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标准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述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的标准化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标准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构建原则、构建目标和总体设计。提出了从森林生态站建站、运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观测方法、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等6个方面构建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标准体系的总体方案,对于指导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加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的标准化进程,促进森林生态站及其网络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升网络化研究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是种质资源、农业生态、资源环境等学科开展创新研究的基础条件。文章阐述了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的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优化学科区域布局、完善开放共享机制、提升条件保障能力、设立观测研究专项、理顺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建设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农业气象观测面临的问题,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对农业气象自动观测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研制了集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存储等一体化,以及可拓展性强的农业气象自动观测原理样机;实现了高清晰嵌入式数码相机的农作物图像的自动采集、编码与实时传输;从原理上实现了应用图像、音频信息进行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及自然物候的自动观测;与常规观测方法相比,不仅可以有效增加观测内容,提高观测与服务时效,而且可以大大降低野外工作量和劳动强度,相对减少人力投入,减少人为主观观测误差。该观测技术为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并有望改进和提升我国的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水平,从而有效增强现代农业气象的业务与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彭杰  沈新勇  王志立  荆现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70-13073
对多年来中国各地区包括云的分布结构、云与降水的关系、云中的水汽资源和云的辐射强迫等在内的云系统的观测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并根据不同观测手段的特点加以区分。同时,提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展望了未来观测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对于水文观测的各种技术手段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采用多普勒流量剖面仪进行水文观测已然成为水文观测技术人员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采用多普勒流量剖面仪进行水文观测可以极大地缩短水文观测的时间,而且观测的精度很高。但是,任何测量方法都不是完美的,采用多普勒流量剖面仪进行水文观测的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主要对多普勒流量剖面仪在水文观测中的应用做出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北方典型农业生态区陆面过程研究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关于北方地区的陆面过程观测、模式发展以及陆气相互作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分别从陆面过程观测、陆面过程数值模拟和陆面过程模式中土壤湿度数据同化3个方面,概述了国内开展陆面过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指出了陆面过程观测、陆面模式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陆面过程数据同化发展的新途径。分别介绍了在西北干旱区和锦州农田开展的陆面过程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最后总结了陆面过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TRMM卫星和全球降雨观测计划GPM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影响全球水循环,从而导致异常天气,如频繁的大雨和干旱。热带降雨观测卫星TRMM和全球降雨观测计划GPM是进行全球尺度的降雨观测的国际卫星观测计划,对全球变化研究具有很大作用。首先介绍了热带降雨观测卫星TRMM的概况及其5个有效载荷,即降雨雷达、可见/红外扫描仪、微波成像仪、云和地球辐射能量探测器以及闪电成像仪;接着介绍了即将于2007年发射的全球降雨观测计划GPM;最后介绍了TRMM卫星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酸雨观测工作为研究酸雨时空分布规律和长期变化趋势提供了数据支撑,在治理大气污染和防治酸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服务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环境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如何确保酸雨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水平,最重要的是保证观测数据质量。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酸雨观测中的常见问题及相关处理方法,以及酸雨观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田N2O排放通量原位观测研究的汇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的调研和整理,分析了1990-2008年间有关中国农田N_2O排放通量田间原位观测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0-2008年间中国农田N_2O排放通量原位观测研究呈不断发展趋势,2002年后进入快速增加期.通量原位观测位点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华北和西南地区,东北、西北、华南地区观测位点较少;农田N_2O排放通量原位观测在作物类型间差异明显,对稻田的研究占到数据组总数的36%,其次为小麦和玉米田.分别占24%和21%,紫云英田仅为0.2%.针对农田N_2O排放通量原位观测研究的现状,建议今后需进一步关注西北和东北典型农田生态系统N_2O排放观测研究;在测定大宗作物系统N_2O排放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典型菜地N_2O通量的原位观测;强调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的同步观测与同位素示踪等技术相结合,以寻求农业增产、增效与温室气体减排的系统机制与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沈阳一次西风槽降水过程的雨滴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粒子激光探测仪、翻斗式自动雨量计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对沈阳春季一次西风槽降水天气进行了同步观测研究,对3种仪器观测信息的分析结果表明:翻斗式自动雨量计观测的降雨强度和累积雨量与粒子激光探测仪(Parsivel)的观测结果一致,表明粒子激光探测仪在不同速度、直径等级观测的雨滴数是可信的;谱宽和降水粒子数随时间变化同步,决定了降雨强度.且直径大于1mm的雨滴是降水的主要部分;建立了反射率因子和雷达回波强度与降雨强度和空中雨水含量的指数关系式,为雷达探测降雨强度和空中雨水含量提供了计算模式;在谱宽随时间变化平缓时,粒子激光探测仪观测的回波强度与雷达观测的回波强度基本一致,可用激光探测仪观测的回波强度标校雷达观测.  相似文献   

11.
