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蚕三号主要生物学特征与天蚕一号、天蚕二号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差异性。天蚕三号品种来源于南岭天蚕×长白山天蚕产生的杂交种,经分离、提纯,历经14代选育的系列品种,天蚕三号主要生物学特征稳定,茧色和幼虫体色与天蚕一号、天蚕二号比较区别明显,采用原蓝绿丝色茧缫丝,丝色优美罕见稀有。  相似文献   

2.
天蚕二号品种,主要生物学特征与天蚕一号品种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差异性。主要生物学特征表现在幼虫不同龄期的体色、蛹色、成虫体色。采用蒙古栎养殖幼虫,千茧重达9.3kg以上,采用蒿柳养殖幼虫,千茧重达8.4kg以上。茧呈浅绿色,丝色保持原生态色泽,不褪色。  相似文献   

3.
对天蚕一号品种,幼虫不同龄期阶段的体色;天蚕茧(蛹)的主要色泽;成虫体色,成虫交配与产卵等主要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生产应用结果:幼虫食叶性强,生长发育快、整齐一致,做茧集中,茧呈葱绿色,千粒茧重达9.3kg以上。茧丝工艺性状良好,缫丝长度达735m,丝呈自然绿色。  相似文献   

4.
天蚕不同蛾色产卵与幼虫体色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蛾色分离、产卵数量、幼虫体色、茧色和茧质调查结果表明:蛾色不同其造卵数和产卵数有差异,产卵数量最高的是黄色蛾早×黄色蛾6组合,平均为260粒,产卵净度达86.5%。浅灰色、黑色和暗黑色产卵量较低;幼虫体色可分为浅黄色和绿色2个类型,幼虫体色不同,其茧色也有差异,可分为黄色、浅黄色、浅绿色和绿色;不同茧色的茧层率差异不显著,雄茧高于雌茧的茧层率1%左右。  相似文献   

5.
1.湘彩黄1号 四元杂交夏秋用天然黄色茧家蚕品种,登记编号为XPD008-2016.该品种体质强健、产茧量高、茧色稳定、茧丝优良、蚕种易繁.蚕种孵化齐一,蚁蚕体色呈黑褐色;各龄蚕食桑快,行动活泼,发育整齐,体质健壮,素斑,体色青白;老熟时体色偏黄.  相似文献   

6.
采用辽东栎、蒙古栎和波罗栎3种柞树品种饲养天蚕,研究其对天蚕茧质、成虫羽化与交尾、羽化性比与蛾色的影响。结果表明:茧层率为辽东栎(8.21%)蒙古栎(7.28%)波罗栎(6.67%),采用波罗栎树种饲养天蚕的茧,茧形大,茧松软,用其茧制种,羽化始期比另2个柞树品种饲养的天蚕茧延迟2 d,由于羽化始期延后,秋季昼夜温差大,对交尾率影响较大,分别比辽东栎和蒙古栎区下降37.2和37.4个百分点;雌雄性比为37.4∶61.1,基本符合天蚕成虫雌雄性比的发生规律。饲料树对天蚕蛾色的比率无显著性差异,对蛾色的变异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强健性多丝量蚕品种"野三元",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利用长期繁衍于野外的野桑蚕与家蚕远缘杂交培育的高产、优质蚕品种。特点特性:该品种正交卵色灰绿色,卵壳淡黄色,克卵粒数1800粒;反交卵色灰紫色,卵壳乳白色、少量淡黄色,克卵粒数1700粒。孵化、眠起、老熟整齐,体色从二龄蚕开始表现为野蚕斑,有少量淡色斑;食性优,食桑旺盛,蚕体粗壮;茧形大而匀正,茧色洁白;全茧量1.8~2.0克,茧层率  相似文献   

8.
秦巴山区野桑蚕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利用秦巴山区野桑蚕资源与家蚕进行转育作了研究,培育出金黄色茧、黄色茧、肉色茧、竹青色茧和黄色茧限性皮斑、限性蛾体色蚕品种。  相似文献   

9.
<正>锦·绣×潇·湘(XPD020-2013,见第24页图5)由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和苏州大学联合选育。该品种为夏秋用家蚕品种,具有体质强健、好饲养、产茧量高、茧丝质优良、蚕种易繁等特点,适合在长江流域的夏秋季推广,也可在推行"秋种春养"的区域春季饲养。蚕种孵化齐一,蚁蚕体色呈黑褐色。蚕儿各龄食桑较快,行动较为活泼,发育整齐,体质健壮,壮蚕食桑快、量大,粗壮结实,花蚕为雌,白蚕为雄。老熟齐一,营茧快,多结中上层茧,茧粒大,茧形长椭圆,大小匀正,茧色洁白,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人工饲养天蚕的技术水平,促进天蚕生产的发展,依据黑龙江省野生天蚕生长规律,经多年对天蚕的养蚕前准备,种卵出库时间、运输及催青,卵面消毒,收蚁,蚕期和茧期管理进行试验,总结出人工饲养天蚕技术,按此技术饲养天蚕收蚁结茧率可达4 0 % ,现将人工饲养天蚕技术介绍如下。1  相似文献   

