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生物质热解生物油/柴油乳化燃料的制备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备了生物油/柴油乳化燃料并在柴油机台架上进行了试验.试验用生物油是在流化床反应器上对玉米秸秆粉进行热解试验获得的.将生物油与0号柴油以及适量的乳化剂混合,通过均质机均质,得到生物油/柴油乳化燃料.在ZS1110型柴油机台架上进行两种不同配比的生物油/柴油乳化燃料的发动机台架试验,得出了柴油机燃用生物油/柴油乳化燃料和纯柴油的负荷特性和排放特性曲线,并且对乳化燃料和纯柴油的油耗率和有效热效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油体积分数为15%的生物油/柴油乳化燃料较纯柴油有明显的节油效果,最大节油率可达10%;NO、CO的排放也优于纯柴油的排放.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物柴油制取甲醇柴油微乳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甲醇柴油的互溶性问题是甲醇代用燃料应用的关键问题,本文选择生物柴油为主要助溶剂,研究了柴油和甲醇的互溶性以及生物柴油的含量对甲醇柴油互溶性的影响和微乳化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单纯的生物柴油作为微乳化剂的效果不明显,但与油酸、正丁醇、异丁醇、异戊醇等制成复合表面活性剂时的微乳化效果较好;随着生物柴油含量的增加,共溶区的面积也增加,但当甲醇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使再增加生物柴油的含量,共溶区的面积也不会增加。  相似文献   

3.
通过定容弹模拟乳化柴油喷雾形成全过程,采用高速摄影技术记录了柴油、含水质量百分比分别为10%和15%的乳化柴油的喷雾形成过程,从喷雾锥角、贯穿距、锋面速度、喷雾吹偏、喷雾边缘雾化效果等五个方面对不同含水比例乳化柴油的喷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柴油比较,乳化柴油的喷雾锥角降低,喷雾贯穿距和锋面速度基本相当,涡流吹偏现象变弱,喷雾边缘雾化效果变差;E15乳化柴油的喷雾锥角和喷雾边缘雾化效果优于E10乳化柴油;水分在雾化过程中的"微爆效应"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乳化柴油的雾化质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柴油发电机组噪声源的分析,采取隔音、吸音、消音、减振等措施对云内YN25型柴油发电机组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发电机组噪声源分布特点设计了静音箱、进风罩、消音器、进气管、减振器等结构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发电机组噪声从90dB降低到30dB,验证了计算和设计的合理性;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了较大的降噪量,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柴油发电机组降噪减振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柴油掺水开机器是一个很好的经验,目前已在浙江省嘉兴专区和江苏无锡县许多抽水机站推广,一般比用纯柴油开机器节省油料10—15%左右,值得大力提倡。最近广东省水利电力厅又进行了柴油掺水的试验,获得良好的效果,下面是他们的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Ford Mondeo ZETEC 2.0 L,16 V发动机上使用欧洲标准柴油与标准柴油和10%菜籽油混合生物燃油进行排放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菜籽油的黏度大,使得其排放性能比标准柴油差,所以,如果将混有10%菜籽油的柴油用于柴油机时,应对柴油机进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7.
柴油机燃用乳化柴油的排放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Gardner单缸和Ford四缸两种柴油机燃用含水量为10%容积比的乳化柴油与纯柴油油进行对比试验,以检验柴油掺水乳化燃烧对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机燃用乳化柴油能有效地降低NO_x排放浓度,并对烟度排放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量试验,选择了Span80和OP4/Span80复配的乳化剂作为乙醇-柴油的助溶剂,配制成了均匀稳定的乙醇-柴油微乳液,并对乙醇-柴油微乳液的稳定性、密度、粘度、低热值和十六烷值等和发动机燃烧过程有密切联系的参数进行了研究,同时在YZ485D柴油机上和柴油作了排放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和柴油相比,乙醇-柴油微乳液的NOx和碳烟排放有明显的降低,但是CO和THC(总碳氢)排放升高。  相似文献   

