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集整理了宁夏16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酿酒葡萄晚霜冻气候指标,采用所建立的晚霜冻气候风险评价指标因子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宁夏酿酒葡萄种植区的晚霜冻气候风险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综合评价了各地的晚霜冻气候风险,并制作了区划图。结果表明,宁夏可分为高风险区、次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次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5个酿酒葡萄晚霜冻气候风险区域。晚霜冻综合气候风险较高(高风险和次高风险)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沙坡头西南、海原南部、同心南部、盐池东部和陶乐等地,这一地区霜冻发生频率高,年均霜冻日数多,种植酿酒葡萄经常会遭遇严重的霜冻灾害;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引黄灌区中南部大部地区及中部干旱带的同心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终霜冻对新疆北疆地区酿酒葡萄冻害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西北葡萄与葡萄酒优势产区酿酒葡萄在萌芽生长过程中易受终霜冻危害的问题,研究终霜冻对葡萄嫩梢(萌发芽)发育、产量等影响,为减轻终霜冻危害和科学防御提供依据。2008年终霜冻发生时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酿酒葡萄基地为重点,调查酿酒葡萄不同品种、萌芽期、出土时间、结果母枝长度等因素下的终霜冻害发生情况、产量变化及灌溉、烟熏等的防霜冻效果。结果表明,赤霞珠、霞多丽、佳美、晚红蜜和贵人香葡萄嫩梢(萌发芽)对终霜冻(低温)的忍耐力基本相同,而不同发育阶段的嫩梢对低温的忍耐力存在较大差异,处于绒球期和未萌动的芽忍耐力最强。结果母枝留芽量、葡萄园灌水和烟熏对赤霞珠晚霜冻害的影响不大,而推迟出土时间可明显减轻赤霞珠受终霜冻的危害程度。终霜冻导致酿酒葡萄产量大幅下降,多数葡萄园减产超过40%。春季推迟葡萄出土时间是减轻终霜冻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50年宁夏酿酒葡萄晚霜冻日数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0年宁夏16个气象站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酿酒葡萄霜冻气候指标统计了终霜日、霜冻日数等。采用统计和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宁夏酿酒葡萄的晚霜冻日数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 a全区酿酒葡萄晚霜冻平均日数为1.8 d/a;近50 a全区酿酒葡萄霜冻日数呈现减少趋势,引黄灌区霜冻日数的线性倾向率与全区接近;全区轻、中、重霜冻日数与50年平均相比,在20世纪70年代偏多,60和80年代基本持平,90年代及以后偏少;气候突变检验结果表明霜冻日数的突变年为1984年。  相似文献   

4.
收集宁夏贺兰山东麓9个气象站1961—2015年4~5月的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法,从气候致灾角度研究了酿酒葡萄晚霜冻日数和频率变化规律以及霜冻灾害致灾危险性。结果表明,近55年来,宁夏贺兰山东麓晚霜冻发生日数在78~233 d之间,轻霜冻发生日数明显多于中霜冻和重霜冻,随年代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且轻霜冻发生日数下降速度大于中霜冻和重霜冻;霜冻频率除北部大武口外呈现自北向南辐射递减的规律,各等级霜冻频率最大出现在陶乐,最小出现在大武口,随年代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霜冻频率除惠农持续下降外,其他各站在下降过程中均出现2个或3个跃升阶段;各站酿酒葡萄晚霜冻致灾危险性大部处于中度偏低水平,且随着气候变化,霜冻致灾危险性有变小的趋势,中、低等致灾危险范围明显增大,截至2015年,高危险性区域基本消失,次高和中等危险区域范围也大大缩小。  相似文献   

5.
高密市酿酒葡萄栽培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酿酒葡萄生长条件与高密市气候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高密市气象条件对栽培酿酒葡萄的利与弊,并提出防灾减灾建议。  相似文献   

