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利用太空诱变育种技术选育的优质抗病富硒黄蕊1号,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生命元素硒的含量是日本名米"一见钟情"的2倍。根据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试验研究,总结制定了绿色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规程,通过大面积的示范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沿黄稻区优质米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杂交和太空诱变育种技术选育的4个优质早熟抗病水稻新品种(系),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经专家学者及大米加工企业的技术人员鉴定和品尝,外观和食味品质均与黄金晴相当。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对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总结制定出高产栽培技术规程,通过大面积的示范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有力的推动了沿黄稻区优质水稻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航天空间诱变——创新水稻品质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5次将水稻种子搭载于返回式卫星或宇宙飞船送入太空,进行空间诱变,回收地面选育,育成系列高蛋白质水稻新品种(系)--宇航1~6号.新品种(系)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2.08%~13.1%,产量450~649kg/667m2,米质达国优一、二级优质米标准,实现诱变育种跨越式创新.该文报道航天空间诱变,选育高蛋白质水稻新品种,这一水稻品质育种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太空菜豆1号     
太空菜豆1号是以双丰1号为材料,经神舟4号飞船搭载,天水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数十名育种专家两年多的努力,日光温室加代选育稳定的菜豆新品种,在选育过程中应用了太空诱变、日光温室加代技术、同工酶和RADP分子标记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5.
花香7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利用太空技术、核技术、生物技术培育的高产、抗病、优质、带标记性状的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母本为花香A,来源于神舟三号飞船搭载诱变的突变体,该突变体颖壳为橙红色,拔节后新出叶片主脉橙红色,  相似文献   

6.
应用辐射诱变可以创造出水稻优良突变体,丰富水稻种质资源,选育出优良水稻新品种。结合采用越光干种子经60COγ射线辐照诱变,成功选育出优质、高产、抗病、早熟水稻新品种新稻12号,对水稻辐射诱变育种的效果、辐射材料的选择、辐射后代的选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花香7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利用太空技术、核技术、生物技术培育出的高产、抗病、优质、带标记性状的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母本为花香A,来源于神舟三号飞船搭载诱变的突变体;父本川恢907是通过杂交、复交,核辐射处理和花药培养相结合选育的大穗、大粒、高配合力的强恢复系。花香7号2007年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太空诱变选育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返地式卫星搭载特青2号、特三矮、长丝占等水稻品种进行太空诱变处理,结果显示,粒形椭圆、米质三级的特青2号和特三矮突变产生了粒形细长、米质一级、综合性状好的材料;粒形细长、米质优的长丝占后代,出现了结实率比原种高并保持米质优的变异。表明太空诱变出现的变异类型丰富,产生的有益变异有利于实现育种目标,是水稻优质高产育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空间诱变技术培育出适合新疆气候种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方法]水稻品种新稻11号干种子搭载返回式卫星,经诱变处理后将种子在地面种植,经过多年后代系谱选育,调查后代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选育出的优良品系参加新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F1代出现变异单株;F2代群体的单株间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出现了强烈的后代分离,F3代个别株系开始稳定.F4代基本进入稳定状态,从中筛选出结实率高、产量高,食味佳,整精米率高(抗爆腰),抗病性强的突变株系.[结论]水稻品种新稻11号干种子经空间诱变所产生的变异频率高,变异幅度大,并能够稳定的遗传给后代[1].经系谱选育,育成一个适合新疆干燥气候条件下种植的抗爆腰型、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新稻39号.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变香稻两用核不育系琼香-1S不抗白叶枯病的缺点,通过搭载返回式卫星将琼香-1S种子送入太空,在多种特殊综合因素作用下诱发突变。调查SP0、SP1、SP2、SP3和SP4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利用不同SSR引物进行分子水平检测,检测到11份太空诱变后代(SP4代)与留地原种琼香-1S的DNA扩增条带存在差别,说明香稻两用核不育系琼香-1S发生了变异。并对琼香-1S及其变异后代(SP4代)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筛选出免疫、高抗、抗白叶枯病的不育材料,对于更好地选育优质抗病水稻新组合具有较大实际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96年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花生栽培种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将新种质创新与选育新品种相结合,诱变后代经过田间单株选择、集团选择、品种比较、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等程序,选育出了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唐花11号(K2—5),并育成两个高蛋白花生新品系K2—5—6和K2—33—9。解决了河北省花生种植品种单一老化,新品种匮乏的问题,提高了花生商品市场竞争力。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唐花11号于2010年12月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12.
卫星搭载处理两系不育水稻诱变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个两系不育水稻品种种子(株1S、陆18S)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返回地面种植,并与^60Co-γ单独和^60Co-γ与卫星搭载复合诱变处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卫星搭栽对当代两系不育水稻农艺性状有刺激作用;2个两系不育水稻品种对卫星搭栽处理辐射敏感性均为不敏感;M2代突变频率均为SP+γ〉γ〉SP,并从中筛选出一批优良变异单株。同时对M2代中筛选出的特殊变异株进行了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测定,以探求太空环境对两系不育水稻生物学效应的生理生化基础。结果表明卫星搭载诱变处理水稻种子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育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山农601是通过系谱选择法选育出的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适于临沂库灌区北部和沿黄稻区作麦茬稻种植。  相似文献   