9.
在一台涡流室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乙醇柴油的试验研究。通过在不同负荷工况下,燃用加入不同体积百分比乙醇柴油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柴油机的经济性和排放都得到明显提高。燃用乙醇柴油的涡流室柴油机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柴油机台架试验分别研究了生物柴油温度对295D柴油机多项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生物柴油温度的升高,发动机扭矩增大,燃油消耗量和CO排放减小;在中低负荷时,随着生物柴油温度的升高,CH排放减少,排气温度降低;生物柴油温度对NOx排放没有规律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进行生物柴油及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油应用于压燃式发动机上的外特性和负荷特性试验,研究分析了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油以不同比例混合时所表现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的差异,为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油的优化控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秸秆气化焦油150~205℃蒸馏产物的内燃机燃烧试验。结果表明,“秸秆气化焦油蒸馏产物-柴油混合物”作柴油机燃料时有良好的动力性与排放性,秸秆气化焦油蒸馏产物在混合物中的比例为10%时,节油效果更显著。该混合物具有替代柴油的可能性,有利于秸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探寻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时各个反应因素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以葵花籽油和甲醇为原料,利用高压反应釜,通过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试验分别就反应温度、反应力、醇油摩尔比和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试验研究,采用MATLAB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及分析,揭示了各个反应因素对生物柴油产率影响的规律。为生物柴油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一台四缸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为试验发动机,采用不同燃料品质的柴油为燃料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发动机动力特性、经济特性以及排放特性试验研究。其研究结果显示:国三柴油在柴油机上应用的动力性与普通柴油差别不大,仅在大转矩时优于普通柴油;其经济性明显优于普通柴油,燃油消耗率最大可降低将近7%;国三柴油燃烧后的排放物CO、HC、NOx、烟度以及PM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生物柴油的制取及其在柴油机上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地沟油为原料,硫酸为催化剂,采用脂交换法进行生物柴油的实验室制取试验,所得产品性能指标接近矿物柴油,符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并研究了生物柴油对柴油机燃油消耗率和烟度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掺烧含有生物柴油的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使得燃油消耗率略有增加但烟度排放大幅减少。  相似文献   

16.
国V柴油机燃用柴油/生物柴油排放性能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满足国V排放标准的柴油机上进行燃用国V柴油混合不同比例餐饮废油制生物柴油的试验,探究柴油机的常规排放变化与生物柴油理化特性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掺混生物柴油之后,生物柴油的高含氧量使柴油机NOx排放量有所升高,但整体升幅不大,不同混合比例生物柴油的NOx排放量均与高温燃域高度相关,并可拟合为R2大于0.97的对数函数曲线;THC和CO排放量下降,与生物柴油高含氧量相关,对于不同混合比例的生物柴油,THC和CO排放都与燃烧持续期高度相关,均可以与之拟合为R2大于0.96的幂函数曲线;总颗粒数和核态颗粒数升高,聚集态颗粒数下降,核态颗粒数上升,与生物柴油粘度、硫含量高相关,聚集态颗粒数下降与生物柴油的高含氧量相关。  相似文献   

17.
柴油机燃用生物油/柴油乳化燃料的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乳化原理和方法将生物燃油与柴油乳化,制取了可直接用作柴油机燃料的乳化型生物柴油燃料,并进行了柴油机应用台架试验,以期把以农林生物质废弃物为原料的生物燃油加工成柴油机的可再生替代燃料.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燃油与柴油按照适当的比例进行乳化后在柴油机上均能够正常燃烧,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柴油机有任何异常现象;柴油机燃用乳化型生物燃油与柴油相比,燃油消耗率有所增加,但折算成当量柴油消耗率基本相当;NOx的排放明显降低;烟度排放值k不超过2,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颗粒k<3).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生物柴油制取甲醇柴油微乳液及其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油酸-生物柴油作为助溶剂配制了甲醇柴油微乳化燃油,绘制了三元相图,根据试验,建立了热力学分析模型,通过动力粘度,计算了微乳液的自由能,并讨论甲醇含量、生物柴油含量、温度对甲醇柴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形成甲醇柴油微乳液中,加入生物柴油可以大大降低油酸的使用量,其原因是生物柴油增加了混合溶液的熵值。  相似文献   

19.
乙醇混合燃料压燃式发动机的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进行了单缸柴油机燃用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试验,试验燃料为10%、15%乙醇混合燃料和柴油。试验测试了不同负荷、不同速度下各种燃料的燃油消耗率、热效率及排放等指标。结果显示混合燃料与柴油相比,燃油消耗率有所提高,HC排放略有增加;但其热效率提高,烟度和CO、NOx排放有较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直喷式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排放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生物柴油是一种较有前途的代用燃料.为此,通过试验,分析和比较了YZ4102QF直喷式柴油机燃用0#柴油和生物柴油的排放.结果表明:生物柴油的C0、HC和PM等13工况比排放分别低于0#柴油34.6%、40.2%和19.6%,而N0x排放比0#柴油高6.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