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重视科学育竹,建立丰产的林分结构,通过清理林地、砍杂清杂,挖除“三头”,林地垦覆,施肥埋青,覆盖保温,护笋养竹、科学挖笋及合理采伐、保持密度等技术管理措施,改善竹林的生长条件,以提高竹林产量:  相似文献   

2.
毛竹林高效经营几种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竹产业受国际、国内市场和加工产业二次自主创新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竹材价格持续下滑,鲜笋市场价格低迷,竹农收入大大降低,加上劳动力成本持续增加,竹产业走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有的竹农开始放弃竹林经营,甚至出现毁竹种茶等问题。文章通过选取多个竹笋经营大户的毛竹林作为试验基地,从样地选择、作业措施、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对照不同培育方式对竹笋产量的影响,同时结合湖州市近年来对竹子培育的探索与实践经验,提出“冬笋型技术模式”、“春笋早出型技术模式”、“鞭笋型技术模式”等3种毛竹林丰产、高效、可持续经营模式,供山区毛竹林经营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雷竹引种与丰产培育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引种雷竹,进行笋用竹林丰产栽培试验,探讨营林技术对其速生丰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林地表土层以下深度30cm深翻耕作、深层施肥等措施后其优质经济竹(眉围≥9.60cm)可达65.0%以上,比对照提高18.6%~31.7%,新栽竹林套种农作物有利于促进雷竹笋用竹林速繁成林。  相似文献   

4.
竹笋以其低糖、低脂肪、高纤维等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竹笋销量日益增加,产量与品质成为笋用竹林经营的主要目标之一。笋用竹林的丰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笋用竹林的经营效益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当前笋用竹经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笋用竹丰产栽培的关键技术,并对笋用竹林可持续经营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笋用竹林的高产培育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安吉县素有“中国竹乡”之称,竹产业一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发展毛竹笋用林对实现竹林可持续发展、促进山区农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试验研究,文章总结出一套毛竹笋高产培育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采用高产培育技术措施的毛竹林平均笋产量可达到1 746.4 kg/667 m2,较对照处理增加5.1倍;其中,鞭笋产量增加11.8倍,冬笋产量增加9.4倍,春笋产量增加4.5倍。研究提出的毛竹笋高产培育技术措施对发展毛竹笋用林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楠竹低产林进行一系列培育措施,改变林分结构,使竹林立竹度、新竹产量、胸径、枝下高等有明显增长。对楠竹林培育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取劈山抚育、松土、施肥、钩梢整枝、护笋养竹、合理采伐等一系列综合管理措施,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质量,使竹林年年丰产、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7.
对楠竹低产林进行一系列培育措施,改变林分结构,使竹林立竹度、新竹产量、胸径、枝下高等有明显增长.对楠竹林培育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取劈山抚育、松土、施肥、钩梢整枝、护笋养竹、合理采伐等一系列综合管理措施,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质量,使竹林年年丰产、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8.
竹产业是事关民生与生态建设的重要产业之一。为促进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增加竹农收入,在毛竹林分类经营的同时,积极探索笋用林高效可持续经营模式,即毛竹林早出春笋、鞭笋“两笋模式”,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文章从林地和林分选择、竹林管理、覆盖施肥以及笋期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毛竹林经营“两笋模式”的关键技术,以期为高效、可持续经营毛竹林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毛竹林空间立体经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在于利用毛竹林蔽荫、风小、湿润的独特环境条件,以及拥有较多的竹枝、竹叶、竹箨等凋落物和残留在地里的死竹篼、死竹鞭等有机物,进行地下栽培棘托竹荪和利用空间挂袋毛木耳的立体经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模式切实可行,既提供了人们物质生活所需的竹荪、毛木耳产品,又改善竹林环境条件,提高笋、竹产量和质量。获得菇、竹双丰收。栽培竹荪,起到垦复竹山,抚育松土和施肥培土的作用;同时,竹荪、毛木耳呼吸作用所释放大量的CO2,大大增加竹林干物质积累,为竹林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产值可达13514元·hm-2,比单纯经营竹林翻3番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卢山 《绿色科技》2023,(13):167-170+177
为探究贵州红托竹荪高海拔林下菌包脱袋覆土种植技术措施及种植效益。选择在高海拔林下试验种植林地进行种植,在种植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有选择适宜种植林地地块、选择适宜林下种植品种(菌株)、选择优质菌包、整地及土壤消毒、脱袋覆土种植、做好发菌和出菇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管理、采收及加工处理。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利用率25.8%,分2年试验种植样方综合测算数据显示,鲜荪平均产量2.093 kg/m2,亩均鲜荪产量360 kg。菌包脱袋覆土种植是贵州红托竹荪目前技术最为先进、产量高且稳定的人工栽培模式,开展高海拔林地区菌包脱袋覆土种植技术研究,并进行大范围推广,有助于提高红托竹荪产量。  相似文献   

