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抗锈育种中慢条锈性品种鉴定方法和判别函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育和种植抗锈性品种是世界各国防治小麦锈病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在近百年抗锈育种研究中, 垂直抗病性品种(即完全抗锈性品种)对控制锈病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而格外受到重视。 然而, 垂直抗病性品种其抗病性会因锈菌新毒性小种的出现很快丧失, 许多品种推广使用3~5年后便丧失其抗病性, 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1,  相似文献   

2.
1996年对52份意大利小麦品种进行抗条锈性分小种接种鉴定和田间抗病性及农艺性状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成株期表现抗条锈病的有23份,对条锈菌新优势生理小种条中30、31号表现抗病的有37份。结合农艺性状观察和田间抗条锈病、抗白粉病表现,筛选出了普通小麦Pascal等13份抗病性强、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一、小麦种质资源抗病性研究概况我国小麦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研究起步较晚。1964年小麦条锈病大流行,造成严重减产。为此,国务院发布“灭锈歼灭战”的指令,不少植保单位进行了抗条锈性鉴定。由于国家的重视,“六五”、“七五”均列为攻关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4.
1995~1998年对90份贵农系小麦种质资源进行抗条锈性分小种鉴定和田间抗病性以及农艺性状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全生育期表现抗病的有贵农21等49份。结合农艺性状观察和田间抗条锈病、白粉病表现,筛选出了贵农22等15份抗病性强、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菜豆抗锈病育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彬 《华北农学报》1992,7(3):36-40
利用抗源亲本与园艺性状优良的非抗源亲本进行品种间人工杂交。根据5个杂交组合调查结果表明:菜豆抗锈遗传F_1抗病性为显性;有3个组合的抗病性受一对基因控制,F_2抗与感按3:1比例分离,另二个组合F_2抗与感按15:1或63:1比例分离,其抗病性是受两对或三对基因控制的。从80-2×30-7组合中选育出“新秀1号”和“新秀2号”抗锈新品种,表现垂直抗性。从80-4×12号玉豆组合中选育出87-2-8-1,87-1-33-2,87-1-18-2-3属于水平抗性。这些抗锈新品种(系)在秋季莱豆锈病大流行季节种植,表现出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西农291’抗条锈性的遗传基础。对‘西农291’在温室和田间进行多个小麦条锈菌小种的抗条锈鉴定;采用常规杂交方法,将‘西农291’分别与感病品种‘铭贤169’与AvS杂交,构建其F1、F2遗传群体,用小麦条锈菌小种CYR32进行温室抗条锈性鉴定、混合小种(CYR32:CYR33≈1:1)进行田间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在温室条件下,‘西农291’在苗期对条锈菌CYR32与CYR33表现高度感病、成株期对CYR32、CYR33、Su11-4及Su11-7表现高度抗条锈性;田间混合小种接种诱发发病(陕西杨凌)和自然发病(甘肃天水)抗条锈性鉴定均表明‘西农291’在成株期高度抗条锈病。群体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西农291’与感病品种铭贤169和AvS杂交的F2群体的抗:感分离比例均符合3R:1S的理论比例。以上结果说明‘西农291’具有非小种专化性的、广谱抗性的成株期抗条锈性;对CYR32的成株抗条锈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7.
抗源累加杂交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肯贵阿1号是用抗源累加杂交的方法育成的。它是目前抗我国条锈、叶锈、秆锈和白粉病菌的主要优势小种。抗白粉病性属显性简单遗传,具有一对显性抗白粉病基因。肯贵阿1号与感染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杂交,F_1表现抗病,F_2抗病株与感病株之比为3∶1。肯贵阿1号抗条锈、叶锈、秆锈病的遗传,初步确定为显性简单遗传。肯贵阿1号的抗三锈性和抗白粉病性容易遗传给后代,因而是一个较好的小麦新抗源。  相似文献   

8.
源于叙利亚小麦ICA31抗条锈病基因分析及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分析表明,小麦材料ICA31携带一个显性抗条锈病基因,对流行的优势条锈菌小种条中30,31,32免疫;据等位性测定,ICA31抗条锈基因与已知抗锈基因Yr5、Yr10、Yr15不等位;从抗源的系谱分析,该基因来源于叙利亚普通小麦品系叙18;利用微卫星标记和分组分析(BSA)法,筛选到与该抗条锈病基因(Yr-Syria)紧密连锁的SSR标记WMS11-193;对F2分离群体142个单株分析结果表明,该抗条锈病基因(Yr-Syria)与WMS11-193间遗传距离为2.1cM;将Yr-Syria定位于小麦1BS上;为该基因进行抗条锈小麦分子辅助育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9.小麦抗叶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单位名称:河北农业大学评价单位名称: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利用基因推导、抗病性遗传分析以及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具有良好的综合农艺性状,但其所携带的抗叶锈基因尚不清楚的小麦品种毕麦16和Muu中的抗叶锈基因进行遗传特性研究;同时利用SRAP、c DNA-AFLP技术对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9和Lr41进行分子标记研究,结果如下:(1)毕麦16对叶锈菌生理小种FHTT的抗性由1对  相似文献   