11.
限性蚕品种黄茧一号的育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中系限性品种871与白河野桑蚕杂交、回交育种和黄色茧色定向选育方法,育成了黄色茧限性蚕品种黄茧一号。其实验室成绩达到了全茧量1.6842g,茧层量0.3548g,茧层率21.07%,丝长1107m,净度96分。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了解和掌握野生天蚕的生活习性,对黑龙江省野生天蚕卵、幼虫、茧(蛹)和成虫(蛾)的整个世代进行了观察,为科研、生产以及保护、开发和利用野生天蚕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现将黑龙江省野生天蚕卵、幼虫、茧和成虫4个变态的生活习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桂蚕12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经过多年定向选育而成的彩色茧新品种。为评价该品种在柳州蚕区的饲养特性,2020年-2021年在柳州市进行省级实验室鉴定试验和农村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桂蚕12号蚕品种在与当地主推品种两广二号进行的比较试验中,表现出孵化率高、眠起整齐、蚕体壮实、食桑旺盛、上蔟齐一、茧形大、茧色茧型均匀的特点,适合在柳州蚕区推广饲养。  相似文献   

14.
电,磁场对天蚕生长及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场对天蚕生长及茧质的影响收稿日期:1996-08-06王式媛王学英张涛曾昭镛(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蚕茧总站)天蚕(Antherceyamamai)属大型野生绢丝昆虫,天蚕丝质光泽有色,为华贵装饰品原料,国际市场上其商品价值高于桑蚕丝与柞蚕丝...  相似文献   

15.
我省大别山区有大片野生柞林,是天蚕的理想饲料。经调查,金寨山区有野生天蚕活动踪迹,并采集到了其幼虫和蚕茧。蚕茧为浅绿色,经茧层丝蛋白氨基酸组成分析,丝蛋白氨基酸总含量为74.115%,明显不同于东北天蚕,是天蚕茧丝的一个新品种。天蚕全龄室内育试验表明,在充分掌握天蚕生活特性基础上的室内育是可行的,其茧质成绩也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然彩色茧蚕品种蜀黄1号的育成及其特性。[方法]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天然彩色茧蚕品种蜀黄1号,并对其进行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结果]新品种茧丝无需人工染色,色彩天成,金黄、艳丽;新品种具有强健好养、发育整齐、可根据幼虫体色和斑纹区分雌雄的特点;新品种的万蚕产茧量达20.30 kg,一粒茧丝长1 115.0m,解舒丝长882.95 m,解舒率79.15%,鲜茧出丝率18.39%,洁净91.25分。[结论]蜀黄1号已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适合在四川、重庆等长江流域蚕区饲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家蚕幼虫期类胡萝卜素水平的变化及cbp基因的mRNA表达特征。[方法]选取黄茧和绿茧品种家蚕3、4和5龄期幼虫的丝腺,参照Takara Trizol plus试剂说明提取总RNA,根据文献提供的cb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方法调查不同茧色品种家蚕幼虫不同龄期丝腺中cbp基因mRNA的表达特征和主要组织中类胡萝卜素的水平变化。[结果]cbp基因的mRNA表达,在3和5龄期各品种家蚕均维持一定水平,但在4龄期表达量很低或不表达。同一组织的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结果显示,4龄期家蚕丝腺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极低,不同茧色品种cbp基因的mRNA表达也存在差异,绿茧品种仅表达1个缺失第2外显子的转录本,而所有黄色茧品种还可表达1个序列完整的转录本。[结论]家蚕体内类胡萝卜素的水平与cbp基因mRN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广西新选育的茧色限性家蚕品种在柳州蚕区的饲养特性,对黄白限和黄绿限这2对家蚕品种在柳州进行省级实验室鉴定试验,分析其在柳州蚕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茧丝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饲养成绩、综合成绩及丝质成绩等结果表明,2对茧色限性家蚕品种总体上优于两广二号或与其相仿,初步表现出生命力强、产茧量高、丝质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家蚕体内和丝中含有黄酮类物质,采用NaNO2-Al(NO3)3-NaOH比色法对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绿茧蚕品种茧层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是黄、紫荧光色茧蚕品种的5倍,后二者蚕品种茧层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相当;绿茧蚕品种蚕蛹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与紫荧光色茧蚕品种的相当,比黄荧光色茧蚕品种高出1.3倍,3类蚕品种蚕蛹中该物质的含量都明显高于茧层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广西新选育的茧色限性家蚕品种在柳州蚕区的饲养特性,对黄白限、黄绿限等2对家蚕品种在柳州进行省级实验室鉴定试验,鉴定、评价其在柳州蚕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茧丝质及其它重要特征特性。饲养成绩、综合成绩及丝质成绩等结果表明,2对茧色限性家蚕品种总体上优于或与现行主推蚕品种两广二号相仿,初步表现出生命力强、产茧量高、丝质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