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全世界竹亚科(Bambusoideae)方竹属(Chimonobambusa Makino)植物约有30余种及种下分类群,主要分布于中国(秦岭以南各地区及西藏东南部)、日本和越南,缅甸、美国、欧洲也有少量引栽。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的相关规则和要求,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中心(ICRCB)组织有关专家,对竹亚科方竹属的栽培品种进行了系统整理。到目前为止,已经确认全世界有17个栽培品种,涉及4个不同的方竹属竹种。现将这些栽培品种及其相关信息整理报道,以便查阅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园(ICRGB)是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体系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环节,是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中心(ICRCB)授权集中保存世界各地竹栽培品种活体标本的专门设施与场所。一个合格的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园,应当能够满足竹种质资源的收集、竹栽培品种活体标本的保存、竹品种的繁殖和定向培育、优质竹品种的展示和宣传、竹品种国际登录的技术服务等专业功能需求。根据国际惯例,申请者需向ICRCB提交申请书和承诺书,只有当ICRCB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并正式批准后,才能合法设立和建设ICRGB。文章详细介绍了ICRGB的概念、基本功能以及如何申请、规划建设及日常的管理任务等,可为相关机构申请建立ICRGB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栽培竹新品种的确认与国际登录准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竹产业的科学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探索实践中,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的相关规则和要求,开展竹类栽培品种国际登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能先弄清竹品种可能产生的基本条件,在对其进行初步判断、并进一步掌握相关证据之后,再对竹品种进行大致确认,然后正式提交国际登录申请,无疑将有利于提高竹品种国际登录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世界竹藤通讯》2013,(4):40-40
2013年7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栽培植物分类学研讨会上,中国林科院西南花卉研究开发中心被国际园艺学会品种命名与登录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际竹栽培品种登录权威机构”。这是中国继1998年获得梅花品种国际登录权威、2004年获得木犀属国际品种登录权威之后,第三批获得的国际栽培植物登录权威之一。  相似文献   

5.
用RAPD分子标记探讨倭竹施的属间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倭竹族(Shibataeeae Nakai emend keng f. )中 8属,即倭竹属Shibataea、刚竹属Phyllostachys、业平竹属Semiarundinaria ,短穗竹属Brachys-tachyum ,大节竹属Indosasa ,唐竹属Sinobambusa ,方竹属Chimonobambusa ,筇竹属Qiongzhuea 中的16种进行了分析.选用20个10碱基随机引物扩增结果,计算属间遗传相似系统,建立UPGMA聚类图.分析结果表明①大节竹属和唐竹属,方竹属和筇竹属关系密切,这一结果与形态学研究结果一致;②业平竹属和短穗竹属关系较密切;③在倭竹族内基于形态研究结果建立刚竹亚族Phyllostachydinae Keng f.和倭竹亚族Shibataeinae或唐竹亚族Sinobambusinae Z. P. Wang和倭竹亚族Shibataeinae Soderstrom & Ellis的观点没有得到RAPD分析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实践中,常常遇到许多专业术语语义不明、翻译困难等问题,给竹类栽培品种国际登录申请者及相关工作人员造成困扰。为便于准确使用登录用语、提高登录工作效率,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中心(ICRCB)组织相关专家,以《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第八版和第九版附件《术语表》为基础,结合竹类植物的具体实际,编撰了这套适于竹品种国际登录的《术语表》并介绍了每个术语的基本含义。该《术语表》中的术语排序,是按汉语拼音的字首字母排列先后为序。  相似文献   

7.
关于几个竹亚科分类群的分类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论及李海竹属 Neohouzeaua 赤竹属 Sasa,华箬竹属Sasamorpha 支笹属 Sasaella,方竹属 Chimonobambusa,筇竹属 Qiongzhuea 等分类问题,并发表有4个新种,16个新组合。提出华箬竹属、支笹属与赤竹属合并,筇竹属与方竹属合并。李海竹属原分布在中国南部边境以外毗连地区,如老挝、孟加拉、缅甸、不丹,以及印度阿萨姆地区。R.Yu.Roshevits 与耿伯介都曾设想中国南境可能有此属分布,作者访印期间,在 J.S.Gamble工作过的地方看到该属活植株与标本,认为广西南境大青山的糯米竹 Neohouzeaua coradata,以及海南岛的藤竹 N.puberula应属李海竹属,证实了这一设想。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3月4日,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中心昆明办事处落牌于云南长江绿海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同时举行了以开发水生竹为核心的功能竹合作项目的签约仪式。云南竹子资源丰富,有300多个品种,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中心昆明办事处的成立推动了竹类新品种的国际登录工作,从专业角度提升云南省的绿色产业内涵、生态文明形象,且对云南  相似文献   