11.
竹荪在诸暨林区野外可常见,毛竹林下人工仿野生栽培竹荪的技术管理和人工批量生产成品在诸暨市为首次。试验结果表明:长裙竹荪可以在诸暨的毛竹林下和平整的旱地生长;在培养基质统一制作和菌种统一提供时,其在毛竹林下的生长产量普遍优于平整的旱地;人工野外播种时间以3月中旬为宜;在干旱高温季节,灌溉以喷滴管+贮水桶的形式效果优于抽水泵+贮水桶形式及人工担水灌溉的形式;充足的水源以及必要的劳动力是影响收益率的重要因素;烘干设备自制成本可比采购成本减少20%。  相似文献   

12.
利用毛竹林庇荫和湿度高的条件,林下种植竹荪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竹荪品质高、生产成本低;同时竹荪采收后的剩余废料可以肥沃土壤、改善土壤结构,进而增加竹材和竹笋产量,获得双重效益。文章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毛竹林下套种竹荪的关键技术要点,以期为技术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了发挥毛竹林生产潜力,增加竹农经济收入,在多年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毛竹鞭笋丰产培育技术。研究认为:在毛竹笋材两用林中采挖鞭笋,不会影响整体的竹鞭鞭径和竹鞭总量生长;毛竹林地覆盖稻草和砻糠能显著提高第3年的鞭笋产量;培育高产鞭笋的最佳施肥时间为每年的5月;鞭笋采收时间为5-10月。毛竹鞭笋丰产培育技术可在毛竹笋材两用林经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毛竹笋用林和材用林中试验研究了竹腔注射毛竹增产剂的增产效果,结果显示,注射施肥明显增加了冬笋、春笋、新竹竹材产量以及单位面积竹林的产值。试验结果为解决远山、深山毛竹林因交通不便、传统施肥成本过高的施肥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经营措施对高氏甜龙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云南、四川、重庆等10个不同环境条件的试验点,高氏甜龙竹的生长状况差异显著,其中在云南省元江县、重庆市武隆区和云南普洱市思茅区生长较好,3年生竹笋年产量分别达到30.03、27.23和26.20 t/hm2,而在云南嵩明县的生长相对较差,笋年产量仅为10.93 t/hm2;经营措施也影响着高氏甜龙竹的生长,采用全面整地,旱季时每月对竹丛进行1次浇水,浇水量为900 kg/丛,造林时施用大量有机肥,出笋高峰期施适量的氮、磷、钾复合肥(500 g/丛),可促进竹林生长,提高笋产量和笋品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毛竹林经营劳动力不足、经营水平低下、效益下滑等原因,致使浙江湖州一些毛竹产区出现许多因放弃管理而导致的退化毛竹林。将退化毛竹林改建为珍贵树种林基地是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林农收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安吉县报福镇汤口村,选取紫楠、黄山栾树、浙江樟、红豆树和榉树等5个珍贵树种对11.2 hm2近6年无人管理的退化毛竹林进行改造,结果表明,经过4年抚育管理,各树种生长良好,对造林立地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树高、胸径生长达到预期目标,退化毛竹林改造为珍贵树种林取得初步成功。研究结果为退化毛竹林改造成为高价值珍贵树种林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毛竹林是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状况关系着该区域森林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挥。文章调查分析了紫金山毛竹林的起源、林分结构及经营管理现状,提出了改善毛竹林质量的经营措施,包括:调整竹林结构、混交阔叶树种、生态防治病虫害等生态培育措施,垦复、施肥、劈山除灌、疏伐等退化竹林复壮措施,以及控制竹林扩张、改造荒芜竹林等措施。这些经营措施为紫金山毛竹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