取物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紫竹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种培养基的不同激素浓度对驱蚊草组织培养的影响。[方法]以驱蚊草的幼嫩枝条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BA和IBA,对驱蚊草进行增殖和生根培养试验,研究不同激素浓度对驱蚊草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的影响,为驱蚊草的快繁筛选最佳培养基。[结果]不同激素浓度对驱蚊草的组织培养有不同的影响,MS+BA0.5mg/L为驱蚊草的最佳增殖培养基,外植体的增殖数最多,长势旺,而且粗壮;1/2MS+IBA0.3mg/L为驱蚊草的最佳生根培养基,试管苗生根率达100%,所生根匀称粗壮。[结论]初步建立了驱蚊草的离体快繁体系,为研究驱蚊草的增殖倍数、培养基和激素的优化组合及其试管苗的移栽炼苗等方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重金属对栉孔扇贝的毒理效应。[方法]在DMEM培养液中分别添加质量浓度为0.05、0.10、0.20、0.40 mg/L的Cu2+,以细胞迁出时间和组织块增殖状况为评价指标,研究Cu2+对栉孔扇贝外套膜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栉孔扇贝外套膜在DMEM培养液中贴壁良好。培养至72 h时,Cu2+质量浓度为0.05 mg/L的实验组有游离细胞迁出,且组织块增殖情况良好。培养至89 h时,Cu2+质量浓度为0.10 mg/L的实验组有游离细胞迁出,且组织块增殖情况较差。随着Cu2+质量浓度的增大,细胞迁出所需的时间越长,组织块增殖情况越差。Cu2+质量浓度为0.40 mg/L的实验组,培养96 h时并没有游离细胞迁出。[结论]Cu2+质量浓度大于0.10 mg/L时对栉孔扇贝外套膜的组织培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浓度钾对基质栽培樱桃番茄营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樱桃番茄基质栽培中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樱桃番茄为试验材料,于2010年2~6月研究无土栽培营养液中不同浓度钾(3、8、13 mmol/L,分别以处理K3、K8、K13表示)对番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叶片数的影响。[结果]K8处理植株的茎粗和叶面积极显著大于K3、K13处理,株高和叶片数显著大于K3、K13处理。2010年6月12日,处理K3、K8、K13番茄植株的平均茎粗分别为1.010、1.339、1.032 cm,平均叶面积分别为0.262、0.291、0.191 m2,平均株高分别为93.48、112.65、101.13 cm,平均叶片数分别为14.0、16.5、14.3片。[结论]无土栽培营养液中钾浓度为8 mmol/L的处理较适合樱桃番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