9.
我省通常把除楠竹、斑竹以外的竹子统称为“杂竹”。经调查并采制标本,现已鉴定定名的计有:大节竹属的2个种;方竹属7个种和1个变种;筇竹属3个种;悬竹属2个种;唐竹属、箭竹属和苦竹属各1个种;箬竹属3个种和1个变种。共计8属20种和2个变种,其中有4个新种和2个新变种。新种中的乳纹方竹、线叶方竹、多毛箬竹和光叶箬竹(新变种),已在1985年《竹子汇刊》第一期发表。为了资料完整,现我们把它归并在本文相应的属中。  相似文献   

10.
‘神农红’ Fargesia murielae ‘Shennonghong’属于竹亚科箭竹属Fargesia Franch.emend.Yi的神农箭竹F. murielae (Gamble) Yi。2020年10月发现于湖北神农架神农顶景区服务站的人工栽培居群中。该竹特征与神农箭竹近似,区别在于其秆为淡红、红或紫红色,极具观赏价值。该品种于2020年12月通过了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权威的新品种国际登录认证,国际登录号:No. WB-001-2020-049。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主食竹增补竹种整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大熊猫选择部分竹类植物为主要食物源,大熊猫主食竹的地理分布是决定大熊猫地理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对大熊猫主食竹的种类与分布进行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大熊猫的迁徙历史和协同演化、以及推动大熊猫保护工作的科学、健康、有序发展,尤其是迁地保护意义重大。大熊猫主食竹曾经报道过11属,包括65种、1变种和3变型。其中,箣竹属Bambusa Retz.corr.Schreber 2种,慈竹属Neosinocalamus Keng f.1种3变型,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5种1变种,方竹属Chimonobambusa Makino 6种,筇竹属Qiongzhuea Hsueh et Yi 5种,镰序竹属Drepanostachyum Keng f.2种,箭竹属Fargesia Franch.emend.Yi 25种,玉山竹属Yushania Keng f.10种,苦竹属Pleioblastus Nakai 1种,巴山木竹属Bashania Keng f.et Yi 6种,箬竹属Indocalamus Nakai 2种。后来,黄毛竹、大琴丝竹和金丝慈竹被修订为栽培品种Neosinocalamus affinis ‘Chrysotrichus’、N.affinis ‘Flavidorivens’、N.affinis ‘Flavidorivens’。本文增补了方竹属3种、4栽培品种;刚竹属2种;箭竹属2种;玉山竹属1种;月月竹属Menstruocalamus Yi 1种;茶秆竹属Pseudosasa Makino ex Nakai 1种;箬竹属4种。共计7属、13种、4栽培品种。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大熊猫主食竹共有13属、78种、1变种、7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2.
‘紫玉’Chimonobambusa neopurpurea‘Ziyu’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方竹属Chimonobambusa Makino的刺黑竹Ch. neopurpurea Yi。2013年发现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向峨乡的刺黑竹栽培居群中,同年作为大熊猫主食竹引入都江堰市浦阳镇团结村,是方竹属的刺黑竹变异植株经进一步选优、分离、培育而成的栽培竹新品种。‘紫玉’与‘条纹刺黑竹’(‘Lineata’)属近缘分类群,二者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全秆及分枝呈淡紫、紫红至紫色,笋亮灰色;后者新秆下部节间为淡紫色,具浅绿色纵条纹,笋暗棕绿色。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主食竹一新品种‘青城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城翠’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Qingchengcui’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方竹属Chimonobambusa Makino的方竹Ch.quadrangularis(Fenzi)Makino,2003年发现于四川省崇州市万家乡(后更名为文井江镇)万家社区的方竹栽培居群中,同年作为大熊猫主食竹引入都江堰市大观镇桃源村和玉堂镇龙凤村,是方竹属的方竹变异植株经进一步选优、分离、培育而成的栽培竹新品种。‘青城翠’与方竹栽培型‘Quadrangularis’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秆基部的气生根特别发达,竹笋上半部呈明显翠绿色,翠绿部分约占笋长的1/2左右,整体色彩艳丽,且笋质更脆嫩、口感更佳,大熊猫和人均喜食用;后者秆基部的气生根不及前者发达,竹笋整体偏黄,仅尖端微绿,整体色彩相对单调,大熊猫喜食程度相对较次。  相似文献   