作物根系原位观测识别新方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系是植物从土壤中获取养分和水分并支撑植物体的重要器官,由于根系的复杂形态及土壤的不透明属性使得对其观测困难,缺乏有效的原位根系观测方法已成为深入研究植物根系的技术瓶颈。文章从根系观测技术和根系识别算法两方面分别进行了综述。在观测技术方面,主要对微根管观测法(二维根系观测法)和计算机层析成像法(根系三维构型观测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了综述。在根系识别算法方面,对根系二位形态识别算法和三维构型识别算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算法的优点和局限。最后,在对两类观测识别技术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出自然土壤介质下根系三维构型原位观测识别技术(计算机层析成像法)是根系定量化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上海气象梯度塔2010~2013年观测数据质量及设备运行效能。[方法]基于上海地区现有的9座气象梯度观测塔2010~2013年的分钟级观测数据,针对气温、相对湿度、水平风向和水平风速等观测要素,根据梯度塔立体垂直的观测特点,建立了梯度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模型并对梯度数据进行了综合质量控制;从数据获取率、数据疑误率、数据有效性等方面对梯度数据进行了统计与评估。[结果]2010年度的数据接收、存储最为完整,2011年度最差;气温、风速的观测数据异常情况较少,湿度和风向数据的异常较多;极值控制检查出了较多的气温异常情况;分钟连续性和小时连续性可以检查出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异常跳变;僵值检查可在每一个要素的质量控制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上海地区近地层大气的风温结构特征研究提供更加准确、客观的梯度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3.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中的基础性工作,在自动气象站和各种观测仪器得以广泛普及的当下,地面气象观测已经从传统的人工观测发展为当前的自动化观测,其不仅降低了观测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极大提高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有效推动了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地面气象观测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的提高,因此有必要针对一些常见问题提出对策分析,促进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又快又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结合海河二道闸水文观测设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自动控制技术方案的设计研究,并着重阐述了系统架构设计与系统软件设计,为海河二道闸建立水文观测设施自动化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结合海河二道闸工程观测设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自动控制技术方案的设计研究,并着重阐述了系统架构设计、系统软件设计,以为海河二道闸建立工程观测设施自动化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利用玛多县花石峡镇雪深变化实时观测获取的2013—2014年冬半年30 min/次雪深观测数据及其他气象要素资料,与玛多县站1981—2014年历史观测数据进行对比,构建了不同时间尺度下影响积雪变化的方程,以期为玛多地区融雪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横向混合系数与水力系数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横向混全系数的理论关系式,通过天然河流原体观测、计算值与观测值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8.
徐春 《北京农业》2011,(33):156-157
主要研究确定生态系统模型中高精度参数的问题。利用给出的观测数据的周期性,建立了以仿真值和观测值的方差为目标的选优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了搜索和仿真找出最优解。  相似文献   

19.
福建土楼小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福建土楼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其小气候特色与成因,对探讨客家文化,发展旅游产业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土楼中最具代表性的振成楼(土圆楼),承德楼(方砖楼)为观测对象,并于两楼间草坪设点观测大气候。通过1年4月、7日、10日、11月4个月的对比观测和综合分析,初步揭示了小气候的特色及成因,进而研究其建筑特色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陈艳果 《北京农业》2013,(18):135-136
针对现阶段争议比较大的灰霾观测中的两个判断依据(也就是相对湿度与能见度)的阈值选择问题。基于此,对某市2010-2012年人工观测到的灰霾记录进行分析与研究,观测站能见度的自动监测仪和相对湿度等信息与2010-2012年环境保护组织空气污染指数等实施比较研究,并对人工观测的灰霾时间的科学性实施分析;同时进一步按照同年份能见度信息和相对湿度信息,调试不相同的阈值,把算出的灰霾天数和人工观测数值再次实施比较,最终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个能够有效使用当地时间的灰霾观测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