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含沙水灌溉时微喷带堵塞的问题,采用间歇微喷灌的试验方法,选取泥沙质量浓度、工作压力和微喷带结构为试验因素,以平均相对流量、孔组流量均匀度和孔组流量降幅为微喷带堵塞程度评价指标,分析微喷带的堵塞状况和易堵塞的位置,研究工作压力和含沙水的泥沙质量浓度对微喷带堵塞的影响过程及机制。结果表明:1)4种微喷带(带宽分别为45、45、48和60 mm,单循环孔组孔数分别为3、5、5和5孔)中,带宽为45 mm的2种微喷带的堵塞程度较轻,单循环孔组孔数为5孔的微喷带,用最大的泥沙质量浓度1.5 g/L灌水时,平均相对流量最低仅为清水流量的87.14%~96.19%;2)工作压力为30和40 kPa时,微喷带易出现全面堵塞;而当工作压力为50和60 kPa时,微喷带多为局部堵塞;3)10次灌水结束后,微喷带堵塞最严重的部位多发生在尾部,其次是首部。综上,4种微喷带中带宽45 mm,单循环孔组孔数为5孔的微喷带抗堵塞性能最优,微喷带的工作压力和含沙水的泥沙质量浓度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微喷带的堵塞程度,使用不同泥沙质量浓度的水源灌溉时应合理选用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多肉植物康平寿(Haworthia emelyae)叶插繁殖技术,为其叶插种苗繁殖和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不同土壤水含率(A)、植物激素(B)和扦插基质配比(C)处理康平寿的叶插存活率、出芽率、出芽数、生根率、生根数及总根长等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适宜康平寿叶插繁殖的土壤水含率、植物激素和扦插基质配比最优水平组合.[结果]不同植物激素处理康平寿的叶插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但在生根率、出芽率、出芽数、生根数间和总根长方面存在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差异;土壤水含率和扦插基质配比对各生根和出芽指标均无显著影响.出芽率、出芽数和总根长受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均为B>C>A,存活率和生根数受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均为A>B>C,生根率受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B>A>C.存活率、出芽率和出芽数、生根率和生根数及总根长的最优水平组合分别为A1B2C3、A2B1C3、A1B1C1和A1B1C3.综合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综合指数影响效应的主次顺序为B>C>A,综合指数的最优水平组合为A1B1C3.[结论]影响康平寿扦插繁殖效果的试验因素排序为植物激素>扦插基质配比>土壤水含率;0~10%土壤水含率、25.0 mg/L NAA和扦插基质配比2:3:0(腐叶土:蛭石:泥炭土)是康平寿叶插繁殖的最优水平组合.  相似文献   

3.
以乌鲁木齐松树头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无土基质配比方法,针对研究区土壤特点,选取选用粘合剂(A)、保水剂(B)、复合肥(C)和秸秆(D)为试验因素,进行无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并对结果进行极差、方差分析影响。结果表明,粘合剂对植物高度、盖度均有显著影响,复合肥对植物盖度有极显著影响,同时也是生物量指标的主要影响因子。各因素主次顺序为C(复合肥)B(保水剂)A(粘合剂)D(秸秆)。基质最优配比方案为A2B1C1D1,即当粘合剂用量为16 g/m2,保水剂为5 g/m2,复合肥为30 g/m2,秸秆为90g/m2时,可获得最佳的植被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燕麦品种播期、播量、氮肥、磷肥、灌水量6个因素多位级正交试验研究,极差结果分析表明:对燕麦产量影响的因素主次顺序为灌水量>品种>纯N量>施P2O5量>播期>播量.位级结果分析表明,产量最高组合是:A3B2C4D3E5F3,即科燕一号、播期4月13日、播量15kg/667m2、纯N量7.5kg/667m2、P2O515.0kg/667m2、灌水量100m3/667m2(三叶期-拔节期、拔节期-孕穗期、孕穗期-灌浆期).对品质粗蛋白影响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品种>施P2O5量>播期>纯N量>播量>灌水量;对粗脂肪影响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品种>播期>施P2O5量>播量>灌水量>纯N量.该试验研究为今后搭配组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苜蓿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富含多种营养素.本试验以苜蓿为材料,采用单因素(pH值、水浴温度、时间、提取液用量)和正交试验探讨了不同提取工艺对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苜蓿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各因素主次关系依次为:pH值(A)、水浴温度(B)、提取液用量(C)、提取时间(D),最优得率的工艺参数为:A1B2C3D2即pH值为6.5、水浴温度为40℃、料液比1:25、提取时间为90 min.  相似文献   