14.
世界牡竹属栽培品种整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竹亚科(Bambusoideae)牡竹属(Dendrocalamus Nees)是竹类植物中体型最大的类群,由于其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均十分突出,历史上一直都是其分布区居民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和生活资料,被广泛栽培和应用。全世界的牡竹属植物约有46种以上,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产牡竹属植物37种,主要分布于南部和西南地区,其中尤以云南为多。为了适应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工作的需要,经系统整理,确认牡竹属传统栽培品种12个,新登录栽培品种5个,共计17个栽培品种,分属于9个不同竹种。现将这些栽培品种及其相关信息整理报道,以便查阅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筇节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Qiongjie Fangzhu’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方竹属Chimonobambusa Makino方竹C.quadrangularis (Fenzi) Makino栽培品种。2021年发现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蒲阳镇的方竹人工居群之中,为方竹变异植株,关键区别在于其秆和分枝的部分竹节明显膨大呈算盘珠状,类似于筇竹。  相似文献   

16.
13种观赏竹种引种驯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竹子喜温暖、湿润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我国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开展了大量的"南竹北移"工作,将一些抗性较强的竹种引种到黄河流域以北地区。但北方竹类仍存在品种单调、成林效果差等问题。为丰富北方观赏竹种类,从上海、江苏宿迁和山东淄博引入13个竹种,在山西农业大学苗圃内进行引种驯化研究。引种适应性研究结果显示,刚竹属的淡竹、早园竹、青竹、箬竹和赤竹属的菲白竹适合在引种地种植,而佛肚竹、观音竹和罗汉竹则不适合种植。  相似文献   

17.
银剑’Chimonobambusa neopurpurea ‘Yinjian’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方竹属Chimonobambusa Makino的刺黑竹Ch.neopurpurea Yi植物。该竹是刺黑竹的花叶型变异植株经进一步分离、移栽、培育而成的竹类新品种。‘银剑’与刺黑竹另一栽培品种‘都江堰方竹’Ch.neopurpurea ‘Dujiangyan Fangzhu’属近缘分类群,二者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叶绿色但具宽窄不等的黄白色纵条纹,有时相反,叶呈黄白色,具宽窄不等的绿色纵条纹,植株呈现典型花叶特征,且叶色明丽,极具观赏价值;后者叶片无条纹,观赏性明显不及前者。  相似文献   

18.
为了合理利用竹林空间,促进竹菌复合经营发展,开展了不同栽培方式下黑木耳生长和品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竹林下袋料立体栽培的黑木耳具有大小均匀、光泽度好、杂质少等优点,每袋采收产量比农田的增加17.2%,单朵质量增加19.7%;竹林下黑木耳采收时间少于农田栽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工管理时间与成本。黑木耳营养成分受栽培环境影响较为明显,竹林下黑木耳氨基酸总量、可溶性糖、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以及Na、Mg、Fe等矿质元素含量高于农田,除竹林第1批黑木耳可溶性糖含量为最高值(6.070%)以外,第2批黑木耳营养品质总体高于第1批。选择适宜的林地光照、湿度、温度等生态环境要素,可实现竹林下黑木耳复合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竹亚科(Bambusoid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是竹类植物中环境适应性最强、分布范围最广、也是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的一个类群。由于其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均十分突出,且许多种类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和耐低温属性,历史上一直都被世界各国的园艺师们争相引种、培育、并被广泛栽培和应用,因而涌现出数量庞大的栽培品种类群。全世界的刚竹属植物约60余种,且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刚竹属植物,大多是从中国引入。依据国际上业已公布的权威资料和《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的规则和要求,经系统整理,目前全世界可认定为刚竹属栽培品种的竹类植物有127个(不包括原栽培品种),分属于27个不同竹种。此外,还有21个栽培品种无法确认,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