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甜玉米玉米螟的发生危害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研究了吉林省公主岭地区甜玉米上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的发生危害和防治措施。田间抗螟性人工接虫鉴定结果表明,甜玉米710A和普通玉米自交系丹340的食叶级别为9级,即高感玉米螟,而单交种邢抗5号和邢抗2号的食叶级别为5级,为中抗型。与普通感虫和中等抗虫性玉米品种相比,取食甜玉米的玉米螟幼虫存活率高3~7倍,发育速度更快,提前约4~8天(1~2个龄期),说明甜玉米比普通玉米感虫。甜玉米比普通玉米及早播比晚播田更吸引玉米螟产卵。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化学杀虫剂的防治效果比白僵菌和苏云金杆菌的好,以氯菊酯喷雾防治效果最好,虫孔减退率达90%;其次是杀螟灵颗粒剂、Bt喷雾和Bt颗粒剂;而白僵菌的防治效果较差,喷雾防治效果好于颗粒剂。大田防治效果与小区试验基本相同。同时还分析了氯菊酯防治甜玉米玉米螟的防治策略、防治时期、施用次数等。此外,对Bt制剂作为化学杀虫剂的取代品及与其它生物防治方法协调使用的优点与潜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系统地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在甜玉米地的周年发生动态、产卵寄主选择与甜玉米生育期的关系、卵期寄生性天敌种类、优势种寄生蜂及其种群消长规律以及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 Panget Chen对亚洲玉米螟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这一地区的甜玉米上除在1月份没有查到玉米螟落卵外,2~12月均有产卵,种群动态呈现明显的单峰型,即5~8月是亚洲玉米螟发生危害的高峰期。亚洲玉米螟成虫产卵对甜玉米植株的生育期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以抽雄期的植株对亚洲玉米螟产卵最具吸引力。玉米螟赤眼蜂是当地亚洲玉米螟卵期寄生蜂的优势种。甜玉米田赤眼蜂寄生率的季节变化符合典型的天敌跟随现象,即2~6月卵块寄生率较低,7~9月是赤眼蜂寄生的高峰期,田间寄生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甜玉米虫害发生危害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广东省部分地区甜玉米害虫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初步明确了甜玉米各生育期害虫发生危害的情况.当地甜玉米害虫有亚洲玉米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和蚜虫,广州还发现红腹灯蛾、毒蛾类及蜗牛危害;甜玉米以5~8月受害虫危害最为严重;在苗期至6叶期,受甜菜夜蛾平均被害率为15.5%~57.3%, 而在喇叭口期、抽雄期和乳熟期则受亚洲玉米螟危害较重,其心叶、雄穗以及雌穗和茎秆的被害率分别为75.3%~91%、24.5%~96.5%和83.5%以上.玉米螟对喇叭口期、抽雄期和散粉期植株有较高产卵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深圳特区甜玉米产区日趋严重的农药污染问题,笔者在深圳龙岗生态示范农场甜玉米地研究了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的应用技术,分析了玉米螟赤眼蜂释放量、释放次数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6e控制作用的关系,提出了最件释放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玉米螟的发生、防治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玉米螟的发生、防治与研究进展周大荣(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玉米螟是一种具有巨大危害潜力的世界性大害虫,主要有欧洲玉米螟和亚洲玉米螟两种。在我国,以亚洲玉米螟为优势种,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第一大害虫。据估计,如不防治,春玉米常...  相似文献   

6.
间作对甜玉米田主要害虫与天敌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为明确甜玉米间作不同作物对害虫的控制作用,采用目测法系统调查了甜玉米单作、甜玉米与绿豆、菜豆、甘薯或花生间作生境玉米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发生动态,并比较了不同生境亚洲玉米螟的为害情况。间作生境中捕食性天敌蜘蛛和瓢虫类群的个体数量均明显增加,其中甜玉米间作绿豆或甘薯生境蜘蛛类群增长21%以上,瓢虫类群增长83%以上,显著高于甜玉米单作生境;不同生境间玉米螟赤眼蜂发生量差异不显著,对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率均达到86%以上。间作生境玉米生育期内亚洲玉米螟落卵量、斜纹夜蛾及玉米蚜发生量均与甜玉米单作无显著差异,但收获期甜玉米间作生境玉米螟为害率低于单作生境,其中以甜玉米间作绿豆生境最低,总蛀孔数和活虫数分别比单作生境下降55.72%和76.70%。表明间作不同作物对甜玉米田具有一定的控害增益作用。  相似文献   