6.
微喷灌技术在辽宁南部地区应用较为广泛,但是由于微喷灌水下限对灌水频率和产量影响较大,因而微喷灌水控制下限受到了极大关注。为了探讨不同控制下限微喷灌溉对辽宁南部地区玉米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雨养种植(YY)作为对照,研究了2种不同微喷灌水下限,包括轻度控水灌溉(QK)、重度控水灌溉(ZK),对玉米土壤墒情、耗水规律、生长性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微喷控水灌溉可以有效保持土壤墒情,QK处理土壤平均含水率最高,灌水次数比ZK处理多2次;较YY对照处理,微喷灌溉处理在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优势,说明微喷灌溉具有形成玉米高产的物质基础;微喷灌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玉米出苗率24.3%,显著增加产量62.9%,QK产量高达15.62t·hm-2,说明玉米出苗率的提高是增产的重要因素;QK与ZK微喷灌水技术经济效益较对照显著提高0.8和0.57万元·hm-2。从增产、增效等方面综合考虑,微喷灌溉对于玉米苗期补偿效果显著,轻度微喷控水灌溉效益最好,适宜在辽宁南部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小麦植株遮挡对微喷灌均匀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小麦等密植作物不同生育期株高和冠层覆盖度对微喷带灌溉均匀度产生影响的问题,采用试验方法,根据小麦生长规律设计不同的株高和种植密度,研究植株遮挡对于微喷带灌溉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使用微喷带进行田间灌溉时,其灌溉均匀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微喷带水力性能影响和作物生长状况影响2部分;2)微喷带的水力性能是保证小麦微喷带灌溉均匀度的基础;3)作物生长状况对微喷带灌溉均匀度影响显著,在田间灌溉中可根据作物生长阶段的密度及覆盖度,调整微喷带的运行压力,提高灌溉均匀度。  相似文献   

8.
于洁  程迪  董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160-8161
[目的]建立超声波提取牡丹皮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对浸提液料比(A)、提取时间(B)、提取温度(C)和提取次数(D)进行优选研究。[结果]影响牡丹皮多糖提取率的因素主次关系C〉A〉D〉B,最佳提取工艺A3B1C1D3。[结论]试验优选所得工艺较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灌水量和灌水时期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相同灌水量处理间比较,至成熟期灌溉3水的W2A、W2B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且两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是干物质积累量最多的W2A并未获得最高的籽粒产量。于拔节期或孕穗期初次灌水的4个处理W1B、W1C、W2B、W2C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起身期初次灌水的处理W1A、W2A,但W1B、W1C、W2B、W2C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在本试验条件下,拔节期初次灌水并结合追肥,开花期再灌水,总灌水量为120 mm的W1B为最优灌溉处理。  相似文献   

10.
黄土丘陵区燕麦高产优化栽培与土壤肥料耦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夏南部干旱区进行的燕麦高产优化栽培与土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干旱区燕麦产量主要因素是品种,其次是灌水,氮肥的影响最小,因素的主次效应顺序为:品种-灌水-磷肥-密度-播期-氮肥。在干旱地区,选用本德品种,在3月中旬播种,以纯氮175kg/hm2,纯磷75kg/hm2配合,密度控制在600万苗/hm2左右,在拔节到抽穗期灌1次水的处理组合(A5B1C5D4E3F2)是比较理想的高产栽培模式,并能获得3171.83kg/hm2的理想产量。  相似文献   

11.
《山西农业科学》2015,(8):942-944
通过莜麦品种、播量、氮肥、磷肥、灌水量5个因素进行多位级正交试验研究。方差分析表明,品种(A)、灌水量(E)对莜麦产量有显著影响;而播量(B)、施N肥(C)、施P肥(D)对莜麦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区组间差异不显著。极差分析表明,对燕麦产量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为:品种灌水NP2O5播量。多位级结果分析表明,处理12(A3B2C4D1E3)的产量最高,即选用白燕2号品种,采用450万粒/hm2播量,采用175 kg/hm2氮肥,不施磷肥,在灌浆期灌一水,产量最高,达到3 184.5 kg/hm2。  相似文献   