6.
酿酒葡萄霜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酿酒葡萄霜冻研究概况,查阅了大量有关各类作物霜冻及酿酒葡萄霜冻的文献,结果显示,酿酒葡萄指标的研究大多基于定性分析和描述,通过田间或室内试验的研究至今尚少,因此,通过试验方法对酿酒葡萄指标定量分析,进行霜冻预报及霜冻灾害区划等工作将成为今后的主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掌握霜冻发生的大致时间及低温持续规律,结合霜冻预报、预警,提前根据天气条件,把握酿酒葡萄果园防霜的最佳时机,选择合适的防霜技术方法,保护葡萄嫩芽、新梢及幼叶免受伤害,提高防霜的实际效果.【方法】利用宁夏贺兰山东麓4个酿酒葡萄种植区2008~2016年4~5月逐小时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区霜冻日最低温度出现时间规律及不同程度低温持续时间特征.【结果】2008~2016年贺兰山东麓红寺堡酿酒葡萄种植区出现的霜冻日最多,其他3个种植区出现次数相差不大;霜冻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分布在14个时次内,但集中出现在凌晨5∶00~7∶00,在7∶00出现最多.由于影响系统、地形等影响,霜冻过程都较为复杂,不同地区降温幅度和不同低温强度持续时间也有差异,各种植区霜冻日0℃以下低温持续时间在(0~4) h出现次数最多,之后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霜冻日数减少;除石嘴山以外的种植区霜冻日-2℃以下低温持续时间在(2~6) h出现次数最多,之后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霜冻日数减少;达到重度霜冻的次数明显减少,红寺堡最多为11次,大多重度霜冻日-4℃以下低温持续时间都在8 h以内.  相似文献   

8.
宁夏2014年苹果晚霜冻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是易受霜冻影响的经济林果之一,2014年春季宁夏冷空气频发,出现多次霜冻天气过程,为了了解2014年晚霜冻对宁夏苹果的综合影响,文章运用调查和统计方法,分析了宁夏苹果遭受晚霜冻危害情况。结果表明,2014年宁夏苹果花期和幼果期均遭受霜冻危害,平均综合危害程度在30%~35%;综合晚霜冻危害受日最低气温出现次数和阶段内极端日最低气温影响较大;各地差异明显,从有限调查点来看,中宁轿子山林场受冻较为严重;不同品种之间,富士受冻最严重。文章的调查分析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宁夏苹果产业受霜冻危害的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正一般开始拔节1-5天最低气温-1.5度,即有霜冻危害,拔节6-10天最低气温0.5度以下即可产生危害,拔节10天以后最低气温0.5度以下便有霜冻危害了。在小麦霜冻气象指标的基础上,生态环境影响冻害程度,一般前期越温暖冻害越严重,土壤墒情越差冻害越严重,洼地重于高地,沙地重于於低。1、小麦晚霜冻的预测指标(1)小麦晚霜冻的长期预测指标:小麦越冬气温较往年偏高。小麦生长有旺长现象,或提前拔节。开春后气温升降  相似文献   

10.
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自然气象灾害,在秋、冬、春三季都会出现。气象专家观点:所谓“霜冻”,必须是对农作物产生了不利影响。对农业生产而言,既怕早霜冻早,也怕晚霜冻晚。本文在详细揭示霜冻的成因和特征的同时.阐述了霜冻在农业生产等方面造成的危害,同时简述其预防措施,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减轻霜冻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宁夏酿酒葡萄气候区域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宁夏的气象资料(1996~2004年)进行统计分析,以酿酒葡萄生长期(4~10月)的活动积温为一级指标,葡萄浆果采收前2个月(8月、9月)的水热系数作为二级指标,将宁夏酿酒葡萄种植划分为12个栽培区域;综合分析影响酿酒葡萄品质的气象因子,认为兴仁、同心、韦州、麻黄山等以北的地区是发展酿酒葡萄的适宜区域,其以南地区因为活动积温不足,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难以进行酿酒葡萄的栽培。西北林学院学报23卷第4期江志国等宁夏酿酒葡萄气候区域化初探  相似文献   