7.
玉米螟是吉林省玉米生产中的最重要虫害,常年玉米为害损失率达10%以上。自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省就积极探索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生物防螟经验。本文就吉林省玉米螟研究中的几个主要热点问题:玉米螟的发生及危害现状、生物防治的主要技术、取得的经验和效益等进行综述,同时对今后开展玉米螟生物防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保工作中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邱式邦院士在20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对中国玉米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的研究和防治中的重要工作,以此开启了中国亚洲玉米螟研究和防控的先河,对保障当时我国玉米的稳产、保产及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亚洲玉米螟的综合治理策略及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新疆博州发展养殖业的重要原料,近年来玉米螟危害严重。2011年博州农业科技开发中心玉米课题组选用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产品进行了防治一代玉米螟幼虫田间药效试验,拟通过这次试验,评价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并确定本地最佳使用剂量及对天敌的安全性,为博州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提供技术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冬季防治玉米螟效果好王米螟是玉米生产上的大敌,它不仅繁殖快,而且危害时间长,不论是春播玉米,还是夏播玉米均会危害。防治玉米螟除在玉米生长期防治以外,根据玉米蝶的生活习性和越冬规律,冬季防治效果也比较好,可以减少越冬基数,防治方法有:1对有玉米螟害虫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我国北方春玉米区种植Bt玉米条件下主要靶标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Bt抗性风险,探索合理的Bt玉米种植比例,根据亚洲玉米螟的特点构建种群动态与遗传模型,对不同的Bt玉米种植比例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显示,当以种子混合种植75%的Bt玉米+25%的非Bt玉米庇护所时,亚洲玉米螟的种群控制时间,即亚洲玉米螟种群密度下降到每百株玉米植株30头幼虫以下的时间,为1~2年,而害虫的抗性时间,即亚洲玉米螟种群抗性基因频率达到50%的时间,在1代区为40年、在2代区为20年。当以种子混合种植20%、15%、10%、5%的非Bt玉米庇护所时,亚洲玉米螟的种群控制时间仍为1~2年,而害虫的抗性时间缩短,在1代区分别是29、21、15、9年,在2代区分别是14、10、7、4年。表明在研究区域内以种子混合种植20%以上的非Bt玉米庇护所可维持对亚洲玉米螟的Bt抗性管理至少14年。  相似文献   

12.
亚洲玉米螟为害程度与产量损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春玉米上人工模拟亚洲玉米螟自然发生情况,玉米螟为害主要影响单穗净重、百粒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接虫和不同接虫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同。沈单16号玉米1代接虫为害最重,产量损失为17.72%;丹玉39号玉米1、2代复合接虫为害最重为14.61%。接卵0、0.5、1、2、4块/株之间单穗净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系统调查了安徽省不同地区、玉米不同生育期害虫种类及发生为害情况。调查发现:安徽省全境玉米适生期长,玉米种植结构复杂,北部地区以连片种植夏玉米为主,南部地区以插花式播种春玉米为主。与为害夏玉米的害虫相比,南部春玉米害虫种类更为多样。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全省玉米的主要害虫,其中铜陵地区春玉米苗期受亚洲玉米螟为害最重,被害株率达25.6%。蜗牛在夏玉米穗期和春玉米苗期为害严重,部分田块被害株率达100%。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是春、夏玉米穗期的另一主要害虫,常与亚洲玉米螟、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混合发生,但在淮北地区玉米秸秆中未发现冬后存活的桃蛀螟幼虫。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陕西关中地区玉米生长后期钻蛀性害虫的为害情况及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虫性,为玉米后期钻蛀性害虫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在陕西关中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的县区进行调查,并且于2016年6月8-10日在阎良区种植21个玉米品种,观察不同品种的抗虫性。结果表明,陕西关中地区玉米生长后期钻蛀性害虫有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桃蛀螟3种,其所占比例因地而异。玉米后期钻蛀性害虫对21个供试玉米品种为害程度均较高,但不同品种之间受害程度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亚洲玉米螟为害对玉米镰孢穗腐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明确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在玉米雌穗不同发育期为害对玉米镰孢穗腐病发生程度的影响,分别在春播和夏播玉米吐丝、灌浆和乳熟期,以亚洲玉米螟为试虫,以轮枝镰孢菌为供试菌,单独或复合接种侵染。结果表明,无论春播还是夏播玉米,镰孢穗腐病病情指数均以复合处理最高,为31.57~88.80,单独接虫处理为16.27~55.00,单独接菌处理为19.02~59.47;玉米镰孢穗腐病的发生程度受玉米雌穗发育期和亚洲玉米螟为害程度的影响,其玉米螟为害级别为吐丝期>灌浆期>乳熟期;受螟害的介导作用,春播玉米雌穗被害率、螟害级别和镰孢穗腐病的发病率均显著重于夏播玉米,但夏播玉米镰孢穗腐病的病情指数高于春播玉米。螟害的介入明显加重了玉米镰孢穗腐病的发生,严重程度与雌穗发育时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玉米病虫害发生现状、趋势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耕作栽培方式的转变,玉米品种选育加快,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玉米病虫害发生一直呈加重趋势,一些次要病虫害在全国范围或局部地区为害不断加重,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生产上还出现了一些新发病虫害,对玉米安全生产构成了威胁。本文总结了我国玉米重要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并对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目前生产上的重要病虫害如亚洲玉米螟、桃蛀螟、棉铃虫以及黏虫为害加重并将持续发生;土传病害玉米茎腐病、穗腐病等危害将持续加重;风险性叶斑病玉米大斑病、南方锈病等仍在流行,未来不可忽视;还需关注未来危害性具有上升趋势的病虫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亚洲玉米螟与串珠镰孢菌复合侵染对玉米产量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在玉米吐丝、灌浆和乳熟期,以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为试虫,以串珠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为供试菌种,研究玉米雌穗不同发育期亚洲玉米螟与串珠镰孢菌复合侵染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串珠镰孢菌与玉米螟复合侵染危害后玉米雌穗穗长缩短、籽粒数减少、穗粒腐病加重,使得玉米的产量性状发生改变,导致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接虫处理和复合处理均以玉米吐丝期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吐丝期复合处理单穗损失率为40.84%,在灌浆和乳熟期分别为27.92%和11.10%;在单独接菌条件下以灌浆期危害最重,单穗损失率为6.62%,而在吐丝和乳熟期分别为4.13%和0.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