12.
微波辅助法提取苦荞麦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苦荞麦为试验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通过正交优化试验,以得出微波辅助法提取苦荞麦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对苦荞麦多糖提取效果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料液比(A)提取时间(D)提取温度(C)微波时间(B);微波辅助法提取苦荞麦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1B3C2D1,即料液比为1∶15(g/m L),微波功率为中火(408 W),微波时间为2 min,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60 min,多糖提取率是传统热水浸提法的2.12倍;与传统热水浸提法相比,微波辅助法具有耗能低、效率高、门槛低、节能环保、多糖得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上海市崇明县盐碱地上采用碎石铺设厚度(A10cm、A22cm、A34cm)、有机肥施用量(6m2小区,B10kg、B210kg、B320kg)、粉碎秸秆施入量(C11kg、C22kg、C33kg)配比的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对土壤容重、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电导率等土壤理化性质和红花酢浆草、紫鸭跖草、中华常春藤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能不同程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增加植物生物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碎石铺设厚度(A)和有机肥施用量(B),最佳方案为A3B3C3.试验方案中,对容重和有机质处理效果最好的是A1B3C3,土壤全氮和碱解氮是A3B2C1,土壤电导率、有效磷、速效钾及植物生物量是A3B3C2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白芨组织培养效率,以白芨种子播种的无菌小苗为外植体,利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培养基中6-BA(A)、NAA(B)、香蕉泥(C)和马铃薯提取液(D)4种因素对株高和假鳞茎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株高影响的主次关系为BADC,对假鳞茎粒径影响的主次关系为ADBC;无菌小苗一步成苗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1/2 MS+1.0mg·L~(-1)6-BA+1.0mg·L~(-1) NAA+50g·L~(-1)香蕉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加工型花生“台南13”进行播期(A)、穴粒数(B)、密度(C)及施氮量(D)四因素正交高产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组合为A1B3C1D3,播期和穴粒数的极差(R)分别居第一和二位,它们是影响花生产量的关键因子,其次是密度,影响最小的是施氮量。  相似文献   

16.
以猪粪渣培养料(A)、覆土厚度(B)和播种量(C)的不同因素为研究对象,进行了3因素4水平的投料处理正交试验,随机完全区组排列。结果表明:3个试验因素对菌丝长速的影响为播种量(C)投料量(A)覆土厚度(B);对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培养料投料量(A)播种量(C)覆土厚度(B)。综合菌丝生长、产量、优质率和产出投入比分析,最佳的栽培组合为A4B2C3,即猪粪渣培养料用量110 kg/m2、覆土厚度3.5 cm、播种量1 kg。利用猪粪渣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其主要重金属含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猪粪渣培养料(A)、覆土厚度(B)和播种量(C)的不同因素为研究对象,进行了3因素4水平的投料处理正交试验,随机完全区组排列。结果表明:3个试验因素对菌丝长速的影响为播种量(C)>投料量(A)>覆土厚度(B);对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培养料投料量(A)>播种量(C)>覆土厚度(B)。综合菌丝生长、产量、优质率和产出投入比分析,最佳的栽培组合为A4B2C3,即猪粪渣培养料用量110 kg/m2、覆土厚度3.5 cm、播种量1 kg。利用猪粪渣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其主要重金属含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动静磨盘式薏苡脱壳机构对薏苡脱壳的可行性,以及机构性能参数(动静盘间隙A、进料速度B、动盘转速C)对考察指标(薏苡脱壳率、薏苡破碎率)的影响规律和参数的优化结果,影响薏苡破碎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ABC,即动静盘间隙进料速度动盘转速;影响薏苡脱壳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ABC,即动静盘间隙进料速度动盘转速。综合考虑脱壳率和破碎率对脱壳的影响,确定最优方案为A3B3C2,即动静盘间隙为10 mm,进料速度为330 kg/h,动盘转速为1 120 r/min。为生产中应用上述脱壳机械对薏苡进行脱壳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龙胆最佳提取工艺,为龙胆临床及药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试验采用超声提取法,以溶剂浓度(A)、超声时间(B)和料液比(C)为三因素,设计正交试验,优化龙胆提取工艺;同时,应用HPLC测定各组合龙胆苦苷含量。结果影响因素最大的是溶剂浓度,其次是超声时间,影响最小的是料液比。结论各因素较优的水平组合为A2B3C1,即用乙醇浓度为50%、超声时间为70min、料液比为1:4的条件下,提取龙胆得膏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制的气力碰撞组合授粉试验装置,以杂交水稻花粉的有效分布面积比率、平均分布密度、分布不均匀度为评价指标,对影响授粉均匀性的因素(气流速度、喷气管道放置相对位置、喷孔中心距、气流作用角度、喷孔直径)进行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考察各因素对授粉均匀性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和多指标矩阵分析。结果表明,5个因素主次排序及较优水平依次为气流速度6 m/s,喷气管道放置相对位置高于碰杆10 cm,喷孔中心距25 mm,气流作用角度倾斜向上20°,喷孔直径8 mm。组合授粉较单一授粉方式的花粉有效分布面积率明显提高,花粉分布不均匀度显著下降,花粉空间传播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