14.
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华航31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航天诱变技术与品质抗性鉴定技术相结合,创建水稻育种新种质袁培育水稻优良品种。华航31号是利用航天诱变选育的优异新种质通过杂交选育出来的优良水稻新品,该品种表现为优质、高产、抗病等特点,米质为国标优质2级,稻瘟病总抗 性频率98.4%~100%,其中对中B群96.9%~100%、中C群100%,两年区试比对照平均增产6.95%,生产上每667m2最高产量达到727.5kg,2011-2012年列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15.
水稻育种是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传统强项,该所从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育成了感光型品种“包胎矮”和“包选二号”在华南稻作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特别是“十五”以来,该所更加重视广泛收集、利用优异种质资源、采用系统选育、有性杂交和太空诱变等育种手段,选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在产量、抗性和米质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共选育出优质水稻新品种15个,并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综合多年从事水稻育种工作的体会,分析了广西区优质育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今后水稻优质育种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利用返地式科学卫星搭栽水稻-晚明恢63、外七、湘哥和北K15等纯系干种子,由于空间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搭载的品种均产生了变异。从诱变后代的突变体中选育出对三系籼型不育系具有恢复能力的品系,经与各种类型的不育系测交均筛选出优势强的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空间诱变是促进杂交水稻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6月12日.陕西中科航天培育出的小麦高产新品系“航麦6号”高产栽培测产活动在杨凌举行。专家组对太空搭载选育的“航麦6号”新品系.通过装袋过秤、标准化实测收割面积0.2公顷、按处理程序进行最后实测产量.  相似文献   

18.
利用航天搭载处理水稻恢复系R998、桂99和航恢七号种子,从诱变后代中筛选突变体,考察了突变体对不同类型不育系恢复力的变化及其一般配合力,并用水稻SSR引物分析了突变株系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空间诱变能引起籼稻恢复系恢复力的变异;与对照相比,突变体与不育系测交杂种F1的花粉育性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变化,尤其是出现由恢复系...  相似文献   

19.
水稻新品种临稻2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新品种临稻21号系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2002年以临稻10号为母本,镇稻88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具有高产、优质、早熟、广适、抗病、抗倒等综合农艺性状。多年试验表明,该品种适合在鲁北沿黄稻区、临沂、日照库灌稻区、济宁滨湖稻区作麦茬稻和机插秧水稻示范推广应用,也可在黄淮同类稻区引种登记推广应用。适应性强,适应范围广。  相似文献   

20.
太空诱变创制优异海岛棉资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实践8号”返回式育种卫星搭载海岛棉B-3029种子,通过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种子的基因变异,创制新的海岛棉种质资源.[方法]经过在田间对材料的生物学性状和农艺性状观察研究,结合棉纤维品质检测,筛选高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系.[结果]获得5个海岛棉新品系3702、3706、3710、3715和3721,同时获得10余份衣分大于35;,铃重大于3.5g,纤维长度大于38 mm,断裂比强度大于50 cN/tex的新种质材料.[结论]空间诱变育种可以较大程度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