12.
根据白银市春季气候特征及农业生产实际,以最低地温负距平为指标对晚霜冻强度进行等级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晚霜冻及终霜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白银市晚霜冻日数以会宁最多,占全市霜冻总日数的29.2%;白银次之,占总日数的27.4%;景泰占总日数的23.5%;靖远最少,占总日数的19.9%。晚霜冻日数越往后期越少,但对作物的危害程度后期更为严重,5月出现霜冻都会对作物造成严重危害。白银市各站终霜日均有提前趋势,全市平均提前率为1.91 d/10 a。终霜日景泰和白银均存在2年左右的显著周期,靖远有显著的5年左右平均周期,会宁没有明显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13.
刘升  张长俭  戚尚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64-12365,12384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从气象条件、冻害机理、冻害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寻找萧县晚霜冻的年际变化规律以及2010年春季晚霜冻造成该县葡萄冻害严重的原因,并提出关注天气、推迟葡萄物候期、改善果园小气候、增强抗寒能力等项预防措施,为葡萄安全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数理统计对比法,分析了1972—2020年晋中市终霜冻的时域分布特征及对果树花期霜冻灾害发生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晋中市近50年来平均终霜日为4月30日;终霜冻总体上北部晚南部早、山区晚平川早,海拔越高,终霜冻结束越晚;春季气温呈现变暖趋势,终霜冻日期呈现出提前趋势;大部分年份霜冻灾害较轻,重度霜冻灾害出现的概率一般为2%~9%;在果树盛花期(4月),4月14日之前终霜冻出现概率最低,西部平川区及昔阳县4月15日至5月1日终霜冻出现概率最高,东部山区5月2日之后终霜冻出现概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民勤盆地自2010年调整农业结构以来,发展以酿酒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业,止2015年已建成酿酒葡萄基地9 236 hm~2,通过近5年对酿酒葡萄霜霉病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及成因的观察试验,进行病虫害无害化防控技术的探索研究,归纳总结出了一套酿酒葡萄霜霉病防控技术,为同类地区防控酿酒葡萄霜霉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武威酿酒葡萄种植区频繁的发生霜冻等自然灾害,极大的影响了酿酒葡萄的生长,损失严重。本文通过对武威市酿酒葡萄种植园的走访和调查,基于探寻酿酒葡萄冻害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的初衷,调查了武威市葡萄种植园酿酒葡萄的地理优势和品种,以及近期发生的冻害现象。通过分析和讨论,初步总结了酿酒葡萄冻害发生的表现形式和反应温度,并通过对气象因素影响和栽培管理差异影响2个方面的冻害原因进行进一步研究,得出了与冻害发生的影响因素一一对应的冻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宁夏是中国酿酒葡萄生产最佳生态区之一。但由于宁夏贺兰山东麓的地形及特殊的地理位置,酿酒葡萄在越冬期受到寒潮甚至冻害的威胁,因此酿酒葡萄如何安全越冬成为一大问题。利用位于贺兰山东麓的宁夏自治区永宁县农业气象试验站1980-2016年冬季逐日气温资料,通过对越冬期极端最低气温、低温持续日数(最低气温≤-19℃)、越冬期平均最低气温和越冬期平均气温等气象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并构建酿酒葡萄越冬期综合冻害指数,应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历年综合冻害指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冻害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历年冻害情况,综合冻害指数值越小,冻害程度越严重,综合分析后确定综合指数值0为酿酒葡萄出现冻害的临界指标;近36 a来,酿酒葡萄综合冻害指数呈上升趋势,并在1995年左右出现突变;综合冻害指数序列年代际变化以25~30 a左右的周期信号明显,从小波系数大尺度背景来看,正值中心还未闭合,由小波系数正值范围可推测,未来一段时间综合指数仍处于正值区。研究结果对酿酒葡萄冻害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地理环境非常适宜葡萄种植,但在春季晚霜冻较多,在葡萄出土时,因果农对葡萄出土时间把握不准确和出土方法的不正确,导致部分葡萄植株发生冻害,造成一定损失。为减轻晚霜冻的危害,通过多年实践研究提出确定出土时间、延迟出土技术、遮阴及灌水等相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核桃是成县林果经济主导产业,受晚霜冻危害较大。利用1985—2015年成县气象站观测资料和成县林业局核桃种植情况、灾情统计数据,结合核桃物候期分析晚霜冻对核桃的危害,并从气象环流形势对晚霜冻的发生进行预测预报,旨在通过晚霜冻预警服务及时采取防御措施,提高核桃产量,促进成县核桃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在总结目前我国对酿酒葡萄种植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巴州焉耆盆地的独特气候条件,通过对影响种植的气象、土壤以及易遭受的自然灾害进行总结对比分析,为大规模发展酿酒葡萄产业提供可借鉴的依据,为今后开展相关工作,不断提高酿酒葡萄品质,酿造出代表当地气候特点的品牌葡萄做个引导。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酿酒葡萄研究现状,对比焉耆盆地的近50a来的温度、降水等气象条件,得出焉耆盆地种植酿酒葡萄的适宜气象因素,并提出解决办法,为种植出优质酿酒葡萄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新疆和硕县、焉耆县种植的赤霞珠等酿酒葡萄的品质好,酿出的葡萄酒口感醇厚、有层次;焉耆盆地葡萄种植区多在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土壤类型特殊,立地条件差,但是通过改良也能适应优质酿酒葡萄的生产;焉耆盆地因受干旱荒漠性气候影响,冬季气候寒冷,也比较容易出现阶段性的低温,葡萄不埋土是无法越冬的,所以只能埋土防寒来加以克服,低温冷害、霜冻、大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焉耆盆地的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7.3~9.6℃之间,年平均降水量79.8mm,气候条件满足优质酿酒葡萄的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