10.
抗锈性“丧失”问题严重影响小麦抗锈品种的有效利用。寻求相对持久的抗性品利,一直是抗锈育种工作努力的方向。国内外对小麦品种持久抗病性的特点和遗传机制有许多研究,但尚未找到选育和鉴定持久抗病品种的有效方法。里勃留拉在甘肃陇南大面积种植31年,最大种植面积曾达到34000hm^2,经受了十多个不同流行小种的考验,至今仍保持着稳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利用三个不同结荚习性的栽培大豆(G.max)做母本,分别与三个半野生大豆(G.graeilis)按NCⅡ设计配制的9个杂交组合,估测了F_1、F_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优势指数;F_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平均数、变幅、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和预期遗传进度。试验结果表明:F_1代除百粒重、主茎有效节数以外,其余性状均有明显的杂种优势;F_2代除有效分枝、主茎粗以外,其余性状的优势指数均明显下降;F_2代遗传变异幅度大小的趋势为有限组合>亚有限组合>无限组合;生育日数、株高的遗传力高,可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主茎粗的遗传力低,应在较晚世代选择;单株粒重及其主要构成因素均有较大的遗传进度绝对值,无限组合的遗传进度明显低于有限、亚有限组合。  相似文献   

12.
魏忠芬  张太平  王军  李德文 《种子》2005,24(7):19-22
以自育的甘蓝型油菜双低细胞核隐性核不育材料98-116 A为母本与甘蓝型油菜凸耳双低品系T2632为杂交父本进行杂交转育,在F1可育株自交的同时进行去雄与杂交父本进行正反交,在杂交后代中选取生长健壮具有凸耳性状的可育株自交,并调查自交后代中的育性分离比例,自交4个世代后进行兄妹交,即获得双低的凸耳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该不育系的不育株率远高于98-116 A,其不育株率达到90%以上,而且其育性遗传恢复机理也发生了改变.该不育系在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优育种的研究与利用中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对5个小麦不同组合基因型的F1,F2,F3花药进行培养,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基因型在同一杂种世代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鲜重和绿苗分化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同一组合基因型在不同杂种世代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鲜重和绿苗分化率等方面差异较小。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与绿苗分化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以石4185为亲本配制的两个组合基因型,在F1,F2,F3都表现出较高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说明石4185是理想的花培育种桥梁亲本。  相似文献   

14.
通过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的杂种F_1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F_1是真杂种,而且F_1的遗传物质偏向母本加拿大披碱草;双亲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RAPD可快速灵活检测杂种的纯度.  相似文献   

15.
对小麦川农16与圆锥小麦地方品种杂交后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_1均含有35条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出现多种配对形式,染色体组成上存在差异。F_1植株株高和小穗数普遍介于双亲之间,穗长表现出了超亲优势,穗粒数不同组合间存在差异,同时F_1正常结实。F_2代表现出较大分离,单株间差异较大,同时育性发生分离。采用优异品种回交可以有效控制远缘杂种后代分离。  相似文献   

16.
普通小麦面筋强度早代选择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勇  张立平  阎俊  张艳  王德森  刘建军  何中虎 《作物学报》2006,32(11):1663-1670
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中优9507为母本,与安农91168、高优503、冀5099、晋麦45和鲁麦5号5个筋力不同的品种配制杂交组合,用亲本、F1、F2和F2:3家系研究了SDS沉降值与和面时间的分布,分析了沉降值的遗传力和选择响应。结果表明,组合间F2、F2:3沉降值及F2:3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了解蓖麻表型性状杂种优势表现特点及与亲本相应性状的关系.选用两种基因类型有明显差异的中高秆和矮杆蓖麻杂交组合的亲本CS-R6(♀)、CS-R181(♂)和CS-R63(♀)、CS-R268(♂)和它们的杂交种CS-R6.181F_1、CS-R6.181F_2、CS-R63.268F_1为研究材料.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在营养体和生殖体中分配速率和成熟期13个表型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两种类型杂交组合的生育特点及杂种优势表现上有明显差别,CS-R6.181F_1属于生殖型为主、体质型为辅的杂种优势类型;而CS-R63.268F_1属于生殖型的杂种优势类型;中高秆杂交种CS-R6.181F_1收获期13个地上部主要性状杂种优势均表现为超高亲优势;而矮秆杂交种CS-R63.268F_1只是在籽粒产量、皮壳率和粗脂肪含量等7个性状表现为超高亲优势,百粒重等3个性状表现为超中亲优势,而营养体3个性状均表现超低亲优势,CS-R63.268F_1综合了母、父本突出的优良特性,生育期趋向父本,是适合密植和机械化栽培的杂交种;蓖麻杂种优势从杂种F_2开始出现衰退,不再适合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小麦新种质N95175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粉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病害之一。小麦种质N95175对小麦白粉病免疫,为了定位它所携带的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位置,对其苗期白粉病抗性进行了遗传分析。4个感白粉病普通小麦品种与N95175杂交,F1对白粉病均表现高抗,F2抗感分离比例均符合期望比例3 1;21个感白粉病普通小麦缺(单)体系与N95175杂交,F1对白粉病均表现高抗,F2白粉病抗感比例除阿勃6AN×N95175组合偏离期望比例3 1外,其余组合均符合期望比例3 1。结果表明,N95175苗期白粉病抗性由位于小麦6A染色体上的1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9.
水稻恢复系IR_(24)恢复基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杨仁崔 《作物学报》1984,10(2):81-86
花粉育性是衡量稻株育性的根本指标。以穗颈抽出程度、花药的形态和颜色来判断稻株育性,简便可靠。IR_(24)具有二对独立主效显性恢复基因 R_(f_1)R_(f_1)R_(f_2)-R_(f_2),其中R_(f_1)的作用大于 R_(f_2)。  相似文献   

20.
采用4种不同的栽培方式,探讨了杂种F_2代的性状分离和选择效果。结果表明,适当地增加种植密度和改善肥水条件,有助于抗性和丰产性诸性状的遗传变异更好的得以表达,进而达到提高性状鉴定和选择效果之目的。本文结合有关育种理论,对如何创造有效的性状鉴定条件和多种杂交后代处理办法的结合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