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校园文化,作为传播学校文化,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方式,在当前环境下,更应该向专业化、功能化、品牌化转变。特别是作为高校基本行政单位的二级学院培育符合学院特色、契合学院专业特点以及二级学院学生特点的文化品牌。以西安培华学院传媒学院当前开展的文化为例,谈谈民办高校二级学院文化品牌品牌培育意义及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小琴 《河南农业》2019,(24):25-26
归纳和总结目前工作室存在的问题,提出合作教育理论下创建校企“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电子工作室与浙江川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为例,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双导师制“工作室”教学模式。经过多年实践,此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立了一支教科研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此教学模式值得其他高职院校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校企结合——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结合是21世纪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客观必然性.校企结合有合作办学和联合办学两种模式,可以采用企业用人要求和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公司的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和学院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的经验积累与公司的人力资源利用、公司的开发环境与学院的实习实训基地以及公司和学院的管理等结合点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是学校、企业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不仅提高了教育培养人才的力度,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满足企业需求,与市场接轨,实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与河南省粮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小辣椒联盟"为例,详细讲述园艺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建设理念、办学模式、运行机制、合作成效以及校企合作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奋斗目标,为其他专业建立校企合作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外高校校企合作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指出高等农业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建立在现有的本科教育基础上,通过与涉农企业的合作,提供学生相应实践机会,加强学生职业环境适应能力培养,最终达到学生、高校、企业三赢的新型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教育过程中,应将企业需求引入学生科研训练,构建以企业高管为主体的兼职班主任制度,设立创业基金以推动学生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6.
学生企业实习既是专业知识升华的过程,又是专业技能提升的过程。以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安徽科技学院企业冠名特色班——"隆平种子班"为研究基点,探讨在校企联合制订教学计划、共同开发教学内容、深度合作育人模式下,以企业实习实训为抓手,实施专业核心课程作物育种技术的教学改革与体系优化,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突出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作为减缓就业压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共赢育人模式,在将高校人才培育与企业需求对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目前高校校企合作现状与存在问题,"3521"校企合作育人体系充分认识学校、学生、企业三主体的利益诉求,打造多样的校企合作平台,通过"三上三下"的合作机制,五种校企合作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就业核心竞争力以及社会适应、创新创业两方面能力,真正培养出"懂管理、勤思考、善沟通、懂应变"的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8.
沈晓鹏  贺生中  卞桂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946-17947,17949
为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动物技术专业,依托行业协会,以合作企业、单位为试点,建立“基础训练—实训锻炼—顶岗实习”三阶递进的学生能力培养机制的创新探索,探讨如何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当前校企合作通常采用订单式、引厂入校、资源共享等合作模式,但多数合作简单、不深入,缺乏全面性、长效性和制度性。以河北农业大学和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长城汽车学院为例,分析了校企共建合作模式及其特点,阐述了企业、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缺乏积极性的根源,指出了均衡利益、转变观念、构建评价机制、提供社会保障,是校企合作汽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基于校企合作,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双挂牌"合作办学、建立高校—企业双导师制、完善激励机制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深化基地平台,促进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培养企业与社会认可的高质量农科人才,进一步拓宽学生就业路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实现高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11.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技能性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采用"校企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均衡双方利益是搞好合作关系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以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省七星工程测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星公司")设置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冠名班"的具体做法为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寻求实现"校企共赢"的途径,切实解决新形式下校企合作中的各种问题,并提供有价值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美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包括大学和技术学院中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社区学院教育及工程教育。通过灵活调整专业结构、创新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开展校企合作,美国应用型本科教育较好地服务了地方工业发展。河南省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可通过创新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及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服务地方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作为高校人才输送的途径之一和检验高校人才培养效果的标准之一,对于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推动和监督作用。本文以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分析了该专业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并实地考察总结了合作企业对于该校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的反馈情况以及合作企业对于该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要求与期待,有针对性地提出较高可行性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建议,以期培养出新经济环境下更适合对口企业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均过硬的人才,真正实现"应用型"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工业机器人企业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了解国内同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情况,作者针对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开展调研活动,调研了工业机器人专业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和国内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育概况,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根据学院专业核心能力,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岗位群进行详细分析,对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要求进行定位。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线,以社会需求和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充分考虑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身心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总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指在实施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学校与企业共同协商,确定高职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培养、安排实习实训等,实现互利互惠,达到双赢的目的。本文对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机制进行了调查分析,进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学院、企业、学生的三赢局面的分析及其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政策优势和行业优势方面阐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广泛前景。结合当地情况和学院合作经验论证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可行性,并提出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高职院校中,依据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引入机器人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风,并为构建应用型人才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高校与企业的相互作用,产生协同效应以提高高校与企业的各自产能。高校育人目标与企业盈利目标的共生共容是产生该协同效应的基础。实现双方的协同关键在于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文中我们剖析校企合作的困境,阐明校企协同合作的基础,基于雪堆博弈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寻求校企合作的长效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以及基本职业岗位与就业导向的高职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296-297
在打造惠州市技师学院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过程中,校企合作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一般能力、专业技能核心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对企业而言,既可以利用学院的人才、劳动力优势,又可以利用学院场地、设备优势。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校企合作的成功进行一定能取得经济效益和教学质量"双效益",学院、企业、教师、学生的"四赢"。对于此,有必要解析校企协作在打造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